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钢琴艺术指导艺术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锐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30-135,共6页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白诚仁的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该作品曲式结构、节拍调式的运用都非常简单。就是这样一首看似简单的小提琴作品,为了能够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就需要在小提琴...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是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据白诚仁的口笛独奏曲改编而成。该作品曲式结构、节拍调式的运用都非常简单。就是这样一首看似简单的小提琴作品,为了能够将作品的艺术表现形式及内涵充分展现出来,就需要在小提琴演奏及钢琴艺术指导彼此协调配合中展现出丰富的演奏技巧!在这部作品中,小提琴使用了较多模仿其它乐器的演奏技巧,在钢琴艺术指导默契配合的艺术处理后,通过精准的演奏来完美呈现出其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岭的早晨 钢琴艺术指导 艺术分析
下载PDF
基于国家认同视域下对奥运会徽的艺术性分析
2
作者 应雨轩 朱梅新 王仲杰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52-60,共9页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凸显了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育赛事在建构国家认同、筑牢民族主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会徽作为奥运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更是塑造国... 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五个认同”凸显了国家认同建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体育赛事在建构国家认同、筑牢民族主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会徽作为奥运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更是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通过整理奥运会徽发展历程,从国际,国家角度分析历年夏季奥运会会徽及其背后的文化,教育,经济意义。研究显示,会徽作为奥运会代表性传播媒介之一,从各方面展现国际及国内对举办国文化,教育,经济等方面的认同,彰显奥林匹克运动的深刻内涵及举办国的历史人文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奥运会 奥运会徽 发展历程 艺术性分析
下载PDF
古汉语修辞格式及艺术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兰和群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年第1期64-68,共5页
借代、用典、比喻、委婉、双关、互文、分承、省略是古汉语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学习和掌握这些修辞方法,研究其规律,对我们阅读古文,传承中华文化大有裨益。
关键词 古代汉语 修辞格式 艺术分析 借代 委婉 省略
下载PDF
世界锦标赛花球啦啦操双人项目艺术性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秦晓 《辽宁体育科技》 2017年第3期52-55,共4页
为促进我国花球啦啦操双人项目技术水平的提高,以2015年和2016年世界锦标赛花球啦啦操双人项目前三名为研究对象,从成套动作整体结构和编排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以期为我国花球啦操双人项目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啦啦操 锦标赛 花球双人项目 艺术性分析
下载PDF
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艺术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黎文丽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87-88,共2页
学术期刊的封面是期刊基本属性、学术层次和表现特征的反映,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体现特色是学术期刊封面设计的基本要求;简洁有序是封面设计的基本特征;和谐统一是封面设计的基本规律。
关键词 学术期刊 封面设计 艺术分析
下载PDF
模式与建构:试论陆游记梦诗的创作 被引量:2
6
作者 吴可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00-105,共6页
梦境是陆游诗作取材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围绕梦境的记述、描写和议论构成了陆游记梦诗的主要创作方法,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模式。通过对诗歌体式的选择、写作模式的运用、梦中情境的建构等方面的阐述,记梦诗模式中蕴藏的陆游矛盾复杂的心... 梦境是陆游诗作取材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围绕梦境的记述、描写和议论构成了陆游记梦诗的主要创作方法,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模式。通过对诗歌体式的选择、写作模式的运用、梦中情境的建构等方面的阐述,记梦诗模式中蕴藏的陆游矛盾复杂的心理状态和执着的艺术追求被呈现出来,即以梦境与现实的二元结构和自己的经历与抱负的二元结构相呼应、相同构,将原本虚幻、非理性的梦境打造成真切、理性的又一重"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游 记梦诗 模式 建构 艺术分析
下载PDF
孟津谢家庄石窟开凿时间及艺术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贺玉萍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5-87,共3页
孟津谢家庄石窟开凿于西魏大统三年,为洛阳地区最早的西魏石窟造像。其造像艺术手法带有鲜明的民间造像特点,表现出大胆浪漫的情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谢家庄石窟 开凿时间 艺术分析
原文传递
从小说到戏曲——《廉吏于成龙》剧本创作的艺术匠心
8
作者 赵山林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55-158,共4页
上海京剧院新编历史故事剧《廉吏于成龙》的演出在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梁波、戴英禄、黎中城、王涌石四位编剧为剧本创作付出的心血,是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剧本以小说为依据,但却不是简单地加以剪裁编排,而是根据戏曲的艺术特质... 上海京剧院新编历史故事剧《廉吏于成龙》的演出在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梁波、戴英禄、黎中城、王涌石四位编剧为剧本创作付出的心血,是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的基础。剧本以小说为依据,但却不是简单地加以剪裁编排,而是根据戏曲的艺术特质和表现的需要,对小说提供的情节加以概括提炼,汲取精华,并充分发挥想象,向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纵深处开掘,使故事更为精彩,人物形象更形丰满,为小说改编成戏曲剧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编历史故事剧 《廉吏于成龙》 剧本创作 艺术分析 戏曲艺术
下载PDF
申报片艺术探讨
9
作者 苏海龙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4年第3期55-58,共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片除了用视听语言来表明申报项目的内容、阐明其功能意义外,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上,应该有所追求。我们在数年来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制片实践中,从结构、关系、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若干方面,对申报片艺术...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片除了用视听语言来表明申报项目的内容、阐明其功能意义外,在艺术技巧和表现手法上,应该有所追求。我们在数年来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项目制片实践中,从结构、关系、技术手段和表现手法若干方面,对申报片艺术不断进行探讨,积极拓展申报片的艺术表现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申报片 制片实践 艺术探讨
下载PDF
张可久涉及杭州风物之元曲述略
10
作者 孙侃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13-21,共9页
本文结合元朝的历史背景、文化演变和作家生平等因素,对元散曲重要作家张可久留存于世的,尤其是涉及杭州风物的作品予以艺术分析,详细阐述了元曲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的戏曲样式,对于表达作家内心情怀、展示自然人文风情、表现社会矛盾的... 本文结合元朝的历史背景、文化演变和作家生平等因素,对元散曲重要作家张可久留存于世的,尤其是涉及杭州风物的作品予以艺术分析,详细阐述了元曲作为当时的一种重要的戏曲样式,对于表达作家内心情怀、展示自然人文风情、表现社会矛盾的独特价值;阐述了在元朝这一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作家个人失意抑郁的情绪,对于元曲创作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可久 杭州 元曲 Zhang 作家 社会历史背景 元朝 艺术手法 艺术分析 文化演变 社会矛盾 独特价值 自然人 元散曲 作品 抑郁 样式 戏曲 题材 失意
下载PDF
生活不是唐诗宋词——刘平勇首部长篇小说《如尘》解析
11
作者 艾自由 《昭通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9-24,共6页
对昭通作家群的代表小说家之一刘平勇的首部长篇小说《如尘》进行特色归纳和艺术解析,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主人公杨鹏羽的神秘、细腻、多面向,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寒门学子由于背叛初心、追逐权力和贪恋美色,是怎样一步一步由催人奋进的奋... 对昭通作家群的代表小说家之一刘平勇的首部长篇小说《如尘》进行特色归纳和艺术解析,多层面多角度展现了主人公杨鹏羽的神秘、细腻、多面向,让我们记住了一个寒门学子由于背叛初心、追逐权力和贪恋美色,是怎样一步一步由催人奋进的奋斗者沦为人所不齿的阶下囚的。《如尘》是一部寒门学子的初心背叛记、是一部基层贪官的情史堕落记、是一部惜墨如金的语言探索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平勇 《如尘》 特色归纳 艺术解析
下载PDF
吴组缃先生古典小说研究的学术特色
12
作者 周先慎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75-79,共5页
吴组缃的一生,由创作小说而研究小说,因此他的古典小说研究独具特色,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基本的学术特色是:丰富的历史知识,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历史分析;精细独到的艺术鉴赏;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 吴组缃的一生,由创作小说而研究小说,因此他的古典小说研究独具特色,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其基本的学术特色是:丰富的历史知识,深邃的历史眼光,深刻的历史分析;精细独到的艺术鉴赏;微观研究和宏观研究相结合,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思想艺术传统和发展规律,作出了精到的概括;严谨求实的学风和明畅通达、朴素自然、生动活泼、平易亲切的文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组缃 古典小说 艺术分析 学风 文风
下载PDF
《曹植庙碑》的艺术特点
13
作者 王进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2期56-59,共4页
本文通过浅述《曹植庙碑》的形制与内容、笔法与结构以及碑刻中同字、同时代不同碑刻的比较,遵循出土碑刻和史料结合的"双重证据法"的考证原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及实践基础,在北朝与隋唐之间,寻觅楷书由率意、洒脱的魏碑书风... 本文通过浅述《曹植庙碑》的形制与内容、笔法与结构以及碑刻中同字、同时代不同碑刻的比较,遵循出土碑刻和史料结合的"双重证据法"的考证原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及实践基础,在北朝与隋唐之间,寻觅楷书由率意、洒脱的魏碑书风向大唐"尚法"书风演变的轨迹。通过《曹植庙碑》的个案研究,初步了解该碑继承北朝遗意,书体杂楷、隶、篆三体的历史原因及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植庙碑 曹植 艺术分析 碑刻价值
下载PDF
以“绿云扰扰”为例试谈语文课堂的文化视野拓展
14
作者 詹益凤 《天津教育》 2021年第5期114-115,共2页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构建之一,语文教材中很多文化内容常在教学中被忽视而错失“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拓展文化视野”的机会。本文以《阿房宫赋》的“绿云扰扰”为例,从艺术解析和知识归纳两个角度来谈拓宽语文...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个构建之一,语文教材中很多文化内容常在教学中被忽视而错失“文化传承与理解”以及“拓展文化视野”的机会。本文以《阿房宫赋》的“绿云扰扰”为例,从艺术解析和知识归纳两个角度来谈拓宽语文课堂的文化视野:艺术上主要抓住“绿云扰扰”所体现的互训、比喻、讽刺的手法,知识上主要抓住“绿”“绿云”的内涵进行拓展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视野拓展 艺术解析 知识拓展
下载PDF
家庙、学塾融合的建筑空间艺术解析——以浙江诸暨斯宅“华国公别墅”为例
15
作者 潘娜 斯震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60,共6页
浙江诸暨斯宅古建筑群,虽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对此研究甚少,相关资料阙如。本文对斯宅古建筑群中的"灵魂"建筑——家庙与学塾融合的"华国公别墅"进行建筑空间艺术研究,通过对其基址特点... 浙江诸暨斯宅古建筑群,虽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却养在深闺人未识,对此研究甚少,相关资料阙如。本文对斯宅古建筑群中的"灵魂"建筑——家庙与学塾融合的"华国公别墅"进行建筑空间艺术研究,通过对其基址特点、空间结构形态、空间感受及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旨在为以后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国公别墅 历史文化景观 礼制伦理 建筑空间布局 空间感受 艺术解析
下载PDF
对外汉语中的国俗词语及文言词汇教学探析——以金庸武侠作品为例
16
作者 王楠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1年第5期85-87,共3页
对外文言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对外汉语主要的教学研究都在现代汉语部分,文言教学涉及得很少。语言的词汇系统负载着文化信息,词汇受到民族特有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 对外文言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现在对外汉语主要的教学研究都在现代汉语部分,文言教学涉及得很少。语言的词汇系统负载着文化信息,词汇受到民族特有的社会状况、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历史渊源等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庸武侠 特点 艺术分析 对外文言教学 方法
下载PDF
南阳汉画像石动物形象的文化意蕴 被引量:3
17
作者 刘剑丽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03年第6期17-18,共2页
南阳汉画像石动物形象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寓意,反映了汉代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和信仰。
关键词 南阳 汉画像石 动物形象 文化意蕴 社会文化生活 石刻
下载PDF
望江传统挑花头巾的设计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徐芷璇 《服饰导刊》 2018年第6期10-16,共7页
安徽省望江县地区的挑花头巾是当地较具代表性的传统女性实用服饰品,体现了农家妇女灵巧的工艺技法和朴素的生活美学。通过查阅文献、田野调查等方法,结合多位传承人的口述讲解和望江挑花传习所100多条挑花头巾藏品的归纳整理,对其穿戴... 安徽省望江县地区的挑花头巾是当地较具代表性的传统女性实用服饰品,体现了农家妇女灵巧的工艺技法和朴素的生活美学。通过查阅文献、田野调查等方法,结合多位传承人的口述讲解和望江挑花传习所100多条挑花头巾藏品的归纳整理,对其穿戴功能、使用材料、制作工艺、图案呈现等方面展开设计分析,总结其具有的穿戴便利、材料易得、工艺独特、图案简约等一系列设计特征,以此探寻其中蕴含的设计思维和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江挑花头巾 设计分析 钻针针法
下载PDF
恭王府的匾额楹联及其空间意境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贾京默 毛靓 刘琦 《城市建筑》 2022年第12期78-83,共6页
本文简述了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中的匾额楹联意境及整体空间布局意境。通过翻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古今恭王府的匾额楹联进行对比与理解,得出在拥有众多皇家园林的北京城中,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恭王府曾经存在的和现存的匾额楹联... 本文简述了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的恭王府中的匾额楹联意境及整体空间布局意境。通过翻阅资料和实地考察,对古今恭王府的匾额楹联进行对比与理解,得出在拥有众多皇家园林的北京城中,最著名的私家园林恭王府曾经存在的和现存的匾额楹联的意境及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恭王府 匾额楹联 功能分类 建筑空间结构 意境分析
下载PDF
恢弘的农民史诗——从艺术形象解析《白鹿原》的文化内涵
20
作者 王红梅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4年第2期16-18,共3页
文章通过对白嘉轩、朱先生、小娥、黑娃、白孝文、白灵、鹿兆鹏、鹿兆海等艺术形象的分析,阐述了《白鹿原》是由三种文化,即传统文化、性文化、伦理道德文化同构筑的多重维度的文化世界。
关键词 《白鹿原》 艺术形象 传统文化 性文化 道德文化 农民题材 史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