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 被引量:61
1
作者 吴彦 刘庆 +1 位作者 何海 林波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8期1301-1306,共6页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 通过样方调查 ,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 ,对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 ,乔木、灌木和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不同恢复阶段各层物种的相关系数 .结果表明 ,亚高山人工针叶林恢复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性都在波动中逐渐增加 ,云杉人工林恢复过程中总体上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在人工林恢复序列中群落乔木物种的平均相关系数为 4 1 88% ,灌木为5 0 6 1% ,草本为 37 2 2 % ,说明在 70年的人工林恢复过程中 ,灌木种类具有较高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草本植物则随着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出现较大的消亡和更新 ,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 .乔木层物种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介于灌木和草本植物之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生态学过程 人工恢复 物种多样性 云杉
下载PDF
青藏东缘岷江上游亚高山针叶林人工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动态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常明 陈庆恒 +1 位作者 乔永康 潘开文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20-29,共10页
通过对不同林龄 (1 0~ 70年 )的人工云杉 (Piceaasperata)林及自然恢复的桦木 (Betulautilisvar.sinensis)林和天然原始冷杉 (Abiesfaxoniana)林的调查研究 ,采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Shannon_Wiener指数、Pielo... 通过对不同林龄 (1 0~ 70年 )的人工云杉 (Piceaasperata)林及自然恢复的桦木 (Betulautilisvar.sinensis)林和天然原始冷杉 (Abiesfaxoniana)林的调查研究 ,采用Margalef指数、Simpson指数、McIntosh指数、Shannon_Wiener指数、Pielou的均匀度指数、Hurlbert均匀度指数等多样性指数及物种数、个体数和盖度分析了群落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及总体的物种多样性 ,结果发现 :1 )人工云杉林的物种多样性随着林龄的增加逐渐上升 ,林冠郁闭前后上升最快 ,在 50~ 70年间下降 ;其中 :乔木层物种多样性先上升 ,郁闭后下降 ;灌木层物种多样性郁闭前下降 ,郁闭后骤然上升 ,后来缓慢下降 ;草本层物种多样性在早期阶段很高 ,随着郁闭度的增大而下降 ,郁闭后又缓慢回升。 2 )均匀度的变化幅度不大 ,变化的趋势基本上与物种多样性相反。3)次生桦木林与同林龄的人工云杉林及天然原始林相比 ,原始冷杉林的物种丰富度、群落总体、乔木层、草本层优势度 (Simpson指数和MacIntosh指数 )和多样性 (Shannon_Wiener指数 )最高 ,灌木层均匀度最低 ;人工云杉林的物种丰富度、优势度、群落总体、乔木层、草本层多样性最低 ,但灌木层的均匀度和多样性最高。4)物种多样性的变化与群落盖度特别是乔木层盖度呈负相关 ,影响人工云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动态 亚高山针叶林 人工恢复 青藏高原东缘 岷江上游
下载PDF
高寒高海拔工程扰动区人工植被恢复群落特征研究
3
作者 丁宝锋 李廷山 《交通节能与环保》 2024年第3期119-122,共4页
本文以青藏高原工程扰动区采用不同技术恢复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技术恢复条件下人工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在生态修复区共出现了16科36属45种植物,其... 本文以青藏高原工程扰动区采用不同技术恢复的人工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植被进行调查,计算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不同技术恢复条件下人工植被物种组成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在生态修复区共出现了16科36属45种植物,其中菊科11属11种,禾本科8属9种,豆科4属5种和蓼科2属2种,其他植物为单属单种;(2)群落中垂穗披碱草、狗牙根的重要值表现最高;(3)三种生态修复技术中,采用客土喷播技术的植被多样性指数最高,且植被的平均株高、总密度和总盖度显著高于采用其他两种生态修复技术的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地区 工程扰动区 人工恢复植被 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嵯峨山采石矿山废弃地人工植被恢复植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4
4
作者 王志强 向华浩 祁有祥 《绿色科技》 2022年第14期195-199,共5页
以嵯峨山采矿废弃地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植物进行了调查,计算了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结果表明:在人工恢复地和自然地共出现植物为14科43属49种,其中菊科11... 以嵯峨山采矿废弃地人工恢复植被和自然植被为研究对象,采用样方法对植物进行了调查,计算了物种重要值和多样性指数,分析了不同恢复年限的人工植物组成和物种多样。结果表明:在人工恢复地和自然地共出现植物为14科43属49种,其中菊科11属14种、豆科5属12种、禾本科9属10种,这3科植物适应能力强,总体表现为单属单种植物较多;群落中紫御谷、紫穗槐、刺槐和胡枝子重要值(Ⅳ)表现最高;修复1年的植被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但均匀度指数最低,随着年限的增加,多样性指数降低,但均匀度指数增加。研究结果可为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和植物配置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嵯峨山 采矿废弃地 人工恢复植被 植物群落结构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额河源流采金矿区不同恢复措施对矿区物种多样性和地上生物量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许佳 祝晓瞳 苑塏烨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81-589,共9页
以额河源流采金后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5年期间,通过采取不同恢复措施从被破坏矿区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角度分析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措施促使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增加了5%~30%,说明采取恢复措施使得矿区生... 以额河源流采金后废弃矿区为研究对象,于2011-2015年期间,通过采取不同恢复措施从被破坏矿区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物量的角度分析植被恢复效果。结果表明:(1)不同恢复措施促使各植物群落的物种数增加了5%~30%,说明采取恢复措施使得矿区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2)综合植被群落结构、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措施A5(推平+圈羊)、A4(推平+补水)、A3(推平+覆土+黑加仑)较其他措施恢复效果更为显著。(3)通过对各样地植被丰富度指数(R)、Shannon-Wiener指数(H′)、Simpson指数(D)、Pielou (Jsw)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指数曲线拟合关系最好。表明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均存在较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0.05)。本研究可为类似矿区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额河源流 人工措施 矿区 物种多样性 生物量
下载PDF
嵩山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物种多样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王婷 叶永忠 滕开琼 《河南科学》 2006年第5期663-667,共5页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对嵩山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规律相似,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物种多样性(Shann... 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对嵩山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侧柏人工林恢复过程中,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变化规律相似,物种丰富度(Margalef指数)和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及Simpson指数)都表现为“低→高→低→高”的变化趋势,在波动中逐渐增加;物种均匀度(Pielou指数)却没有明显的增加趋势.不同恢复阶段因人工林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林下不断出现因喜阳和耐荫物种的交替而出现的物种消亡和更新,个体数目分布的不均使物种均匀度显示出较大的波动性.总体来看,侧柏人工林在恢复过程中是朝着有利于物种多样性恢复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柏林 人工恢复 物种多样性 嵩山
下载PDF
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与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变化 被引量:22
7
作者 杨洪晓 卢琦 +2 位作者 吴波 罗天祥 杨恒华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49,共5页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 以 195 8年以来青海省沙珠玉治沙站流沙治理实验为基础 ,研究了高寒沙区植被人工修复过程中种子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 :人工治理初期沙地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Shannon_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不断增大 ,并逐渐达到最大值 ;但是随着恢复的继续进行 ,赖草会逐渐占据优势 ,上述三项指数降低。设置人工沙障后削弱了沙丘表面风沙活动对植物定居的不良影响 ,促进植物物种顺利定居并启动植被的恢复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沙区 植被恢复 人工修复 种子植物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 群落盖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