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0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地震体波震相自动识别及到时自动拾取 被引量:36
1
作者 蒋一然 宁杰远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61-373,共13页
面对海量地震资料,自动准确地拾取震相并确定其到时的需求非常迫切.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本文提出了使用两个分类器SSD和SPS自动识别地震体波震相并自动拾取其到时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自动拾取方法,本文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震相并区分P... 面对海量地震资料,自动准确地拾取震相并确定其到时的需求非常迫切.基于支持向量机技术,本文提出了使用两个分类器SSD和SPS自动识别地震体波震相并自动拾取其到时的方法.相比于传统的自动拾取方法,本文方法能够更准确地识别震相并区分P波和S波.进一步地,我们提出了利用台阵资料辅助识别震相的方案,有效地提高了地震震相拾取的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震相识别 人工智能 支持向量机 地震目录
下载PDF
大比例模型结构-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试验研究与理论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尚守平 卢华喜 +2 位作者 王海东 余俊 刘方成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S2期155-166,共12页
介绍了一个土-桩-框架结构1/2比例模型动力相互作用野外试验研究,通过对模型进行地脉动测试得到了其基频,并分别在忽略重力、欠人工质量、人工质量三种工况下进行了模型的顶部牵引激励试验和顶部机械激励试验,且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试... 介绍了一个土-桩-框架结构1/2比例模型动力相互作用野外试验研究,通过对模型进行地脉动测试得到了其基频,并分别在忽略重力、欠人工质量、人工质量三种工况下进行了模型的顶部牵引激励试验和顶部机械激励试验,且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了试验结果,得到了一些有益结果。此外,研究了考虑土体动力非线性特征的粘弹性人工边界,提出了考虑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中桩土分离、滑移以及基础提离效应的接触模型,并引入阻尼项表征桩土动力作用中的能量损耗。建立了试验模型结构的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通过对模型试验的模拟计算验证了有限元模型的可靠性,进而进行了不同地震动输入下的地震反应分析,总结了一些规律性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基-桩-上部结构相互作用 大比例模型 试验研究 人工边界 接触模型 地震反应
下载PDF
形变大地测量学的进展、问题与地震预报 被引量:14
3
作者 周硕愚 吴云 +1 位作者 李正媛 杜瑞林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2004年第4期95-101,共7页
简要概括了形变大地测量学的革命性进展 ,研讨了它的科学特色、功能和定义以及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减灾的推动。形变大地测量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击破多年来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 ,但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着重研讨了在 2 1世纪前 10... 简要概括了形变大地测量学的革命性进展 ,研讨了它的科学特色、功能和定义以及对地球科学和防灾减灾的推动。形变大地测量学有助于从根本上击破多年来制约地震预报的“瓶颈” ,但也存在不少急待解决的问题。着重研讨了在 2 1世纪前 10年 ,形变大地测量学如何依托多年的学科积累并充分受益于人造卫星和数字化等新技术 ,开展创新性研究和试验以推进地震预报。为此 ,对当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 12条科学技术途径。最后对学科名称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测量学 地震预报 形变 地球科学 防灾减灾 人造卫星 数字化 制约 根本 学科名称
下载PDF
调整已有地震动拟和规范反应谱人造地震动方法比较 被引量:9
4
作者 全伟 李宏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8年第1期91-97,共7页
利用已有的地震记录调整得到拟和规范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的方法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常用的方法包括比较粗略的比例调整法、比较精确的调整傅里叶幅值谱法、基于小波变换的调整方法和时域内叠加小波函数的方法等。本文详细介绍... 利用已有的地震记录调整得到拟和规范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的方法越来越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常用的方法包括比较粗略的比例调整法、比较精确的调整傅里叶幅值谱法、基于小波变换的调整方法和时域内叠加小波函数的方法等。本文详细介绍了各种谱拟和方法的原理以及实现过程中的难点;通过算例分析,对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已有地震动反应谱与规范反应谱相差较大时,可先采用比例调整法粗调,然后再采用其他三种比较精确的方法继续进行调整;后三种方法都能快速地由实际地震动时程纪录得到拟和规范反应谱的人造地震动时程,并一定程度上保留原始时程的非平稳特征;相比之下,时域内叠加小波函数的方法精度最高,调整完后不用进行基线调整,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造地震动 已有地震动 规范反应谱 谱拟和
下载PDF
二维土-结构地震动力相互作用时域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邱流潮 刘桦 金峰 《工程力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4-119,共6页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地震工程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给出了分析地震作用下二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有限元方法。重点放在如何模拟瞬态波在无穷介质中的传播以及如何实现地震动的输入方面。在给出的有限元过程中,地震动... 土与结构动力相互作用是地震工程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给出了分析地震作用下二维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时域有限元方法。重点放在如何模拟瞬态波在无穷介质中的传播以及如何实现地震动的输入方面。在给出的有限元过程中,地震动的输入方法以及用于截断无穷介质以获得有限计算域的局部透射人工边界都是基于柱面波动方程推导建立的,这种方法非常简单有效,结合Newmark时间积分法是无条件稳定的,使得时域计算有效而可靠。数值算例验证了这种方法的精度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结构相互作用 人工边界 地震动输入 地震反应 时域分析 有限元法
下载PDF
汶川地震跨断裂带小鱼洞大桥地震破坏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祝兵 崔圣爱 喻明秋 《公路交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8-83,共6页
以汶川地震跨小鱼洞断裂带的小鱼洞大桥地震破坏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其震后现场的实地勘察分析,建立了小鱼洞大桥多点地震动激励的动力分析数值模型。考虑到断裂带两侧地震强度的区别,采用三角级数法模拟人工地震波时选用不同的地震峰值... 以汶川地震跨小鱼洞断裂带的小鱼洞大桥地震破坏为研究背景,通过对其震后现场的实地勘察分析,建立了小鱼洞大桥多点地震动激励的动力分析数值模型。考虑到断裂带两侧地震强度的区别,采用三角级数法模拟人工地震波时选用不同的地震峰值加速度,然后对其进行地震破坏数值分析,重点讨论了桥梁地震破坏的薄弱部位及其破坏原因。数值模拟结果基本体现了小鱼洞大桥的实际破坏状况,证明了数值分析模型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工程 地震破坏分析 时程分析 断裂带 人工地震波 汶川地震
下载PDF
华北地区的地壳低速层 被引量:9
7
作者 李松林 苗琪 王旭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35-38,60,共5页
虽然华北地区属于克拉通类型的地质单元,然而在其地壳内部,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地壳内,低速层相当发育。这些低速层多位于上地壳底部15~25 km的深度范围内。同活动造山带内的低速层相比,华北地区的壳内低速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壳内... 虽然华北地区属于克拉通类型的地质单元,然而在其地壳内部,尤其是东部地区的地壳内,低速层相当发育。这些低速层多位于上地壳底部15~25 km的深度范围内。同活动造山带内的低速层相比,华北地区的壳内低速层表现出明显不同的特点。壳内低速层水平延伸尺度不大,互相之间不太连接。同时,低速层内外速度差较小,大都小于5%。考虑到华北盆地岩石圈底部的热侵蚀作用和地壳的热状态,认为部分熔融是产生壳内低速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地区 低速层 地壳结构 人工地震 热侵蚀
下载PDF
利用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记录识别人工爆破与地震 被引量:8
8
作者 夏爱国 刘贤伦 《内陆地震》 2002年第4期337-345,共9页
选取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记录的乌鲁木齐市附近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资料 ,运用波谱分析、波形空间线性度等方法作对比研究 ,发现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波谱特征量和波形空间线性度多数情况下差异较大。在震级与震中距相近的条件下 ,主要差... 选取乌鲁木齐遥测地震台记录的乌鲁木齐市附近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资料 ,运用波谱分析、波形空间线性度等方法作对比研究 ,发现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波谱特征量和波形空间线性度多数情况下差异较大。在震级与震中距相近的条件下 ,主要差异表现在天然地震的纵、横波拐角频率 fc P和 fc S明显大于人工爆破 ,两者比值约为 2∶ 1 ;天然地震的最大谱值比 Ωm P/ Ωm S也明显大于人工爆破 ,两者比值约为 3∶ 1 ;地震 P波功率谱的频谱特征量 fm W、Δf W也比人工爆破大很多。这些差异可以作为识别人工爆破与天然地震的测震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测地震台 人工爆破 天然地震 波谱分析 波形空间线性度 乌鲁木齐市
下载PDF
利用人工地震研究福建地壳一维速度结构 被引量:7
9
作者 邱毅 金星 +2 位作者 蔡辉腾 康兰池 陈惠芳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S1期1071-1076,共6页
速度结构模型对于地震定位、理论波形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台站对2010年至2012年在福建地区进行的人工地震探测试验得到的震相数据,利用射线追踪原理,得到福建地区地壳一维速度结构模型,结晶层厚约为3.5 km,P... 速度结构模型对于地震定位、理论波形计算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福建数字地震台网台站对2010年至2012年在福建地区进行的人工地震探测试验得到的震相数据,利用射线追踪原理,得到福建地区地壳一维速度结构模型,结晶层厚约为3.5 km,P波速度为5.47 km/s,上地壳厚度约为15.5 km,P波速度为6.09 km/s,下地壳厚度约为12.5 km,P波速度为6.78 km/s,莫霍面P波速度为8.07 km/s,地壳厚度约为31.5 km。将结果与其它研究结果对比,验证本文结果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 震相 福建地区 地壳 速度结构
下载PDF
东营凹陷的主要断裂活动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英凯 谭红霞 李庆红 《山东国土资源》 2009年第7期29-31,共3页
东营地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东营凹陷内,为了对该区域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并结合油田勘探地层资料,综合分析了东营凹陷的主要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胜北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陈南等断裂为第四纪以来不活动断裂,... 东营地区在构造位置上位于东营凹陷内,为了对该区域进行地震安全评价,利用浅层人工地震探测资料,并结合油田勘探地层资料,综合分析了东营凹陷的主要断裂活动性。结果表明,胜北断裂为第四纪早期断裂,陈南等断裂为第四纪以来不活动断裂,都不是一般工程建设需要避让的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营凹陷 断裂 人工地震 探测 活动性 安全评价 山东东营
下载PDF
地震作用下大型渡槽动力响应分析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多新 王清云 白新理 《水力发电》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1-54,共4页
针对大型渡槽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问题,基于水工标准谱人工合成符合频谱关系的地震动,以豪斯纳尔(HOUNSER)理论简化槽内水体与槽壁的流固耦合作用,建立了大型渡槽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并以人工地震动和按比例法调整的ELCentro波... 针对大型渡槽在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问题,基于水工标准谱人工合成符合频谱关系的地震动,以豪斯纳尔(HOUNSER)理论简化槽内水体与槽壁的流固耦合作用,建立了大型渡槽流固耦合动力学分析模型,并以人工地震动和按比例法调整的ELCentro波作为输入,采用三维有限元及时程分析技术,对不同过水量下结构的动应力及动位移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人工地震动引起的响应比ELCentro波引起的大,同时得出不同过水量下槽体结构动应力及动位移的变化规律,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渡槽 人工地震动 流固耦合 动力响应
下载PDF
可控震源振动采油机理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以农 闻邦椿 李竟志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2000年第3期5-9,共5页
对利用人工地震增加采油量的机理作了探讨。研究了振动对含油层的影响 ,探讨了制约非均匀裂隙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的三个基本因素 :含油层应力梯度、渗透率和动力粘滞系数 ,分析了超低频振动对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 ,并对含油层在振动时的响... 对利用人工地震增加采油量的机理作了探讨。研究了振动对含油层的影响 ,探讨了制约非均匀裂隙多孔介质中的渗流的三个基本因素 :含油层应力梯度、渗透率和动力粘滞系数 ,分析了超低频振动对三个基本因素的影响 ,并对含油层在振动时的响应特性以及不同震源距的响应作了实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地震 超低频振动 采油 振动 采油量
下载PDF
DiTing:A large-scale Chinese seismic benchmark dataset fo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ismology 被引量:5
13
作者 Ming Zhao Zhuowei Xiao +1 位作者 Shi Chen Lihua Fang 《Earthquake Science》 2023年第2期84-94,共11页
In recent year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as exhibited great potential in seismic signal recognition,setting off a new wave of research.Vast amounts of high-quality labeled data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and a... In recent year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has exhibited great potential in seismic signal recognition,setting off a new wave of research.Vast amounts of high-quality labeled data are required to develop and appl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ismology research.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2013–2020 seismic cataloging reports of the China Earthquake Networks Center,we constructed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ismological training dataset(“DiTing”)with the largest known total time length.Data were recorded using broadband and short-period seismometers.The obtained dataset included 2,734,748 threecomponent waveform traces from 787,010 regional seismic events,the corresponding P-and S-phase arrival time labels,and 641,025 P-wave first-motion polarity labels.All waveforms were sampled at 50 Hz and cut to a time length of 180 s starting from a random number of seconds before the occurrence of an earthquake.Each three-component waveform contained a considerable amount of descriptive information,such as the epicentral distance,back azimuth,and signal-to-noise ratios.The magnitudes of seismic events,epicentral distance,signal-to-noise ratio of P-wave data,and signal-to-noise ratio of S-wave data ranged from 0 to 7.7,0 to 330 km,–0.05 to 5.31 dB,and–0.05 to 4.73 dB,respectively.The dataset compiled in this study can serve as a high-quality benchmark for machine learning model development and data-driven seismological research on earthquake detection,seismic phase picking,first-motion polarity determination,earthquake magnitude prediction,early warning systems,and strong ground-motion prediction.Such research will furth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n seismolog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enchmark dataset earthquake detection seismic phase identification first-motion polarity
下载PDF
可解释AI综述及其在地震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14
作者 黄立洪 李健 +9 位作者 刘哲函 王晓明 商杰 盖磊 邱宏茂 李铭 弓妮 韩守诚 徐妍妍 刘泽玉 《地震科学进展》 2025年第1期1-11,共11页
近十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项重要分支,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跨越级突破。作为21世纪初的一项颠覆性技术,AI很快被应用于包括地震科学在内的各行业领域。然... 近十年来,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作为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项重要分支,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跨越级突破。作为21世纪初的一项颠覆性技术,AI很快被应用于包括地震科学在内的各行业领域。然而,目前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虽然在表现性能上远超传统方法,但通常模型结构更加复杂,缺乏透明度,具有黑盒本质,因此制约了其在大多数行业领域中的决策级应用。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可解释AI技术应运而生,旨在帮助人类用户创造一个能够理解、信任和有效管理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系统。本文梳理了可解释AI的定义和方法,简要介绍了地震学AI技术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可解释AI技术在地震科学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并讨论了可解释AI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可解释AI技术在地震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黑盒模型 可解释性 地震科学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上地壳Q值结构 被引量:5
15
作者 邓宏钊 张先康 《华北地震科学》 2001年第1期1-9,共9页
同天然地震资料相比 ,人工地震剖面观测资料具有震源球对称且位置已知 ,观测点位密集、震源和观测点呈直线排列、速度结构已知等突出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地震振幅资料反演分层介质中 Q值的新方法。在利用该方法得到 Q值深度函... 同天然地震资料相比 ,人工地震剖面观测资料具有震源球对称且位置已知 ,观测点位密集、震源和观测点呈直线排列、速度结构已知等突出优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人工地震振幅资料反演分层介质中 Q值的新方法。在利用该方法得到 Q值深度函数的基础上 ,综合各炮点的结果 ,可研究 Q值沿剖面的横向变化利用上述方法计算了长白山 L1剖面上地壳的 Q值结构。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下方 Q值明显低于邻近地区 ,该区域位于天池地区壳内低速异常体的上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值 长白山 火山区 人工地震 地震反演 分层介质
下载PDF
人工爆破地震作用的瞬态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凤鹏 马万昌 +1 位作者 孙豁然 金校元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66-368,共3页
通过突加动荷方法模拟爆破过程,利用瞬态有限单元法求解爆破作用下岩体内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了南芬露天铁矿生产爆破对主运输平硐的影响。按位移等效原则建立爆破震动现场测试数据与模拟结果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突加动荷与质点震动速... 通过突加动荷方法模拟爆破过程,利用瞬态有限单元法求解爆破作用下岩体内的应力场和位移场,分析了南芬露天铁矿生产爆破对主运输平硐的影响。按位移等效原则建立爆破震动现场测试数据与模拟结果之间的关系,得到了突加动荷与质点震动速度、段爆破药量等物理量的关系,给出了岩体——硐室系统的阻尼系数、极限抗振速度和临界单段药量。结果表明现爆破下平硐是稳定的,规范中给定的岩体极限抗震速度有些保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爆破 地震 动态模拟 瞬态有限单元法
下载PDF
山西数字地震台网记录波形特征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梁向军 刘林飞 翁钊强 《山西地震》 2015年第4期1-4,29,共5页
整理山西测震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对天然地震、爆破和塌陷3类事件的记录波形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各类波形的特征,为今后快速、准确分析地震事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天然地震 非天然地震 波形特征
下载PDF
Design of AI-Enhanced and Hardware-Supported Multimodal E-Skin for Environmental Object Recognition and Wireless Toxic Gas Alarm
18
作者 Jianye Li Hao Wang +8 位作者 Yibing Luo Zijing Zhou He Zhang Huizhi Chen Kai Tao Chuan Liu Lingxing Zeng Fengwei Huo Jin Wu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12期1-22,共22页
Post-earthquake rescue missions are full of challenges due to the unstable structure of ruins and successive aftershocks.Most of the current rescue robots lack the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environments,leading to low ... Post-earthquake rescue missions are full of challenges due to the unstable structure of ruins and successive aftershocks.Most of the current rescue robots lack the ability to interact with environments,leading to low rescue efficiency.The multimodal electronic skin(e-skin)proposed not only reproduces the pressure,temperature,and humidity sensing capabilities of natural skin but also develops sensing functions beyond it—perceiving object proximity and NO2 gas.Its multilayer stacked structure based on Ecoflex and organohydrogel endows the e-skin with mechanical properties similar to natural skin.Rescue robots integrated with multimodal e-skin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algorithms show strong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capabilities and can accurately distinguish objects and identify human limbs through grasping,laying the foundation for automated post-earthquake rescue.Besides,the combination of e-skin and NO2 wireless alarm circuits allows robots to sense toxic gases in the environment in real time,thereby adopting appropriate measures to protect trapped people from the toxic environment.Multimodal e-skin powered by AI algorithms and hardware circuits exhibits powerful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capabilities,which,as an interface for interaction with the physical world,dramatically expands intelligent robots’application scenari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retchable hydrogel sensors Multimodal e-ski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Post-earthquake rescue Wireless toxic gas alarm
下载PDF
人工智能在地震学中的应用
19
作者 李子昊 赵国为 +2 位作者 郭攀 赵亚楠 王晓睿 《防灾减灾学报》 2024年第4期84-90,共7页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地震监测、预警和预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地震学中的主要应用及其重要性,分别从地震事件的检测与定位、地震事件的震级评估、地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工...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地震学领域的应用取得了显著进展,为地震监测、预警和预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探讨了人工智能在地震学中的主要应用及其重要性,分别从地震事件的检测与定位、地震事件的震级评估、地震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人工智能在地震灾害评估与管理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地震救援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并对人工智能在地震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地震学 震级评估 风险评估 地震救援
下载PDF
含倾斜砂土夹层的人工岛地震液化灾害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胡记磊 唐小微 +1 位作者 白旭 张西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4-510,共7页
强地震易造成地基中倾斜砂土夹层液化后产生永久变形和位移,并诱发流滑现象,进而对上部结构产生严重破坏.基于FE-FD耦合有限元方法,综合考虑倾斜砂土夹层的坡度、厚度、埋深以及海水水位因素,对某近海人工岛二维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 强地震易造成地基中倾斜砂土夹层液化后产生永久变形和位移,并诱发流滑现象,进而对上部结构产生严重破坏.基于FE-FD耦合有限元方法,综合考虑倾斜砂土夹层的坡度、厚度、埋深以及海水水位因素,对某近海人工岛二维结构模型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结果表明:砂土层的坡度、厚度、埋深以及水位因素对人工岛的地震液化灾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坡度的影响最显著,而水位的影响最不明显,特别是水位对超孔隙水压力增长的影响非常小.人工岛的侧向扩展是在地震过程中饱和倾斜砂土夹层完全液化被触发后才得以发生,而且是在地震作用过程中某段时间内沿液化层斜面的有限滑动,其灾害程度比水平砂土层液化造成的破坏要大得多,而且易造成岛体不均匀沉降,对护岸造成严重破坏.该分析结论可为近海岸工程地震液化灾害评价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岛 地震 数值模拟 液化 倾斜砂土夹层 侧向滑移 沉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