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考酮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 被引量:10
1
作者 胡小兰 代青青 +3 位作者 梁应平 蔡俊赢 胡衍辉 徐国海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229-1231,共3页
目的评价羟考酮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60例,年龄65~85岁,体重42~89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吗啡组(M组)和羟考... 目的评价羟考酮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病人自控静脉镇痛的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病人60例,年龄65~85岁,体重42~89kg,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吗啡组(M组)和羟考酮组(O组)。麻醉诱导前30min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mg,常规麻醉诱导和麻醉维持。缝皮时连接自控静脉镇痛泵,镇痛药液配方:M组吗啡0.6mg/kg+托烷司琼10mg,0组羟考酮0.6mg/kg+托烷司琼10mg,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背景输注速率2ml/h,PCA剂量为0.5ml,锁定时间为15min,维持VAS评分≤3分,镇痛至术后48h;当VAS评分≥4时肌肉注射哌替啶50mg。记录补救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M组补救镇痛率为10%,O组无一例病人进行补救镇痛;与M组比较,O组补救镇痛率、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发生率降低(P〈0.05)。结论羟考酮用于髋关节置换术后老年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提示羟考酮对重度躯体痛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可酮 疼痛 手术后 镇痛 病人控制 老年人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计算机辅助下三维可视化测量髋臼方位的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梁金龙 陆声 +5 位作者 高心健 张建雷 杨洪文 李英华 孙俊 陆地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990-993,共4页
目的在计算机辅助下对髋臼方位进行三维可视化测量,以期为人工全髋关肖置换术提供精确的个体化术前规划。方法选取10具无明显骨质缺损的成年尸体标本,将标本CT扫描后的.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人Mimicsl0.Ol软件,重建出骨盆三维模型... 目的在计算机辅助下对髋臼方位进行三维可视化测量,以期为人工全髋关肖置换术提供精确的个体化术前规划。方法选取10具无明显骨质缺损的成年尸体标本,将标本CT扫描后的.dicom格式原始数据导人Mimicsl0.Ol软件,重建出骨盆三维模型,然后根据三维模型在冠状面、水平面上的投影测量髋臼的外展角和前倾角。通过Imagewarel3.0软件计算髋臼旋转中心,根据髋臼外展角和前倾角的测量值计算出髋臼旋转轴线,再沿该轴线植入虚拟的髋臼杯假体,分别测量虚拟髋臼杯假体的外展角、前倾角,对比分析植入假体前、后的外展角和前倾角。结果根据测量所得的髋臼旋转中心位于髋臼中央,所确定的虚拟髋臼旋转轴线通过髋臼开口面的中心,且与髋臼开口所在的平面垂直。10具标本髋臼三维模型的冠状面投影面上髋臼外展角平均为49.5°±4.7°,虚拟髋臼杯投影面上外腱角平均为49.9°±4.1°,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26,P=0.753);10具标本髋臼三维模型的水平面投影面E髋臼前倾角平均为17.7°±3.1°,虚拟髋臼杯投影面上前倾角平均为18,3°±3.5°,二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7,P=0.600)。结论计算机辅助下三维可视化测量髋臼方位比较准确、可靠,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个体化术前规划提供了新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髋臼 成像 三维 外科手术 计算机辅助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两种预先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的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旭 吴慧红 《实用疼痛学杂志》 2016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观察两种预先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择期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均采用喉罩全麻下手术。A组术中行局麻浸润;B组诱导前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 目的观察两种预先镇痛方法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的比较。方法择期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均采用喉罩全麻下手术。A组术中行局麻浸润;B组诱导前超声引导下行股神经阻滞,两组术后均行静脉自控镇痛。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术后静止和运动时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患者满意度、膝关节术后功能康复HSS评分及患肢膝关节术后活动度(ROM)。结果B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少于A组。术后6、12h两组V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48h的VASB组低于A组(P〈0.05);B组患者满意度高于A组;膝关节术后3个月时功能康复HSS评分、术后14d时的RO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中局部侵润与超声引导下股神经阻滞预先镇痛的方法均可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者麻醉镇痛药物用量少,患者满意度高,能有效减少术后疼痛,促进膝关节的早期功能锻炼,更适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先镇痛 超声引导 股神经 神经传导阻滞 关节成形术 置换
原文传递
改良皮囊作间充物治疗颞下颌关节内强直41例
4
作者 何巍 龚建民 +5 位作者 何伟 李新明 刘学杰 崔文光 姜国城 栗清朝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95-96,共2页
目的;介绍一种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内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的改进方法。方法:1987年至1999年间共收治76例TMJA患者中,采用改良自体皮囊作为假关节内填充物。结果:41例采用自体皮囊作为间充物以形成假关节,仅有1... 目的;介绍一种手术治疗颞下颌关节内强直(temporomandibular joint ankylosis,TMJA)的改进方法。方法:1987年至1999年间共收治76例TMJA患者中,采用改良自体皮囊作为假关节内填充物。结果:41例采用自体皮囊作为间充物以形成假关节,仅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2.44%。选用其他填充物材料治疗35例,8例复发,复发率为22.79%。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采用改良自体皮囊作间充物治疗TMJA效果好,方法简单,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皮囊 间充物 颞下颌关节内强直 颞下颌关节成形术
下载PDF
膝骨关节炎的非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进展 被引量:29
5
作者 赵蔚峰 段戡 +4 位作者 袁长深 梅其杰 郭锦荣 郑海军 赵舟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593-1596,共4页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变性并伴有骨质增生的常见慢性骨关节疾病,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好发病之一。目前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种类繁多,但何时选择非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KOA的非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骨关节炎(KOA)是一种以膝关节软骨变性并伴有骨质增生的常见慢性骨关节疾病,是影响中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好发病之一。目前对于该病的手术治疗种类繁多,但何时选择非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将对KOA的非全膝关节置换术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关节炎 手术治疗 关节镜 截骨术 单髁置换术
原文传递
膝骨性关节炎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患者中医证型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罗嘉旋 蔡海荣 +4 位作者 尹志豪 陈欢 朱惠峰 林荣坤 曹学伟 《山东中医杂志》 2017年第6期481-484,共4页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9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候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证型特点。结果... 目的 :探讨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中医证型的特点及演变规律,为中医药防治膝骨性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确诊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149例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前后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和证候分析,比较手术前后证型特点。结果: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以气滞血瘀证(60例,40.3%)最为常见,气虚血瘀证27例(18.1%),脾虚湿瘀证24例(16.1%),肾虚血瘀证23例(15.4%),气血亏虚证15例(10.1%);术后以气虚血瘀证(54例,36.2%)最为常见,肾虚血瘀证28例(18.8%),气滞血瘀证20例(13.4%),脾虚湿瘀证24例(16.1%),气血亏虚证23例(15.4%);术前和术后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统计,肾虚血瘀证的年龄明显高于其他证型(P<0.05)。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前以气滞血瘀证(标实)为主,术后以气虚血瘀证(本虚标实)为主,总体上术后较术前有从实转虚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中医证型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麻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应激水平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2
7
作者 黄巧文 张文清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8期15-16,共2页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麻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应激水平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80岁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全麻诱导,观察组于...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对全麻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应激水平及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ASAⅠ~Ⅱ级、年龄65~80岁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全麻诱导,观察组于诱导后行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麻醉。分别记录2组患者入室时(T0)、切皮(T1)、扩髓腔(T2)和术毕时(T3)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抽取肘静脉血测定2组T0~T3时皮质醇(Cor);记录2组T3、术后4 h(T4)、术后8 h(T5)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结果 T1~T3时间点,观察组MAP、HR、Co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T3~T5时间点,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应用于全麻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有利于降低术中的应激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减轻术后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 全身麻醉 老年患者 全髋关节置换术 应激水平 术后镇痛
下载PDF
全髋关节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90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新宇 《海南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290-1292,共3页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TH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HA组行人工股...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BHA)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5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股骨颈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5例。THA组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BHA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关节功能Harris评分、SF-36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THA组和BHA组髋关节Harris优良率分别达到82.22%和71.11%,THA组优良率显著高于BHA组(P<0.05);BHA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THA组(P<0.05);THA组生活质量总评分(GH)为(78.90±6.04)分,高于BHA组的(73.02±5.32)分(P<0.05);THA组患者的再手术率为2.22%,BHA组为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与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股骨颈骨折疗效显著,但各有优缺点,应根据股骨颈骨折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疗效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下载PDF
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侧卧位对SVV与PPV监测容量状态准确性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郭芳 潘伟 +2 位作者 公茂伟 张永强 米卫东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8期609-613,共5页
目的观察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对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动脉脉压变异度(PPV)数值的影响,探讨侧卧位时SVV、PPV是否能准确反映机体的容量状态。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其中左侧卧位手术1... 目的观察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对心脏指数(CI)、每搏量变异度(SVV)、动脉脉压变异度(PPV)数值的影响,探讨侧卧位时SVV、PPV是否能准确反映机体的容量状态。方法择期行全麻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28例,其中左侧卧位手术16例,右侧卧位手术12例。静脉全麻诱导完成待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将体位由平卧位变为侧卧位。记录改变体位前即刻(T1)、改变体位后5min(T2)患者的CI、SVV、PPV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上述指标记录完毕后,侧卧位行容量治疗,以CI增加百分比(△CI)≥15%作为对容量治疗有反应的标准,将28例患者分为有反应组(R组)、无反应组(N组),记录容量治疗前(R1)、容量治疗后(R2)患者的CI、SVV、PPV以及MAP、HR的变化。结果平卧位变为侧卧位前后(T1与T2相比)CI、SVV、PPV、MAP、HR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卧位与右侧卧位的CI、SVV、PPV、MAP、HR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组17例,N组11例,R组与N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BM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R1相比,R2时刻R组、N组SVV、PPV数值均显著下降(P<0.05),MAP、HR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1与R2时刻的SVV变化值(△SVV)、PPV变化值(△PPV)均分别与△CI呈负相关。分别绘制SVV、PPV诊断机体容量状态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42、0.813,SVV诊断机体容量不足的阈值为9.5、PPV为1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平卧位变为侧卧位不会引起CI、SVV、PPV数值的变化;SVV、PPV能正确反映侧卧位时体内的容量状态,能够指导临床容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每搏量变异度 动脉脉压变异度 侧卧位 全髋关节置换术 容量治疗
下载PDF
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姚富 税云华 +1 位作者 向继林 杨波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4年第5期482-487,共6页
目的:比较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PCIA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84例老年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其中42例以PCIA镇痛作为对... 目的:比较经静脉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与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PCIA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84例老年患者接受髋关节置换术,其中42例以PCIA镇痛作为对照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60~78(70.43±3.67)岁;股骨颈骨折28例,股骨头坏死14例;另42例以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PCIA镇痛作为研究组,男20例,女22例;年龄61~76(69.68±3.74)岁;股骨颈骨折25例,股骨头坏死17例。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Ramesay镇静评分。观察比较两组术后48 h的舒芬太尼总消耗量、PCIA总按压次数、术后首次下地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镇痛满意度等随访结果。结果:两组术后随访9~24(13.85±2.67)个月。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h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6、12、24、48 h的VAS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2、6、12 h的Ramesay镇静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24、48 h的Ramesay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48 h内舒芬太尼消耗量、PICA按压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下地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期间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韧带上髂筋膜阻滞联合PCIA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后镇痛和镇静效果显著,可减少舒芬太尼使用量及PCIA总按压次数,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提高镇痛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股沟韧带 髂筋膜阻滞 经静脉自控镇痛 老年人 髋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术后口服氨甲环酸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曹国瑞 张少云 +5 位作者 黄强 徐彬 谢锦伟 岳辰 陈果 裴福兴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7-32,共6页
[目的]在加速康复流程下,以连续多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XA)的患者作为对照,探究术后口服TXA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初次单侧THA... [目的]在加速康复流程下,以连续多次静脉应用氨甲环酸(TXA)的患者作为对照,探究术后口服TXA在初次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围术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1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关节外科中心行初次单侧THA的患者61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术前5~10 min静滴TXA 20ml/kg,第一剂后3 h静滴浓度1%的TXA 1 g,第一剂后6、12及24 h各口服TXA 1 g)和对照组(31例,术前5~10 min静滴TXA 20 ml/kg,第一剂后3、6、12及24 h静滴浓度1%的TXA 1 g),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隐性失血量、总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量和异体输血率)、炎性指标(C反应蛋白和白细胞介素-6)、纤溶指标[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术后6、24、48 h,术后14 d的炎性指标和纤溶指标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2例和3例发生肌间静脉血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没有发生肺栓塞和伤口并发症。[结论]在加速康复流程下,术后口服与多次重复静脉应用TXA拥有同样的效果,可减少患者的围术期失血量,降低异体输血率,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同时抑制炎症反应和纤溶过程,且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甲环酸 全髋关节置换术 纤溶指标 炎性指标
原文传递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有效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12
12
作者 景鹏举 王勇平 +1 位作者 李兴隆 王建民 《现代医药卫生》 2017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价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筛选与UKA治疗KOA相关的随机对... 目的应用meta分析方法定量评价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Pub 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筛选与UKA治疗KOA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起至2016年7月。由2位评价员按照预先制定的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和评价纳入文献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对符合标准的RCT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3个RCT,共811例患者(831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UK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与全膝关节置换术(TK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数差(MD)=-3.00,95%CI-13.59^-2.57,P<0.01;标准化均数差(SMD)=-9.98,95%CI-13.12^-6.83,P<0.01;MD=-2.01,95%CI-2.43^-1.59,P<0.01]。两组术后膝关节屈曲至90°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3.42,95%CI-3.77^-3.08,P<0.01)。两组术后膝关节疼痛缓解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02,95%CI-0.75~5.46,P>0.05),而两组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1年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D=0.33,95%CI 0.15~0.52,P<0.01;MD=-10.65,95%CI 7.48~13.83,P<0.01)。结论根据目前研究结果,在早中期治疗中,与TKA比较,UKA的效果较为满意。但受纳入研究数量和质量的限制,该研究结论仍需高质量大样本RCT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膝关节 单髁置换 全膝置换 META分析
下载PDF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联合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7
13
作者 熊秋菊 刘小男 +1 位作者 何开华 闵苏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60-564,共5页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联合多模式镇痛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评价。方法:68例单侧髋关节翻修的... 目的:比较连续腰丛神经阻滞(continuous lumbar plexus block,CLPB)联合多模式镇痛与患者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联合多模式镇痛在髋关节翻修术术后镇痛中的效果评价。方法:68例单侧髋关节翻修的患者随机平均分成CLPB组与PCIA组。2组患者术前3 d使用帕瑞昔布钠镇痛;CLPB组术后经患侧腰丛神经周围置管处使用罗哌卡因镇痛,PCIA组术后经静脉使用曲马多加氟比洛芬酯镇痛,2组患者持续镇痛3 d,且术后加用帕瑞昔布钠镇痛直至运动时VAS评分<3分。记录患者术后在静息及运动状态下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及不良反应。结果:CLPB组患者术后各时刻点在静息状态及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明显低于PCIA组(P<0.05);CLPB组术后6、12、24 h在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分别为(2.50±0.71)、(3.59±0.99)、(3.67±1.01)分,明显低于对应时刻点的PCIA组:(4.97±0.94)分(P=0.00)、(4.85±0.86)分(P=0.00)、(4.32±0.73)分(P=0.00);镇痛泵按压次数及术后帕瑞昔布钠用量明显少于PCIA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PCIA组。结论:CLPB联合多模式镇痛能有效缓解髋关节翻修术术后的早期疼痛,其术后镇痛效果优于PCIA,不良反应发生低,是髋关节翻修术较为理想的镇痛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腰丛神经阻滞 患者静脉自控镇痛 多模式镇痛 髋关节翻修术
下载PDF
舒适护理在行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4
作者 肖玲玲 杨雁峰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3期211-213,共3页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行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行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64例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入选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膝关节功能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实施舒适护理能有效地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适护理 同期双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 膝关节功能 护理满意度
下载PDF
单髁置换术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晓艳 王毅 +1 位作者 徐永清 吴一芃 《西南军医》 2021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目的观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病变累及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 目的观察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自2013年5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收治病变累及膝关节内侧间室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患者85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2例,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UKA),对照组43例,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治疗。通过对比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表(VAS)、膝关节HSS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等对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5年至3年。术后3个月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膝关节功能评分及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均明显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累及内侧间室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UKA与TKA均能取得有效的临床效果,明显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膝关节的功能,但UKA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在严格把握适应症的前提下,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单间室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单髁置换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