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开放式与密闭式吸痰对PEEP患者动脉血气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刘爱丽 马敏 +3 位作者 张用娥 代莉 李冬梅 汤彦 《护理学杂志》 2009年第20期11-13,共3页
目的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 目的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人工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将78例机械通气使用PEE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吸痰即刻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正压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呼气末正压通气 密闭式吸痰 开放式吸痰 动脉氧合 重症监护病房
下载PDF
单肺通气期潮气量对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6
2
作者 蒋晖 侯彦深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06-208,共3页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60例右肺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全麻后双肺通气(TLV)时VT均为10ml/kg,RR均为12次/分,吸呼比(I∶E)均为1∶2。OLV期间,A组VT6ml/kg,RR20次/分;B... 目的研究单肺通气(OLV)时不同潮气量(VT)对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60例右肺部分切除术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全麻后双肺通气(TLV)时VT均为10ml/kg,RR均为12次/分,吸呼比(I∶E)均为1∶2。OLV期间,A组VT6ml/kg,RR20次/分;B组VT8ml/kg,RR15次/分;C组VT10ml/kg,RR12次/分;分别于OLV前(T1)及OLV后10min(T2)、20min(T3)、30min(T4)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肺顺应性(Cdyn)。结果与T1时比较,T2~T4时三组均有PaO2下降,QS/QT、气道峰压(Pmax)增高,Cdyn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PaO2升高(P<0.05)。结论 OLV期间采用VT8ml/kg,RR15次/分能够维持相对较好的PaO2和Cdyn,较小的QS/Q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动脉氧合
下载PDF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陈仲群 温凤金 《现代预防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576-1577,共2页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胸腔镜手术病人分为2组,在(OLV)期间:A组为单肺间歇正压通气(IPPV);B组为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在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不同通气模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方法:40例择期胸腔镜手术病人分为2组,在(OLV)期间:A组为单肺间歇正压通气(IPPV);B组为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在单肺通气前、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后60 min和恢复双肺通气(TLV)后30 min时,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Qs/Qt)值。结果:单肺通气后30 min、单肺通气后60 min后,B组肺内分流量(Qs/Qt)值明显低于A组(P<0.01);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OLV时采用单肺IPPV加患侧持续气道正压(CPAP)通气可以作为改善动脉氧合、降低肺内分流量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动脉血氧合
下载PDF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8
4
作者 王福杰 周英娟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年第4期180-181,共2页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把60例患者分成2组,1组为全麻组,2组为全麻复合1.0%利多... 目的探讨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对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3年5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60例行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不同麻醉方式把60例患者分成2组,1组为全麻组,2组为全麻复合1.0%利多卡因硬膜外麻醉组,每组各30例。比较2组单肺肺通气前、单肺通气10 min、20 min、30 min、40 min的动脉血气及动脉氧合。结果两组单肺通气时动脉氧分压与分流量与通气前对比,均有所下降,全麻复合组下降效果优于单纯全麻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减少老年患者单肺通气肺内分流,降低动脉血氧分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 单肺通气肺内分流 动脉氧合
下载PDF
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宾勇 曹克刚 廖萍 《中国当代医药》 2013年第34期47-49,共3页
目的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方法单肺通气,潮气量为10 ml/kg,呼气末正压为0 cm H2O;观察组患者行保护性单肺通气,潮气量为8 ml/kg... 目的探讨保护性单肺通气在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例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行传统方法单肺通气,潮气量为10 ml/kg,呼气末正压为0 cm H2O;观察组患者行保护性单肺通气,潮气量为8 ml/kg,呼气末正压为5 cm H2O。分别在单肺通气前(T1)、单肺通气开始后1 h(T2)、单肺通气开始后2 h(T3)及术后2 h(T4)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中心静脉压(CVP)的变化,分析动脉血气指标并计算出氧合指数(OI),检测外周血中炎症介质(IL-6、IL-8、IL-10)。结果两组OI均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OI在T2、T3时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两组IL-6、IL-8的血清浓度T2时明显高于T1时(P<0.05),IL-10于T3、T4时明显高于T1时(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T3、T4时IL-6、IL-8血清浓度均较低(P<0.05),IL-10浓度明显较高(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能够维持相对较好的OI,减轻了食管癌根治术肺的炎性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性单肺通气 IL-10 IL-6 IL-8 动脉氧合 食管癌根治术
下载PDF
单肺通气和低氧血症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洪洪 李成辉 《中国医药》 2017年第5期796-798,共3页
单肺通气是胸科手术常用的通气方式之一,低氧血症是其主要并发症,是胸科手术麻醉的重大挑战。使用合理的麻醉方法、通气模式和完善的术中管理有利于提高氧合,减少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单肺通气 低氧血症 动脉氧合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内分流和氧合功能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房芳 周俊辉 +3 位作者 刘晓乐 孟睿 奚高原 孟宪慧 《中国医药》 2018年第7期1007-1011,共5页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肺内分流和氧合功能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11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择期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盐酸戊乙奎醚对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肺内分流和氧合功能及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3—11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择期接受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盐酸戊乙奎醚组(PHC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PHC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盐酸戊乙奎醚0.01 mg/kg;对照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等容量0.9%氯化钠注射液。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_0)、单肺通气前(T_1)、单肺通气10 min(T_2)、30 min(T_3)、60 min(T_4)、120 min(T_5)、单肺通气结束后10 min(T_6)和手术结束时(T_7)连续观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动脉血气等指标,计算肺内分流量(Q_S/Q_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_2]及呼吸指数。记录单肺通气时间及手术时间。观察患者麻醉恢复期精神异常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间单肺通气时间、手术时间、平均动脉压、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及气道压力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HC组T_2~T_5时动脉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Q_S/Q_T、P(A-a)DO_2、呼吸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Q_S/Q_T:(31.4±1.8)%比(37.8±2.7)%、(26.5±2.8)%比(33.5±3.1)%、(22.9±1.9)%比(30.2±2.7)%、(18.9±2.6)%比(27.7±3.1)%,P(A-a)DO_2:(433±40)mmHg(1 mmHg=0.133 kPa)比(484±35)mmHg、(423±42)mmHg比(467±36)mmHg、(386±42)mmHg比(443±37)mmHg、(332±40)mmHg比(405±37)mmHg,呼吸指数:(1.82±0.26)比(2.59±0.32)、(1.71±0.34)比(2.29±0.31)、(1.35±0.25)比(1.96±0.26)、(0.98±0.22)比(1.53±0.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均无精神异常症状发生。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于肺癌根治术围术期患者,能有效减少肺内分流,改善动脉氧合及肺换气功能,从而对此类手术患者产生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根治术 盐酸戊乙奎醚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动脉氧合 肺换气功能
下载PDF
全身麻醉单肺通气期间氧合状况、肺内分流率和炎性反应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李卫霞 刘鲲鹏 +6 位作者 李昭 宋洁 曹妍婷 王稳 刘德若 郭永庆 李成辉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2期71-76,共6页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下侧卧位单肺通气(OLV)期间氧合状况、肺内分流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9~81岁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侧卧位OLV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常规全身麻醉诱导.于麻醉诱导前平卧... 目的:观察胸科手术患者全身麻醉下侧卧位单肺通气(OLV)期间氧合状况、肺内分流率和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25例ASA分级Ⅰ~Ⅱ级、年龄39~81岁拟在全身麻醉下实施侧卧位OLV的择期胸科手术患者,常规全身麻醉诱导.于麻醉诱导前平卧位吸空气时(T1),侧卧位后双肺通气(TLV)20min (T2)、OLV后15min(T3)、OLV后30min (T4)、OLV结束时(T5)和保持侧卧位恢复TLV后15min(T6)观察患者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在T2、T3、T4和T5分别抽取桡动脉血和中心静脉血0.5ml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在T2、T4、T5时间点取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与T1相比,T2~T5时SpO2降低,T4时显著下降(P<0.05),T6时SpO2显著高于T2.与T2相比,T3~T5的PaO2显著降低,T5时PaO2显著高于T3和T4;与T2相比,T3、T4的Qs/Qt显著增加,T5时显著低于T3和T4.无一例患者出现SpO2<90%、临时改双肺通气、或通气侧肺加用PEEP等情况.与T2相比,OLV结束时IL-6、IL-10显著升高,且升高水平与OLV时间正相关.结论:随着OLV时间延长,患者氧合状况和肺内分流率会逐渐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氧合 肺内分流率 炎性反应
下载PDF
多巴酚丁胺增加心输出量对单肺通气时动脉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毕严斌 班艳林 +1 位作者 赵蔚 王月兰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748-749,共2页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提高心输出量对单肺通气时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食管手术患者,麻醉后插入37F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分,吸入氧浓度100%,单、双肺通气时呼吸参数不变。麻醉平稳后,患者于平卧... 目的探讨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提高心输出量对单肺通气时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 20例择期食管手术患者,麻醉后插入37F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潮气量8ml/kg,呼吸频率12次/分,吸入氧浓度100%,单、双肺通气时呼吸参数不变。麻醉平稳后,患者于平卧位行左侧单肺通气15min(T1)、之后静注多巴酚丁胺2μg·kg-1.min-115min(T2)分别监测PaO2、PaCO2、pH值。同时记录SBP、DBP、HR、心脏指数(CI)。结果与T1时比较,T2时SBP、CI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1)。T2时PaO2明显升高(P<0.01)。PaCO2、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多巴酚丁胺提高心输出量可明显改善单肺通气时动脉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巴酚丁胺 单肺通气 动脉氧合
下载PDF
术中单肺通气期间吸入一氧化氮对患者氧合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卫霞 李成辉 +2 位作者 刘鲲鹏 李昭 赵晶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31-134,139,共5页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侧卧位单肺通气(OLV)期间持续吸入一氧化氮(iNO)对氧合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全身麻醉下侧卧位OLV的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NO组20例,OLV期间吸入100%氧气同时持续吸入20ppm NO;对照组20例... 目的:研究开胸手术患者侧卧位单肺通气(OLV)期间持续吸入一氧化氮(iNO)对氧合功能和全身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40例拟行全身麻醉下侧卧位OLV的择期开胸手术的患者随机分组:NO组20例,OLV期间吸入100%氧气同时持续吸入20ppm NO;对照组20例,仅吸入100%氧气。常规静脉全身麻醉,采用双腔气管插管实现OLV。在入手术室尚未吸氧时(T1)、摆放侧卧位后双肺通气(TLV)20min后(T2)、OLV 15min后(T3)、OLV 30min后(T4)、OLV结束时(T5)抽取桡动脉血1ml。于T2~T5取中心静脉血1ml进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在T2、T4、T5取静脉血测定血清中白介素-6(IL-6)、IL-8和IL-10的浓度。结果:2组患者OLV期间T3~T5与T2相比,Qs/Qt均显著增高,PaO2均显著降低。T4时NO组Qs/Qt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IL-10水平在T4、T5 NO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OLV期间iNO可以减少OLV初期的肺内分流并改善氧合,对OLV期间肺损伤相关全身炎性反应可能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一氧化氮 氧合 肺内分流率 炎性反应
下载PDF
不同单肺通气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动脉氧合及手术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2
11
作者 邹丽明 陈文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22年第15期21-2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单肺通气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动脉氧合及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单肺通气时行... 目的:探讨不同的单肺通气模式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动脉氧合及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14年10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单肺通气时行容量控制(VCV)]和B组[单肺通气时行压力控制(PCV)],每组20例。统计分析两组双肺通气30 min(T_(1))、单肺通气30 min(T_(2))、单肺通气60 min(T_(3))、恢复双肺通气20 min(T_(4))时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顺应性、氧合指数、术后住院天数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T_(2)、T_(3)时,两组氧合指数均较T_(1)时下降(P<0.05);T_(1)、T_(2)、T_(3)、T_(4)时,两组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两组Ppeak、Pplat均较T_(1)时升高(P<0.05),且与A组相比,B组Ppeak较低(P<0.05),两组各时刻Ppla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_(2)、T_(3)时,两组肺顺应性较T_(1)时下降,两组各时刻肺顺应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在低潮气量联合呼气末正压通气的单肺通气期间,与VCV模式相比,PCV模式并不能明显改善肺顺应性、氧合功能及手术预后,但PCV模式可起到限制气道压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通气模式 动脉氧合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及血液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琦 沈颖彦 +1 位作者 周清河 周红梅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6年第6期558-561,共4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Qs/Qt)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食道中下段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麻醉诱导前D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负荷剂...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胸科手术中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Qs/Qt)和动脉血氧分压的影响。方法:择期在单肺通气下行食道中下段癌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成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生理盐水组(N组),麻醉诱导前D组经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0.5μg/kg负荷剂量,随即以0.5μg·kg^(-1)·h^(-1)泵注至关胸,N组给予相同容量生理盐水。常规全麻诱导置入合适的左侧双腔气管导管并纤支镜啶位,连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记录清醒仰卧位吸空气时(T_0)、麻醉后双肺通气15 min(T_1)、单肺通气15 min(T_2)、30 min(T_3)、60 min(T_4)及再次双肺通气15 min(T_5)等6个时间点MAP、HR、CVP和血气测定,并计算Qs/Qt。结果:每组19例纳入研究。D组T_1~T_5时刻点Qs/Qt值分别为(18.8±4.6)%、(35.6±6.3)%、(38.2±6.6)%、(36.5±6.1)%和(21.2±5.3)%,N组T_1~T_5时刻点Qs/Qt值分别为(17.1±3.8)%、(26.8±5.9)%、(28.2±6.3)%、(28.1±7.2)%和(19.5±4.5)%,与N组相比,D组在T_2~T_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D组T_1~T_5时刻点Pa O2分别为328.9±66.8 mm Hg(1 mm Hg=0.133 k Pa)、(121.4±42.8)mm Hg、(129.6±35.1)mm Hg、(145.6±31.5)mm Hg和(284.8±55.9)mm Hg,N组T_1~T_5时刻点Pa O2分别为(312.6±70.2)mm Hg、(199.3±38.9)mm Hg、(210.3±32.4)mm Hg和(217.3±29.9)mm Hg、(286.2±47.7)mm Hg,与N组相比,D组在T_2~T_4各时刻点Pa O2明显降低(P<0.01);与T_1时刻点比较,D组在T_2~T_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在T_2~T_5各时刻点Pa O2明显降低(P<0.01或P<0.05);与T_1时刻点比较,N组患者在T_2~T_4各时刻点Qs/Qt明显增高(P<0.01);而Pa O2明显降低(P<0.01)。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麻醉中辅助使用右美托咪啶,会增加肺内分流,降低动脉血氧饱和度,肺功能不全者单肺通气时应慎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单肺通气 肺内分流 动脉氧合
下载PDF
呼气末正压通气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患者全身麻醉围术期动脉血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马雪萍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73-75,共3页
目的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身麻醉围手术期动脉血氧合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HAPC患者50例,年龄41~52岁,ASAⅠ、Ⅱ级,均无呼吸及循环系统合并症。两组患者均来自高原世... 目的观察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高原红细胞增多症(HAPC)患者全身麻醉围手术期动脉血氧合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开腹胆囊切除术HAPC患者50例,年龄41~52岁,ASAⅠ、Ⅱ级,均无呼吸及循环系统合并症。两组患者均来自高原世居人群,随机分为A、B两组,各25例。A组手术开始即给予5 cm H2O PEEP,B组无PEEP。麻醉方式为全静脉插管全身麻醉,丙泊酚复合舒芬太尼及维库溴胺诱导,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TCL),50%氧空混合机械通气。采取两组患者手术切皮前(T1)、手术开始后15 min(T2)及手术结束前(T3)的动脉血样本,观察3个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 O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两组患者停药后的复苏时间。结果 A组患者T1与T2、T1与T3两时间点Pa O2、Sa O2组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2与T3两时间点Pa O2、Sa O2组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2和T3时间点Pa O2、Sa O2组间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T1、T2和T33个时间点MAP、H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停药后的苏醒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APC患者全身麻醉期间应用PEEP可有效促进肺通气及弥散功能,提高动脉氧合,减少麻醉苏醒时间,对循环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气末正压通气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 动脉氧合 苏醒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袁爱武 阳世光 +1 位作者 李丽梅 杨军良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外科版)》 2006年第9期35-36,41,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旷置于大气中;B组向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吹氧;C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30例行胸腔镜手术的患者分为三组:A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旷置于大气中;B组向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吹氧;C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出口处接上一负压吸引管。在OLV前、OLV30min、OLV60min分别采动脉血做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动脉血氧分压(PaO2)在OLV60min时A组下降明显,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Qs/Qt在OLV30min时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LV60min时B、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组与C组的非通气侧肺处理方法都能降低肺内分流,提高动脉血氧合能力,但C组的方法更方便胸腔镜手术术中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动脉血氧合 肺内分流
下载PDF
复合麻醉对OLV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田芳芳 颜西刚 王学佳 《河北医药》 CAS 2020年第9期1383-1385,1389,共4页
目的研究复合麻醉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OLV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成复合组及全麻组,每组46例。全麻组予以全麻处理,复合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处理。比较... 目的研究复合麻醉对单肺通气(OLV)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2016年7月至2018年12月接受OLV的患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法分成复合组及全麻组,每组46例。全麻组予以全麻处理,复合组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处理。比较2组麻醉诱导后双肺通气(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60 min(T3)时的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情况,麻醉前10 min、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 min、术毕10 min时的血流动力学水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结果T2、T3时复合组及全麻组的PaO2水平均低于T1时,且T2、T3时复合组及全麻组的Qs/Qt水平高于T1时(P<0.05);但复合组及全麻组在T1、T2、T3时PaO2、PaCO2、Qs/Qt水平对比均不明显(P>0.05)。气管插管时复合组MAP水平低于全麻组,插管后5 min复合组MAP水平高于全麻组;且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 min复合组HR水平低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全麻组(P<0.05)。复合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低于全麻组(P<0.05)。结论复合麻醉对OLV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均不会造成严重影响,且有利于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紊乱,降低麻醉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缩短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复合麻醉 肺内分流 动脉氧合 血流动力学 麻醉
下载PDF
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肺内分流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袁爱武 阳世光 +1 位作者 李丽梅 杨军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72-73,82,共3页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按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旷置于大气中,使肺自行萎陷;B组将... 目的观察胸腔镜手术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对动脉血氧合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病人按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肺不同处理方法分为三组:A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旷置于大气中,使肺自行萎陷;B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内置入一通过湿化装置与氧流量表相连的细导管,氧流量为1 L/min;C组将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出口处接上一负压吸引管,调节适宜压力使肺完全萎陷。在单肺通气前、通气后30和60 min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QS/Qt值。结果PaO2在OLV 60 min时A组下降明显,B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QS/Qt在OLV 30 min时B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0.05), OLV 60 min时B和C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组与C组间在OLV 30和60 min PaO2,QS/Qt差异均无显著性(P >0.05)。结论B组与C组的非通气侧肺处理方法都能降低肺内分流,提高动脉血氧合,但C组的方法更方便胸腔镜手术中的操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单肺通气 非通气侧肺 动脉血氧舍 肺内分流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在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
17
作者 万营 董万超 韩灵龙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4期20-23,共4页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 OLV)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和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参麦...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单肺通气( OLV)术患者肺内分流及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和纽约心脏病协会( NYHA)分级均为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参麦注射液组(SM组,n=30)和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n=30)。麻醉诱导后,SM组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0.6 ml/kg加至250 ml生理盐水);在相同时间内NS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于单肺通气前滴注完毕。连续观察心率( HR)、平均动脉血压( MAP)、气道压力( Paw)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麻醉诱导前( T0)、单肺通气前( T1)、单肺通气10分钟( T2)、30分钟( T3)、60分钟( T4)、120分钟( T5)、单肺通气结束后10分钟( T6)和手术结束( T7)时行动脉血气和混合静脉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量( QS/QT )、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DO2及呼吸指数(RI)。结果:SM组患者T2∽T5时的动脉血PaO2明显高于NS组(P<0.01),而QS/QT则显著低于NS组(P<0.01)。 SM组患者T2∽T5时的P(A∽a)DO2及RI均明显低于NS组(P<0.01)。结论:参麦注射液用于单肺通气术患者,能有效改善动脉氧合及减少肺内分流,从而对胸科手术患者产生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肺内分流 动脉氧合 单肺通气
原文传递
联合麻醉对单肺通气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 影响
18
作者 赵峰 《河北医药》 CAS 2022年第17期2658-2660,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麻醉对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行胸部手术的单肺通气(OLV)患者9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2组手术... 目的探讨联合麻醉对患者肺内分流和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行胸部手术的单肺通气(OLV)患者9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6例。对照组实施全身麻醉,研究组实施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2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1、T4时MAP、HR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2时MAP及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T3时MAP水平高于对照组,且HR指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肺通气时、单肺通气50 min时2组患者PaO_(2)、SpO_(2)、QS/Q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肺通气30 min时,研究组PaO_(2)、SpO_(2)水平低于对照组、QS/Q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70%低于对照组的26.09%(P<0.05)。结论复合麻醉在OLV患者中更具应用价值,硬-全联合麻醉可短暂增加肺内分流(QS/QT增加),且利于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更具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麻醉 全身麻醉 肺内分流 动脉氧合 单肺通气 并发症 血流动力学
下载PDF
超前肺复张策略提高开胸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
19
作者 严国章 邵亚 +1 位作者 唐红海 周振锋 《中国现代医生》 2012年第15期36-38,共3页
目的探究超前肺复张策略提高开胸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方法 40例择期肺叶切除左支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超前肺复张(PARS)组单肺通气(OLV)前先给累计10次使气道峰压缓慢达到40 cm H2O的手工通气,对照组(C组)不采用PARS策略。记录OL... 目的探究超前肺复张策略提高开胸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方法 40例择期肺叶切除左支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超前肺复张(PARS)组单肺通气(OLV)前先给累计10次使气道峰压缓慢达到40 cm H2O的手工通气,对照组(C组)不采用PARS策略。记录OLV后15、30、45、60 min及OLV结束前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心率(HR)、动脉氧分压(PaO2),计算肺胸的动态与静态顺应性。结果 PARS组较C组PaO2均有增加,尤以OLV 15 min及OLV结束差异显著(P<0.01),另外A-aDO2减少,尤以OLV 15 min及OLV结束时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OLV前PARS加PEEP策略提高单肺通气期间的氧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肺通气 肺复张 动脉血氧分压
下载PDF
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呼吸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克芳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1206-1207,共2页
目的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将78例使用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 目的探讨开放式吸痰与密闭式吸痰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影响。方法将78例使用ARDS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两组患者吸痰前及吸痰后即刻、吸痰后2 min、5 min、10 min动脉血气(PaO2,PaCO2,SaO2)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吸痰即刻SaO2PaO2、SaO2,2 min PaO2显著降低(均P<0.05);观察组PaO2、SaO2也有降低,但与吸痰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过程中可以保持持续通气,维持PEEP,避免或减少肺泡萎陷,维持吸痰前后的PaO2、SaO2的稳定性,避免气体交换受损及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同时,密闭式吸痰操作简便,节约人力成本,且可避免交叉感染,是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患者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通气 吸痰 动脉氧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