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法桡动脉成功置管和并发症的相关因素 被引量:19
1
作者 白冰 田园 +2 位作者 张越伦 于春华 黄宇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6-90,共5页
目的寻找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置管成功及并发症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1例使用动态针尖定位法(DNTP)或角度距离法(AD)行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一次... 目的寻找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置管成功及并发症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131例使用动态针尖定位法(DNTP)或角度距离法(AD)行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技术桡动脉置管的择期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确定一次成功、总体成功、动脉后壁穿透和局部血肿的相关因素。结果桡动脉前壁深度≥3 mm是穿透后壁(OR=0.314,95%CI:0.143~0.691,P=0.004)和局部血肿(OR=0.250,95%CI:0.107~0.585,P=0.001)的相关因素。使用DNTP方法是穿透后壁(OR=0.303,95%CI:0.138~0.667,P=0.003)的相关因素。结论超声引导下平面外法动脉穿刺置管时,在桡动脉前壁深度≥3 mm的部位穿刺可以减少穿透后壁和局部血肿的发生率。与AD法相比,DNTP法可减少穿透后壁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超声 动脉置管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不同部位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危重患儿中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7
2
作者 梁玉瑛 裴炜娜 +1 位作者 曹娥英 吴静 《护士进修杂志》 2018年第12期1132-1134,共3页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有创动脉血压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PICU的155例危重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PICU时间分为A组(足背动脉)53例,B组(胫后动脉)47例,C组(桡动脉)55例,比较3组穿刺一次成功率...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有创动脉血压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9月-2017年3月PICU的155例危重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入PICU时间分为A组(足背动脉)53例,B组(胫后动脉)47例,C组(桡动脉)55例,比较3组穿刺一次成功率、套管留置时间及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高于B组和C组、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和C组,A组留置时间长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足背动脉置管监测动脉压效果明显优于胫后动脉、桡动脉,对于需长时间监测动脉血压的PICU患者可首选足背动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患儿 动脉置管 儿童重症监护室 有创血压 护理
下载PDF
便携式超声引导桡动脉置管 被引量:11
3
作者 李福严 于冬 +6 位作者 李志伟 韩伟 张莉 孙巾杰 殷凤华 王德华 靳苑 《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CAS 2014年第3期238-240,共3页
目的评估便携式超声在桡动脉置管的作用。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要求术中动脉置管监测的择期手术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6例:超声组(B组)和触摸技术组(A组)。记录两组从皮肤穿刺开始到... 目的评估便携式超声在桡动脉置管的作用。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I~Ⅱ级要求术中动脉置管监测的择期手术患者1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66例:超声组(B组)和触摸技术组(A组)。记录两组从皮肤穿刺开始到成功置入导管的时间、每次穿刺的时间和穿刺的次数。然后,进行可视化便携式超声桡动脉置管和触摸技术桡动脉置管这两种技术比较。结果超声引导组有4例穿刺失败,同时触摸技术组也有4例失败,4例排除在有效观察资料之外,所以各组有效观察对象是62例。两组首次穿刺成功的例数比较,B组大于A组(P〈0.05),B组一次动脉插管成功39人(63%),同时A组21人(34%);总穿刺数比较,B组(98)明显小于A组(195)(P〈0.05);B组与A组比较显著减少了穿刺次数(均数±标准差),(1.6±2.0)与(3.1±2.4)(P〈0.05),但是,任一次成功穿刺的时间长(27.1±2.5)S与(17.5±1.8)s(P〈0.05),超声引导组所需总时间较短(56±64)S与(112±124)s(P〈0.05)。结论超声引导在挠动脉导管插入中是一种有用的辅助措施,增加挠动脉一次插管的成功率。技术简单易学,并减少挠动脉置管花费的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创伤性监测 超声 动脉置管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8
4
作者 白冰 田园 于春华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32-337,共6页
动脉穿刺置管可以实时监测血压、便于频繁的动脉血气分析,是麻醉、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常用的临床技术之一。研究表明,超声引导可以提高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 动脉穿刺置管可以实时监测血压、便于频繁的动脉血气分析,是麻醉、急诊和重症监护病房常用的临床技术之一。研究表明,超声引导可以提高动脉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并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近年来超声引导技术发展迅速并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本文总结了超声引导在桡动脉穿刺置管中应用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超声 动脉置管
下载PDF
掌上无线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5
作者 刘心 胡曼 +1 位作者 李继 陈罡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4-46,共3页
目的总结掌上无线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51例患者采用掌上超声定位桡动脉穿刺置管,护理配合包括患者准备、仪器及耗材等准备,Allen试验评估,穿刺中配合医生摆放穿刺体位、进行桡动脉穿刺配合,穿刺后护理及常见... 目的总结掌上无线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51例患者采用掌上超声定位桡动脉穿刺置管,护理配合包括患者准备、仪器及耗材等准备,Allen试验评估,穿刺中配合医生摆放穿刺体位、进行桡动脉穿刺配合,穿刺后护理及常见并发症处理等。结果51例均完成置管,其中一次穿刺成功44例(86.28%),1例5次穿刺成功患者出现穿刺处血肿,其余患者未发生感染、血管痉挛、动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高效、规范的护理配合可提高掌上无线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 穿刺 动脉置管 掌上超声 ALLEN试验 血肿 并发症 麻醉护理
下载PDF
急诊体外循环动脉灌注管位置对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宏 陶登顺 +2 位作者 易定华 蔡建辉 李同勋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626-627,共2页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 (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 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心脏骤停后 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 目的 探讨急诊体外循环 (ECPB)动脉灌注管位置对肺门部火器伤后心脏骤停犬心肺复苏 (CPR)的影响。方法 杂种犬 14只随机均分为两组 ,麻醉后用小口径步枪射击犬右肺门区 ,心脏骤停后 10min开始复苏。A、B两组分别采用股动脉、颈动脉插管建立ECPB ,同时给予人工呼吸、胸内心脏按压、静注肾上腺素治疗。观察动物CPR情况。结果 A、B两组动物均全部复苏成功 ,B组恢复自主循环时间明显短于A组 (P <0 0 5 ) ;复苏 1min时B组平均动脉压 (MAP)显著高于A组 (P<0 0 5 ) ,Pa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1) ,PaCO2 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 ;复苏 3min时B组PaO2 显著高于A组 (P <0 0 5 ) ,Pa CO2 显著低于A组 (P <0 0 5 )。自主循环恢复后 10min两组间MAP、PaO2 、PaCO2 均无统计学差异。辅助循环停止后 ,两组动物自主循环基本保持稳定。结论 ECPB能有效地应用于心脏骤停的CPR ,动脉灌注管靠近升主动脉根部有助于提高急诊体外循环心肺复苏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体外循环 心肺复苏 动脉灌注插管 ECPB
下载PDF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插管策略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向宇鑫 龙杰 肖红艳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3年第4期369-375,共7页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时不同动脉插管部位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全面检索2022年7月前的文献。对报道的使用不同动脉插管方式的手术结果进行网状meta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建立体外循环时不同动脉插管部位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在Pubmed、Embase、Cochran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全面检索2022年7月前的文献。对报道的使用不同动脉插管方式的手术结果进行网状meta分析。同时使用R 4.0.4和Stata 15.1软件,设计标准的配对和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从而比较不同动脉插管的效果。结果 腋动脉插管(OR=9.65,95%CI 1.56~248.7)、直接主动脉插管(OR=0.09,95%CI 0~0.62)、股动脉插管(OR=0.1,95%CI 0~0.63)、锁骨下动脉插管(OR=0.04,95%CI 0~0.32)、经心尖插管(OR=0.07,95%CI 0~0.71)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腋动脉加股动脉插管(OR=0.07,95%CI 0~0.71)。腋动脉插管(OR=0.43,95%CI 0.17~0.93)和股动脉插管(OR=0.45,95%CI 0.2~0.92)的神经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锁骨下动脉插管。相较于锁骨下动脉插管,腋动脉插管(OR=2.93,95%CI 1.02~9.31)、直接主动脉插管(OR=3.21,95%CI 1.05~11.29)、股动脉插管(OR=3.52,95%CI 1.34~10.57)住院病死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锁骨下动脉插管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具有较低的神经并发症和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体外循环 动脉插管 锁骨下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升主动脉插管技术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邓宏平 陈蕾 +7 位作者 王志维 夏军 吴智勇 徐鹏 胡小平 李罗成 江万里 任宗力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5年第4期274-278,共5页
目的评价升主动脉插管技术用于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内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比较56例采用升主动脉插管技术及64例采用右锁骨下动脉(right subclavian artery,RSA)... 目的评价升主动脉插管技术用于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加降主动脉内支架象鼻植入术治疗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比较56例采用升主动脉插管技术及64例采用右锁骨下动脉(right subclavian artery,RSA)插管技术治疗急性复杂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病人死亡率及并发症率。结果升主动脉插管组与RSA插管组总的院内死亡率分别为5.36%vs.4.69%,总并发症率分别为25%vs.26.56%,总的院内死亡率及并发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升主动脉插管技术用于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简化了手术,且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插管 主动脉外科
下载PDF
经升主动脉插管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2
9
作者 吴红兵 王志维 +2 位作者 毛志福 高尚志 胡小平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88-791,共4页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经升主动脉插动脉灌注管的临床经验。方法:4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根据术前CTA、MRI及术中探查情况,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选取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轻或没有夹层... 目的:总结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中经升主动脉插动脉灌注管的临床经验。方法:45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深低温停循环下手术,根据术前CTA、MRI及术中探查情况,在食道超声引导下,选取升主动脉夹层累及轻或没有夹层的区域作为插管位置,控制有创动脉压在90mmHg左右,用尖端较长的直型主动脉灌注管插管,4-0prolene线做双荷包缝合固定,右心房插右心引流管,右上肺静脉插左心引流管建立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时,直视下经头臂动脉及左颈总动脉分别插双侧脑灌注管行脑保护。结果:所有升主动脉插管成功,没有发生夹层破裂及灌注不足病例。住院死亡3例(6.7%),1例死于术后早期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术后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死于感染性心内膜炎。一过性脑功能紊乱6例(13.3%);脑血管意外2例(4.4%),其中脑栓塞1例,脑出血1例,出院时均处于恢复期。血管吻合口出血开胸止血3例;声音嘶哑1例;肾功能衰竭1例。1例于术后4月因院外抗凝不当突发脑出血死亡。结论: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在准备充分的条件下,经升主动脉插管能快速建立体外循环,提供顺行灌注,辅以双侧顺行脑灌注,能取得满意的机体保护效果,具有快速、简单、安全、创伤小的特点。经升主动脉灌注仍是较好的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插管 主动脉外科
原文传递
国产盐酸丁卡因凝胶用于介入治疗动脉插管术前皮肤局部麻醉作用的临床研究
10
作者 徐安辉 胡道予 +3 位作者 李震 王敏 张玉琴 黄艳荣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3年第9期1236-1237,共2页
目的 研究盐酸丁卡因凝胶用于介入治疗动脉插管术前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取需行动脉穿刺插管病人 40例。采用单盲随机平行对照观察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用药后穿刺右股动脉 ,观察局部麻醉作用、插... 目的 研究盐酸丁卡因凝胶用于介入治疗动脉插管术前的麻醉效果及临床安全性。方法 选取需行动脉穿刺插管病人 40例。采用单盲随机平行对照观察方法分为两组。其中试验组和对照组各 2 0例。用药后穿刺右股动脉 ,观察局部麻醉作用、插管时瞬间疼痛及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病人局部麻醉作用显效率分别为 85 %、90 % ,有效率均为 10 0 %。插管时瞬间疼痛比较镇痛有效率分别为 95 %、10 0 %。两组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盐酸丁卡因凝胶麻醉效果好 ,操作简单 ,无创伤无痛苦 ,临床安全性好 ,无明显不良反应 ,可用于介入治疗动脉插管术前的局部麻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卡因 凝胶 介入治疗 动脉插管 局部麻醉
下载PDF
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技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69
11
作者 孙立忠 刘永民 +1 位作者 杨天宇 常谦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 探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深低温、停循环时应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的选择性脑灌注技术 ,手术治疗 70例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病人。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 5 2~ 32 8min ,平均 (12 9 18&#... 目的 探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体外循环技术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方法 在深低温、停循环时应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的选择性脑灌注技术 ,手术治疗 70例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病人。结果 全组体外循环时间 5 2~ 32 8min ,平均 (12 9 18± 46 78)min ,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最长达 81min ,平均(2 8 0 6± 2 1 0 7)min ,术后病人 6h内全部清醒 ,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停循环期间 ,采用右锁骨下动脉插管的选择性脑灌注方法进行脑保护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循环 右锁骨下动脉插管 持续选择性脑灌注
原文传递
平面内-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 被引量:20
12
作者 陈广俊 许楠 +3 位作者 唐帅 王静捷 罗爱伦 黄宇光 《北京医学》 CAS 2013年第6期453-457,共5页
目的探讨平面内-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方法。方法选择择期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平面外组(I-O组,先选择平面内技术穿刺,然后选择平面外技术穿刺,n=30)和平面外-平面内组(O-I组,先选择平面外技术穿... 目的探讨平面内-平面外技术相结合的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策略方法。方法选择择期心脏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平面内-平面外组(I-O组,先选择平面内技术穿刺,然后选择平面外技术穿刺,n=30)和平面外-平面内组(O-I组,先选择平面外技术穿刺,然后选择平面内技术穿刺,n=30)。记录2组桡动脉穿刺尝试次数、穿刺时间、首次成功率和首二次成功率,并观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I-O组与O-I组比较,穿刺尝试次数[2(1,2)次vs.1(1,3)次]和首次成功率(43.3%vs.5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I-O组穿刺时间较短[48.50(31.00,66.25)svs.76.00(50.75,167.75)s]、首二次成功率较高(96.7%vs.66.7%)、并发症较少(血肿:10.0%vs.53.3%;桡动脉后壁穿透:16.7%vs.4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应用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技术时,先平面内后平面外技术首二次成功率较高,操作时间较短,安全性高,是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技术的较佳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内 平面外 超声引导 桡动脉穿刺
下载PDF
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和选择性脑灌注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永民 孙立忠 +1 位作者 常谦 杨天宇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1999年第4期228-230,共3页
目的 介绍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技术及其体外循环要点。 方法 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和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 例。 结果 应用该技术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 目的 介绍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技术及其体外循环要点。 方法 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和在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技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患者70 例。 结果 应用该技术手术治疗累及主动脉弓的心血管疾病70 例中,脑部低流量灌注时间最长达81 分钟,平均28 .06 ±21 .07 分钟,术后患者6 小时内全部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 结论 经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插管在停循环期间持续选择性脑灌注方法对脑保护简便、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骨下动脉 插管 体外循环 深低温停循环 脑灌注
下载PDF
桡动脉置管在危重患儿监护中的应用 被引量:11
14
作者 聂倩 焦培艳 +2 位作者 周春兰 方晓英 曾芳 《护理学报》 2006年第10期30-31,共2页
总结了20例危重新生儿应用桡动脉置管的体会。桡动脉置管为新生儿的有创血压监测及采集血标本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为重症监护及抢救提供了临床指导。桡动脉置管前做好Allens′试验,置管后保持其固定通畅,预防感染及出血,加强肢体血运的观... 总结了20例危重新生儿应用桡动脉置管的体会。桡动脉置管为新生儿的有创血压监测及采集血标本创造了重要的条件,为重症监护及抢救提供了临床指导。桡动脉置管前做好Allens′试验,置管后保持其固定通畅,预防感染及出血,加强肢体血运的观察及患儿疾病本身并发症的观察。新生儿有创监护的护理中要多观察尽量少接触,减少人为的感染几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是置管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桡动脉置管 监测 护理
下载PDF
高龄骨科患者持续桡动脉压力监测的“集束化护理” 被引量:6
15
作者 陆翠玲 张瑞甫 +1 位作者 张玉想 王宇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256-258,共3页
目的:探讨入住ICU的高龄骨科患者持续桡动脉压力监测"集束化护理"对其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患者,设立对照组,观察实施此护理方法前、后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入住ICU的高龄骨科患者持续桡动脉压力监测"集束化护理"对其穿刺置管成功率及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患者,设立对照组,观察实施此护理方法前、后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以上各指标经对照研究,"集束化护理"组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置管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①"集束化护理"是一种有效的危重患者临床护理方法,同时也是危重症护理质量管理理念的一种体现;②"集束化护理"能够提高高龄骨科患者桡动脉置管的成功率及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观察患者病情;③"集束化护理"有益于保护医、患双方,切实将人文管理融入到危重患者的护理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桡动脉置管 护理
原文传递
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桡动脉穿刺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6
作者 董敏 谢丽金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医学版)》 2017年第3期24-26,共3页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桡动脉穿刺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15例,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记录操作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52...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桡动脉穿刺在房颤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择期行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15例,短轴-平面外超声引导下行桡动脉穿刺,记录操作时间,穿刺次数、穿刺成功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超声引导下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间(52.8±17.6)s,11例患者1次穿刺置管成功,2例2次,1例3次,另外1例患者操作3次以上,需更换血管穿刺,总成功率93.3%。全组患者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超声引导短轴-平面外桡动脉穿刺置管在房颤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短轴 平面外 桡动脉穿刺
下载PDF
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与传统触诊法桡动脉穿刺成功率比较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悦 吴佳 +2 位作者 王瑜 刘惠子 楼小侃 《浙江临床医学》 2022年第7期1030-1032,共3页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与传统触诊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方法选择需要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触诊法)和观察组(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2组,每组30例.10名规范化培训的急诊科或ICU住院医师...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动态针尖定位法与传统触诊法桡动脉穿刺置管成功率比较.方法选择需要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触诊法)和观察组(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2组,每组30例.10名规范化培训的急诊科或ICU住院医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记录总穿刺次数、桡动脉穿刺第一次成功率和总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并发症包括血肿、血管痉挛等.结果两组间患者术前桡动脉直径和桡动脉横截面积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操作医师在性别、年龄、学历构成、培训前工作年限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传统触诊法相比,超声引导动态针尖定位法桡动脉穿刺置管的总穿刺次数显著减少(2.3±0.8 VS. 1.8±0.9,P=0.018),穿刺第一次成功率(50.0% VS. 20.0%,P=0.029)和总穿刺成功率显著增高(76.7% VS. 40.0%,P=0.009),穿刺时间明显缩短(387.4±177.1 VS. 283.4±133.2,P=0.013).两组间桡动脉穿刺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建议急诊科或ICU住院医师行桡动脉穿刺置管时采用超声引导下的动态针尖定位法,相比传统触诊法,其可减少桡动脉穿刺次数,提高穿刺成功率和缩短穿刺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动态针尖定位法 触诊法 桡动脉穿刺置管 住院医师
下载PDF
顺铂+5-氟脲嘧啶介入化疗晚期宫颈癌35例疗效 被引量:2
18
作者 梁桂玲 米建锋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1年第4期537-539,共3页
目的观察超选择动脉插管+顺铂联合5-氟脲嘧啶方案化疗在局部肿块直径≥4 cm的Ⅱa一Ⅲ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35例肿瘤直径≥4cm的Ⅱa一Ⅲb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给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观察肿块缩小程度、后续治疗及随访情况... 目的观察超选择动脉插管+顺铂联合5-氟脲嘧啶方案化疗在局部肿块直径≥4 cm的Ⅱa一Ⅲb期宫颈癌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分析35例肿瘤直径≥4cm的Ⅱa一Ⅲb期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前给予子宫动脉灌注化疗,观察肿块缩小程度、后续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完全缓解22例,部分缓解10例,总有效率91.4%,手术成功率81.3%;介入化疗后手术再辅以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15(6—38)个月;介入化疗后再行放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12(3~38)个月。结论超选择动脉插管+顺铂联合5-氟脲嘧啶方案化疗作为术前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选择性动脉插管 宫颈癌 血管造影 化疗
下载PDF
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在宫颈癌手术前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周永来 杨秋花 金波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721-722,734,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方法对54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抗癌药物选择卡铂、平阳霉素;并对9例患者检测了化疗后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的浓度。嫱果54例... 目的探讨宫颈癌术前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的临床疗效、病理学改变及癌组织内的药物浓度。方法对54例宫颈癌患者实施术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抗癌药物选择卡铂、平阳霉素;并对9例患者检测了化疗后宫颈癌组织内铂离子的浓度。嫱果54例宫颈癌中36例(36/36)Ⅱ期、10例(10/12)Ⅲa期、3例(3/6)Ⅲb期经1~3次术前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后可顺利手术切除;术后标本病理切片中见大量坏死组织度淋巴细胞浸润。其中组织学完缓解(HCR)11例;9例检测了宫颈癌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发现动脉灌注组织内的铂离子浓度明显高于静脉灌注。嫱话宫颈癌术前行腹壁下动脉插管化疗可有效提高癌组织内的抗癌药物浓度。缩小肿瘤体积,部分患者迭到了完全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腹壁下动脉插管 化疗
下载PDF
股动脉插管的体外循环与神经系统并发症 被引量:1
20
作者 穆祉锟 杨昌 胡义杰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9年第2期113-116,共4页
近年来,以股动脉为主的外周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的微创手术、复杂二次开胸手术、心肺辅助操作和困难气道麻醉管理等情况,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相关并发症,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以股动脉为主的外周动脉插管建立体外循环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外科的微创手术、复杂二次开胸手术、心肺辅助操作和困难气道麻醉管理等情况,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其相关并发症,特别是神经系统并发症,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拟就该问题综述如下。逆行主动脉夹层所致的脑部供血障碍以及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瘤手术采用股动脉逆行插管等情况不在本文讨论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插管 体外循环 神经系统并发症 脑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