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交感神经系统亢进在高血压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被引量:7
1
作者 问慧娟 贾静 +1 位作者 赵宇菲 李娜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9年第6期21-27,80,共8页
高血压的交感神经源性机制是高血压发生机制的重要学说,通过对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收集,探讨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在临床高血压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概述交感神经对心血管功能调节的前沿知识,阐述干预交感神经系统及治... 高血压的交感神经源性机制是高血压发生机制的重要学说,通过对大量临床研究数据的收集,探讨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在临床高血压发生、发展以及治疗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概述交感神经对心血管功能调节的前沿知识,阐述干预交感神经系统及治疗高血压的新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动脉压力感受器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新疗法
下载PDF
兔肾性高血压时的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被引量:3
2
作者 李智 何瑞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38-345,共8页
14只雄性家兔在双肾缩扎术后12周,经氨基甲酸乙酯静脉麻醉,分别在缓冲神经完整、切断两侧减压神经或切断两侧窦神经后静注新福林或硝普钠升降血压以改变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观察其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变化,并与... 14只雄性家兔在双肾缩扎术后12周,经氨基甲酸乙酯静脉麻醉,分别在缓冲神经完整、切断两侧减压神经或切断两侧窦神经后静注新福林或硝普钠升降血压以改变动脉压力感受器活动,观察其心率、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变化,并与正常血压兔的反射效应相比较。主要结果如下:(1) 动物双肾动脉缩扎后12周,平均动脉血压(131±9mmHg)较正常动物血压(95±10mmHg)有显著升高(P<0.001);(2) 缓冲神经完整时,新福林和硝普钠升降血压诱发的心率反射性变化与正常血压动物相比显著减弱(P<0.001),而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无明显改变,表明肾性高血压动物的心率反射性调节与外周循环的反射性调节机能不相平行;而由股动脉内直接注射新福林或硝普钠时,股动脉灌流压的增减幅度与正常血压动物相比并无明显差异;(3) 切断两侧减压神经或切断两侧窦神经后,在正常动物仅使反射性心率调节作用减弱,而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无明显改变;但在高血压动物,除心率的反射性调节进一步减弱外,新福林和硝普钠升降血压时后肢血管阻力和肾交感神经活动的反射性调节效应也显著地减弱(P<0.001),提示肾性高血压时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的潜在调节能力降低。由此似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性高血压 心率 外周血管阻力
下载PDF
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NMDA受体在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肖振祥 王伟忠 +2 位作者 施善芬 陈辉 孙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8期739-741,共3页
目的 :研究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 M)谷氨酸 NMDA受体在介导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ABR)中的作用。 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 RVL M双侧各微注射 0 .1μl的 5 0 mm ol/L氯胺酮 ,观察动脉血压、心率以及 ABR的变化。结果 :双侧 ... 目的 :研究大鼠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RVL M)谷氨酸 NMDA受体在介导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ABR)中的作用。 方法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的大鼠 RVL M双侧各微注射 0 .1μl的 5 0 mm ol/L氯胺酮 ,观察动脉血压、心率以及 ABR的变化。结果 :双侧 RVL M内微注射氯胺酮后动脉血压和心率明显下降 (P<0 .0 5 ) ,同时能部分或完全阻断 ABR(P<0 .0 5 )。结论 :谷氨酸 NMDA受体在维持交感心血管活动的紧张性兴奋和介导 ABR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端延髓腹外侧区 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NMDA受体
下载PDF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受损后血浆和心脏、肾脏组织AngⅡ含量的变化
4
作者 单琤琤 戴生明 +1 位作者 方凤 苏定冯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5-78,共4页
既往的研究表明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ABR)功能下降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起独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BR功能下降致器官损伤的可能机制 ,实验采用去窦弓神经 (SAD)大鼠作为ABR受损的动物模型 ,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AD及对照的... 既往的研究表明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ABR)功能下降在高血压靶器官损伤中起独立作用。为进一步研究ABR功能下降致器官损伤的可能机制 ,实验采用去窦弓神经 (SAD)大鼠作为ABR受损的动物模型 ,分别测定清醒、自由活动状态下SAD及对照的假手术组大鼠 2 4h动脉血压、心率、血压波动性 (BPV)及心率波动性 (HRV)。并采用放免法测定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含量。结果发现 ,SAD术后 1周大鼠的 2 4h平均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术后 18周的慢性期SAD大鼠。SAD术后 18周 ,2 4h平均SBP、DBP及HR与假手术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 ;2 4h收缩压波动性 (SBPV)和舒张压波动性 (DBPV)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大鼠。SAD大鼠术后 1周的血浆、心脏和肾脏组织的AngⅡ 含量及术后 18周的血浆AngⅡ 水平与对照组之间相比无显著差异。而在术后慢性期 (18周 ) ,SAD大鼠的心肌及肾组织AngⅡ 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在术后 18周时 ,接受慢性应激刺激的SAD大鼠 ,其血浆、心肌及肾组织中AngⅡ水平显著高于同处应激状态下的假手术对照组大鼠及未接受应激刺激的SAD大鼠。这些结果表明 ,SAD术后急性期血压增高 ,但在慢性期平均血压并无增高 ,仅BPV增高 ;慢性期心、肾组织内AngⅡ 的分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 血压波动性 血压 血管紧张素Ⅱ 大鼠
下载PDF
有氧间歇运动对高血压大鼠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能力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昊 张媛媛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57-363,共7页
目的探索长期有氧间歇运动对SHR血压、BRS、血管紧张素(AngⅡ)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有氧运动组(AE组)和有氧间歇运动组(AIT组),每组20只。分别运用有氧运动和有氧间歇运动对AE组和AIT... 目的探索长期有氧间歇运动对SHR血压、BRS、血管紧张素(AngⅡ)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高血压对照组、有氧运动组(AE组)和有氧间歇运动组(AIT组),每组20只。分别运用有氧运动和有氧间歇运动对AE组和AIT组进行8周的干预,之后对所有组的血压、BRS、血浆中AngⅡ和NO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在干预后AIT组的SBP和DBP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略低于AE组,并分别存在特别显著性的差异(P<0.01)和比较显著性的差异(P<0.05)。AIT组的BRS明显高于对照组和AE组,且分别存在特别显著性的差异(P<0.01)和比较显著性的差异(P<0.05)。AIT组血浆中的NO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略高于AE组(P<0.05)。AIT组血浆中的AngⅡ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和略低于AE组(P<0.05)。结论 AIT能够通过增加血管内皮细胞NO和降低AngⅡ的合成与分泌,增强血管的顺应性、舒张能力和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从而有效控制SHR的血压随龄上升和BRS随龄下降,且效率要高于同等运动时间的有氧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氧间歇运动 高血压大鼠 动脉压力感受器敏感性
下载PDF
大鼠 CVLM中 NMDA和非 NMDA受体在介导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中的作用
6
作者 王伟忠 肖振祥 +3 位作者 王建文 施善芬 陈辉 袁文俊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315-319,共5页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制动的大鼠 ,研究尾端延髓腹外侧区 (CVLM)中 NMDA和非 NMDA受体在介导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ABR)中的作用。双侧 CVLM微量注射选择性 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 (50mmol/L ,1 0 0 nl)或非 NMDA受体拮抗剂 kynurenic aci... 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制动的大鼠 ,研究尾端延髓腹外侧区 (CVLM)中 NMDA和非 NMDA受体在介导动脉压力感受器反射 (ABR)中的作用。双侧 CVLM微量注射选择性 NMDA受体拮抗剂氯胺酮 (50mmol/L ,1 0 0 nl)或非 NMDA受体拮抗剂 kynurenic acid(KYA,50 mmol/L ,1 0 0 nl)后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 (HR)均明显升高 (P<0 .0 5) ,同时观察到 CVLM微量注射氯胺酮或 KYA后电刺激主动脉神经(AN)导致的血压下降比对照有明显的减少 ,双侧 CVLM微量注射氯胺酮和 KYA的混合物 (均为 50mmol/L,50 nl)后能完全阻断电刺激 AN后导致的降压反应。本研究结果提示 CVLM中 NMDA和非 NM-DA受体在紧张性维持交感神经的兴奋活动和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奋性氨基酸 动脉压力感受器 尾端延髓腹外侧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