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纳博科夫的文学观 |
刘佳林
|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2
|
“为艺术而艺术”:一场审美现代性的扩容运动 |
宋世明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5
|
|
3
|
佩特的审美批评原理 |
王柯平
|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24 |
0 |
|
4
|
审美救赎论:“人生艺术化”——朱光潜前期美学思想及其理想旨归 |
李恩新
朱长利
|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5
|
一种独立思想的发生:论“为学问而学问”与“为艺术而艺术” |
郄欣萌
|
《黑河学院学报》
|
2023 |
0 |
|
6
|
《夜莺与玫瑰》中的王尔德式美学观 |
张银玲
黄河
|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3
|
|
7
|
从《月亮与六便士》看艺术家的生产 |
胡永华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4
|
|
8
|
革命性“反叛”与功利性“宿命”--浪漫主义对文学教育功能的疏离及其文学史意义 |
蒋承勇
|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9
|
从“为社会的艺术”到“为艺术的艺术”——林风眠早期艺术(1921—1938)的转向 |
李永强
|
《美术》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1
|
|
10
|
徐复观对“文以载道”的现代疏通 |
秦维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2 |
0 |
|
11
|
缪斯的胜利——从《道连·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艺术至上论 |
毛秋月
|
《襄樊学院学报》
|
2011 |
2
|
|
12
|
芥川龙之介与艺术至上主义——以《戏作三昧》和《地狱变》为中心 |
占才成
|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2
|
|
13
|
“文学的自觉”考辩 |
张阳成
|
《安康师专学报》
|
2005 |
2
|
|
14
|
唯美主义与康德美学——“审美无利害性”概念的确立与“为艺术而艺术”命题的提出 |
汪涛
|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0 |
|
15
|
莫里斯与王尔德 |
吴樯
|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2
|
|
16
|
唯美主义:审美现代性的头一个产儿 |
李雷
|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
0 |
|
17
|
文学的“虚灵”价值与近代英国的宗教文化精神 |
邓文华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0 |
|
18
|
比较诗学视野中的中国唯美主义思潮 |
高照成
|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4 |
0 |
|
19
|
拉斐尔前派诗歌研究概述——兼评《拉斐尔前派诗歌的唯美主义诗学特征研究》 |
朱立华
曾思艺
张晶晶
|
《榆林学院学报》
|
2014 |
1
|
|
20
|
唯美主义批评在英国的兴起与消歇 |
杜吉刚
|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