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超分子聚合物到超分子有机框架:组装溶液相超分子结构的周期性 被引量:5
1
作者 万堂庆 黎占亭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14,共12页
单体分子在溶液相自发形成周期性的网络结构,是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的重大挑战。多头基分子在溶液相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可以形成超分子聚合物。提高多头基(三头基和四头基)分子骨架的刚性,可以提高结合位点的结构预组织... 单体分子在溶液相自发形成周期性的网络结构,是超分子化学和分子自组装研究领域的重大挑战。多头基分子在溶液相通过分子间非共价键作用可以形成超分子聚合物。提高多头基(三头基和四头基)分子骨架的刚性,可以提高结合位点的结构预组织,进而增强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协同性和多价性特征,提高自组装结构的有序性或周期性。本文综述了多头基分子自组装形成超分子聚合物的一些重要进展,介绍了二维超分子有机框架(一类新的溶液相周期性自组装网络结构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分子框架结构 超分子聚合物 自组装 结构预组织 芳环堆积 疏水作用
下载PDF
高压处理对牛骨骼肌G-肌动蛋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峰 包.格日勒图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6-9,共4页
从牛骨骼肌中提取G-肌动蛋白,并用0.1~400MPa高压处理,对G-肌动蛋白的荧光光谱、质量中心、表面巯基含量、芳香族表面疏水性残基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G-肌动蛋白的结构变化。在0.1~100MPa处理时G-肌动蛋白荧光强度呈下降趋势,在200~40... 从牛骨骼肌中提取G-肌动蛋白,并用0.1~400MPa高压处理,对G-肌动蛋白的荧光光谱、质量中心、表面巯基含量、芳香族表面疏水性残基的变化进行分析,探讨G-肌动蛋白的结构变化。在0.1~100MPa处理时G-肌动蛋白荧光强度呈下降趋势,在200~400MPa处理时荧光强度呈上升趋势,荧光强度峰值的极大波长发生蓝移。100MPa压力下G-肌动蛋白质量中心稍微下降,但压力在100~300MPa时质量中心呈上升趋势。表面巯基含量随着压力的增高有明显上升趋势。随着压力的升高芳香族表面疏水性残基的荧光强度升高,压力为300MPa时显示最高值。从此结果可推测超高压处理引起的G-肌动蛋白三级结构变化是不可逆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处理 G-肌动蛋白 质量中心 巯基 芳香族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基于吐温-80下2株功能菌协同降解多环芳烃的特性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徐晓芳 许晓毅 +4 位作者 纪丽莲 裴俊伟 黄磊 刘贞鑫 白净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5-1657,共13页
【目的】研究恶臭假单胞菌B6-2和克雷伯氏菌CW-D3T构建的混合功能菌对多环芳烃的协同修复效能,并探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混菌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以期为芳烃化合物的生物修复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长曲线及平... 【目的】研究恶臭假单胞菌B6-2和克雷伯氏菌CW-D3T构建的混合功能菌对多环芳烃的协同修复效能,并探究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吐温-80对混菌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以期为芳烃化合物的生物修复提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通过生长曲线及平板菌落计数法反映混菌生长情况及比例,从而评估混菌降解体系的可行性;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探究各体系以及不同吐温-80浓度下混培体系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效能;最后通过烷烃吸附法测定细胞表面疏水性,以探究吐温-80对混合功能菌降解多环芳烃的影响机制。【结果】等比例混合的2株菌共培养生长状态优于纯培体系,对混合多环芳烃(菲、荧蒽、芘)的降解率分别为33.4%、30.1%、28.6%(7 d),相较于菌CW-D3T,分别提高了1.31倍、1.46倍、1.42倍。混培体系中加入500 mg/L的吐温-80对菲、荧蒽、芘的降解率分别为47.7%、43.2%、38.8%(7 d),相较于对照组各提高了1.55倍、1.38倍、1.31倍,而更高浓度的吐温-80无明显促进作用或轻微抑制。添加吐温-80使菌CW-D3T和混菌的表面疏水性提高,而菌B6-2表面疏水性降低。结合细菌生长量分析表明,更高浓度的吐温-80会对菌B6-2产生一定的毒性抑制其生长从而影响混菌降解效率。【结论】恶臭假单胞菌B6-2和克雷伯氏菌CW-D3T构建的混合功能菌具有良好的协同修复芳烃化合物效能,低浓度吐温-80可作为碳源被细菌利用,并可以提高细胞表面疏水性等从而显著提高菲、荧蒽、芘的去除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环芳烃 联合修复 吐温-80 细胞表面疏水性
原文传递
鼠李糖脂强化多环芳烃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洁婷 赵若帆 +8 位作者 包红旭 张营 赵磊 许琪 陈忠林 徐丽丽 张驰 许海萍 马放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05-214,共10页
多环芳烃(PAHs)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强烈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难降解有机物,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低水溶性而导致的低生物可利用率是限制PAHs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由于在形成胶束后能够大幅提高P... 多环芳烃(PAHs)是普遍存在于环境中具有强烈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的难降解有机物,可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由于低水溶性而导致的低生物可利用率是限制PAHs微生物降解的主要因素。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由于在形成胶束后能够大幅提高PAHs的表观溶解度,且毒性低、无二次污染,因而在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中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鼠李糖脂强化PAHs微生物降解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其强化效果,而对其强化机制的研究仍不够深入。该文基于鼠李糖脂的性质及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的鼠李糖脂生物合成及调控,从鼠李糖脂提高PAHs溶解度、强化胶束传质、提高细胞表面疏水性、降低细胞表面Zeta电位、提高细胞膜通透性等方面综述其在强化PAHs微生物降解机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总结了温度、pH、浓度和离子强度等环境因素对强化效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鼠李糖脂生物可降解性与强化降解效果之间的平衡关系,明确pH影响PAHs溶解度的机理,并从基因、转录、蛋白和代谢水平对鼠李糖脂作用前后降解菌内参与调控菌体细胞表面疏水性(CSH)和膜通透性的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进行分析,阐释相关强化机制的深层机理,寻求降解过程中菌体最佳CSH和膜通透性,找寻使降解菌达到降解最佳状态的基因调控手段,为进一步深入研究鼠李糖脂的强化机制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李糖脂 多环芳烃 强化 微生物修复 细胞表面疏水性 ZETA电位 细胞膜通透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