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兜铃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玉琼 尚明英 +2 位作者 葛跃伟 王璇 蔡少青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862-2865,共4页
目的:研究北马兜铃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利用波谱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中马兜铃酸类化合物6个(16),马兜铃酸Ⅰ(1),马兜铃酸Ⅲa(2... 目的:研究北马兜铃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溶剂法和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利用波谱和光谱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北马兜铃的干燥成熟果实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其中马兜铃酸类化合物6个(16),马兜铃酸Ⅰ(1),马兜铃酸Ⅲa(2),马兜铃酸Ⅳa(3),马兜铃酸Ⅱ(4),马兜铃酸Ⅲ(5),马兜铃酸Ⅶa(6);马兜铃内酰胺类化合物3个(79),马兜铃内酰胺Ⅰ(7),马兜铃内酰胺Ⅱ(8),马兜铃内酰胺Ⅲa(9);酚酸类化合物3个(1012),丁香酸(10),香草酸(11),香豆酸(12);其他类化合物3个(1315),二十五烷酸(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5,6,9和13为首次从北马兜铃植物中获得,化合物413为首次从北马兜铃果实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 北马兜铃 化学成分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原文传递
四川朱砂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2
作者 李宏 坂神洋次 +2 位作者 丸茂晋吾 陈新民 杨嘉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1995年第9期745-748,共4页
Nine compounds, aristolochic acid (1), aristolochic acid Ⅱ(2), aristolochic acid Ⅲ a(3), aristoloside (4), aristolactam N β D glucoside (5), aristolactam β D glucoside (6), tuberosinone (7), tuberosinone N β D gl... Nine compounds, aristolochic acid (1), aristolochic acid Ⅱ(2), aristolochic acid Ⅲ a(3), aristoloside (4), aristolactam N β D glucoside (5), aristolactam β D glucoside (6), tuberosinone (7), tuberosinone N β D glucoside (8) and 6 O p coumaroyl D glucopyranose (9), were isolated from methanol extracts of fresh roots of Aristolochia cinnabarina. Among them, compound 9 was reported in Aristolochiaceae for the first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砂莲 四川朱砂莲 药用植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3
作者 武营雪 康帅 +2 位作者 刘静 戴忠 马双成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2年第4期616-621,共6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AⅡ、马兜铃内酰胺FⅠ和马兜铃内酰胺BⅡ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方法:选用Agilent SB-C;柱(50 mm×2.1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等...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AⅡ、马兜铃内酰胺FⅠ和马兜铃内酰胺BⅡ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方法:选用Agilent SB-C;柱(50 mm×2.1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多反应监测模式,建立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UPLC-MS/MS,在方法学验证的基础上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运用SPSS 26.0和SIMCA14.1进行差异性、聚类、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加样回收率为83.77%~105.61%,RSD为1.14%~11.46%。14批鱼腥草中马兜铃内酰胺AⅡ、马兜铃内酰胺FⅠ和马兜铃内酰胺BⅡ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757~19.538、1.418~15.971、2.893~70.131μg·g^(-1)。差异性分析表明,3个成分的含量与鱼腥草的产地、野生或种植无关。相关性分析表明,3个成分的含量成正相关。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能够用于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腥草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马兜铃内酰胺
下载PDF
马兜铃酸Ⅰ对大鼠五脏的毒性及功能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汪瑶 燕鸽 +5 位作者 刘智慧 王玉 辛全超 曹新悦 于文会 姜晓文 《中国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757-2767,共11页
【目的】探究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对大鼠五脏(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的毒性及功能影响,为今后马兜铃属类中药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AA-Ⅰ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按20 mg/kg灌服AA-Ⅰ... 【目的】探究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Ⅰ,AA-Ⅰ)对大鼠五脏(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的毒性及功能影响,为今后马兜铃属类中药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AA-Ⅰ给药组和空白对照组,给药组按20 mg/kg灌服AA-Ⅰ,连续7 d。于给药后0.25、0.5、1、2、24 h及停药后15 d,采集大鼠五脏组织。利用HPLC法检测各个时间点五脏组织中的AA-Ⅰ及马兜铃内酰胺Ⅰ(aristolactams-Ⅰ,AL-Ⅰ)含量,并检测大鼠五脏主要生理功能及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给药后0.25 h,AA-Ⅰ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脾脏和肺脏,同时在肝脏和脾脏中检测到AL-Ⅰ;给药后0.5 h,AA-Ⅰ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脾脏、肺脏和肾脏,除心脏外,其余四脏中AA-Ⅰ含量均达到高峰值,且在肝脏、肺脏、肾脏中检测到AL-Ⅰ;给药后1 h,AA-Ⅰ主要分布于肝脏和肺脏,且在肝脏中检测到AL-Ⅰ;给药后2 h,AA-Ⅰ主要分布于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且在肾脏中检测到AL-Ⅰ;给药后24 h,AA-Ⅰ主要分布于心脏和肝脏,且在肝脏中检测到AL-Ⅰ;停药后15 d,五脏中均未检测到AA-Ⅰ及AL-Ⅰ。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大鼠灌服AA-Ⅰ可引起五脏发生氧化应激损伤。【结论】连续7 d给大鼠灌服20 mg/kg AA-Ⅰ,在五脏中均可检测到不同含量的AA-Ⅰ,且在肝脏、肾脏、肺脏及脾脏中检测到AL-Ⅰ。AA-Ⅰ可对五脏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其损伤与氧化应激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Ⅰ(AA-Ⅰ) 马兜铃内酰胺Ⅰ(AL-Ⅰ) 大鼠 五脏 毒性
下载PDF
北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业高 于丽丽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5年第3期41-44,共4页
从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种子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6个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 IVa (1)、VII... 从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种子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 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6个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 IVa (1)、VII (2), 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N-β-D-gluco pyanoside (3)、aristoloctam Ia N-β-D-glucopyanoside (4)、松醇(pinitol, 5) 和葫萝卜苷(daucoste rol, 6)。化合物5系首次从北马兜铃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马兜铃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松醇
下载PDF
Chemical profiling of principle active and toxic constituents in herb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s
6
作者 Lijun Yue Kaijun Yang +3 位作者 Feng Jiang Shuai Dong Kang Yang Dan Zhu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24年第2期293-300,共8页
Objective:To clear the amounts of the principal active/toxic components in herb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s(HCAAs),which are still used as medicine and/or seasoning in many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China.Methods:In... Objective:To clear the amounts of the principal active/toxic components in herb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s(HCAAs),which are still used as medicine and/or seasoning in many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China.Methods:In this study,six major active and toxic components in HCAAs were extracted with ultrasonic extraction.With 6-O-methyl guanosine as internal standard,the target compounds were analyzed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by using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ESI-MS/MS)with 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information dependent acquisition-enhanced production ion scanning mode(MRM-IDA-EPI)combined with dynamic background subtraction(DBS)function.Results:The method showed good linearity in the linear range of the six analytes.The limit range of detection was from 0.01 ng/mL to 0.27 ng/mL.All of the detection repeatability,extraction repeat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method were good.After extraction,the samples remained stable at 15℃ within 24 h.Six analytes were all found in samples except aristolactam(AL)in sample 2,and the contents varied greatly.The contents of these compounds decreased in fruits,leaves and stems of Aristolochia delavayi successively.Conclusion:This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less sample dosage,simple operation,short analysis cycle,high sensitivity,specificity and accuracy.It laid a good foundation for guiding the safety of HCAAs,the indepth study of pharmacological and toxicological effects and the scientific and standardized processing and compatibility of HCA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stolactam aristolochic acids chemical profiling herbs containing aristolochic acids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electrospray ionization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ESI-MS/MS)
原文传递
天然马兜铃内酰胺的安全性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4
7
作者 武营雪 刘静 +1 位作者 戴忠 马双成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305-1315,共11页
马兜铃内酰胺是具有菲内酰胺结构母核的一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同时也被认为是马兜铃酸在体内经硝基还原反应产生的代谢产物。马兜铃酸类成分因马兜铃酸肾病备受关注,马兜铃内酰胺作为马兜铃酸成分的结构类似物,是否存在相关安全... 马兜铃内酰胺是具有菲内酰胺结构母核的一类化合物,在自然界分布广泛,同时也被认为是马兜铃酸在体内经硝基还原反应产生的代谢产物。马兜铃酸类成分因马兜铃酸肾病备受关注,马兜铃内酰胺作为马兜铃酸成分的结构类似物,是否存在相关安全性风险也亟需梳理。笔者对马兜铃内酰胺成分的结构特征、自然分布、安全性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与分析,以期为含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中药的安全使用与合理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内酰胺 安全性 药理活性 马兜铃酸 中药
原文传递
基于HPLC-Q-TOF/MS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尹浩 陈烁吉 +1 位作者 田小亭 龚祝南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319-1324,共6页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中的化学成分,为后续马兜铃的毒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在总结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内酰胺Ⅰ质谱裂解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确分子量及二级碎片离... 目的运用高效液相串联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法分析马兜铃水煎剂中的化学成分,为后续马兜铃的毒性研究提供借鉴。方法在总结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内酰胺Ⅰ质谱裂解规律的基础上,通过高分辨质谱提供的准确分子量及二级碎片离子信息,推测马兜铃药材中可能含有的化学成分,并对马兜铃酸类和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从马兜铃水煎剂中推测出18个化学成分,包括6个马兜铃酸类成分和7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其中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总峰面积是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总峰面积的1.23倍。结论尽管目前公认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酸Ⅱ是马兜铃的毒性化学基础,但是考虑到马兜铃中还含有很多其它马兜铃酸类成分以及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这些成分也可能导致马兜铃药材的肝肾毒性,有待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这是首次用高分辨质谱分析鉴定马兜铃水煎剂中的马兜铃酸类和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可为下一步马兜铃水煎剂成分的植化分离和毒性筛选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Q-TOF/MS 马兜铃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半定量分析
下载PDF
UPLC-MS法同时测定马兜铃果皮及种子中5种成分 被引量:2
9
作者 高昌琨 高玉菊 +1 位作者 张楠 胡蝶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50-2754,共5页
目的比较马兜铃药材果皮和种子中马兜铃酸A、B、C、D和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差异。方法UPLC-MS法同时测定马兜铃果皮及种子中5种马兜铃类成分的含量,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 目的比较马兜铃药材果皮和种子中马兜铃酸A、B、C、D和马兜铃内酰胺的含量差异。方法UPLC-MS法同时测定马兜铃果皮及种子中5种马兜铃类成分的含量,分析采用Agilent Zorbax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1.8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提取离子模式。结果马兜铃果皮和种子中5种成分含量及总含量差异明显,种子中5种成分总含量约为果皮中的50倍。结论马兜铃存在区分部位来用药的可能性,以果皮入药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 马兜铃酸 马兜铃内酰胺 UPLC-MS
下载PDF
Identification of Aristolactam Derivatives That Act as Inhibitors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 Infection and Replication by Targeting Tat-Mediated Viral Transcription
10
作者 Young Hyun Shin Chul Min Park +5 位作者 Hong Gi Kim Dong-Eun Kim Min Suk Choi Jeong-ah Kim Byeong-Sun Choi Cheol-Hee Yoon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1年第2期254-263,共10页
Despite the succes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efforts to develop new classes of antiviral agents have been hampered by the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ce.Dibenzo-indole-bearing aristolactams are compounds that have... Despite the success of 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efforts to develop new classes of antiviral agents have been hampered by the emergence of drug resistance.Dibenzo-indole-bearing aristolactams are compounds that have been isolated from various plants species and which show several clinically relevant effects,including anti-inflammatory,antiplatelet,and antimycobacterial actions.However,the effect of these compounds on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infection has not yet been studied.In this study,we discovered an aristolactam derivative bearing dibenzo[cd,f]indol-4(5 H)-one that had a potent anti-HIV-1 effect.A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SAR)study using nine synthetic derivatives of aristolactam identified the differing effects of residue substitutions on the inhibition of HIV-1 infection and cell viability.Among the compounds tested,1,2,8,9-tetramethoxy-5-(2-(piperidin-1-yl)ethyl)-dibenzo[cd,f]indol-4(5 H)-one(Compound 2)exhibited the most potent activity by inhibiting HIV-1 infection with a 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of 1.03 lmol/L and a half-maximal cytotoxic concentration(CC50)of 16.91 lmol/L(selectivity index,16.45).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he compounds on HIV-1 infection was linked to inhibition of the viral replication cycle.Mode-of-action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aristolactam derivatives did not affect reverse transcription or integration;instead,they specifically inhibited Tat-mediated viral transcription.Taken together,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several aristolactam derivatives impaired HIV-1 infection by inhibiting the activity of Tat-mediated viral transcription,and suggest that these derivatives could be antiviral drug candidat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 aristolactam Antiviral activity HIV-1 transcription
原文传递
中药三白草的化学成分研究(Ⅰ) 被引量:14
11
作者 李人久 任丽娟 陈玉武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79-481,共3页
目的:寻找中药三白草的活性成分。方法:三白草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理化数据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所得化合物鉴定结构为马兜铃内酰胺AⅡ(Ⅰ)、胡萝卜甙(Ⅱ)、金丝桃甙(Ⅲ)、异槲皮甙(Ⅳ)、槲皮甙(Ⅴ)、... 目的:寻找中药三白草的活性成分。方法:三白草地上部分乙醇提取物进行色谱分离,理化数据和光谱方法鉴定结构。结果:所得化合物鉴定结构为马兜铃内酰胺AⅡ(Ⅰ)、胡萝卜甙(Ⅱ)、金丝桃甙(Ⅲ)、异槲皮甙(Ⅳ)、槲皮甙(Ⅴ)、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甙(Ⅵ),鞣花酸(Ⅶ)和柯里拉京(Ⅷ)。结论:除Ⅲ,Ⅳ和Ⅴ外,其它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白草 马兜铃内酰胺 中药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液质联用法测定齿痛消炎灵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内酰胺Ⅰ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静 刘阳 +2 位作者 武营雪 戴忠 马双成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37-242,共6页
目的:建立齿痛消炎灵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液质联用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SB-C_(18)(2.1 mm×5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多反应监测模式,马兜... 目的:建立齿痛消炎灵颗粒中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液质联用检测分析方法。方法:采用Agilent SB-C_(18)(2.1 mm×50 mm,1.8μm)色谱柱,以乙腈-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多反应监测模式,马兜铃酸Ⅰ为m/z 359.0→298.1(定量)和m/z 359.0→296.1(定性),马兜铃内酰胺Ⅰ为m/z 294.0→278.9(定量)和m/z 294.0→251.1(定性),建立齿痛消炎灵颗粒中2个马兜铃酸类成分的液质联用检测方法,在方法学验证的基础上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马兜铃酸Ⅰ和马兜铃内酰胺Ⅰ进样量分别在51.849~1036.984、1.842~36.848 p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5,定量限分别为26.91、0.69 p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7.2%~107.4%(RSD 0.50%~2.1%)、98.9%~105.5%(RSD 1.3%~2.9%)。16批齿痛消炎灵颗粒样品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Ⅰ,马兜铃内酰胺Ⅰ的检出量为0.063~0.763μ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准确、灵敏、可靠,能够用于齿痛消炎灵颗粒中上述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筛查与分析,为其安全性有关成分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齿痛消炎灵颗粒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内酰胺Ⅰ 液质联用 安全性
原文传递
UPLC-MS/MS法测定再造丸中的4种马兜铃酸类成分
13
作者 何成军 王颖 +6 位作者 陈芳毅 苟琰 耿昭 钟恋 何筱毅 杨蕾 戴忠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56-459,共4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再造丸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AcquityBEHUPLCC_(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含5mmol·L^(-1)甲酸铵)...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再造丸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AcquityBEHUPLCC_(18)色谱柱(100mm×2.1mm,1.7μm),以甲醇-0.1%甲酸溶液(含5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mL·min^(-1),采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多反应监测模式下,用外标法定量。结果4种马兜铃酸类成分在各自浓度范围内的线性关系良好(r>0.999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88.4%~102.5%,RSD均小于5%。结论所用方法的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为再造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造丸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酸Ⅱ 马兜铃酸Ⅲ 马兜铃内酰胺Ⅰ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反应监测
原文传递
马兜铃酸Ⅰ-脱氧核苷结合物对照品制备方法研究
14
作者 杨晓芹 屈碧琼 +2 位作者 刘洁 胡信全 肖红斌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728-2733,共6页
建立了以马兜铃内酰胺Ⅰ为原料的溴化及交叉偶联二步有机合成工艺,粗产物经过4种溶剂除杂纯化,制得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sⅠ,AAⅠ)的3种脱氧核苷结合物产物AAⅠ-dA、AAⅠ-dG、AAⅠ-dC,2步反应的收率均可达到90%,产物纯度均大于9... 建立了以马兜铃内酰胺Ⅰ为原料的溴化及交叉偶联二步有机合成工艺,粗产物经过4种溶剂除杂纯化,制得马兜铃酸Ⅰ(aristolochic acidsⅠ,AAⅠ)的3种脱氧核苷结合物产物AAⅠ-dA、AAⅠ-dG、AAⅠ-dC,2步反应的收率均可达到90%,产物纯度均大于98%,满足中药化学对照品定性定量要求。该工艺重复性好,适合放大制备,具有制备步骤短及纯化操作高效、勿需色谱分离、产品收率及纯度高等特点。相比其他方法,该方法优势显著,更适于马兜铃酸Ⅰ-脱氧核苷结合物化学对照品制备。新开发的工艺为马兜铃酸Ⅰ-脱氧核苷结合物对照品的制备提供了技术支撑,为相关毒理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兜铃酸Ⅰ-脱氧核苷结合物 合成制备 溴代反应 偶联反应
原文传递
液质联用法测定十一味参芪片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Ⅳa和马兜铃内酰胺Ⅰ 被引量:1
15
作者 覃丽郦 何颂华 +1 位作者 白桂昌 罗轶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2期2606-2611,共6页
目的:建立十一味参芪片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Ⅳa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分析方法。方法:Kromasil Proshell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5μm),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含10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 目的:建立十一味参芪片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Ⅳa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液相色谱-质谱法(LCMS)检测分析方法。方法:Kromasil Proshell C18色谱柱(100 mm×2.1 mm,2.5μm),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含10 mmol·L^(-1)乙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3 mL·min^(-1);多反应监测模式,马兜铃酸Ⅰ为m/z 359.1→298.1(定量)和m/z 359.1→296.1(定性),马兜铃酸Ⅳa为m/z 375.1→312.2(定量)和m/z 375.1→297.2(定性),马兜铃内酰胺Ⅰ为m/z 294.1→279.0(定量)和m/z 294.1→251.1(定性),建立十一味参芪片中3个马兜铃酸类成分的LC-MS,在方法学验证的基础上对所有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Ⅳa和马兜铃内酰胺Ⅰ进样量分别在2.0197~100.9829、1.9478~116.8656、1.9718~98.5880 pg时线性关系良好(r>0.999),定量限分别为1、6、2 pg,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2.95%(RSD为2.28%)、80.09%(RSD为4.16%)、104.89%(RSD为3.24%)。14批十一味参芪片样品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Ⅳa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检出量分别为21.0~47.6、185.0~506.1、164.4~426.0 ng·g^(-1)。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快速、准确、灵敏、可靠,能够用于十一味参芪片中上述马兜铃酸类成分的筛查与分析,可为其安全性有关成分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一味参芪片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酸Ⅳa 马兜铃内酰胺Ⅰ 液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UPLC-MS/MS测定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类成分含量
16
作者 王颖 刘繁红 +5 位作者 杨燕丽 何筱毅 何成军 杨蕾 袁军 戴忠 《中国现代中药》 CAS 2023年第10期2207-2212,共6页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含5 mm...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同时测定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Ⅰ、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和马兜铃内酰胺Ⅰ的含量。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HSS T3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含5 mmol·L^(-1)甲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1),用电喷雾离子源,在多反应监测模式下采用外标法测定。结果:4个成分在2~250 ng·mL^(-1)线性关系良好,r均大于0.999,在20 ng·mL^(-1)添加水平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4.2%、75.7%、112.0%、105.4%,RSD为2.8%~6.1%,方法定量限为0.002~0.100μg·g^(-1)。7批样品中均未检出马兜铃酸Ⅱ、马兜铃酸Ⅲ,马兜铃酸Ⅰ检出量为0.09~0.41μg·g^(-1),马兜铃内酰胺Ⅰ检出量为0.62~1.30μg·g^(-1)。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为追风透骨丸中马兜铃酸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质谱法 多反应监测 马兜铃酸Ⅰ 马兜铃酸Ⅱ 马兜铃酸Ⅲ 马兜铃内酰胺Ⅰ 追风透骨丸
下载PDF
A new aristolactam alkaloid from the stems of Dasymaschalon trichophorum 被引量:4
17
作者 ZHOU Xiao-Lei WU Jiu-Hong +4 位作者 BAI Jiao HU Xiao-Lan LI En-Zhen SHINing PEI Yue-Hu 《中国天然药物》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1期81-83,共3页
试图学习混合物被各种各样的层析的方法孤立并且净化的 Dasymaschaon trichophorum Merr 方法的茎的化学成分。他们的结构根据分光镜的方法被阐明。结果五 aristolactam 碱被获得,他们的结构作为 10-amino-3,6-dihydroxy-2,4-dimethoxy... 试图学习混合物被各种各样的层析的方法孤立并且净化的 Dasymaschaon trichophorum Merr 方法的茎的化学成分。他们的结构根据分光镜的方法被阐明。结果五 aristolactam 碱被获得,他们的结构作为 10-amino-3,6-dihydroxy-2,4-dimethoxyphenanthrene-1-carboxylic 酸被识别酮(1 ) , enterocarpam-II (2 ) , oldhamactam (3 ) , goniopedaline (4 ) ,和 stigmalactam (5 ) 分别地。结论化合物 1 是新 aristolactam 碱,当时混合物 25 第一次从这个类被报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荔枝科 皂帽花 生物碱
原文传递
钯催化1-萘酰胺的8-烷基化反应及其在阿朴菲和马兜铃内酰胺类生物碱骨架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金红蕾 姜风轩 +1 位作者 程凯 黄乐浩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91-1702,共12页
报道了一种钯催化1-萘酰胺的8位碳氢键烷基化反应.在该反应中,喹啉甲酰胺作为N,N-双齿螯合基团,各种取代的α-溴乙酸烷基酯以及α-溴代苯乙酮作为烷基化试剂,高效、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了8-烷基-1-萘胺衍生物.最后,将含酯基和酮基的烷基... 报道了一种钯催化1-萘酰胺的8位碳氢键烷基化反应.在该反应中,喹啉甲酰胺作为N,N-双齿螯合基团,各种取代的α-溴乙酸烷基酯以及α-溴代苯乙酮作为烷基化试剂,高效、高区域选择性地合成了8-烷基-1-萘胺衍生物.最后,将含酯基和酮基的烷基化产物分别通过相应的衍生化反应合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阿朴菲和马兜铃内酰胺类生物碱结构单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钯催化 烷基化 1-萘酰胺 阿朴菲类生物碱 马兜铃内酰胺类生物碱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