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硫电池中聚合物粘结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孙超 于鸿翔 +2 位作者 刘思勤 朱子然 孙健哲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34-41,共8页
锂-硫电池由于其高比容量(1675mA·h·g^-1)和高能量密度(2600Wh·kg^-1)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同时,硫具有无毒,储量多且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硫的绝缘性、多硫化物引起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阻碍了锂... 锂-硫电池由于其高比容量(1675mA·h·g^-1)和高能量密度(2600Wh·kg^-1)吸引了许多科学家的关注。同时,硫具有无毒,储量多且环境友好等优点。然而,硫的绝缘性、多硫化物引起的穿梭效应以及充放电过程中的体积膨胀阻碍了锂-硫电池的实际应用。为解决上述问题,针对电极活性材料所面临的难题,大量工作围绕着对导电碳基材、金属化合物、导电聚合物进行化学修饰而展开。另外,也有一些工作研究了新型聚合物粘结剂。本文总结了近期关于锂-硫电池新型粘结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分为非水溶性粘结剂和水溶性粘结剂,并展望了未来新型粘结剂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硫电池 聚合物 非水溶性粘结剂 水溶型粘结剂
原文传递
水性胶黏剂在磷酸铁锂电极制备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山河 廖小珍 +5 位作者 赵政威 卢诚 叶茂 何龙 罗红斌 马紫峰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17年第1期116-121,共6页
锂离子电池电极中的胶黏剂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直接影响到电池性能。水性胶黏剂有生产环保、成本低等突出优势,成为近期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水性胶黏剂在磷酸铁锂体系中的应用,通过CV测试表明,聚丙烯酸脂类胶黏剂具有较高的... 锂离子电池电极中的胶黏剂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且直接影响到电池性能。水性胶黏剂有生产环保、成本低等突出优势,成为近期研究热点。本文研究了水性胶黏剂在磷酸铁锂体系中的应用,通过CV测试表明,聚丙烯酸脂类胶黏剂具有较高的氧化电位(4.65 V),适宜用作正极的胶黏剂。通过热分析仪分析了两种聚丙烯酸酯类胶黏剂LA和LB的特性,实验结果表明,LB有相对较好的热稳定性(热分解温度325℃)。用LA、LB胶黏剂制成的磷酸铁锂电池,通过EIS测试了电极锂离子扩算系数分别为6.2×10^(-14) cm^2/s和1.8×10^(-14)cm^2/s。通过电性能测试分析了LA和LB胶黏剂对磷酸铁锂电池容量、内阻、倍率等电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当LA胶黏剂添加量为3%时,电池性能较佳;LB添加量为2.5%,极片压实为2.25 g/cm^3时,电池具最佳的综合电性能。较低的胶含量及适中的压实密度有利于降低电池内阻,提升电池倍率性能和综合电性能。最后,本文对未来水性胶黏剂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铁锂 水性胶黏剂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水性粘合剂在电子陶瓷流延成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曹秀华 姚卿敏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57-59,62,共4页
总结了水性粘合剂的种类,分散形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如黏度、分子量、玻化温度等对电子陶瓷流延成型的影响,阐明了水性粘合剂对陶瓷浆料的稳定机理。从环保和MLCC高性能化的角度出发,指出采用水基流延的必然趋势,其重要研究方向在于提... 总结了水性粘合剂的种类,分散形态,及其物理化学性质,如黏度、分子量、玻化温度等对电子陶瓷流延成型的影响,阐明了水性粘合剂对陶瓷浆料的稳定机理。从环保和MLCC高性能化的角度出发,指出采用水基流延的必然趋势,其重要研究方向在于提高水基流延的膜片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水性粘合剂 综述 流延成型 电子陶瓷 MLCC
下载PDF
聚乙烯亚胺/聚丙烯酰胺复合交联型水性粘结剂在锂离子电池Si/C负极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邓攀 陈程 张灵志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73-1480,共8页
高比容量Si/C负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硅的体积膨胀效应,极易引起电极材料的粉碎和脱落进而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缩短,开发新型Si/C负极粘结剂是提高电池循环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与聚丙烯酰胺... 高比容量Si/C负极材料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由于硅的体积膨胀效应,极易引起电极材料的粉碎和脱落进而导致电池容量衰减和循环寿命缩短,开发新型Si/C负极粘结剂是提高电池循环性能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对支化聚乙烯亚胺(BPEI)与聚丙烯酰胺(PAM)进行原位热交联制备三维互穿网状聚合物水性粘结剂(BPEI-PAM),并用于高比能锂离子电池Si/C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用TGA、DSC对复合粘结剂进行了热性能表征,利用FTIR进行结构表征.与商用水性粘结剂羧甲基纤维素/丁苯橡胶(CMC/SBR)作比较,研究BPEI-PAM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当BPEI与PAM原位热交联反应摩尔比为1∶6时,制备的Si/C极片剥离强度达0.82 N/cm,高于CMC/SBR(0.32 N/cm).提高极片的负载量至3.0 mg/cm^(2)时,20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1.2%,优于CMC/SBR(76.1%).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交联制备的BPEI-PAM粘结剂具有更高的粘结性能,能明显提高Si/C电极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Si/C负极 水性粘结剂
原文传递
改善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充电性能 被引量:5
5
作者 许汉良 王林 +1 位作者 张帆 毛继勇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3-96,共4页
通过优选电池材料,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充电性能。与常规材料相比,采用二次颗粒石墨(一次、二次粒子的D_(50)分别为9~10μm和15~17μm)、水溶性粘合剂LA132和添加乙酸丙酯(PA)的低温型电解液,可提高电池的低温充电性能。负极采用95.5%... 通过优选电池材料,提高锂离子电池的低温充电性能。与常规材料相比,采用二次颗粒石墨(一次、二次粒子的D_(50)分别为9~10μm和15~17μm)、水溶性粘合剂LA132和添加乙酸丙酯(PA)的低温型电解液,可提高电池的低温充电性能。负极采用95.5%二次颗粒石墨、1.0%导电剂和3.5%水溶性粘合剂LA132,电解液含有低温溶剂时,可达到最优效果。在-5℃、-10℃、-15℃和-20℃低温条件下,电池以0.15 C电流进行恒流充电,Li^+不可逆损耗比例分别为0.01%、0.03%、1.01%和1.35%,负极片表面均未出现析锂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充电 二次颗粒石墨 水溶性粘合剂 低温电解液
下载PDF
海藻酸钠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邓耀明 汪国红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45-47,共3页
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粘结剂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加工特性、倍率放电特性及循环特性;分析了海藻酸钠的机械特性。海藻酸钠薄膜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复合粘结剂体系提升100%,制备的极片粘结力较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 研究了以海藻酸钠为粘结剂制备锂离子电池的加工特性、倍率放电特性及循环特性;分析了海藻酸钠的机械特性。海藻酸钠薄膜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较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复合粘结剂体系提升100%,制备的极片粘结力较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复合体系提升30%。海藻酸钠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化成后,阻抗仅为常规羧甲基纤维素钠和丁苯橡胶复合粘结剂体系锂离子电池的一半,在2 C放电(3.0~4.2 V)的容量提升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弹性模量 水性粘结剂
下载PDF
MCMB/水性粘结剂体系锂离子电池负极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郭雪飞 王成扬 +1 位作者 张晓林 王圆方 《炭素》 2006年第4期38-44,共7页
在锂离子电池炭负极的制备中,粘结剂和导电炭黑用量、不同的碾压及封装条件都将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及恒电流充放电测量技术,研究了中间相炭微球(M CM B)/水性粘结剂负极制备中上述因素的影响,发现水性粘结剂含量为2w t%... 在锂离子电池炭负极的制备中,粘结剂和导电炭黑用量、不同的碾压及封装条件都将影响电池的电化学性能。通过循环伏安及恒电流充放电测量技术,研究了中间相炭微球(M CM B)/水性粘结剂负极制备中上述因素的影响,发现水性粘结剂含量为2w t%(羰甲基纤维素钠∶丁苯橡胶=1∶1,质量比)、导电炭黑含量为3w t%、负极碾压压力为25M Pa、封装压力50M Pa时,M CM B作为负极材料时表现出了较好的充放电性能,可逆放电容量达到了320.3mA h/g。且水性粘结剂工艺性能良好,可以考虑代替成本高且对环境有污染的有机粘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水性粘结剂 炭黑 充放电性能 循环伏安法
下载PDF
硅负极用单宁酸复合海藻酸基双网络粘结剂性能研究
8
作者 刘加润 杨紫钰 +2 位作者 伍芳 向勇 熊兰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74-1180,共7页
兼具高理论比容量与低工作电压的硅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潜力,然而其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其循环性能急需提升。基于此,通过小分子单宁酸的引入,在海藻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双网络高分子体系中构建了氢... 兼具高理论比容量与低工作电压的硅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领域具有重大应用潜力,然而其在循环过程中存在巨大的体积变化,导致其循环性能急需提升。基于此,通过小分子单宁酸的引入,在海藻酸、聚乙烯吡咯烷酮双网络高分子体系中构建了氢键交联的动态网络,实现了一种兼具良好韧性与热稳定性的自修复海藻酸基双网络粘结剂,可以有效地缓冲硅颗粒在多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巨大机械应力,进而支撑硅负极在0.2C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仍然维持1675.9 mAh·g^(-1)的放电比容量,甚至在1C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仍保持在1173.1 mAh·g^(-1),说明单宁酸增强海藻酸基双网络粘结剂可以提升硅颗粒的电化学性能,有望推动硅电极的产业化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硅负极 水性粘结剂 海藻酸 单宁酸
下载PDF
BME MLCC用水溶性粘合剂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李跃文 宋先刚 李基森 《电子元件与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54-56,共3页
采用两种不同聚合度的丙烯酸(PAA)乳液,通过向其中添加自制的乙醇胺类增塑剂,再辅以相应的助剂,制得了水溶性粘合剂。实验发现,这种粘合剂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低的黏度及平缓的热失重曲线,配制的瓷浆不易产生气泡而且分散性好,... 采用两种不同聚合度的丙烯酸(PAA)乳液,通过向其中添加自制的乙醇胺类增塑剂,再辅以相应的助剂,制得了水溶性粘合剂。实验发现,这种粘合剂具有较宽的分子量分布范围,较低的黏度及平缓的热失重曲线,配制的瓷浆不易产生气泡而且分散性好,流延膜片平整无针孔无气泡并有良好的弹性强度,适合于贱金属MLCC的制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技术 贱金属MLCC 水溶性粘合剂 黏度
下载PDF
黏结剂对Si/C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0
作者 黄文达 郑香珍 陈占军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03-406,共4页
用充放电、电化学阻抗谱(E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SEM等测试,分析海藻酸钠(SA)和丙烯腈多元共聚物(ASA)作为黏结剂对Si/C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0%的ASA作为黏结剂的Si/C体系,具有更高的可逆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Si/C复合材... 用充放电、电化学阻抗谱(EIS)、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及SEM等测试,分析海藻酸钠(SA)和丙烯腈多元共聚物(ASA)作为黏结剂对Si/C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0%的ASA作为黏结剂的Si/C体系,具有更高的可逆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Si/C复合材料制备的电池以0.05 C(2 mA)在0.005~2.000 V充放电,可逆比容量达到599.2 mAh/g,库仑效率为83.6%,循环150次的容量保持率达到50.2%。以ASA作为黏结剂的Si/C电极,电化学阻抗较低,循环后电极表面的LiF和Li2CO3含量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黏结剂 海藻酸钠(SA) 丙烯腈多元共聚物(ASA) Si/C复合材料
下载PDF
铸造用PVA改性酚醛水性黏结剂研究
11
作者 但思源 张建军 马素德 《铸造技术》 CAS 2022年第12期1084-1087,共4页
传统油溶性铸造黏结剂环保性和溃散性差,不利于型砂重复利用且会影响铸件质量。本文以PVA(polyvinyl alcohol)、苯酚、甲醛和尿素等为基本原料,通过碱-酸-碱3步法制备了水性树脂样品,并将其用作铸造黏结剂,树脂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热... 传统油溶性铸造黏结剂环保性和溃散性差,不利于型砂重复利用且会影响铸件质量。本文以PVA(polyvinyl alcohol)、苯酚、甲醛和尿素等为基本原料,通过碱-酸-碱3步法制备了水性树脂样品,并将其用作铸造黏结剂,树脂样品进行了红外光谱、热失重分析及基本性能测试。结果表明,使用通过酯化反应与缩聚反应所制备的水性黏结剂制备型砂,其抗拉强度可达2.24 MPa,且随着树脂添加量的增加,抗拉强度不断上升。该黏结剂的溃散性能(500℃Vs 600℃)及发气量(1.3 mL/g Vs 2.4 mL/g)均优于酚醛树脂;使用过程中无明显刺激性气味;使用后的型砂可通过湿法处理清除黏结剂,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制备所得PVA改性酚醛树脂有望在铸造中用作新型黏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性黏结剂 酚醛树脂 脲醛树脂 PVA
下载PDF
交联型水性粘结剂的制备及其在磷酸铁锂正极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静 刘姝伶 张灵志 《新能源进展》 2018年第6期498-504,共7页
丙烯酸(AA)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得到接枝聚合物PVA-g-PAA,并与季戊四醇(PER)交联剂共同作为磷酸铁锂(LFP)正极的交联型水性粘结剂,探讨了交联温度及不同PER使用量对LFP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交联温度与极片制... 丙烯酸(AA)通过自由基接枝聚合对聚乙烯醇(PVA)进行改性,得到接枝聚合物PVA-g-PAA,并与季戊四醇(PER)交联剂共同作为磷酸铁锂(LFP)正极的交联型水性粘结剂,探讨了交联温度及不同PER使用量对LFP正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交联温度与极片制备工艺温度相吻合,极片在烘干的过程中同时完成交联反应。当PER的加入量为PVA-g-PAA的5mol%时,LFP电极表现出最优的粘结力和电化学稳定性,在0.2 C和1 C倍率下进行充放电循环测试,PVA-g-PAA-c-5%PER在0.2C倍率下循环1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99.4%,PVA-g-PAA和PVDF的分别为94.4%和88.6%;PVA-g-PAA-c-5%PER在1C高倍率下循环4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为82.6%,而PVA-g-PAA的保持率为7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VA-g-PAA 锂离子电池 LIFEPO4 交联型水性粘结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