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法上的赔礼道歉责任及其强制执行 被引量:50
1
作者 葛云松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29,共17页
赔礼道歉可以缓解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具有填补损害的功能,可以达到抚慰金所不能实现的效果,也符合普通民众的公平感,作为侵权责任的一种形式具有积极意义。但对赔礼道歉的间接强制执行违反了比例原则,构成违宪。公布判决书并不能获得与... 赔礼道歉可以缓解受害人的精神痛苦,具有填补损害的功能,可以达到抚慰金所不能实现的效果,也符合普通民众的公平感,作为侵权责任的一种形式具有积极意义。但对赔礼道歉的间接强制执行违反了比例原则,构成违宪。公布判决书并不能获得与被告道歉相当的效果,并非一种适当的替代执行方式。由原告或者法院以被告名义草拟道歉启事并予以公布的观点也不妥当。而以受害人发表谴责声明而由被告负担其费用的方式替代执行,则不失为一种妥当的方式。如果受害人不选择以该方式强制执行,则可以请求被告支付一定的金额,其数额应由法院在判决书中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礼道歉 强制执行 谴责声明 替代执行 赔偿执行
原文传递
赔礼道歉的法律化:何以可能及如何实践 被引量:41
2
作者 黄忠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赔礼道歉的法律化对于防止市场规则在市民法中的过渡膨胀,从而造成民法去道德化的恶果实属必要。法律化的赔礼道歉之强制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社会层面。强制的赔礼道歉是法律责任和社会诉求的共生物。强制侵权人进行赔礼道歉并非简单的报... 赔礼道歉的法律化对于防止市场规则在市民法中的过渡膨胀,从而造成民法去道德化的恶果实属必要。法律化的赔礼道歉之强制力主要源于心理和社会层面。强制的赔礼道歉是法律责任和社会诉求的共生物。强制侵权人进行赔礼道歉并非简单的报复行为,而是一种具有人道性质、深富道德建设意蕴的对越轨行为的矫正方法。作为责任承担方式的赔礼道歉,在内容上应有其形式的规定。在诉讼外的赔礼道歉不构成自认,在诉讼中的赔礼道歉可以作为减轻侵权人责任的考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礼道歉 强制力 自认 侵权责任 市民法
原文传递
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再论赔礼道歉的法律化 被引量:43
3
作者 黄忠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5-128,共14页
赔礼道歉是一种在我国公法、私法领域广泛存在的责任方式,是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应予发扬,而非摒弃。作为调解"润滑剂"的赔礼道歉可为受害人的愤恨和宽恕以及侵权人的认错和致歉提供沟通空间,有利于促成和解,... 赔礼道歉是一种在我国公法、私法领域广泛存在的责任方式,是一个被遗忘的"东方经验",应予发扬,而非摒弃。作为调解"润滑剂"的赔礼道歉可为受害人的愤恨和宽恕以及侵权人的认错和致歉提供沟通空间,有利于促成和解,化解矛盾。作为民事责任承担方式的赔礼道歉,其超越了近代民法在责任承担方式上单一化的窠臼,为受害人提供了多样化的救济方式,契合了市民社会的多元价值追求,并不涉嫌违宪。相反,一概否定道歉入法,则无异于离间了道德与法律的互动,有致市民法沦作"市场法"的风险,应予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礼道歉 责任方式 市场法 市民法
原文传递
对“道歉语”的语用定量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刘思 刘润清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7-23,共7页
本文对汉语本族语者(调查组)和英语本族语者(对比组)使用I’msorry和Excuseme的情况,及调查组使用I’msorry和Excuseme与“对不起”和“请原谅”的情况,进行了均值对比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组使用I’msorry和Excuseme的平均值... 本文对汉语本族语者(调查组)和英语本族语者(对比组)使用I’msorry和Excuseme的情况,及调查组使用I’msorry和Excuseme与“对不起”和“请原谅”的情况,进行了均值对比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调查组使用I’msorry和Excuseme的平均值与对比组的有差别;(2)调查组使用I’msorry和Excuseme与“对不起”和“请原谅”的情况无显著性差别;(3)调查组在该用I’msorry和Excuseme的语境中却不用的现象比较多。在此结果基础上,作者分析了两句英语道歉语的语用功能异同,及与汉语道歉语的差异。作者认为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社会文化意识不同;跨语言使用中产生了语用“负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言语行为 “对不起” “请原谅” 定量研究 跨文化语用学
原文传递
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研究 被引量:29
5
作者 潘小燕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89-92,共4页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选择则受到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的影响;女性更...  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研究表明: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向别人道歉;女性更易于选择"直接表达道歉"的道歉策略,使用正式、得体的道歉语;而男性道歉策略的选择则受到社会因素如社会距离、社会权利等的影响;女性更爱使用程度副词,如"真"、"十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 道歉言语行为 性别差异 言语行为 道歉策略 女性 男性
下载PDF
“赔礼道歉”的异化与回归 被引量:33
6
作者 姚辉 段睿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04-112,共9页
我国《侵权责任法》延续了《民法通则》的规定,将赔礼道歉作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之一种。从赔礼道歉责任承担方式在我国的产生来看,其有一定的历史时代原因;但在现代法的背景之下,该种责任承担方式不仅在理论上争议颇多,而且造成了司法... 我国《侵权责任法》延续了《民法通则》的规定,将赔礼道歉作为侵权责任承担方式之一种。从赔礼道歉责任承担方式在我国的产生来看,其有一定的历史时代原因;但在现代法的背景之下,该种责任承担方式不仅在理论上争议颇多,而且造成了司法实践中问题重重,其作为一种责任承担方式的合理性值得怀疑,将其从法律责任还原为道德责任实属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礼道歉 侵权责任承担方式 法律责任 道德责任
原文传递
论赔礼道歉民事责任方式的适用 被引量:29
7
作者 付翠英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3-136,141,共5页
赔礼道歉源于道德责任,是集话语性、强制性、人身性、惩罚性于一体的责任方式。其实质是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而产生的内疚感,是"自向性行为",法院的强制性适用不能达到赔礼道歉的目的。赔礼道歉的内容应当作出明确解... 赔礼道歉源于道德责任,是集话语性、强制性、人身性、惩罚性于一体的责任方式。其实质是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而产生的内疚感,是"自向性行为",法院的强制性适用不能达到赔礼道歉的目的。赔礼道歉的内容应当作出明确解释。在现行法律规定下,法院在判决中应当谨慎适用,更不可超出法律规定之外适用赔礼道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礼道歉 民事责任 强制性
下载PDF
基于两种信任违背类型的信任修复策略研究 被引量:22
8
作者 韩平 宁吉 《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90-396,共7页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了现有的人际信任修复问卷,对企业内人际信任修复策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能力型信任违背,道歉、道歉加承诺要比否认和否认加承诺的信任修复效果好;对于能力型信任违背,道歉加承诺要比单纯道歉的信...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修订了现有的人际信任修复问卷,对企业内人际信任修复策略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能力型信任违背,道歉、道歉加承诺要比否认和否认加承诺的信任修复效果好;对于能力型信任违背,道歉加承诺要比单纯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好;对于正直型信任违背,道歉加承诺要比否认和否认加承诺的信任修复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际信任 人际信任修复 道歉 否认 承诺
下载PDF
“单枪匹马”还是“人多势众”——企业道歉者人数对消费者宽恕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冉雅璇 卫海英 +2 位作者 Sam J.Maglio 黄敏 李清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8-48,共11页
企业在向消费者道歉时,应该如何安排道歉者人数,一位还是多位道歉者?本研究通过五个实验揭示了企业道歉背景下的"人数效应":(1)相比多人道歉,一人道歉使消费者表现出更高的宽恕意愿(实验1a、2、3、4)和宽恕行为(实验1b),且不... 企业在向消费者道歉时,应该如何安排道歉者人数,一位还是多位道歉者?本研究通过五个实验揭示了企业道歉背景下的"人数效应":(1)相比多人道歉,一人道歉使消费者表现出更高的宽恕意愿(实验1a、2、3、4)和宽恕行为(实验1b),且不同人数的多人道歉对宽恕的影响无显著差异。(2)情绪共情和责任预期中介道歉者人数对宽恕的影响(实验2)。具体而言,与多人道歉相比,消费者对一人道歉的情绪共情和责任预期更高,进而促进其宽恕。(3)道歉者的实体性调节消费者对一人/多人道歉的宽恕(实验4),即高实体性可提升消费者对多人道歉的宽恕,从而弱化一人道歉与多人道歉在消费者宽恕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数效应 道歉 宽恕 情绪共情 责任预期 实体性
下载PDF
国外道歉语研究综述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梅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107-112,共6页
道歉语是生活中常见的言语行为。近几十年来,对道歉语的研究从现代语言学方向不断向后现代语言学方向靠拢,注重对语言及其在使用中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研究。文章对道歉语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 道歉语是生活中常见的言语行为。近几十年来,对道歉语的研究从现代语言学方向不断向后现代语言学方向靠拢,注重对语言及其在使用中的不确定性、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研究。文章对道歉语从语用学、社会语言学及社会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综述,认为道歉语的研究是语篇的、评价的以及主体间建构的。具有不同社会关系的个人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在道歉语产生的过程中不断调整、协商,去选择自己的语言,建构自己的身份。这种对语言的多学科的微观分析会为道歉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语 综述 语用学 社会语言学 社会学
下载PDF
“道歉”的语用研究及对Meier“修复工作”的完善 被引量:11
11
作者 蒋景阳 胡蓉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5年第6期170-176,共7页
道歉行为在语用学里是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方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礼貌/面子”理论框架上进行的;第二种持“修复”观点,以Meier为代表。后者建立在批判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并且沿袭了受到公认的分析道歉行为... 道歉行为在语用学里是一个热门话题,研究方向大体可以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在“礼貌/面子”理论框架上进行的;第二种持“修复”观点,以Meier为代表。后者建立在批判和继承前者的基础上,是目前较为流行的,并且沿袭了受到公认的分析道歉行为的理论思路。但是,Meier的“修复工作”仍旧无法完美地解释中国语境下的道歉行为。一方面,对于道歉的起因,中国式道歉可能并没有违反社会规范,或者道歉发生在违反社会规范之前;另一方面,对于道歉的结果,除了Meier提出的“修复”,中国式道歉还能达到“美化”的效果。而且中国式道歉还有可能是“反”和谐的,从而导致中国人的道歉频率比较低。总之,Meier的模型有待修改,从而适应中国式道歉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 Brown和Levinson “修复工作” “和谐” 中国式道歉
下载PDF
论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回应 被引量:9
12
作者 钱乐奕 杨晖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154-156,共3页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一直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B lum-K u lka等人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然而对于道歉的回应,却鲜有涉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语道歉言... 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其实现模式一直是语用学和社会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B lum-K u lka等人首次对道歉和请求两种言语行为的实现模式进行了系统的阐述,然而对于道歉的回应,却鲜有涉及。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的回应进行分析,以期对B lum-ku lka研究中关于道歉言语行为作更进一步的补充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应 道歉 言语行为
下载PDF
汉语“道歉”话语模式 被引量:9
13
作者 罗朝晖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52-58,共7页
道歉是交际中的一种补救性施事言语行为,也是一种礼貌的社会行为。其基本功能是为一项冒犯行为提供补救办法,恢复社会平衡与和谐。从语言形式来看,道歉具有语义句法程式化和规约化的普遍特征。本文用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形式通过对汉语... 道歉是交际中的一种补救性施事言语行为,也是一种礼貌的社会行为。其基本功能是为一项冒犯行为提供补救办法,恢复社会平衡与和谐。从语言形式来看,道歉具有语义句法程式化和规约化的普遍特征。本文用语篇补全测试的问卷形式通过对汉语中道歉行为实施的调查、对所选策略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道歉的话语模式包括多种策略和手段的组合,但策略的选用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如权势、距离等因素的制约,说明道歉行为对文化等因素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话语模式 文化内涵 口语交际 语言 汉语
下载PDF
道歉在信任修复中的作用: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13
14
作者 袁博 董悦 李伟强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03-1113,共11页
采用元分析方法对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进行探讨。通过中英文献检索,共有18篇文献36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N=4731)。元分析的结果表明,道歉在信任修复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呈中等效应量(d=0.4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信任违背类型的调节... 采用元分析方法对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进行探讨。通过中英文献检索,共有18篇文献36个独立样本符合元分析标准(N=4731)。元分析的结果表明,道歉在信任修复中起到一定促进作用,呈中等效应量(d=0.44)。调节效应检验发现,信任违背类型的调节作用显著,相比于诚实型信任违背,道歉对能力型信任违背有较好的修复效果。此外,控制组设置对道歉的信任修复效果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以沉默为控制组的信任修复效果优于以否认为控制组的信任修复效果。信任类型、道歉所包含的成分以及测量工具的调节作用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 信任修复 元分析 调节效应
下载PDF
浅谈中美跨文化交际中道歉语的使用问题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锦生 《龙岩师专学报》 2002年第2期61-63,65,共4页
道歉是人们交际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本文通过对道歉的含义,道歉的种类以及中美道歉表达法的异同这三方面内容的分析,初步探讨跨文化交际中道歉的使用问题。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道歉语 冒犯者 被冒犯者 使用 中国 美国
下载PDF
赔礼道歉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适用及其限制 被引量:12
16
作者 阙占文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我国民事立法把赔礼道歉限定于人身权益中的精神损害,司法实践中往往附加侵权行为对社会评价的影响为要件。为了发挥民事公益诉讼的威慑与教育等功能,司法者通过诠释公共利益的精神属性,将赔礼道歉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对比私益诉讼中赔... 我国民事立法把赔礼道歉限定于人身权益中的精神损害,司法实践中往往附加侵权行为对社会评价的影响为要件。为了发挥民事公益诉讼的威慑与教育等功能,司法者通过诠释公共利益的精神属性,将赔礼道歉引入民事公益诉讼。对比私益诉讼中赔礼道歉司法适用的限制主义,法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以精神利益受损为适用赔礼道歉的构成要件,普遍支持原告的赔礼道歉请求。民事公益诉讼中赔礼道歉请求的当然化,使得赔礼道歉在私益诉讼和公益诉讼中呈现出不同的构成要件,有损规范体系的自洽。在刑事判决后提出赔礼道歉请求,对威慑、教育的目标并无助益。鉴于赔礼道歉与不表意自由的冲突,赔礼道歉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司法适用应坚持比例原则,整体考虑法律规范的保护法益、加害者的主观意图、损害后果和其他救济方式的可获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礼道歉 当然化 表达自由 比例原则
原文传递
对不公正历史事件的情绪反应——群体内疚 被引量:11
17
作者 石伟 闫现洋 刘杰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24-232,共9页
只要个体把自己归于施害群体,并且承认所属群体对不道德的行为负有责任,而无需自己参与其中,就会体验到群体内疚,它是一种自我聚焦的情绪。内群体责任、伤害行为的正当化、知觉到的补偿困难等认知因素都会影响群体内疚程度,而个体的优... 只要个体把自己归于施害群体,并且承认所属群体对不道德的行为负有责任,而无需自己参与其中,就会体验到群体内疚,它是一种自我聚焦的情绪。内群体责任、伤害行为的正当化、知觉到的补偿困难等认知因素都会影响群体内疚程度,而个体的优先价值观和国家认同等会造成成员间群体内疚体验的个体差异。群体内疚的体验会促进施害群体对受害群体的道歉和补偿支持。将来伤害行为的群体内疚,以及与其他情绪的综合考察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内疚 国家认同 道歉 补偿
下载PDF
道歉:对冒犯事件的关系补救行为 被引量:11
18
作者 吴海艳 王玲 +3 位作者 喻承甫 梁勤 杨曹芬 刘欣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11-720,共10页
道歉是指当冒犯者意识到自己的冒犯行为后,为重建与被冒犯者的关系,向被冒犯者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表达懊悔并请求原谅的一种关系补救行为。冒犯者的性别、归因倾向、冒犯意图、知觉到的道歉有效性等影响道歉的发生,道歉的表达方式与... 道歉是指当冒犯者意识到自己的冒犯行为后,为重建与被冒犯者的关系,向被冒犯者承认错误、承担责任、表达懊悔并请求原谅的一种关系补救行为。冒犯者的性别、归因倾向、冒犯意图、知觉到的道歉有效性等影响道歉的发生,道歉的表达方式与内容、冒犯者的性别等会影响道歉的有效性。道歉能促进宽恕、和解以及民族和睦。未来研究需明晰道歉的概念,拓展其研究模式与测量工具,在系统深入探讨道歉的产生机制与结果的基础上构建道歉的理论及促进其实践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歉 关系补救 归因 宽恕 和解
下载PDF
元成庙议与《长杨赋》的结构及影响 被引量:10
19
作者 蒋晓光 许结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69-180,共12页
在司马相如"博丽之文"的影响下,扬雄创作出《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杰出的大赋。其中《长杨赋》尤为奇特,前贤或因其以议论代铺排而认为它仿效相如《难蜀父老》,或因其以论辩构篇而奉为"文赋... 在司马相如"博丽之文"的影响下,扬雄创作出《甘泉赋》、《河东赋》、《羽猎赋》、《长杨赋》四篇杰出的大赋。其中《长杨赋》尤为奇特,前贤或因其以议论代铺排而认为它仿效相如《难蜀父老》,或因其以论辩构篇而奉为"文赋"之祖,或因其阳咏汉德而阴寓讥时的叙事之法将之视为两汉赋风转捩的纽带,然究其实,皆泛泛而谈,未能探骊得珠。《长杨赋》创作背景和叙写结构实根源于西汉元成时代的庙制之争,儒家思想的上升,儒生政治的诉求,宗法圣统的复归,取法周礼的倡导,构成了其时庙议的复杂内涵。而在依礼制勘定庙数的几番论争中,虽然皇帝与儒生的意见未能一致,但基本确定了高祖、文帝、武帝三庙永不毁弃的地位,这正是《长杨赋》的写作背景;而且"祖有功而宗有德"的观念决定了其叙事结构与谲谏内涵,尤其是赋中的戒淫史观和论辩体式,对东汉京殿大赋创作的影响至为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庙制 复古 《长杨赋》 论辩 结构 影响
下载PDF
信用社会的软法治理——以赔礼道歉的法制化为视角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力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3-21,共9页
赔礼道歉的法制化是以法律机制特有的严格、公平与程序正义的他律特征,结合道德机制深入作用于人类心理,唤起良知的自律性机制,催化与加速理性人重识信用评价中道德观的进程。这种以正式法律制度嵌入非正式社会规范体系,以筛选、改良与... 赔礼道歉的法制化是以法律机制特有的严格、公平与程序正义的他律特征,结合道德机制深入作用于人类心理,唤起良知的自律性机制,催化与加速理性人重识信用评价中道德观的进程。这种以正式法律制度嵌入非正式社会规范体系,以筛选、改良与优化其社会治理功能的法律方法就是"软法"。作为一种结合确定的法律规范与不确定的道德机制两者优势,弥补两者传统劣势的社会综合治理策略,软法尤其适合承担重树社会普遍信用与道德信仰的治理任务,在我国构建信用社会的系统工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赔礼道歉 法律责任 信用社会 软法规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