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芪多糖硫酸酯的合成及其抗病毒活性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冯秀梅 陈邦银 张汉萍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目的 :制备黄芪多糖 (PAM)硫酸酯 ,寻找具有优良抗病毒活性的物质。方法 :将纯化得到的 PAM,用硫酸化试剂氯磺酸 -吡啶合成 PAM硫酸酯 (PAMS) ,采用体外抗病毒试验测定了 PAMS对 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活性。结果 :制备了 PAMS,在抑制 ... 目的 :制备黄芪多糖 (PAM)硫酸酯 ,寻找具有优良抗病毒活性的物质。方法 :将纯化得到的 PAM,用硫酸化试剂氯磺酸 -吡啶合成 PAM硫酸酯 (PAMS) ,采用体外抗病毒试验测定了 PAMS对 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的活性。结果 :制备了 PAMS,在抑制 HSV-1活性的试验中给药组与对照组 (阿昔洛韦 ,ACV)之间有非常显著的差异。结论 :PAMS有很强的抑制 型单纯疱疹病毒的活性 ,在相同浓度下 ,优于 ACV。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硫酸酯 合成 体外 抗病毒 黄芪
下载PDF
Effects of antiviral therapy on preventing liver tumorigene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recurrence 被引量:22
2
作者 Zhong-Ming Tan Bei-Cheng Su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3年第47期8895-8901,共7页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is the key driving force of liver disease progression,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dysfunction,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The primary aim of therapy ... 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infection is the key driving force of liver disease progression,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hepatic dysfunction,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The primary aim of therapy is to suppress or eliminate HBV replication to reduce the activity of hepatitis,thus reducing the risk of,or slowing the progression of,liver disease.Nucleos(t)ide analogues(Nucs)may result in rapid suppression of HBV replication with normalization of serum transaminases and restore liver function,thus increasing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hepatic decompensation.Long-term Nuc therapy may result in histological improvement or reversal of advanced fibrosis and reduction in disease progression,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HCC.The long-term benefits of a finite course of interferon(IFN)-αtherapy also include a sustained and cumulative response,as well as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seroclearance and reduction in the development of cirrhosis and/or HCC.Pegylated IFN and newer Nucs may achieve better long-term outcomes because of improved efficacy and a low risk of drug resistance.However,treatment outcomes are still far from satisfactory.Understanding the effects of anti-HBV treatment against HCC incidence and recurrence after hepatectomy or liver transplantation is required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of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ar carcinoma antiviral therapy CARCINOGENESIS RECURRENCE Nucleos(t)ide ANALOGUES INTERFERON RETROSPECTIVE study Clinical trial
下载PDF
大青叶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方建国 胡娅 +2 位作者 汤杰 王文清 杨占秋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43-1346,共4页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 目的: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的活性.方法:利用Hep-2细胞体外培养系统,通过噻唑蓝(MTT)比色法和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以治疗指数(TI)为评价指标,评价大青叶不同化学部位体外抑制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对Hep-2细胞的感染作用;并通过改变加药方式,初步探讨抗病毒机制.选择体外抗病毒活性较强的部位,观察其对HSV-Ⅰ脑炎小鼠的保护作用,以综合评价其抗病毒活性.结果:大青叶Ⅱ~Ⅴ部位对HSV-Ⅰ有直接灭活作用,各部位均不能阻止HSV-Ⅰ侵入细胞,除Ⅲ,Ⅴ部位外,其余部位均有抑制HSV-Ⅰ生物合成作用;Ⅳ部位能显著降低HSV-Ⅰ脑炎小鼠死亡率.结论:大青叶Ⅳ部位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HSV-Ⅰ病毒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青叶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 抗病毒研究
下载PDF
中医药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4
作者 周雅萍 王明艳 《中医学报》 CAS 2012年第10期1300-1302,共3页
目的:探讨中医药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医药抗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进展、临床应用进展及作用机理。结果:中医药抗病毒应用已经遍及国内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中医药对病毒具有多重... 目的:探讨中医药抗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方法:总结、归纳和分析2001年1月至2011年12月中医药抗病毒感染的实验研究进展、临床应用进展及作用机理。结果:中医药抗病毒应用已经遍及国内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疗效显著,中医药对病毒具有多重作用,很少产生耐药性,部分药物还兼有解热、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优势。结论:中医药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但疗效显著,而且表现出在治疗方面不同于西药的一些特点和优势,应用前景广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感染 作用机理 实验研究 临床应用
下载PDF
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陈孔博 邵元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4期505-507,517,共4页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指标的影响。方法:9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按照治疗先后分为单一用药组(n=49)和联合用药组(n=49),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单一用药组同时给予5 mg/kg更昔洛韦+1...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病毒性脑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和脑脊液指标的影响。方法:98例病毒性脑炎患者按照治疗先后分为单一用药组(n=49)和联合用药组(n=49),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对症治疗,单一用药组同时给予5 mg/kg更昔洛韦+100 ml 5%葡萄糖溶液抗病毒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加用40 mg神经节苷脂+250 ml5%葡萄糖溶液神经营养治疗,两组均用药14 d。观察治疗效果及临床症状体征的恢复时间,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相关指标(NSE、MBP、S100β蛋白)、脑脊液相关指标(蛋白定量、单核细胞数、总细胞数)水平。结果:联合用药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单一用药组(P<0.05),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单一用药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及脑脊液相关指标均获得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用药组血清NSE、MBP、S100β蛋白水平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血清(P<0.05),脑脊液中蛋白定量及总细胞数水平均显著低于单一用药组血清(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病毒性脑炎患者给予对症治疗、抗病毒治疗的同时加用神经节苷脂对神经损伤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有利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脑炎 更昔洛韦 抗病毒治疗 神经节苷脂 营养神经 对比研究
下载PDF
板蓝根木脂素苷A的平面结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海利 吴立军 吴斌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315-319,共5页
经过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方法从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板蓝根 (IsatisindigoticaFort.)的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 1个化合物 :板蓝根木脂素苷A(IndigoticosideA ;3 (4 O β D glu copyranosyl α hydroxy 3 methoxy benzyl) 4 (4 hydroxy 3... 经过溶剂法和各种色谱方法从十字花科菘蓝属植物板蓝根 (IsatisindigoticaFort.)的抗病毒有效部位中分离得到 1个化合物 :板蓝根木脂素苷A(IndigoticosideA ;3 (4 O β D glu copyranosyl α hydroxy 3 methoxy benzyl) 4 (4 hydroxy 3 methoxy benzyl)tetrahydrofuran) .通过谱学分析 (1 HNMR、1 3CNMR和 2DNMR)对该新化合物的碳氢信号进行了确切归属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结构 板蓝根 抗病毒 板蓝根木脂素苷A 核磁共振研究 归属
下载PDF
湖北省2003-2015年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生存状况分析 被引量:12
7
作者 郑武 笪琴 +2 位作者 张薇 汤恒 彭国平 《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885-889,共5页
目的探讨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相关信息。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10 368例研究对象中,开始治疗时年龄(4... 目的探讨湖北省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分析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相关信息。寿命表法计算累计生存率,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生存时间影响因素。结果 10 368例研究对象中,开始治疗时年龄(40.55±13.24)岁,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平均(207.23±156.94)个/μl。观察期内死亡1 222例(11.79%),其中因艾滋病相关疾病死亡776例(63.50%),治疗后6个月内病死率72.68%。累积生存率从第1年的89.21%下降到第10年的73.74%。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离异或分居,WHO临床Ⅱ期、Ⅲ期、Ⅳ期、不详死亡风险大,HR(95%CI)分别为3.90(2.69~5.65)、2.29(1.54~3.41)、0.74(0.62~0.89)、0.58(0.48~0.70)、0.53(0.43~0.65)、0.77(0.65~0.92)、1.65(1.38~1.98)。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350个/μl组、>350个/μl组,开始治疗年龄<50岁组,初始治疗方案含替诺福韦组、含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组死亡风险小,HR(95%CI)分别为5.73(3.47~9.46)、2.57(1.54~4.28)、1.96(1.73~2.22)、0.61(0.50~0.74)、0.69(0.54~0.90)。结论湖北省2003-2015年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患者生存状况良好,文化程度越高、WHO临床分期越高、基线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开始治疗时年龄越高、初始治疗方案含齐多夫定/司他夫定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生存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抗病毒治疗 流行病学 生存分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复方芩兰口服液抗病毒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
8
作者 闫久江 孟杰 +2 位作者 刘树民 索迪 颜正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5-2011,共7页
复方芩兰口服液(Compound Qinlan Oral Liquid,CQOL)由银翘散化裁而来,由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板蓝根Isatidis Radix组成,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抗病毒作用... 复方芩兰口服液(Compound Qinlan Oral Liquid,CQOL)由银翘散化裁而来,由金银花Lonicerae Japonicae Flos、黄芩Scutellariae Radix、连翘Forsythiae Fructus、板蓝根Isatidis Radix组成,是临床上常用的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抗病毒作用。通过对CQOL的有效成分、抗流感病毒和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药效研究进展等进行综述,为CQOL临床用于治疗SARS-CoV-2引起的呼吸道疾病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芩兰口服液 抗病毒 中医理论 物质基础 药效学研究 绿原酸 黄芩苷 木脂素 生物碱
原文传递
肺毒清冲剂抗病毒实验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龚婕宁 朱翔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6期343-344,共2页
目的 :观察肺毒清冲剂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体外抗病毒实验采用鸡胚法 ,以血凝反应为测定指标。体内抗病毒实验以病毒滴鼻法感染小鼠 ,观察肺毒清对肺指数、肺部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 :肺毒清冲剂在药物浓度为 1∶10 0时可完全阻止流感... 目的 :观察肺毒清冲剂的抗病毒作用。方法 :体外抗病毒实验采用鸡胚法 ,以血凝反应为测定指标。体内抗病毒实验以病毒滴鼻法感染小鼠 ,观察肺毒清对肺指数、肺部病变程度的影响。结果 :肺毒清冲剂在药物浓度为 1∶10 0时可完全阻止流感病毒感染鸡胚。并且该方能抑制仙台病毒感染小鼠肺指数的升高 ,减轻肺部的病变程度。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毒清冲剂 抗病毒作用 实验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和血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延国威 王晓忠 +2 位作者 范灵芝 郭峰 王燕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8期24-29,共6页
目的观察和血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抗病毒、抗纤维化效果。方法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02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恩替卡韦片,0.5 mg/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和血柔肝方,每日1... 目的观察和血柔肝方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及抗病毒、抗纤维化效果。方法纳入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202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予恩替卡韦片,0.5 mg/d,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和血柔肝方,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12周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病毒学应答、中医症状积分、肝脏硬度值(LSM)、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血小板比值指数(APRI)、纤维化-4指数(FIB-4),并对肝纤维化疗效进行多因素分析,监测肝、肾功能。结果 2组治疗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定量、乙肝病毒基因(HBV-DNA)阳性率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异常率显著降低(P<0.01),但未出现HBsAg转阴。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LSM、APRI、FIB-4明显改善(P<0.01)。试验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差值、LSM差值高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LSM分期降低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显示,女性、肝功能正常是肝纤维化疗效的正向影响因素;男性、年龄、肝功能异常是肝纤维化疗效的不利因素。2组肝、肾功能未见异常,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和血柔肝方可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改善病毒学应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血柔肝方 肝纤维化 抗病毒 慢性乙型肝炎 临床研究
下载PDF
板蓝根粉体抗病毒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才英 冯小燕 +3 位作者 万丹 黄一科 蔡光先 张水寒 《湖南中医杂志》 2013年第6期104-106,共3页
目的:通过比较板蓝根不同粒径粉体(细粉与超微粉)及超微粉体的不同溶剂部位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考察粒径对抗病毒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测定流感病毒对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TT法测定试验药物对细胞的半数中... 目的:通过比较板蓝根不同粒径粉体(细粉与超微粉)及超微粉体的不同溶剂部位提取物的抗病毒作用,考察粒径对抗病毒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抗病毒作用的物质基础。方法:测定流感病毒对50%组织培养感染剂量,MTT法测定试验药物对细胞的半数中毒剂量,观察板蓝根普通粉体与超微粉体及超微粉体不同极性溶剂提取液的细胞毒性作用及对流感病毒FM1的抑制作用。结果:各组样品对流感病毒FM1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超微粉抑制效果较细粉好,不同部位中,三氯甲烷部位抗病毒作用最强。结论:板蓝根超微粉抑制病毒复制的浓度明显小于细粉,为明确板蓝根粉体抗病毒的物质基础提供试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蓝根 超微粉 抗病毒活性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护理干预对120例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服药依从性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历娟 《中国卫生产业》 2016年第6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艾滋病门诊)2014年6月—2015年6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 目的研究护理干预对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对该院(艾滋病门诊)2014年6月—2015年6月(进行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实施常规的护理方法,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依从性加强干预,对比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组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完全依从性为75.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提高艾滋病患者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药物 服药依从性 对比研究
下载PDF
456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抗病毒药物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帆 马海平 +3 位作者 尤萌茹 廖沙 刘兰 朱军 《中国药物警戒》 2022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病毒药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29日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456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特征、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联合使用情况... 目的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抗病毒药物应用现状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2月1日至29日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456例COVID-19患者的病例资料,对患者特征、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联合使用情况及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6例COVID-19患者中,30~65岁患者占71.71%,抗病毒药物用法用量基本符合国家诊疗方案,单药治疗为主,联用用药比例为8.78%,阿比多尔使用频率最高,29例患者发生了ADR,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结论我院COVID-19患者抗病毒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少数患者抗病毒药物品种达3种以上,应重视其合理性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抗病毒药物 回顾性研究 药品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一株仔猪肠道益生菌的鉴定及其体外抗TGEV增殖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宋寒 田璐瑶 +4 位作者 王丽 董伟 袁芃 杨舟 宋振辉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78-181,184,296,共6页
为了研究从健康7日龄仔猪盲肠中筛选出的一株益生菌菌株的体外抗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活性,并初步分析其抗病毒机制,试验采用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扩增,并结合MTT法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益生菌属... 为了研究从健康7日龄仔猪盲肠中筛选出的一株益生菌菌株的体外抗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的活性,并初步分析其抗病毒机制,试验采用形态观察、16S rRNA基因扩增,并结合MTT法观察细胞病变情况对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分离鉴定的益生菌属于植物乳杆菌(暂命名为LP-1),不同接入顺序的培养上清液对TGEV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培养上清液预处理组效果优于后处理组,培养上清液与TGEV同时作用组效果最差。说明培养上清液对TGEV在体外培养猪睾丸(ST)细胞模型上的增殖能产生抑制作用,并与其不同接入顺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生菌 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 分离鉴定 抗病毒作用 初步研究
原文传递
体外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伟 陈士俊 +2 位作者 王岩 王靖 宋修光 《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 2005年第3期143-144,共2页
目的利用转基因HepG2,215细胞进行体外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实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细胞生长液中加入适当浓度配制的拉米夫定、α_2a干扰素(罗荛愫)、胸腺肽α1(日达仙)以及拉米夫定分别与α_2a干扰素、胸腺肽α1的... 目的利用转基因HepG2,215细胞进行体外联合抗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实验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在细胞生长液中加入适当浓度配制的拉米夫定、α_2a干扰素(罗荛愫)、胸腺肽α1(日达仙)以及拉米夫定分别与α_2a干扰素、胸腺肽α1的配伍制剂。常规培养并采用ELISA法检测该细胞分泌的HBsAg和HBeAg,以计算抑制率的方法判定药物抗HBV的作用。结果拉米夫定具有体外直接抗病毒作用。三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病毒作用。结论核苷类药物具有直接抗病毒作用,而且与免疫调节剂联合应用可以增强抗HBV作用,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研究 抗乙型肝炎病毒 体外 乙型肝炎病毒(HBV) ELISA法检测 抗病毒作用 Α-2A干扰素 α-2α干扰素 拉米夫定 抗HBV作用 HepG2 细胞生长液 胸腺肽α1 HBeAg HBsAg 核苷类药物 免疫调节剂 临床治疗 细胞分泌 优势互补
下载PDF
COVID-19 Patient with Multifocal Pneumonia and Respiratory Difficulty Resolved Quickly: Possible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Benefits of Quercinex (Nebulized Quercetin-NAC) as Adjuvant
16
作者 Robert Schettig Trevor Sears +9 位作者 Matthew Klein Ruth Tan-Lim Ronald Matthias Jr. Christopher Aussems Michael Hummel Rory Sears Zachary Poteet Daniel Warren John Oertle Dino Prato 《Advances in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年第3期45-55,共11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 SARS-CoV-2 (COVID-19) is a viral pandemic with no current vaccine or effective treatment. 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are not without cardiovascular risk or complicatio... <strong>Background:</strong> SARS-CoV-2 (COVID-19) is a viral pandemic with no current vaccine or effective treatment. Hydroxychloroquine and azithromycin are not without cardiovascular risk or complications, and these treatments can fail to aid in full recovery from COVID-19. As new treatments become approved for the pandemic, an inexpensive, non-toxic, and safe adjunctive therapy is needed. <strong>Case Presentation:</strong> A 59-year-old male presented with respiratory symptoms. Chest X-ray revealed classic indications of COVID-19 pneumonia. A PCR nasopharyngeal swab test confirmed a COVID-19 infection and hospital doctors prescribed Rocephin, azithromycin, and hydroxychloroquine. The patient was then prescribed Quercinex, a nebulized formula of quercetin-(cyclodextrin) (20 mg/mL) and N-acetylcysteine (100 mg/mL) three times daily for 14 days by physicians at Envita Medical Center for continued COVID-19 respiratory symptoms. Following 30 minutes after each nebulization treatment, the patient experienced immediate deep breathing relief that lasted for multiple hours. Within the following 48 hours after the first treatment, respiratory symptoms continued to diminish and resolve quickly. Finally, post-treatment follow-up chest X-rays revealed no pulmonary fibrosis (scarring) and clear lung fields. <strong>Conclusion: </strong>The Quercinex formula appeared to greatly alleviate the unresolved respiratory symptoms rapidly. Several mechanisms of the formula, namely antiviral and anti-inflammatory action, with direct administration via nebulizer to the deep lung tissue, could potentially explain the fast and complete recovery. We recommend that the Quercinex formula be considered for further clinical study as an adjuvant or on its own for COVID-19 and possibly other viral pulmonary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uercetin N-Acetylcysteine (NAC) SARS-CoV-2 (COVID-19) Quercinex Envita Zinc PNEUMONIA Case study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Flavonoid Lung antiviral Human
下载PDF
N-acetyl cysteine therapy in acute viral hepatitis 被引量:1
17
作者 Huseyin Gunduz Oguz Karabay +3 位作者 Ali Tamer Resat zaras Ali Mert mer Fehmi Tabak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2698-2700,共3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acetyl cysteine (NAC)on acute viral hepatitis (AVH).METHODS: We administered 200 mg oral NAC three times daily (600 mg/day) to the study group and placebo capsules to the control gr... AIM: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N-acetyl cysteine (NAC)on acute viral hepatitis (AVH).METHODS: We administered 200 mg oral NAC three times daily (600 mg/day) to the study group and placebo capsules to the control group. All patients were hospitalized and diagnosed as AVH. Blood total and direct bilirubin, ALT, AST,alkaline phosphatese, albumin and globulin levels of each patient were measured twice weekly until total bilirubin level dropped under 2 mg/dl, ALT level under 100 U/L, follow up was continued and then the patients were discharged.RESULTS: A total of 41(13 female and 28 male) AVH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our study. The period for normalization of ALT and total bilirubi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19.7±6.9 days and 13.7±8.5 days respectively. In the control group it was 20.4±6.5 days and 16.9±7.8 days respectively (P>0.05).CONCLUSION: NAC administration effected neither the time necessary for normalization of ALT and total bilirubin values nor duration of hospitalization, so we could not suggest NAC for the treatment of icteric AVH cases. However, our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is drug is not harmful to patients with AV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TYLCYSTEINE Acute Disease ADOLESCENT ADULT Alanine Transaminase antiviral Agents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s BILIRUBIN Comparative study FEMALE Hepatitis A Hepatitis B Humans Liver Function Tests MALE Middle Aged Reference Values
下载PDF
江苏省艾滋病一线药物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人的耐药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4
18
作者 周莹 卢静 +1 位作者 张之 傅更锋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191-1194,1199,共5页
目的分析江苏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人特征及耐药突变发生情况,监测耐药发生并为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用In-house法对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人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 目的分析江苏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1,HIV-1)一线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人特征及耐药突变发生情况,监测耐药发生并为评估抗病毒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用In-house法对抗病毒治疗失败病人进行基因型耐药检测。采用队列研究的方法,选取2013-2014年入组、一线抗病毒治疗首次发现耐药的病人。利用艾滋病综合防治数据信息管理系统收集入组病人信息。采用x^2检验分析具有不同特征的病人耐药突变发生率的差异,多重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耐药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组调查对象为404人,一线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失败患者中的耐药发生率为53.96%(218/404),感染途径以同性性传播和异性性传播为主。治疗时间为2~4年的病人更易产生耐药(OR=1.96,95%CI:1.18~3.25),初始CD4^+T细胞值越高,耐药发生的风险越低。耐药类别以逆转录酶抑制剂(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RTI)和非逆转录酶抑制剂(non-nucleoside reverse transcriptase inhibitor,NNRTI)联合耐药为主(73.39%),耐药位点以NRTI相关的M184V(79.27%)和NNRTI相关的103N(35.21%)、181C(32.39%)、190A(26.29%)为主。结论加强抗病毒治疗人群的早期随访,提高病人服药依从性,延迟并控制病人耐药产生是维持抗病毒治疗成果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抗病毒药 队列研究
原文传递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与抗病毒治疗模式变化 被引量:25
19
作者 孔媛媛 魏巍 +9 位作者 单姗 马红 欧晓娟 徐小元 段钟平 侯金林 魏来 尤红 贾继东 中国消除乙肝临床科研平台(CR-HepB)研究组 《肝脏》 2020年第2期123-127,共5页
目的了解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模式及变化趋势。方法从CR-HepB系统提取历年相关数据,描述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毒学、血液学、生化、治疗用药信息,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研究共纳入526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 目的了解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模式及变化趋势。方法从CR-HepB系统提取历年相关数据,描述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病毒学、血液学、生化、治疗用药信息,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研究共纳入526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代偿期患者2013例(38.2%),失代偿期患者2752例(52.3%),未确定代偿或失代偿期患者498例(9.5%)。自2010年至2019年,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时年龄≥50岁者由45.6%升至57.9%,HBeAg阳性率由47.4%降至35.8%,一线抗病毒药物(恩替卡韦和替诺福韦酯)选用比例由41.9%升至92.8%。结论我国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诊断年龄逐渐增高、HBeAg阳性率下降,一线抗病毒药物使用比例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肝硬化 抗病毒治疗 真实世界研究
下载PDF
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的随机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强 刘虹 +6 位作者 胡思源 白晓红 常克 李兴旺 李燕宁 丁樱 耿岚岚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973-978,共6页
目的评价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计划纳入288例患儿,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安慰... 目的评价抗病毒口服液治疗普通型小儿手足口病肺脾湿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方法,计划纳入288例患儿,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服用抗病毒口服液,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剂量均为1~2岁5 mL/次、3~6岁10 mL/次,3次/d,疗程5 d。以完全退热时间为主要有效性指标。结果实际入组287例,其中试验组144例、对照组143例。试验组完全退热中位时间为24 h(PPS数据集,下同),对照组为48 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皮疹/疱疹开始消退中位时间为24 h、对照组为40 h,试验组皮疹/疱疹完全消退中位时间为96 h、对照组为112 h,试验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愈显率为92.62%、对照组为72.32%,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4.35%和2.99%,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病毒口服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普通型肺脾湿热证,可以缩短退热时间、皮疹/疱疹消退时间,促进口腔黏膜疱疹/溃疡愈合,改善中医证候,临床使用有效、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病毒口服液 小儿手足口病 肺脾湿热证 多中心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