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浆PLG、AT-Ⅲ、v WF、FIB检测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和紫癜性肾炎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曾燕波 郑美琴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33-535,共3页
目的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和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活性(PLG∶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AT∶A)、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41例PNS患儿和32例H... 目的测定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和紫癜性肾炎(HSPN)患儿血浆中纤溶酶原(PLG)活性(PLG∶A)、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AT∶A)、纤维蛋白原(FIB)的水平,并探讨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取41例PNS患儿和32例HSPN患儿血浆,采用发色底物法测定PLG∶A、AT∶A,免疫比浊法测定vWF水平,磁珠凝固法测定FIB水平。结果PNS患儿血浆PLG∶A及AT∶A水平分别为(69.15±17.61)%及(58.32±26.38)%各自均低于HSPN患儿的水平,后者PLG∶A水平为(93.51±15.57)%、AT∶A水平为(123.80±26.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NS患儿血浆vWF水平及FIB水平分别为(211.40±62.61)%及(5.11±0.98)g/L各自均高于HSPN患儿的水平,后者vWF水平及FIB水平分别为(119.51±46.30)%及(3.25±0.79)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NS患儿血浆凝血活性较HSPN患儿高,检测PLG∶A、AT∶A、vWF、FIB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鉴别诊断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紫癜性肾炎 纤溶酶原活性 抗凝血酶活性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纤维蛋白原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活性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谭燕 陆琳琳 +2 位作者 黎雪 伍达锋 梁淑英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15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研究孕期抗凝血Ⅲ(AT-Ⅲ)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住院分娩的AFLP孕妇24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组内早孕期(12-14周)、中孕期(26-28... 目的:研究孕期抗凝血Ⅲ(AT-Ⅲ)活性的变化及其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AFLP)的关系。方法:以2008年7月至2014年7月我科住院分娩的AFLP孕妇24例为研究组,同期住院分娩的正常孕妇3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及组内早孕期(12-14周)、中孕期(26-28周)、晚孕期(34-36周)AT-Ⅲ活性的变化。结果:随着孕周的发展,AT-Ⅲ活性逐渐降低(P<0.05);两组早孕期AT-Ⅲ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中、晚孕期AT-Ⅲ活性较对照组明显降低[(94.40±11.09)%vs(103.98±12.34)%,(70.61±13.80)%vs(89.05±10.30)%,P<0.05)];中、晚孕期AT-Ⅲ活性诊断AFLP的界值分别是86.20%及96.10%。结论:中、晚孕期AFLP患者血浆AT-Ⅲ活性明显降低,AT-Ⅲ活性分别低于86.20%及96.10%时可预测AFLP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活性 妊娠期 急性脂肪肝
下载PDF
两种方法检测人抗凝血酶-Ⅲ活性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苏文萍 王彬 +1 位作者 孙双喜 李荣贞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6年第3期304-307,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检测人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的方法。方法分别用手工法和仪器法检测AT-Ⅲ活性,手工法根据《欧洲药典》8.0中AT-Ⅲ含量检测2.7.17项的要求进行检测,仪器法是利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检测人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的方法。方法分别用手工法和仪器法检测AT-Ⅲ活性,手工法根据《欧洲药典》8.0中AT-Ⅲ含量检测2.7.17项的要求进行检测,仪器法是利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及其配套试剂进行检测。同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直线回归相关系数、重复性、准确性进行验证。结果两种方法的直线回归相关系数均〉0.99,RSD均〈10%,回收率均在80%~120%之间。结论两种方法的一致性良好,且仪器法更省时省力,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抗凝血酶- 活性 仪器法 手工法
原文传递
糖尿病 併高粘血症及自血光量子充氧回输疗效观察
4
作者 李公宝 郭宝强 李邦雷 《微循环技术杂志(临床与实验)》 1996年第3期137-138,共2页
糖尿病患者21例,经血液流变学、抗凝血酶活性(AT-Ⅲa)检测,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粘血状态.采用自体血光量子充氧回输治疗后,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变及高切变粘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 糖尿病患者21例,经血液流变学、抗凝血酶活性(AT-Ⅲa)检测,均较正常组有显著差异(P<0.01),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高粘血状态.采用自体血光量子充氧回输治疗后,结果显示:红细胞压积、全血低切变及高切变粘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红细胞电泳时间显著缩短(P<0.001);AT-Ⅲa显著升高(P<0.005),空腹血糖显著降低(P<0.001),症状明显好转,有效率100%.该法具有明显增加血氧饱和量,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高粘滞血症 光量子疗法
下载PDF
类肝素对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远贵 许伟石 史济湘 《中华整形烧伤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00-103,共4页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早期加深而延迟愈合的机理。方法采用大鼠深Ⅱ度烫伤模型,创面外用类肝素软膏,观察其对大鼠深Ⅱ度烫伤早期创面病理变化和创面愈合的影响,并测定了烧伤创面含水量,血浆和烧伤创面抗凝血酶Ⅲ(AT-Ⅲ)、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含量、烧伤创面羟脯氨酸含量、Ⅰ/Ⅲ型胶原比例、真皮细胞增殖周期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创面外用类肝素可以降低烧伤创面水肿程度,增加血浆AT-重活性,增加烧伤创面中FDP含量及羟脯氨酸含量,促使Ⅰ/Ⅲ型胶原比例降低,增加真皮细胞中DNA合成,减轻烧伤创面早期加深,缩短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时间。结论类肝素具有促进大鼠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抗凝血酶 创面愈合 类肝素
原文传递
正常妊娠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凝血、抗凝、纤溶指标检测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4
6
作者 丁钰 孙迎娟 郑春喜 《医学检验与临床》 2012年第6期26-28,共3页
目的 研究凝血、抗凝、纤溶指标在妊娠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阃(脚)、纤维蛋白原(nB)、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VIII活性(VI—II:... 目的 研究凝血、抗凝、纤溶指标在妊娠中的变化,探讨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断和预防中的价值。方法检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阃(脚)、纤维蛋白原(nB)、抗凝血酶Ⅲ(AT-Ⅲ)、凝血因子VIII活性(VI—II:C)、D-二聚体(D—D)六项血凝指标共86例,其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30例,正常晚孕组36例,正常非孕妇女20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妊娠期胛、APIT均缩短,且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正常非孕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正常孕妇AT—Ⅲ明显低于正常非孕妇女(P〈0.001、P〈0.01);VⅢ:C、FIB、D—dimer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和正常孕妇均明显高于正常非孕妇女(P〈0.001、P〈0.01)。结论正常孕妇处于高凝状态,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有血栓形成倾向,产前做凝血、抗凝、纤溶指标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凝血酶原时间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凝血因子 Ⅷ活性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CLIF-C OFs评分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9
7
作者 张蕾 贺建勋 +4 位作者 范雪松 何立娟 闫树凤 崔颖 袁慧 《疑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36-40,45,共6页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 OFs)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HBV-ACL...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评分(CLIF-C OFs)对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急诊危重症中心收治HBV-ACLF患者243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早期组(n=107)、中期组(n=63)、晚期组(n=73),并根据患者60 d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53)和存活组(n=190)。发色底物法检测患者入院时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并计算入院时的CLIF-C OFs评分。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CLIF-C OFs评分对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结果早期组、中期组、晚期组患者的抗凝血酶Ⅲ活性依次降低,CLIF-C OFs评分依次升高(H=195.003、139.852,P均<0.01)。与存活组比较,死亡组CLIF-C OFs评分、中性粒细胞比值、总胆红素、乙肝表面抗原(HBsAg)升高,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Z/t=6.712、2.691、2.692、3.166、6.234,P=0.000、0.008、0.008、0.002、0.000)。高中性粒细胞比值、高HBsAg、高CLIF-C OFs评分为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OR(95%CI)=1.048(1.005~1.092)、1.866(1.200~3.481)、2.850(2.011~4.039)],高抗凝血酶Ⅲ活性为独立保护因素[OR(95%CI)=0.848(0.785~0.917)]。抗凝血酶Ⅲ活性、CLIF-C OFs评分及二者联合评估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80、0.787、0.878,二者联合预测大于单独评估(Z=3.655、2.912,P=0.000、0.004)。结论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和CLIF-C OFs评分升高与HBV-ACLF患者病情加重和预后不良相关,抗凝血酶Ⅲ活性联合CLIF-C OFs评分能提升对HBV-ACLF患者预后不良的评估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加急性肝衰竭 乙型肝炎病毒 抗凝血酶活性 慢性肝功能衰竭联盟—器官功能衰竭评分 预后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含量、AT-Ⅲ活性的测定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9
8
作者 金萍 王亚萍 +2 位作者 孙兵 龚芳 卢志贤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20年第10期2534-2537,共4页
目的:检测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探讨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由法国STAGO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65例恶性肿瘤患... 目的:检测不同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D-D)和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含量及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探讨其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由法国STAGO公司的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265例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AT-Ⅲ活性,F b g含量并进行比较,同时选择1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D和Fbg含量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活性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检测患者D-D,AT-Ⅲ活性,Fbg含量有助于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D-二聚体 抗凝血酶活性 纤维蛋白原含量
下载PDF
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丽云 杨金铭 +2 位作者 王健 吴聪哲 陈燕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16年第8期1092-1095,共4页
目的比较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疗效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20例,其中纳入本次研究的82例,分为观察组(悬吊式腹腔镜组)48例,对照组(开腹组)34例。... 目的比较悬吊式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子宫肌瘤剔除的临床疗效和对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220例,其中纳入本次研究的82例,分为观察组(悬吊式腹腔镜组)48例,对照组(开腹组)34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后体温升高持续时间:检测分析二组患者术前、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和术后体温升高持续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8~5.236,Pd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24hPT、APTT、ATⅢ均低于术前水平,而FIB、D—D均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3~4.716,P〈0.05);观察组术后24hPT、APTT、ATⅢ水平高于对照组,而FIB、D—D则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874.238,Pd0.05)。结论悬吊式腹腔镜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损伤小,可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吊式腹腔镜 开腹手术 子宫肌瘤切除术 D-二聚体 抗凝血酶
原文传递
抗凝血酶Ⅲ活性对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周学士 叶阳群 +7 位作者 毛燕群 苏婷婷 杜合娟 过小叶 周凌霄 张英 黄利华 邱源旺 《中华传染病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2期105-110,共6页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生存情况、发生出血和血栓的相关性,探讨抗凝血酶Ⅲ活性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目的分析抗凝血酶Ⅲ活性与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患者生存情况、发生出血和血栓的相关性,探讨抗凝血酶Ⅲ活性对ACLF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1日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130例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入院时肝功能指标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观察患者90 d生存情况。监测入院时和入院后2、4、8周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值,记录患者粪便隐血和股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和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卡方检验;Cox回归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情况的风险因素。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结果入院后观察90 d,130例患者中死亡56例,20例(15.38%)出现粪便隐血阳性,15例(11.54%)有股静脉血栓。死亡组患者的基线抗凝血酶Ⅲ活性为(17.89±13.68)%,低于生存组的(36.03±11.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45,P<0.01)。粪便隐血阳性患者和粪便隐血阴性患者的基线抗凝血酶Ⅲ活性分别为(18.26±11.52)%和(25.06±10.97)%;有股静脉血栓患者和无血栓形成患者的基线抗凝血酶Ⅲ活性分别为(17.55±10.33)%和(32.48±11.88)%,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746、8.090,均P<0.01)。动态监测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发现,死亡组患者抗凝血酶Ⅲ活性呈下降趋势,生存组患者呈上升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0.282、0.401,均P>0.05)。Cox回归分析提示INR[比值比(odds ratio,OR)=1.364,95%CI 1.078~1.726,P=0.010]和基线抗凝血酶Ⅲ活性(OR=0.930,95%CI 0.906~0.954,P<0.01)是影响ACLF患者90 d生存情况的独立影响因素。抗凝血酶Ⅲ活性预测患者90 d生存结局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 0.773~0.952,P<0.01),临界值为25%。抗凝血酶Ⅲ活性≥25%的患者累积生存率高于抗凝血酶Ⅲ活性<25%的患者(χ^2=58.20,P<0.01)。结论抗凝血酶Ⅲ活性可能与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活性 肝功能衰竭 慢加急性 预后 预测
原文传递
抗凝血酶Ⅲ在预测肝细胞癌术后肝衰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1
作者 王诚 陈厚斌 +3 位作者 田泽彬 郑直 黄安华 黄伟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9年第20期66-69,共4页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在预测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接受肝癌手术的31例患者根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衰竭组(n=7)和非衰竭组(n=24).比较2组常规肝功能指标及AT-Ⅲ活性,探讨影响肝癌...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患者术前血清抗凝血酶Ⅲ(AT-Ⅲ)在预测术后发生肝功能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接受肝癌手术的31例患者根据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分为肝衰竭组(n=7)和非衰竭组(n=24).比较2组常规肝功能指标及AT-Ⅲ活性,探讨影响肝癌术后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结果 2组总胆红素、AT-Ⅲ活性、白蛋白、血小板、国际标准化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总胆红素、AT-Ⅲ是术后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AT-Ⅲ预测术后肝功能衰竭的最佳临界值为87.2%,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07和0.716,与血清总胆红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T-Ⅲ是肝癌术后发生肝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其在预测术后肝衰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较血清总胆红素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抗凝血酶 术后肝衰竭 总胆红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早孕期稽留流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许雅娟 余艳茹 +5 位作者 班彦杰 柳蕊 洪腾 翟闪闪 任利单 冉利敏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7期3093-3097,共5页
目的探讨早孕期稽留流产与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Vit B12)、蛋白C(PC)活性、蛋白S(PS)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稽留流产的80例早孕期妊娠期妇女纳入稽留流产... 目的探讨早孕期稽留流产与叶酸、同型半胱氨酸(Hcy)、维生素B12(Vit B12)、蛋白C(PC)活性、蛋白S(PS)活性、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11月就诊于某医院诊断为稽留流产的80例早孕期妊娠期妇女纳入稽留流产组,同孕期正常围保的80例妊娠妇女纳入正常妊娠组。采用直接化学发光法测定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叶酸、Vit B12及Hcy水平;采用显色性合成底物法测定PC、ATⅢ活性;采用凝固法测定PS活性。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稽留流产发生的可能相关因素,评估Hcy、PC、PS、ATⅢ对稽留流产的预测价值,分析血清叶酸、Vit B12、Hcy、PC活性、PS活性、ATⅢ活性的相关性。结果稽留流产组血清叶酸水平、PC活性、PS活性和ATⅢ活性均低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稽留流产组血清Hcy水平高于正常妊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Vit B1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Hcy、PC、PS、ATⅢ是稽留流产发生的危险因素;稽留流产组血清Hcy水平与血清叶酸、Vit B12水平和PC活性呈负相关,PC活性与ATⅢ活性呈正相关(P <0. 05);正常妊娠组血清叶酸、Vit B12、Hcy、PC、PS和ATⅢ之间无相关性(P>0. 05),Hcy、PS、PC、ATⅢ诊断稽留流产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735、0. 741、0. 775、0. 720(P <0. 05)。结论 Hcy、PC、PS、ATⅢ可能参与稽留流产的发生,叶酸和Vit B12可能与稽留流产的发生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维生素B 12 蛋白C活性 蛋白S活性 抗凝血酶活性 稽留流产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中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13
作者 逯世林 张娜 +7 位作者 王琳 甄晓光 张丽霞 薛赵群 王守桃 洪峰 赵婕 关坤萍 《中华消化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770-776,共7页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19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 目的探讨抗凝血酶Ⅲ(AT-Ⅲ)在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和并发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患者中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诊断为乙型肝炎肝硬化的193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凝血指标(AT-Ⅲ)和肝功能指标(总胆红素等),腹部超声结果(门静脉内径、门静脉血流速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情况。根据有无主要并发症,将193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分为代偿组(60例)和失代偿组(133例);根据有无EVB,将133例失代偿组患者分为未出血亚组(96例)和出血亚组(37例)。比较代偿组、失代偿组及其亚组患者以上指标水平,分析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和并发EVB的独立相关因素;比较各组患者的AT-Ⅲ水平,分析AT-Ⅲ与Child-Pugh评分的关系,以及AT-Ⅲ对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及其并发EVB的诊断性能。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U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失代偿组患者的总胆红素水平高于代偿组,门静脉内径大于代偿组,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代偿组[31.50μmol/L(21.90μmol/L,48.80μmol/L)比19.40μmol/L(15.00μmol/L,25.50μmol/L)、(14.31±3.53)mm比(12.57±3.83)mm、(13.39±3.49)cm/s比(15.08±4.28)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6,t=-2.78、2.40;P<0.001、=0.006、=0.018);代偿组与失代偿组患者的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率比较[40.0%(24/60)比87.2%(116/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6,P<0.001)。出血亚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大于未出血亚组,门静脉血流速度低于未出血亚组[(15.54±4.23)mm比(13.87±3.16)mm、(12.05±3.12)cm/s比(13.85±3.51)c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2.23,P=0.034、0.028)。AT-Ⅲ在代偿组、失代偿组中未出血亚组和出血亚组患者中逐渐降低,分别为(79.52±16.02)%、(63.91±19.96)%、(35.92±13.69)%,差异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活性 肝硬化 乙型肝炎 失代偿期
原文传递
人抗凝血酶Ⅲ生产工艺中活性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付艳丽 孔涛 +2 位作者 郭玉婷 曹扬 梁凌宇 《国际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187-190,共4页
目的建立和验证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的方法。方法参照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操作说明书进行AT-Ⅲ活性的检测,并对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全自动凝血分析仪... 目的建立和验证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人抗凝血酶Ⅲ(human antithrombinⅢ,AT-Ⅲ)活性的方法。方法参照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操作说明书进行AT-Ⅲ活性的检测,并对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进行方法学验证。结果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AT-Ⅲ活性的方法稳定,仪器自动运行标准曲线的决定系数均>0.980,定标血浆标准曲线线性范围为0.12~1.23 IU/ml,定标血浆高、中、低值和定量下限稀释样品的效价回收率均在80%~120%范围内,且高、中、低值效价回收率的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RSD)均<15%,定量下限稀释样品的效价回收率的RSD<20%,供试品的批内精密度RSD均<5%,批间精密度RSD均<10%,对3批AT-Ⅲ制品及其中间品进行活性检测,每批样品分别测定3次的平均RSD均<5%。结论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AT-Ⅲ活性的方法具有较好的线性、检测范围、准确度和精密度,可用于AT-Ⅲ生产工艺中活性的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抗凝血酶 活性 方法学验证
原文传递
阿加曲班与肝素在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中的抗凝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邢园园 孙东 《药物评价研究》 CAS 2022年第10期2088-2094,共7页
目的研究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中分别采用阿加曲班与肝素抗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徐州市肿瘤医院2019年5月一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的CRRT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 目的研究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患者连续性肾脏替代(CRRT)治疗中分别采用阿加曲班与肝素抗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择徐州市肿瘤医院2019年5月一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抗凝血酶Ⅲ活性减低的CRRT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自愿选择治疗方案将其分为阿加曲班组(n=58)和肝素组(n=62)。阿加曲班组采用阿加曲班作为抗凝剂,肝素组采用普通肝素作为抗凝剂。两组患者分别于CRRT治疗前、治疗中(透析后2 h)、治疗结束后1h观察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肌酐(Cr)、尿素氮(BUN)、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于治疗过程中观察滤器及管路凝血情况,统计血滤器使用寿命和出血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阿加曲班组CRRT治疗后PT、APTT水平明显低于肝素组(P<0.05);阿加曲班组CRRT治疗后Cr、BUN、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肝素组(P<0.05)。阿加曲班组CRRT治疗后凝血分级0级和Ⅰ级的患者占比多于肝素组(P<0.05),阿加曲班组血滤器使用寿命均高于肝素组(P<0.05),阿加曲班组CRRT治疗后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45%,低于肝素组19.35%(P<0.05)。结论CRRT治疗抗凝血酶Ⅲ活性下降的患者使用阿加曲班抗凝效果优于肝素,且能延长血滤器使用寿命,进而提高CRRT对毒素和炎症因子清除效率,降低出血事件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曲班 肝素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抗凝血酶活性下降 抗凝效果 安全性
原文传递
复方桑钩颗粒对高血脂大鼠纤维蛋白原、抗凝血酶-Ⅲ及纤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丽娟 魏丹蕾 +2 位作者 梁碧瑜 桑传兰 高珊珊 《中国药师》 CAS 2015年第2期209-211,共3页
目的:探讨复方桑钩颗粒对高血脂大鼠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症病理模型。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复方桑钩颗粒对高血脂大鼠纤维蛋白原(Fib)及抗凝血酶Ⅲ(AT-Ⅲ)、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t-PA)、组织型纤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高血脂症病理模型。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空白组、复方桑钩颗粒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和氟伐他汀钠组,每组12只。给药4周后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脂水平、Fib含量、AT-Ⅲ、t-PA、PAI-1及t-PA/PAI-1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空白组大鼠血脂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P<0.01)。模型空白组Fib含量、PAI-1值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AT-Ⅲ活度、t-PA值、t-PA/PAI-1比值则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高剂量组的TC、LDL-C、PAI-1、Fib与模型空白组比较,水平明显降低(P<0.01或0.05),HDL-C、t-PA、t-PA/PAI-1、AT-Ⅲ则明显升高(P<0.01或0.05);低剂量组大鼠的TC、LDL-C、PAI-1水平明显降低,t-PA/PAI-1显著升高(P<0.01),其他无明显影响。氟伐他汀钠组除AT-Ⅲ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外,其余各指标的变化与高剂量组相当。结论:复方桑钩颗粒在降低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同时,能改善高血脂大鼠的高凝状态、提高抗凝和纤溶能力,尤其是高剂量组,效果与氟伐他汀钠相当,在抗凝方面甚至优于氟伐他汀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桑钩颗粒 高血脂 纤维蛋白原 抗凝血酶 纤溶活性
下载PDF
凝血分析仪检测研制样品ATⅢ活性的适用性研究
17
作者 廖颖 吴强 +3 位作者 胡晓东 初毅波 孟延发 蔡骏 《中国输血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42-546,共5页
目的确认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ATⅢ制备过程样的ATⅢ活性的适用性。方法以ATⅢ工作参考品、Serpins血浆参考品、ATⅢ质控品及ATⅢ研制过程样作为测试样品,采用ACL7000检测ATⅢ活性,考察其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和粗... 目的确认采用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检测试剂盒检测ATⅢ制备过程样的ATⅢ活性的适用性。方法以ATⅢ工作参考品、Serpins血浆参考品、ATⅢ质控品及ATⅢ研制过程样作为测试样品,采用ACL7000检测ATⅢ活性,考察其准确性、精密度、线性和粗放性。结果 ACL7000检测ATⅢ活性的回收率在1.01-1.05之间;精密度在1.6%-4.1%之间、中间精密度在2.5%-2.9%;Serpins血浆参考品的直线回归系数r=0.997 6-1.000 0;ATⅢ工作参考品的直线回归系数r=0.977 4-0.998 6;对同一S/D过程样品原倍和对倍稀释后的检测结果进行成对t检验,P>0.05,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凝血分析仪及配套试剂盒进行ATⅢ活性检测可以满足ATⅢ制备过程中对活性的在线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 凝血分析 抗凝血酶活性检测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静 顾萍 +2 位作者 王成云 顾玉微 潘秋辉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0年第10期1023-1026,共4页
目的对儿童患者的抗凝血酶Ⅲ活性进行检测,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疾病中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标本14868例次,使用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仪及发射底物法检测血浆抗凝血酶... 目的对儿童患者的抗凝血酶Ⅲ活性进行检测,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及不同疾病中的关联性。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9年12月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抗凝血酶Ⅲ活性检测标本14868例次,使用ACL TOP700全自动血凝仪及发射底物法检测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采用Graphpad prism 8软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凝血酶活性Ⅲ与性别无关,但在紫绀型先心病、大动脉畸形、重症肺炎、暴发性心肌炎中抗凝血酶Ⅲ活性降低。结论部分疾病可影响抗凝血酶Ⅲ活性,同时抗凝血酶Ⅲ活性也与疾病的病程呈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凝血酶活性 凝血功能 炎症 疾病严重程度
下载PDF
抗凝血酶Ⅲ的稳定性考察
19
作者 朱艳 汪丽漫 +1 位作者 杨亚宁 王思玲 《中国药剂学杂志(网络版)》 2005年第5期277-281,共5页
目的研究温度和光照对抗凝血酶Ⅲ(AT-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温度(25±1)、(40±1)、(60±1)、(70±1)℃和(4500±500)l X的强光直接照射,样品放置不同时间,用凝血酶空斑法测定样品的AT-Ⅲ活性。结果 AT-... 目的研究温度和光照对抗凝血酶Ⅲ(AT-Ⅲ)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设置不同温度(25±1)、(40±1)、(60±1)、(70±1)℃和(4500±500)l X的强光直接照射,样品放置不同时间,用凝血酶空斑法测定样品的AT-Ⅲ活性。结果 AT-Ⅲ具有一定的耐热性,在25℃左右可放置3个月活性无明显变化,随着时间的延长活性有下降的趋势。40℃放置12d活性变化很小,48d活性损失30.6%;60℃放置12 h活性损失8.8%;70℃以上放置时AT-Ⅲ活性迅速丧失,10 min活性降低约33%,15 min活性下降约50%。此外,AT-Ⅲ对直接光照较敏感,光照10 d活性明显下降。结论温度和光照对AT-Ⅲ活性有明显影响,因此该制品最好在4~8℃避光处放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剂学 抗凝血酶 药物稳定性 生物活性
下载PDF
微量发色三肽底物法测定抗凝血酶Ⅲ活性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龚道元 李子萍 +2 位作者 凌光鑫 周克元 易正山 《江西医学检验》 2000年第4期200-202,共3页
目的与方法 用微量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活性并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ATⅢ活性在25%~150%范围内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批内CV=4.8%,批间CV=5.8%.66例正常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1.1±31.8%(x±2s),65例各型肝炎(除急性肝炎外)和23... 目的与方法 用微量发色底物法测定ATⅢ活性并初步应用于临床.结果ATⅢ活性在25%~150%范围内与吸光度成线性关系.批内CV=4.8%,批间CV=5.8%.66例正常人血浆ATⅢ活性为101.1±31.8%(x±2s),65例各型肝炎(除急性肝炎外)和23例肾病综合症及18例尿毒症病人血浆ATⅢ活性明显降低.结论 该方法底物用量少,成本降低,重复性好,结果可靠,简便实用,可用于常规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色三肽底物 微量检测法 抗凝血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