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迟发性肌张力障碍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
作者 孙振晓 于相芬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12年第1期34-38,共5页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Dt)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之一。据报道,发生率为2.7%~5.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随意肌自主运动困难,或因自主运动困难所致姿势异常。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持久抑制引起突...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TDt)是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锥体外系症状之一。据报道,发生率为2.7%~5.3%。临床主要表现为单个或多个随意肌自主运动困难,或因自主运动困难所致姿势异常。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持久抑制引起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敏感性过度增高所致或与抗精神病药的抗去甲肾上腺素能效应有关。TDt须与急性肌张力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特发性肌张力障碍、继发性肌张力障碍,家族性肌张力障碍、转换症状等进行鉴别诊断。一旦发生TDt应停药,换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或其他药物治疗,或进行脑深部电刺激治疗。经治疗后症状可能有所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迟发性肌张力障碍
原文传递
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抗精神病药使用现状 被引量:11
2
作者 邓家佩 周名兰 +8 位作者 许晓峰 孙华 莫迪 李兰芳 王勇 章惠光 王玉 朱世辉 阮江红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6年第1期24-25,共2页
目的:调查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APD)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5年2月20至23日为时点调查日,对全国13所不同省份的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在1401例患者中,收容患者832例(59.4%),收费... 目的:调查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APD)的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以2005年2月20至23日为时点调查日,对全国13所不同省份的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进行抽样调查。结果:①在1401例患者中,收容患者832例(59.4%),收费患者569例(40.6%),二者比较,收容患者男性比例高、年龄大、住院时间长(P均<0.01);②使用频率在前7位的药物依次是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氟哌啶醇、利培酮、奎硫平;③接受单一APD治疗932例(67.5%),联合使用2种及以上APD449例(32.5%);使用典型APD960例(69.5%),使用非典型APD(包括氯氮平)802例(58.1%),接受长效APD25例(1.8%)。结论:民政医院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使用APD仍以典型APD为主,付费方式、经济负担和患者症状对精神药物的选择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抽样调查 抗精神病药
下载PDF
南京地区22家医院2004-2006年抗精神病药利用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徐华娥 冯琳 +1 位作者 戴惠珍 陶琳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5-97,共3页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南京地区22家医院2004~2006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多,2005、2006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78.54%...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情况及趋势。方法:采用金额排序法和限定日剂量法,对南京地区22家医院2004~2006年抗精神病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逐年增多,2005、2006年分别比上一年增长78.54%、27.66%;总用药频度并未逐年增高,2005年比2004年增长54.41%,而2006年比2005年下降10.38%。新一代抗精神病药销售金额占总销售金额的比例较大,且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用药频度占总用药频度的比例也由2004年的31.43%上升至2006年的52.67%。结论:新一代抗精神病药已成市场主流,我国制药企业应加快开发国产长效、安全、经济的新一代抗精神病药,以降低医疗费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 销售金额 用药频度 分析
原文传递
抗精神病药物增加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风险的机制 被引量:2
4
作者 徐斐康 张毅 陈美娟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09年第4期366-368,共3页
老年痴呆是指由于神经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老年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性痴呆等。老年痴呆除了表现... 老年痴呆是指由于神经退行性病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认知功能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老年疾病,常见的类型包括阿尔茨海默病(AD)、血管性痴呆(VD)和混合性痴呆等。老年痴呆除了表现认知功能障碍以外,多可伴有程度不同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所以小剂量抗精神病药物在老年痴呆患者中的使用较为普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老年痴呆伴发BPSD的显著疗效已被人们广为认同,但是近年来的回顾性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物会增加老年痴呆患者脑血管意外(CVAEs)的风险,甚至增加了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老年痴呆 脑血管意外
原文传递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平台的构建与临床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梁灵君 梁国朝 +1 位作者 赵雪茹 高永双 《今日药学》 CAS 2022年第5期374-378,共5页
目的 建立某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平台,以TDM为指导,制定和调整个体化用药方案,促进抗精神病药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技术,构建常用抗精神病药... 目的 建立某院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平台,以TDM为指导,制定和调整个体化用药方案,促进抗精神病药用药安全、有效、经济。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分析技术,构建常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监测平台;采集血液样本,采用药物监测平台的分析条件,获得药物血药浓度,对结果进行分析和解读,实施个体化用药。结果 本抗精神病药血药浓度监测平台自建立起,收到院内血药浓度监测样本共3 601例,监测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奥氮平1 283例(41.91%),利培酮930例(30.38%),阿立哌唑373例(12.19%)。检测的血液样本中,不在有效范围的共601例(19.63%),其中60%患者经剂量调整后再次复查,血药浓度调整至有效范围。结论 该院抗精神病药治疗药物监测平台的建立能为患者提供个体化治疗,提高疗效,为安全用药提供保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抗精神病药 治疗药物监测平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