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木耳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刘雅静 袁延强 +1 位作者 刘秀河 刘可春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1年第4期69-71,共3页
目的:对黑木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多种色谱方法对黑木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色谱和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比浊法测定分离纯化后的黑木耳提取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从... 目的:对黑木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凝胶等多种色谱方法对黑木耳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纯化,通过核磁共振色谱和质谱等方法对化合物结构进行鉴定,采用比浊法测定分离纯化后的黑木耳提取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从黑木耳的甲醇层提取物中得到3种化合物,通过结构鉴定,分别为尿苷(uridine)、α-D-吡喃葡萄糖(α-D-glucopyranose)、脑苷酯B(cerebroside B)。结论:尿苷、脑苷酯B为首次从黑木耳中分离得到。脑苷酯B对大鼠血小板凝集无抑制作用,尿苷(100μg/mL)对血小板凝集有抑制活性,抑制率为17.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化学成分 结构鉴定 抗血小板凝集
下载PDF
马尾松中莽草酸分离制备及其抗血小板凝集作用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骁熠 刘红健 +3 位作者 魏莲 朱春艳 马金香 雷毅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5-58,共4页
研究马尾松中的莽草酸提取分离的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莽草酸在马尾松中的含量并进行纯化制备,同时与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含量进行比较;采用比浊法测定马尾松中莽草酸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表明,将马尾松松针粉末置于3.5mmol/L磷... 研究马尾松中的莽草酸提取分离的方法,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莽草酸在马尾松中的含量并进行纯化制备,同时与八角茴香中莽草酸的含量进行比较;采用比浊法测定马尾松中莽草酸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结果表明,将马尾松松针粉末置于3.5mmol/L磷酸中超声提取60min时,莽草酸得率可达最大,马尾松中的莽草酸含量为5.71%,比八角茴香中的莽草酸含量低3.24%。用高效液相分离纯化制备的莽草酸,在体外呈浓度依赖性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莽草酸 马尾松 八角茴香 高效液相色谱 抗血小板凝集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德秀 王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8-451,共4页
氯吡格雷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共识的抗血小板聚集的首选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广泛.然而卒中患者在常规剂量服用氯吡格雷过程中仍有30%左右的复发率,临床化验发现此类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依然较高,说明部分患者... 氯吡格雷作为中国脑血管病专家共识的抗血小板聚集的首选药物,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应用广泛.然而卒中患者在常规剂量服用氯吡格雷过程中仍有30%左右的复发率,临床化验发现此类患者在服用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依然较高,说明部分患者可能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目前研究认为氯吡格雷抵抗存在多种原因,基因多态性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机制,包括CYP3A4,P2Y12受体,GPⅡb/Ⅲa受体等,本文主要综述了氯吡格雷抵抗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血小板聚集 氯吡格雷抵抗 血小板聚集度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凝集活性 被引量:3
4
作者 蔡灵芝 徐建明 +4 位作者 胡宏岗 宋琰 孙亮 俞世冲 吴秋业 《中国药物化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209-212,220,共5页
目的研究引入仲胺类基团对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3个,用1H-NMR、IR、MS确证结构,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都具... 目的研究引入仲胺类基团对6-(4-取代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活性的影响。方法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13个,用1H-NMR、IR、MS确证结构,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与结论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6b、6g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明显优于MCI-154。仲胺类基团的空间位阻和亲水性对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 哒嗪酮类 体外抗血小板凝集活性
下载PDF
6-[4-(取代胺基乙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柴晓云 张晨曦 +5 位作者 胡宏岗 赵庆杰 但志刚 邹燕 俞世冲 吴秋业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8年第6期444-446,467,共4页
目的:合成新的含有胺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乙酰基为连接片段,引入不同的取代胺基,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8个,所有化合物均经过。H—NMR谱等确证;体外药理实验参考Born方法进行... 目的:合成新的含有胺基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对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影响。方法:以乙酰基为连接片段,引入不同的取代胺基,设计合成未见报道的目标化合物8个,所有化合物均经过。H—NMR谱等确证;体外药理实验参考Born方法进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体外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1),(3)和(8)的活性较强,化合物(3)的活性是MCI-154的6倍。结论:引入不同的取代胺基,对化合物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 哒嗪酮类 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下载PDF
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6
作者 许勇 黄晓瑾 +4 位作者 徐建明 蔡灵芝 宋琰 赵庆杰 吴秋业 《药学实践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175-177,190,共4页
目的:合成新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方法:在6-(4-氯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引入不同取代哌嗪,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并经过1H-NMR等确证;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 目的:合成新的哒嗪酮类化合物,并研究其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方法:在6-(4-氯乙酰氨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引入不同取代哌嗪,合成一系列化合物,并经过1H-NMR等确证;参考Born方法进行体外药理实验。结果:所有化合物都具有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其中化合物(1)、(4)的抗血小板凝集活性明显优于MCI-154。结论:4-位取代哌嗪环基的引入对化合物抗血小板凝集的活性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合成 哒嗪酮 抗血小板聚集活性 体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