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疗效和安全性的随机双盲多中心对照研究 被引量:117
1
作者 Rosuvastatin Registration Clinical Trial Group.Cardiovascular Institute and Fu Wai Hospital,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and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Beijing 100037,China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07-211,共5页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患者经6周筛选后符合 LDL-C≥4.14 mmol/L(160 mg/dl),<6.50 mmol/L(250 mg/dl)、TG<4.52 mmol/L(400 mg/dl)者以2:1随机接受瑞舒...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中国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多中心研究。患者经6周筛选后符合 LDL-C≥4.14 mmol/L(160 mg/dl),<6.50 mmol/L(250 mg/dl)、TG<4.52 mmol/L(400 mg/dl)者以2:1随机接受瑞舒伐他汀10 mg/d 或阿托伐他汀10mg/d 治疗。12周后瑞舒伐他汀组 LDL-C 未达到 ATPⅢ治疗目标者,予瑞舒伐他汀20 mg 延续治疗8周。结果 304例进入随机治疗阶段,瑞舒伐他汀10 mg/d 组201例,阿托伐他汀10 mg/d 组103例。意向治疗人群290例,符合方案人群263例。瑞舒伐他汀组治疗12周后血 LDL-C 显著下降,下降幅度为45.6%,显著大于阿托伐他汀组的39.0%(P<0.001)。瑞舒伐他汀组患者 LDL-C 达标率也较阿托伐他汀组(78.0%比72.7%)有增高趋势,且在高危人群中优势更为明显(56.5%比35.0%),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瑞舒伐他汀降低 TG(-22.8%)以及升高 HDL-C(+6.6%)和ApoA-1(+12.5%)的幅度与阿托伐他汀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6.6%,+4.3%和+9.8%)。29例患者接受20 mg/d 瑞舒伐他汀延续治疗,22例完成治疗患者中10例(45.5%)LDL-C达标。研究中未发现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结论本组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10 mg 降低LDL-C 的疗效优于同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治疗3个月安全性与之类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降血脂药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停用辛伐他汀对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陈红 任景怡 +4 位作者 武蓓 刘昕 汪若婕 李丽君 罗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31-535,共5页
目的观察在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中,停用辛伐他汀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应作用机制。方法入选33例血清胆固醇(TC)水平未达标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分别于基线水平、停药前(即辛伐他汀20 mg 治疗4周后)及停用... 目的观察在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中,停用辛伐他汀治疗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并探讨相应作用机制。方法入选33例血清胆固醇(TC)水平未达标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分别于基线水平、停药前(即辛伐他汀20 mg 治疗4周后)及停用辛伐他汀1周时,采用高分辨超声技术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性扩张(FMD)评估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并测定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 F1_α(6-keto-PGF1_α)和血栓素 B_2(TXB_2)的水平及主要血脂参数的变化。结果辛伐他汀治疗4周后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明显改善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然而,停用辛伐他汀治疗1周后,所有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均较停药前明显下降(4.82±0.71)%与11.51±0.87%,P<0.01),甚至低于未服用辛伐他汀时的基线水平(4.82±0.71%与5.89±0.65%,P<0.01),其中冠心病患者停药后 FMD 下降幅度较仅有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更显著(65.6%与56.3%,P<0.01)。停药1周后,患者血清 NO 水平较停药前及基础值均明显降低,而血浆 ET 水平升高。血浆 TXB_2水平在停药前后无明显变化。此外,停药后患者血清 LDL-C 水平虽较治疗4周时有所升高,但仍未恢复至基线水平。停药后肱动脉 FMD 的变化仅与血清 NO 降低幅度呈正相关关系(r=0.674,P=0.004),而与血清 LDL-C 水平变化无明显相关性(r=-0.414,P=0.083)。结论在 TC水平未达标的冠心病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中突然终止辛伐他汀治疗可在1周内完全逆转该药对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作用,甚至还可能导致血管内皮功能进一步恶化。并且这种撤药反应随基础疾病的严重性增加。停药所致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可能与血管内皮源性的 NO 减少有关,是非胆固醇依赖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降血脂药 内皮 血管
原文传递
瑞舒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量效关系和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25
3
作者 吴章英 陈君柱 +9 位作者 杨侃 李虹伟 张怀勤 杨鹏麟 王玉堂 王宁夫 傅国胜 沈法荣 胡晓晟 邱原刚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1-184,共4页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量效关系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筛查后符合入选标准者以1∶1∶1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10mg组(每...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量效关系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经筛查后符合入选标准者以1∶1∶1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钙10mg组(每晚8:00~10:00口服阿托伐他汀钙10mg,n=104),瑞舒伐他汀钙10mg组(每晚8:00~10:00口服瑞舒伐他汀钙10mg,n=110),瑞舒伐他汀钙5mg组(每晚8:00~10:00口服瑞舒伐他汀钙5mg,n=101)。进入为期8周的药物治疗期。结果:用药8周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基线变化率阿托伐他汀钙10mg组为(-36.5±17.1)%;瑞舒伐他汀钙10mg组为(-43.6±18.7)%,5mg组为(-42.5±17.0)%。瑞舒伐他汀钙10mg组和5mg组均大于阿托伐他汀钙10m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舒伐他汀钙10mg和5mg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与安全性有关的实验室异常发生率相当。结论:在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方面,瑞舒伐他汀钙每天5mg或10mg剂量的降血脂疗效优于阿托伐他汀钙每天10mg剂量,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胆固醇血症 降血脂药 治疗结果
下载PDF
他汀类调脂药物对高脂血症患者黏附分子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刘永铭 严祥 +3 位作者 张钲 吴济荫 彭晓 张小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40-143,共4页
目的 探讨他汀类调脂药物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含量及白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38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8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 (sELAM)、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目的 探讨他汀类调脂药物对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含量及白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38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 8周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可溶性内皮细胞白细胞黏附分子 (sELAM)、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 1(sICAM 1)、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 1)水平 ,白细胞黏附分子L 选择素 (L 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 1)、细胞间黏附分子 3(ICAM 3)的表达及血清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TNF)浓度的变化。 结果 治疗 8周后 ,高脂血症患者血清sELAM、sICAM 1水平显著下降 (P <0 .0 1) ,个体sELAM、sICAM 1水平均与血清总胆固醇呈正相关 (P <0 .0 0 5及P <0 .0 1) ,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 (P <0 .0 1) ,sVCAM 1无明显变化 ;L 选择素阳性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百分率升高 (P <0 .0 5及P <0 .0 1) ,ICAM 1阳性单核细胞及淋巴细胞百分率下降 (P <0 .0 5及P <0 .0 1) ,白细胞ICAM 3平均荧光强度明显下降 (P <0 .0 1) ;血清IL 1β含量下降 ,其降低值与L 选择素阳性淋巴细胞百分率上升值及ICAM 3阳性白细胞平均荧光强度下降值明显相关 (P <0 .0 1)。结论 他汀类药物降低高脂血症患者血清内皮细胞黏附分子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高脂血症 细胞黏着分子 药物疗法 他汀类调脂药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5
5
作者 刘永铭 何津春 +8 位作者 杨京港 刘艳英 严祥 赵丽 马西文 尚东亚 乔成栋 李维辛 王金羊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75-1079,共5页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的表达及其与补体活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67例,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健康对照2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D55、CD59的表... 目的观察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CD59的表达及其与补体活化、脂代谢紊乱之间的关系,并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其的影响.方法高脂血症患者67例,年龄、性别、体重与其匹配的健康对照24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CD55、CD59的表达,分析CD55、CD59表达水平与血脂、补体活化指标、炎症因子及相关临床指标间的关系,对其中24例高脂血症患者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8~12周,观察治疗前后CD55、CD59表达的变化.结果高脂血症患者CD55阳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平均荧光强度(MFI)低于健康对照组(2.07±0.28 比2.29±0.44及3.45±1.02 比4.33±2.32,P<0.01及P<0.05),CD55阳性淋巴细胞MFI与腰围、腰臀比值、高敏C反应蛋白、补体C5a呈负相关,与血脂不相关;补体C5a 水平与CD55阳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MFI负相关,与TG和舒张压正相关,与CD59表达指标不相关;阿托伐他汀治疗后CD59阳性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MFI增加(4.34±1.16比3.69±0.76,4.52±1.36比3.91±0.89,5.67±1.72比4.56±1.03,P<0.05,P<0.05及P<0.01),与血脂变化不相关.结论高脂血症患者补体调节蛋白CD55表达下调,可能与肥胖、腹型脂肪分布、炎症状态有关,不受血脂的直接影响;CD55表达水平与补体活化有关;阿托伐他汀干预可使CD59表达上调,与调脂作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脂血症 膜糖蛋白类 降血脂药 高脂血症患者 补体调节蛋白 阿托伐他汀 CD55 CD59 健康对照组 高敏C反应蛋白
原文传递
西立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及细胞间黏附分子的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冯宁 陆国平 +3 位作者 张曼玲 吴春芳 龚兰生 冯宗忱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08-311,共4页
目的 观察西立伐他汀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ythase ,eNO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 ,ICAM 1 )基因的表达 ,NOS活力和黏附的THP 1细胞量的影响。方法 以氧化LDL抑制培养的ECV 3 0 4细胞表达eNOS ,... 目的 观察西立伐他汀对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 (NOsythase ,eNOS)和细胞间黏附分子 1 (intercellularadhesionmolecule 1 ,ICAM 1 )基因的表达 ,NOS活力和黏附的THP 1细胞量的影响。方法 以氧化LDL抑制培养的ECV 3 0 4细胞表达eNOS ,加入不同浓度西立伐他汀后 ,用RT PCR法检测eNOSmRNA ,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基中NO量。以脂多糖 (LPS)及西立伐他汀加入ECV 3 0 4细胞后 ,用RT PCR法检测ICAM 1mRNA ,并测定黏附的THP 1细胞量。结果 随着西立伐他汀浓度增加 ,内皮细胞eNOSmRNA水平增加 ,0 0 1 ,0 1 ,1 0 μmol/L时分别增加 5 0 %,1 5 0 %,3 0 0 %,P均 <0 0 5。培养液中NO亦相应增加 ,0 0 1 ,0 1 ,1 0 μmol/L时分别增加 2 6 7%,92 3 %,2 3 0 %,P <0 0 5。西立伐他汀浓度为 0 1 ,1 0 μmol/L时 ,ICAM 1mRNA分别从 70 7± 1 0 4降至 5 6 2± 6 5 ,3 5 8± 4 2 ,P <0 0 5。黏附于ECV 3 0 4细胞的THP 1细胞在 1 0 μmol/L时被抑制 2 6 %,P <0 0 5。结论 西立伐他汀能诱导内皮细胞eNOS基因的表达及增加NOS活力 ;抑制内皮细胞表达ICAM 1mRNA及TH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立伐他汀 血管内皮细胞 一氧化氮合酶 细胞间黏附分子 降血脂药
原文传递
阿托伐他汀上调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α、γ表达及抑制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盛莉 叶平 刘永学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作用,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PPAR)α、γ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用AngⅡ诱导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阿...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在体外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的肥大心肌细胞的作用,分析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型受体(PPAR)α、γ在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的心室肌细胞,用AngⅡ诱导建立心肌肥厚模型,在模型中加入不同浓度阿托伐他汀,用软件分析观察心肌细胞表面积,应用3H-亮氨酸掺入实验检测心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及使用RT-PCR半定量测定心钠素、脑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白介素1β和PPARα、γ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AngⅡ可使体外培养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3H-亮氨酸的掺入增加,升高心钠素、脑钠素、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白介素1β的表达,PPARα、γ表达下降;阿托伐他汀可逆转上述变化并呈剂量依赖性,而作为溶剂的DMSO对心肌肥厚无影响。结论阿托伐他汀具有抑制AngⅡ介导的体外心肌细胞肥大的作用,PPARα及PPARγ很可能参与该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血脂药 心肌 肥大 过氧化物酶体类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 心肌细胞肥大 阿托伐他汀 受体Α 活化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原文传递
依折麦布的合成 被引量:11
8
作者 于振鹏 刘石 +2 位作者 谭相端 王国平 魏宝康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24-428,共5页
对氟苯甲醛经Wittig反应和水解反应得到(Z)-5-(4-氟苯基)-4-戊烯酸(3),与(S)-4-苯基-2-噁唑烷酮(4)缩合、N-[4-(苄氧基)苯亚甲基]-4-氟苯胺(6)加成后,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和氟化四正丁铵三水合物的作用下环合,经Shi氧化得到(3R... 对氟苯甲醛经Wittig反应和水解反应得到(Z)-5-(4-氟苯基)-4-戊烯酸(3),与(S)-4-苯基-2-噁唑烷酮(4)缩合、N-[4-(苄氧基)苯亚甲基]-4-氟苯胺(6)加成后,在N,O-双(三甲基硅烷基)乙酰胺和氟化四正丁铵三水合物的作用下环合,经Shi氧化得到(3R,4S)-4-[4-(苄氧基)苯基]-1-(4-氟苯基)-3-[[(2S,3R)-3-(4-氟苯基)-2-环氧基]甲基]-2-氮杂环丁酮(10),再经二苯联硒开环、钯炭催化氢化得到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依折麦布,总收率约7%,(S)-羟基de值大于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降血脂药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不对称合成
原文传递
银绿降脂胶囊治疗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 被引量:7
9
作者 蔡东联 裴振生 +3 位作者 张锡昌 胡同杰 汤云珍 曹翔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1-263,共3页
目的 :观察银绿降脂胶囊治疗 SD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制备 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给予不同剂量的银绿降脂胶囊 ,观察用药后实验动物血脂的变化。结果 :使用不同剂量的银绿降脂胶囊后 ,各组实验动物的血脂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均... 目的 :观察银绿降脂胶囊治疗 SD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制备 SD大鼠高脂血症模型 ,给予不同剂量的银绿降脂胶囊 ,观察用药后实验动物血脂的变化。结果 :使用不同剂量的银绿降脂胶囊后 ,各组实验动物的血脂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 ;TG从治疗前的 (2 .98± 0 .8~ 2 .87± 0 .5 ) m mol/L 降低到 (1.91± 0 .4~ 1.88± 0 .4) mmol/L,Tch从(5 .71± 0 .4~ 6 .0 1± 0 .4) m mol/L 降低到 (3.5 4± 0 .3~ 3.72± 0 .4) mm ol/L 。结论 :银绿降脂胶囊对 SD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绿降脂胶囊 高脂血症 胆固醇 甘油三酯类 降血脂药 大鼠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C反应蛋白及其他炎性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吴静 吴钢 +2 位作者 王梅平 林昭敏 胡志坚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108-1113,共6页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151例高血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50例用10 mg阿托伐他汀+...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P-选择素、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 151例高血压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3组,50例用10 mg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61例用20mg阿托伐他汀+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氨氯地平+贝那普利治疗;每3个月检测患者hs-CRP、LDL-C、vWF及P-选择素等指标变化.共观察1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0 mg和20 mg阿托伐他汀组hs-CRP、LDL-C、vWF、P-选择素及IMT均较对照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分析显示hs-CRP等指标变化与LDL-C下降之间无相关关系.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够延缓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抗动脉硬化作用可能独立于调脂作用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类 降血脂药 C反应蛋白质 高血压
原文传递
依折麦布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被引量:4
11
作者 马红 谭春燕 +2 位作者 陈海燕 张荣驿 刘杰 《西部医学》 2016年第3期365-368,共4页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200mg/d)治疗,观察组给予依折麦布(20mg/d)和非... 目的观察依折麦布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4年10月于我院确诊的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4例。对照组给予非诺贝特(200mg/d)治疗,观察组给予依折麦布(20mg/d)和非诺贝特(200mg/d)联合治疗3个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水平,并分析比较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TC、TG、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治疗后观察组的TC、TG、LDL-C水平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HDL-C水平增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75%)明显高于对照组(76.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的总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非诺贝特相比,依折麦布联合非诺贝特能更有效地降低混合型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弥补了单用贝特类药物降脂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折麦布 非诺贝特 降血脂药 高脂血症 血脂异常
下载PDF
Leucosceptroid B from glandular trichomes of Leucosceptrum canum reduces fat accumulation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hrough suppressing unsaturated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被引量:1
12
作者 LING Yi TENG Lin-Lin +5 位作者 HUA Juan LI De-Sen LUO Shi-Hong LIU Yan-Chun LIU Yan LI Sheng-Hong 《Chinese Journal of Natural Medicin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12期892-899,共8页
Obesity that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metabolic diseases has become a global health issue nowdays.Plant sesterterpenoid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natural products with great potential;thus,their bioactiviti... Obesity that is highly associated with numerous metabolic diseases has become a global health issue nowdays.Plant sesterterpenoids are an important group of natural products with great potential;thus,their bioactivities deserve extensive exploration.RNA-seq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leucosceptroid B,a sesterterpenoid previously discovered from the glandular trichomes of Leucosceptrum canum,significantly regulated the expression of 10 genes involved in lipid metabolism in Caenorhabditis elegans.Furthermore,leucosceptroid B was found to reduce fat storage,and down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two 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genes fat-6 and fat-7,and a fatty acid elongase gene elo-2 in wild-type C.elegans.In addition,leucosceptroid B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fat accumulation in both fat-6 and fat-7 mutant worms but did not affect the fat storage of fat-6;fat-7 double mutant.These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leucosceptroid B reduced fat storage depending on the downregulated expression of fat-6,fat-7 and elo-2 and thereby inhibiting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unsaturated fatty acid.These findings provide new insights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lant sesterterpenoids as potential antilipemic ag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sterterpenoid Leucosceptroid B Leucosceptrum canum Caenorhabditis elegans Fat accumulation Fatty acid biosynthesis antilipemic agent
原文传递
金力源胶囊对大鼠血脂调控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童红莉 汪德清 +2 位作者 董振南 邓心新 田亚平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58-359,共2页
目的:观察金力源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为开发防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 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高脂模型组,按剂量金力源分别为高剂量组(4g/kg)、中剂量组(2g/kg)、低剂量组(0.8g/kg)、和... 目的:观察金力源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的调节作用,为开发防治高脂血症的中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W istar大鼠60只按体重随机分为普通饲料组、高脂模型组,按剂量金力源分别为高剂量组(4g/kg)、中剂量组(2g/kg)、低剂量组(0.8g/kg)、和力平之对照组。于实验后第12周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Ch)、甘油三脂(Tg)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结果:与高血脂模型组相比,金力源各组大鼠体重和肝体重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血清Ch,Tg,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HDL-C含量无显著变化。结论:金力源对实验性高血脂大鼠有明显的降血脂效应,使实验大鼠的Ch、Tg和LDL-C显著降低,而且能显著减轻实验大鼠的体重和肝体重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力源胶囊 大鼠 血脂调控作用 高脂血症 L-精氨酸 葛根素
下载PDF
放置的大蒜提取液抗氧化、抗肿瘤及降血脂的机制 被引量:3
14
作者 佟雪菲 陈海生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22-124,共3页
目的:综述放置大蒜提取液抗氧化及抗肿瘤、降血脂的机制。方法:查询国外文献,探讨放置的大蒜提取液的抗氧化机制及抗肿瘤、降血脂的作用。结果:放置的大蒜提取液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断早期和晚期肿瘤在许多组织中生长,可以降低低密度脂... 目的:综述放置大蒜提取液抗氧化及抗肿瘤、降血脂的机制。方法:查询国外文献,探讨放置的大蒜提取液的抗氧化机制及抗肿瘤、降血脂的作用。结果:放置的大蒜提取液有抗氧化作用,可以阻断早期和晚期肿瘤在许多组织中生长,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修饰。结论:长期放置的大蒜提取液具有广泛的抗氧化作用,能降低血脂,降低肿瘤发病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蒜 抗氧化药 抗肿瘤药 降血脂药 中药药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