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天竺桂挥发油镇痛、抗癫痫的作用 被引量:4
1
作者 黄晓冬 蔡建秀 邱凯宁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676-1679,共4页
目的:研究天竺桂挥发油(CJO)的镇痛及抗癫痫作用。方法:天竺桂挥发油的镇痛药理实验采用扭体法、小鼠甩尾法等,抗癫痫作用采用最大电休克(MES)急性惊厥模型试验与戊四唑(PTZ)惊厥模型。结果:小剂量的天竺桂挥发油可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 目的:研究天竺桂挥发油(CJO)的镇痛及抗癫痫作用。方法:天竺桂挥发油的镇痛药理实验采用扭体法、小鼠甩尾法等,抗癫痫作用采用最大电休克(MES)急性惊厥模型试验与戊四唑(PTZ)惊厥模型。结果:小剂量的天竺桂挥发油可显著减少醋酸致小鼠扭体次数及甩尾次数,镇痛效果明显;CJO50 mg.kg-1剂量组可明显降低MES惊厥率、显著延长PTZ潜伏期,但随剂量增加,抗癫痫作用减弱。结论:小剂量天竺桂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与良好的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竺桂 挥发油 镇痛作用 抗癫痫作用
原文传递
五味子乙素减轻丙戊酸钠肝毒性及协同抗癫痫 被引量:5
2
作者 孟宪军 张倩妮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37-139,共3页
丙戊酸钠是治疗癫痫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不良反应是肝损伤。五味子乙素有保肝、中枢抑制作用。五味子乙素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的目的是降低后者的肝毒性,同时发挥协同抗癫痫作用。通过检测动物的血液生化学指标,评价了五味子乙素降低丙... 丙戊酸钠是治疗癫痫的首选药物之一,主要不良反应是肝损伤。五味子乙素有保肝、中枢抑制作用。五味子乙素与丙戊酸钠联合应用的目的是降低后者的肝毒性,同时发挥协同抗癫痫作用。通过检测动物的血液生化学指标,评价了五味子乙素降低丙戊酸钠肝毒性的作用;采用小鼠癫痫模型,研究了五味子乙素与丙戊酸钠协同抗癫痫作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丙戊酸钠能够使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P<0.05);丙戊酸钠与五味子乙素联合应用,大鼠血清中天门冬氨酸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0.05)。两药联合使用,抗癫痫作用显著高于两药单独使用的疗效,且大于两者疗效之和。五味子乙素能降低丙戊酸钠的肝毒性,并与丙戊酸钠有协同抗癫痫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乙素 丙戊酸钠 肝毒性 协同抗癫痫作用
下载PDF
五味子醇提取物减轻丙戊酸钠肝毒性及协同抗癫痫作用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金戈 于洪娟 +2 位作者 朱美达 王俊平 郝伟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5期7-9,共3页
目的研究五味子醇提取物减轻丙戊酸钠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协同抗癫痫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醇提取物低剂量组,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 目的研究五味子醇提取物减轻丙戊酸钠所致肝损伤的作用及协同抗癫痫作用。方法第一部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五味子醇提取物低剂量组,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连续给药14 d后检测动物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歧化酶(SOD)等含量。第二部分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五味子醇提取物组,丙戊酸钠组,丙戊酸钠联合五味子醇提取物组。实验动物连续给药7 d后,按照经典癫痫发作行为标准评价五味子醇提取物的协同抗癫痫作用。结果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血清ALT、AST含量分别为(45.60±10.54)、(154.60±33.46)U/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五味子醇提取物高剂量组肝组织中的SOD,GSH含量分别为(4.50±1.16)U/mL、(47.53±5.11)g/L,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五味子醇提取物可能通过增加肝脏中的GSH及SOD含量来降低小鼠血清中ALT、AST。五味子醇提取物能够减轻小鼠癫痫发作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肝损伤 五味子醇提取物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超氧化歧化酶 协同抗癫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