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合金属离子抗菌沸石的制备及研究 被引量:18
1
作者 俞波 王芳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921-926,共6页
以13X沸石为载体,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四类金属离子抗菌沸石.用WAXD、EDS、AAS、抑菌环法等表征了抗菌沸石的结构、抗菌金属离子相对含量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交换过程没有改变13X的基本结构,进入13X的抗菌金属离子具有缓释性. ... 以13X沸石为载体,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四类金属离子抗菌沸石.用WAXD、EDS、AAS、抑菌环法等表征了抗菌沸石的结构、抗菌金属离子相对含量和抗菌性能.结果表明,金属离子交换过程没有改变13X的基本结构,进入13X的抗菌金属离子具有缓释性. 采用复合离子交换法制备的多金属的含银抗菌沸石具有最佳抑菌性能,其相对抗菌强度优于阳性对照AGZ-330,且成本较低.复合金属离子抗菌沸石较高的多种抗菌离子含量及缓释能力具有协同抑菌作用和广谱抑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抗菌材料 13X沸石 复合金属离子 缓释 热处理 抑菌环测试
下载PDF
含铜抗菌马氏体不锈钢的组织与性能 被引量:7
2
作者 林浩 尹月 +2 位作者 王小丽 赵荣达 张伟强 《金属功能材料》 CAS 2007年第2期14-17,共4页
通过在1Cr13中加入适量的铜,并经过特殊的热处理,可使不锈钢析出-εCu相,并在水中溶出铜离子,从而具有优良的抗菌特性。实验结果表明,铜的加入可以使不锈钢晶粒细化,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但使腐蚀速度略有增加,并减小了钝化区间。
关键词 铜离子 抗菌特性 热处理 晶粒细化 耐蚀性
下载PDF
十八种辛香料对五种食源性致病菌的抑菌研究(英文) 被引量:5
3
作者 卢惠妮 潘迎捷 +1 位作者 赵勇 孙晓红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5期883-889,898,共8页
本实验研究18种辛香料对五种食源性病原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肠炎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辛香料以60℃蒸馏水浸提。研究各种辛香料的最低抑菌浓度(80-5 mg/mL)以及经100℃处理15 m in和121... 本实验研究18种辛香料对五种食源性病原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肠炎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作用。辛香料以60℃蒸馏水浸提。研究各种辛香料的最低抑菌浓度(80-5 mg/mL)以及经100℃处理15 m in和121℃处理15 m in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大部分辛香料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尤其是丁香和桂皮对副溶血弧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为5 mg/mL。经热处理部分香料失去了抑制作用,如八角,茴香,五香粉,海南白和黑胡椒,但大多数香料保持抑菌效果。这些结果表明,香料可抑制感染海产品的病原菌,同时在加工香料的过程中应该避免高温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香料 食源性病原菌 抑菌活性 最低抑菌浓度 热处理
下载PDF
抗菌热处理对SUSXM7含Cu不锈钢冷加工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4
作者 张艳梅 程永奇 +1 位作者 黎文灿 揭晓华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1-183,共3页
研究了抗菌热处理前后SUSXM7含Cu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并与通用奥氏体不锈钢SUS304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USXM7含铜不锈钢的加工硬化指数低于SUS304不锈钢,塑性应变比高于SUS304不锈钢,两种材料的杯突深度基本接近,SUSXM7含铜不锈... 研究了抗菌热处理前后SUSXM7含Cu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并与通用奥氏体不锈钢SUS304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USXM7含铜不锈钢的加工硬化指数低于SUS304不锈钢,塑性应变比高于SUS304不锈钢,两种材料的杯突深度基本接近,SUSXM7含铜不锈钢的冷加工成形性能优于SUS304不锈钢。抗菌热处理后,SUSXM7含铜不锈钢的加工硬化指数、塑性应变比、杯突深度没有太大变化,抗菌热处理对SUSXM7含铜不锈钢的冷加工成形性能没有太大影响。SUSXM7含铜不锈钢可以在抗菌热处理前进行冷加工成形,也可以在抗菌热处理后再进行冷加工成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USXM7 抗菌热处理 ε-Cu 冷加工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温度对硫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孙正琪 郭晓玲 +1 位作者 崔文豪 张彤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 CAS 2019年第3期252-257,共6页
为研究凝胶烘干温度对硫氮共掺杂TiO2(S-N-TiO2)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影响,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硫脲和尿素为掺杂体,采用快速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烘干温度下制备出硫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抗菌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 为研究凝胶烘干温度对硫氮共掺杂TiO2(S-N-TiO2)光催化抗菌性能的影响,以钛酸丁酯为前驱体,硫脲和尿素为掺杂体,采用快速溶胶-凝胶法,在不同烘干温度下制备出硫氮共掺杂TiO2光催化抗菌剂。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UV-VisDRS)表征分析抗菌剂的微观结构。利用振荡法分析其在可见光下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能。结果表明:红外光谱图中出现了N—Ti键与Ti—S键的振动峰,硫氮成功掺杂进TiO2晶格;纳米TiO2的吸收边带红移至425nm处,可见光响应能力提高。当烘干温度为60℃时,所制S-N-TiO2抗菌剂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分别达97.7%和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氮共掺杂TiO2 光催化抗菌 热处理温度 快速溶胶-凝胶法
下载PDF
通过氢还原热处理提升TiO_(2)薄膜的抗菌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云 何伟伟 +4 位作者 许建兵 苏虹阳 刘鹏 乐恢榕 陈迪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7-84,共8页
提升在可见光区间的抗菌效率一直是二氧化钛(TiO_(2))抗菌性能研究的重要方向.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制备TiO_(2)薄膜,并通过氢还原热处理的方法提升TiO_(2)表面的氧空位浓度从而增强其抗菌性能.结果发现,在以单晶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 提升在可见光区间的抗菌效率一直是二氧化钛(TiO_(2))抗菌性能研究的重要方向.采用脉冲激光沉积(PLD)制备TiO_(2)薄膜,并通过氢还原热处理的方法提升TiO_(2)表面的氧空位浓度从而增强其抗菌性能.结果发现,在以单晶氧化钇稳定的氧化锆(YSZ)为衬底时,生长的TiO_(2)薄膜为高度择优取向的锐钛矿相.生长温度越高,锐钛矿相的XRD衍射峰越强,薄膜越致密.将在600℃下生长的350 nm厚的TiO_(2)薄膜进行抗菌性能测试,发现其抗菌率约为86%.对样品进一步在4%H2氛围下进行还原处理,发现其抗菌率提升到约为97%.通过XPS、UV-Visible和PL测试,发现TiO2经过还原热处理后在其表面形成更多的氧空位,在TiO_(2)带隙中形成氧空位缺陷能级,导致在可见光区域吸光性能增强,使其具有更高的抗菌性能.通过氢还原过程调控材料的缺陷组成,并研究TiO_(2)薄膜的光催化抗菌性能及抗菌机理.这种简易的调控TiO_(2)光吸收的方法可为规模生长提供技术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激光沉积 TiO_(2)薄膜 抗菌 还原热处理 光吸收效率
下载PDF
碱热处理对Ti-3Cu合金表面特征及抗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张二林 刘博群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3-979,共7页
研究了碱热处理对抗菌钛合金显微组织、表面粗糙度、接触角及抗菌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碱热处理应用于Ti-3Cu表面生物改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碱热处理后在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钛酸盐凝胶层,表面分布有大量尺寸约100nm的纳米级微孔,这使... 研究了碱热处理对抗菌钛合金显微组织、表面粗糙度、接触角及抗菌性的影响规律,探讨了碱热处理应用于Ti-3Cu表面生物改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碱热处理后在钛合金表面形成一层钛酸盐凝胶层,表面分布有大量尺寸约100nm的纳米级微孔,这使得合金的粗糙度降低,但合金表面的亲水性提高。合金表面钛酸盐凝胶层的形成使得合金的抗菌性能由处理前的92%降低到碱热处理后的71%。细菌的粘附实验也证实碱热处理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合金的抗菌性能。分析认为,表面形成的钛酸盐凝胶层部分阻断了合金中抗菌相Ti2Cu与细菌的接触,因此降低了合金的抗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钛合金 碱热处理 显微组织 粗糙度 抗菌性
原文传递
Enhancing water repelle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ntibacterial gelatin/Ce(Ⅲ) fiber by heat treatment
8
作者 刘麟 王诗琪 +3 位作者 黄雅钦 周雅婷 童元建 陈晓农 《Journal of Rare Earth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1期1084-1088,共5页
The water repelle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gelatin/Ce(Ⅲ) fiber(GCe fiber) were improved by heat treatment,which was an easy and non-toxic method.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mechanical properties,antibac... The water repelle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gelatin/Ce(Ⅲ) fiber(GCe fiber) were improved by heat treatment,which was an easy and non-toxic method.The microscopic morphology,mechanical properties,antibacterial activity,and cell culture of the GCe fibers by heat treatment(HGCe fiber) were investigated.It was found that the water repellence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HGCe fiber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along with temperature increase.SEM observation showed that HGCe fibers had a fairly smooth surface and a compact structure.Detailed characterization revealed that the HGCe fibers exhibited simila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with the GCe fibers against Staphylococcus aureus.In addition,the results of cell culture by morphological assessment and methylthiazolyl tetrazolium assay(MTT assay) indicated the good biocompatibility of GCe fibers.Therefore,the HGCe fibers could be a promising candidate biomaterial for biomedicine ap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latin/Ce(Ⅲ) fiber heat treatment knot strength antibacterial property cell culture rare earths
原文传递
Cu对低碳钢耐腐蚀和抑菌性能的影响
9
作者 于硕硕 徐正萌 +6 位作者 唐远寿 司宇 周新 杨淏程 栗克建 马毅龙 葛一波 《材料保护》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6-23,共8页
低碳钢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而且耐腐蚀性和抑菌性也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不同Cu含量的低碳钢在复杂工况环境下的耐腐蚀和抑菌性能,选取了4种不同组织钢种:MS1500、S-Ten2、F92和17-4PH。实验选择了酸性(pH=3)、中性(pH=7)、碱... 低碳钢不仅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而且耐腐蚀性和抑菌性也至关重要。为了研究不同Cu含量的低碳钢在复杂工况环境下的耐腐蚀和抑菌性能,选取了4种不同组织钢种:MS1500、S-Ten2、F92和17-4PH。实验选择了酸性(pH=3)、中性(pH=7)、碱性(pH=11)和菌液(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4种溶液来模拟材料应用的复杂环境,采用动电位极化、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和浸泡实验对比分析了它们在4种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并在菌液环境中进行了材料抑菌实验。另外,通过对不同热处理后的S-Ten2低碳钢进行抑菌实验,进一步研究了不同Cu析出状态对低碳钢抑菌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F92和17-4PH 2种低碳钢在4种环境下均表现出了优异的耐蚀腐性能;在强碱环境下4种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相近。S-Ten2在碱性环境下的耐腐蚀性能优于酸性和中性环境,而MS1500的耐腐蚀性能在所有实验环境下相对稳定。在葡萄球菌液中,F92和17-4PH的耐蚀性能优于MS1500和S-Ten2。通过对S-Ten2不同热处理后,大肠杆菌液中900℃-6 h-水淬和560℃-6 h-空冷的样品抑菌性优于700℃-5 min-固溶的样品,说明合理的热处理可以使Cu析出达到理想抑菌效果,但在葡萄球菌液中,3种不同热处理的样品抑菌性均不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钢 腐蚀性能 抑菌性能 电化学 时效热处理 CU含量
下载PDF
8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抑菌稳定性的研究
10
作者 孙洁雯 韩帅 +1 位作者 刘玉平 孙宝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7-74,共8页
为了研究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允许使用的8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体外抑菌活性的稳定性,采用二倍稀释法考察8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在温度(80,110,121℃)、p H值(5~9)和紫外照射(20,40,60 min)3个因素变化时对4种受试菌... 为了研究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GB 2760-2014)允许使用的8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体外抑菌活性的稳定性,采用二倍稀释法考察8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在温度(80,110,121℃)、p H值(5~9)和紫外照射(20,40,60 min)3个因素变化时对4种受试菌最小抑菌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抑菌活性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2-乙基苯酚、4-乙基苯酚、2-丙基苯酚、2-异丙基苯酚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2种乙基苯酚和2种丙基苯酚对4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分别是0.195~0.781 mg/mL和0.098~0.391 mg/mL;紫外照射不同时间后抑菌活性较好的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主要有间甲酚、2-丙基苯酚、2-异丙基苯酚和4-丙基苯酚,它们对4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范围分别是0.781~1.563,0.098~0.391,0.195~0.391 mg/mL和0.195~0.391 mg/mL;当pH值大于或小于7时,大多数单烷基酚类食用香料的抑菌活性增加,对4种供试菌的最小抑菌浓度降低1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烷基酚类 抑菌稳定性 热处理 紫外照射 PH值
下载PDF
含铜抗菌不锈钢的铸造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唐汉坤 宁广承 苏广才 《铸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46-1149,共4页
研究了含铜合金型抗菌不锈钢的铸造成型法。研究结果表明,铸造成型法可以在大气环境下一次整体成形含铜合金型抗菌不锈钢机械结构件,在大气环境下完成热处理工序,组织中析出的ε-Cu相数量多,呈尺寸较大的长棒状,且分布均匀,制品的抗菌... 研究了含铜合金型抗菌不锈钢的铸造成型法。研究结果表明,铸造成型法可以在大气环境下一次整体成形含铜合金型抗菌不锈钢机械结构件,在大气环境下完成热处理工序,组织中析出的ε-Cu相数量多,呈尺寸较大的长棒状,且分布均匀,制品的抗菌性能和力学性能优良。研究结果不仅降低生产成本,而且拓宽抗菌不锈钢的应用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不锈钢 铸造工艺 ε-Cu析出相 热处理
下载PDF
热处理条件对抗菌玻璃结构及其性能的影响
12
作者 华金铭 刘平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2006年第3期370-376,共7页
在制备载银型可溶性硼硅酸盐玻璃抗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XRD,SEM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即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对抗菌玻璃的析晶状况、微观结构及其抗菌性能的影响,以确定热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在530℃下进行热处理时,抗菌玻璃... 在制备载银型可溶性硼硅酸盐玻璃抗菌材料的基础上,通过XRD,SEM研究了热处理条件(即热处理温度、保温时间)对抗菌玻璃的析晶状况、微观结构及其抗菌性能的影响,以确定热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1)在530℃下进行热处理时,抗菌玻璃不会发生析晶,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其耐水性增强,抗菌性能减弱.(2)热处理温度升高至580℃时,在较短时间(20min)内抗菌玻璃已析出硼砂晶相.随着保温时间延长,析出硼砂晶相含量增加,抗菌性能提高.(3)在630℃下保温50min时,抗菌玻璃发生硼砂晶相向偏硼酸钠晶相的晶型转变,使得其耐水性最差、抗菌性能最强.同时,抗菌玻璃中偏硼酸钠晶相的析出不利于其抗菌性能的提高,其含量增加将使抗菌玻璃的抗菌性能下降.(4)抗菌玻璃热处理的最佳工艺参数为:热处理温度630℃,保温时间50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玻璃 硼硅酸盐系 热处理温度 保温时间 微观结构 抗菌性能
下载PDF
热处理对含铜3Cr13马氏体不锈钢抗菌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伟 李宁 +2 位作者 胥永刚 曾蔚 旷玉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21-23,共3页
研究了抗菌热处理对含铜 3Cr13不锈钢组织和抗菌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抗菌热处理是其获得优异抗菌性能的关键。粘结薄膜法显示抗菌热处理后的 0 35C 13Cr 2 6 8Cu马氏体不锈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 >99%。试验确定... 研究了抗菌热处理对含铜 3Cr13不锈钢组织和抗菌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抗菌热处理是其获得优异抗菌性能的关键。粘结薄膜法显示抗菌热处理后的 0 35C 13Cr 2 6 8Cu马氏体不锈钢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抗菌率 >99%。试验确定了最佳热处理参数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热处理 铜离子 3Cr13不锈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