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叶冬青叶若干生化指标测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晓储 蒋继宏 +3 位作者 方德兰 高甜惠 曹小迎 黄利斌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1-94,共4页
对大叶冬青叶若干生化指标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各生化指标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微波干燥叶与冷冻干燥叶相近,分别是鲜叶的46.3%和45.3%;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冷冻干燥叶与微波干燥叶分别是鲜叶的4.8和4.2倍。大... 对大叶冬青叶若干生化指标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处理叶各生化指标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微波干燥叶与冷冻干燥叶相近,分别是鲜叶的46.3%和45.3%;超氧化物岐化酶含量,冷冻干燥叶与微波干燥叶分别是鲜叶的4.8和4.2倍。大叶冬青叶水层物总生物碱、总黄酮甙元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均有较强的抑菌活性。大叶冬青既可作为绿化苗木种植,又可利用其叶作保健、药用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冬青 可溶性蛋白质 超氧化物岐化酶 抗菌活性
下载PDF
Lysobacter antibioticus 13-1菌株抗菌物质鉴定及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 被引量:16
2
作者 魏兰芳 周丽洪 +2 位作者 姬广海 王永吉 汪绍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4-280,共7页
【目的】为了明确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优质防效的生防细菌——抗生素溶杆菌13-1菌株抗菌物质及对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13C核磁共振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喷雾质谱等分析方法。【结果】13-1产生4种抑... 【目的】为了明确对水稻白叶枯病具有优质防效的生防细菌——抗生素溶杆菌13-1菌株抗菌物质及对白叶枯病的防治效果。【方法】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13C核磁共振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喷雾质谱等分析方法。【结果】13-1产生4种抑菌活性组分:6-甲氧基-10-氧基-1-吩嗪醇、吩嗪、吩嗪-1-羧酸及1-羟基-6-甲氧基吩嗪。4种吩嗪类物质对水稻白叶枯病原细菌均具有抑菌活性。田间小区试验表明,菌株13-1发酵液对水稻白叶枯病的防效在60%以上。【结论】研究明确了菌株13-1产生的抗菌物质为吩嗪类物质,这是国内关于吩嗪类物质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际细菌13-1 抗细菌物质 水稻白叶枯病 生物防治
原文传递
拮抗菌SB1的鉴定及其抗菌物质的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连玲丽 谢荔岩 +1 位作者 郑璐平 林奇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986-991,共6页
对番茄根系菌株SB1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通过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B1为枯草芽孢杆菌内生亚种。以青枯雷尔氏菌为指示菌,... 对番茄根系菌株SB1的抗菌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抗菌活性。通过菌体形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SB1为枯草芽孢杆菌内生亚种。以青枯雷尔氏菌为指示菌,测定了菌株SB1抗菌物质的理化性质及组成。结果表明,其抗菌物质表现出良好的热稳定性、水溶性和醇溶性,且对紫外线照射和蛋白酶K处理不敏感。高效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进一步显示菌株SB1的抗菌物质中含有抗菌肽Surfact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菌 枯草芽孢杆菌 抗菌物质 青枯雷尔氏菌
原文传递
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抗菌物质分离及对灰葡萄孢抑菌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超 刘洪伟 +3 位作者 汪步青 赵雯雅 王雅娜 张丽萍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83-89,共7页
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26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存在情况,明确活性物质的抑菌效果,初步探索其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通过硫酸铵沉淀、大孔树脂吸附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从菌株BA-26的发酵液中分... 分析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BA-26发酵液中抑菌物质存在情况,明确活性物质的抑菌效果,初步探索其抗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机制。通过硫酸铵沉淀、大孔树脂吸附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从菌株BA-26的发酵液中分离纯化抗菌物质;采用平板对峙法检测抗菌物质抑菌活性;用二倍稀释法测定各活性组分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研究其对菌丝和孢子萌发的影响。从菌株BA-26发酵液中获得抗菌粗提物抑菌谱广,对立枯丝核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强抑制作用;分离纯化得到11个具有抑制真菌作用的活性组分;其中A6-19和A6-20组分对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抑菌活性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7.81μg/mL;菌株BA-26产生的抗真菌活性物质能使灰葡萄孢菌丝生长受阻、膨大变粗、细胞膜破坏并能抑制其孢子萌发。明确了解淀粉芽孢杆菌BA-26菌株产抗菌物质情况,初步探究其抑菌作用机制,为抗菌物质在防治病原真菌等方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淀粉芽孢杆菌 抗菌化合物 灰葡萄孢 抑菌作用
下载PDF
红曲霉抑菌成分糖肽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及稳定性 被引量:8
5
作者 曾露燕 赵树欣 李燚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8-21,共4页
红曲霉菌丝体经高压均质机破碎后用75%乙醇溶液提取胞内物质,提取液经脱色、浓缩、透析后冷冻干燥得粗品,再经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析检验得到较纯的红曲霉抑菌成分糖肽类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抑菌成分的稳定性作了初步研究,... 红曲霉菌丝体经高压均质机破碎后用75%乙醇溶液提取胞内物质,提取液经脱色、浓缩、透析后冷冻干燥得粗品,再经硅胶柱层析和HPLC分析检验得到较纯的红曲霉抑菌成分糖肽类物质.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抑菌成分的稳定性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糖肽类物质在100,℃处理12,h其抑菌活性没有明显变化;抑菌成分在pH,2~11时稳定,在pH,12时抑菌活性下降;胃蛋白酶和木瓜蛋白酶能完全酶解糖肽类物质;Cu2+、Fe2+、Zn2+对糖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有促进作用,而Mg2+对糖肽类物质的抑菌活性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肽类物质 抑菌物质 稳定性
下载PDF
细菌对抗菌化合物的交叉与共耐药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凝秋 刘聪 +2 位作者 薛云新 王岱 赵西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19,共9页
目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日渐严峻。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和食品等方面的非系统药用抗菌化合物(消毒剂、防腐剂和杀虫剂等),在提供消毒保健的同时却可促使细菌产生对各类抗菌化合物的交叉或共耐药。为此,本文重点综述了细菌对抗菌... 目前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形势日渐严峻。广泛应用于医疗、农业和食品等方面的非系统药用抗菌化合物(消毒剂、防腐剂和杀虫剂等),在提供消毒保健的同时却可促使细菌产生对各类抗菌化合物的交叉或共耐药。为此,本文重点综述了细菌对抗菌药物与消毒剂、抗菌肽和重金属类化合物的交叉及共耐药,并探讨了活性氧簇(ROS)与细菌交叉或共耐药间潜在的联系,以期增进我们对细菌如何产生对抗菌药物与非药物抗菌化合物的广泛、交叉及共耐药的理解,为制定更好的抗感染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菌 抗菌化合物 抗菌药物 交叉耐药 共耐药
下载PDF
红树林链霉菌ZFSM1-146中抗菌活性物质的发现 被引量:5
7
作者 向晨晨 周珊珊 +3 位作者 柴树茂 曹明明 王立岩 冯治洋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329-2340,共12页
【背景】红树林来源的放线菌蕴含着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资源,是挖掘小分子药物的重要来源。【目的】对红树林放线菌天然产物进行研究,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抗菌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红树林土壤中的放线菌,通过琼... 【背景】红树林来源的放线菌蕴含着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资源,是挖掘小分子药物的重要来源。【目的】对红树林放线菌天然产物进行研究,分离和鉴定其中的抗菌活性化合物。【方法】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纯化红树林土壤中的放线菌,通过琼脂块法初筛和滤纸片法复筛获得具有抗菌活性的放线菌;基于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系统发育树构建确定目标放线菌种类;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目标放线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采用硅胶柱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技术结合的活性追踪法纯化抗菌活性物质;经高分辨电喷雾电离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技术鉴定抗菌活性物质的结构。【结果】从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到一株抗菌活性较强的放线菌ZFSM1-146,16SrRNA基因序列及其基因片段构建的系统发育树分析初步确定其为抗生链霉菌(Streptomyces antibioticus);菌株ZFSM1-146可产生抗菌活性化合物1-3,化合物1-3经结构鉴定分别为放线菌素XOβ、X2和D。经培养基初步优化,抗菌活性最强的放线菌素X2的产量约达到原来的2倍。【结论】从红树林土壤中筛选出一株可产生抗菌活性物质的抗生链霉菌ZFSM1-146,并鉴定出3个抗菌活性成分均为放线菌素类化合物,为后续进行放线菌素的产量优化和通过分子遗传手段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了宝贵的菌种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抗生链霉菌 抗菌活性物质 放线菌素
原文传递
盾叶薯蓣内生真菌Dzf13抗细菌活性成分 被引量:1
8
作者 蔡晓月 李培琴 +3 位作者 单体江 徐利剑 胥岩 周立刚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0年第2期274-276,280,共4页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盾叶薯蓣内生真菌菌株Dzf13中分离到两个具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1和2,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和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根癌土壤杆菌、黄... 采用活性追踪分离的方法,从盾叶薯蓣内生真菌菌株Dzf13中分离到两个具抗细菌活性的化合物1和2,经理化和波谱分析鉴定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和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结果表明,化合物1和2对根癌土壤杆菌、黄瓜角斑病菌和番茄疮痂病菌等三种植物病原细菌的生长均表现出一定的抑制活性,尤其对黄瓜角斑病菌的抑制活性较强。结果还表明5α,8α-过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2)的抗细菌活性要比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盾叶薯蓣 内生真菌Dzf13 抗细菌活性成分 抗细菌活性
下载PDF
Performance comparison of chlorinated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in supercritical fluid chromatography for separation of selected pyrrolidone derivatives
9
作者 Anca-Elena Dascalu Alina Ghinet +1 位作者 Muriel Billamboz Emmanuelle Lipka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Analysi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248-253,共6页
The effects of two chlorinated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namely, Lux Cellulose-2 and Lux i-Cellulose-5, flow-rate, percentage of co-solvent and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on retention and resolution were stu... The effects of two chlorinated chiral stationary phases, namely, Lux Cellulose-2 and Lux i-Cellulose-5, flow-rate, percentage of co-solvent and chemical structures of the compounds on retention and resolution were studied within this article. In this work a backpressure of 150 bar, a temperature of 40 ℃ and 10% of methanol as co-solvent were chosen as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optimum flow-rate was 2 mL/min. The percentage of co-solvent was studied between 7.5% and 15%.We have observed that 15% of methanol gave the best results for most of the compounds. For all the derivatives, the Lux Cellulose-2 provided better resolutions going from 1.50 to 3.59 compared with Lux i-Cellulose-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acterial compounds CHIRALITY ENANTIOMERS FLOW-RATE Particle size
下载PDF
7-(4-芳酰基硫脲)诺氟沙星衍生物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10
作者 史大斌 汪彦屿 +1 位作者 刘静姿 胡成兵 《化学试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85,共3页
为了寻找高效新型含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将芳基酰氯与硫氰酸钠反应并经分子内重排生成的芳酰基硫代异氰酸酯,通过对诺氟沙星7-位哌嗪基进行修饰,合成了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7-(4-芳酰基硫脲)诺氟沙星的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元素分... 为了寻找高效新型含氟喹诺酮类抗菌药,将芳基酰氯与硫氰酸钠反应并经分子内重排生成的芳酰基硫代异氰酸酯,通过对诺氟沙星7-位哌嗪基进行修饰,合成了5个未见文献报道的7-(4-芳酰基硫脲)诺氟沙星的衍生物,其结构经IR、1HNMR、MS、元素分析确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酰基硫脲 诺氟沙星 硫代异氰酸酯 抗菌药 合成
下载PDF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新型控制策略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乔红亮 丁宁 +4 位作者 邓凯红 刘彬彬 董传江 陈晓波 邹黎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3年第6期676-687,共12页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被称为“超级细菌”。随着MRSA耐药机制的不断进化,通过传统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的困难不断增加。近年来,针对MRSA感染的新型...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是临床常见的多重耐药菌之一,被称为“超级细菌”。随着MRSA耐药机制的不断进化,通过传统抗生素治疗MRSA感染的困难不断增加。近年来,针对MRSA感染的新型控制策略从各个层面不断深入。纳米材料的独特结构具有抗菌活性,也可作为一种高效的抗菌药物输送载体。光动力疗法通过光激活光敏剂(photosensitizer,PS)与分子氧或底物作用产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促进细胞氧化应激。中草药多种机制的抗菌特性已经被广泛证实。免疫疗法在对抗MRSA的免疫逃逸机制、多价疫苗和混合抗体的使用取得了突破。以mecA基因为代表的基因靶点正在不断被发掘。靶向硫醇依赖的氧化还原系统(thiol-dependent redox system,TDRS)尤其是硫氧还蛋白系统(thioredoxin system,Trx system)的新型候选抗菌化合物将是未来充满潜力的生力军。本文将MRSA的新型控制策略进行综述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纳米技术 光动力疗法 中药疗法 免疫疗法 基因策略 新型候选抗菌化合物
下载PDF
产抗菌活性红树林放线菌G15发酵条件的优化 被引量:1
12
作者 詹萍 李福连 《中国酿造》 CAS 2012年第7期77-80,共4页
G15是分离自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了提高其活性物质的产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表明,其最佳的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0g,酵母粉15g,NaCl30g,蒸馏水1000mL... G15是分离自广西山口红树林保护区的一株具有较强抗菌活性的放线菌。为了提高其活性物质的产量,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指示菌,对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单因素实验表明,其最佳的发酵培养基为:可溶性淀粉20g,酵母粉15g,NaCl30g,蒸馏水1000mL;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15%、装液量为30%、培养时间为168h,初始pH值为7.5。优化后G15发酵液的活性提高了3倍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放线菌 抗菌活性物质 发酵
下载PDF
ε-聚赖氨酸复合物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抑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凤梅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88-190,193,共4页
为了研究ε-聚赖氨酸对食品中常见G-菌的复合抑制效果,采用圆滤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对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能起到抑菌作用,随着ε-聚赖氨酸浓度的增大抑菌效果逐渐增强。不同... 为了研究ε-聚赖氨酸对食品中常见G-菌的复合抑制效果,采用圆滤纸片法对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抑菌效果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ε-聚赖氨酸对于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均能起到抑菌作用,随着ε-聚赖氨酸浓度的增大抑菌效果逐渐增强。不同浓度的ε-聚赖氨酸与0.1%双乙酸钠复合时抑菌圈虽然都有所增大,但协同增效作用不十分显著,而与0.2%曲酸复合试剂协同抑菌作用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聚赖氨酸 大肠杆菌 沙门氏菌 复合抑菌
下载PDF
Isolation of an antibiotic producer Pseudomonas sp.from the Persian Gulf
14
作者 Esmaeil Darabpour Mohammad Roayaei Ardakani +2 位作者 Hossein Motamedi Gholamreza Ghezelbash Mohammad Taghi Ronagh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4期318-321,共4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solation of marine antibiotic-producing bacteria from the Persian Gulf,as an untapped source for searching new natural antibiotics.Methods:Initially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isolation of marine antibiotic-producing bacteria from the Persian Gulf,as an untapped source for searching new natural antibiotics.Methods:Initially water and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8 study sites in the some northern areas of Persian Gulf.All of the bacterial isolates using Marine Agar 2216 were inoculated into Marine broth and incubated on a rotary shaker at 28℃for 2-7 days.Bioactivily of their ethyl acetate extract was assessed at 100 mg/mL concentration in disc diffusion method against 6 gram-positive and 5 gram-negative bacteria.Synthetic antibiotics were used as control.Results:Altogether,46 bacterial colonies were isolated.Only one isolate from a marine sediment sample collected at a depth of 10 m,identified as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G-01,was exhibited the capability of antibiotic production.The obtained raw extract from intended bacterium was effective against all tested gram positive bacteria while gram negative bacteria were resistance.Methicillin resisitant Stapuylococcus aureus(MRSA),Streptococcus pyogenes(S.pyogenes).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S.epidermidis) and Bacillus cereus(B.cereus) were the most sensitive strains.All of tested pathogens were multidrug resistant.The antibacterial compound from this bacterium was active even at 120℃.The optimized temperature and time for antibacterial metabolite production were 37℃and 72 hrs,respectively.Conclusions:Considering the antibacterial effect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PG-01 especially against MRSA,it can be regarded the intended bacterium as a valuable strain and can give hope for treatment of diseases caused by multidrug resistant bacter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RSIAN GULF Marine sediment PSEUDOMONAS antibacterial compound MRSA
下载PDF
中药增效抗菌复方对人工诱发鸡大肠杆菌病的疗效试验 被引量:14
15
作者 孙怀刚 王新 +1 位作者 崔一喆 邵红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86-89,共4页
根据传统中兽医理论,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由黄芩、秦皮、白头翁、苦参和甲氧苄啶按比例组成。采用人工诱发雏鸡大肠杆菌病的方法,以对分离株大肠杆菌较敏感的环丙沙星作为对照组,进行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的预防和治疗试验,探索中药增效抗菌复... 根据传统中兽医理论,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由黄芩、秦皮、白头翁、苦参和甲氧苄啶按比例组成。采用人工诱发雏鸡大肠杆菌病的方法,以对分离株大肠杆菌较敏感的环丙沙星作为对照组,进行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的预防和治疗试验,探索中药增效抗菌复方对鸡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预防用药组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中、高剂量的中药预防组和环丙沙星预防组的保护率分别为86.7%、96.7%和90%。治疗用药组雏鸡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感染对照组,中、高剂量的中药治疗组和环丙沙星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90%和83.3%。本研究为中药增效抗菌复方防治鸡大肠杆菌病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增效抗菌复方 雏鸡 大肠杆菌病 人工诱发 疗效试验
下载PDF
新型抗菌树脂材料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6
作者 钱鑫 李贺 +3 位作者 洪丽华 郭馨蔚 凌晓旭 张志民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178-181,186,共5页
复合树脂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以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色泽。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树脂材料常缺乏有效的抗菌性能,远期治疗效果常因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菌斑滞留、形成继发龋等影响使用寿命。近年来,合成具有抗... 复合树脂材料目前被广泛应用于牙体缺损的修复治疗,以恢复牙齿的正常形态和色泽。但目前临床使用的树脂材料常缺乏有效的抗菌性能,远期治疗效果常因修复材料与牙体组织不密合、菌斑滞留、形成继发龋等影响使用寿命。近年来,合成具有抗菌活性的复合树脂材料是口腔修复材料研究的一个热点,对于抗菌剂的加入,其种类、方式、机制等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文章就近年来抗菌性树脂材料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剂 抗菌复合树脂 抗菌效能
原文传递
柔性水凝胶细胞筛药基底评估清热凉血中药复方的抗菌效果
17
作者 吕若一 王潇 +3 位作者 穆君宇 司晓慧 孙志刚 刘晓晔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87-594,共8页
抗菌药物的筛选技术对于兽医临床合理精准制定抗菌策略至关重要,传统的筛药技术较多关注药物和病原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考虑到宿主体内微环境对药物、细菌和细胞的影响,所以在筛选具有多靶点宿主导向特点的中药复方时参考性较... 抗菌药物的筛选技术对于兽医临床合理精准制定抗菌策略至关重要,传统的筛药技术较多关注药物和病原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没有考虑到宿主体内微环境对药物、细菌和细胞的影响,所以在筛选具有多靶点宿主导向特点的中药复方时参考性较低。用柔性水凝胶在体外重塑细胞生存的微环境模型,筛选4种经典多靶点中药复方的抗菌效果。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结合微图案复刻的方法,建立类组织细胞微环境的水凝胶,在水凝胶上形成细胞培养芯片,建立金黄色葡萄球菌侵染细胞的感染互作模型,之后加入中药复方治疗。通过荧光技术可视化检测细胞、细菌的数量变化,实现对中药复方可视化和定量化的药效评价。结果显示,牛角地黄汤、清营汤和清瘟败毒饮均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其中清瘟败毒饮的抗菌效果最佳且对细胞损伤较小,而白头翁汤对细胞毒性较大且抗菌作用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凝胶基底 抗菌中药复方 细胞筛药方法 可视化定量化处理
原文传递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Carissa opaca roots and its fractions and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he most active ethyl acetate fraction
18
作者 Dildar Ahmed Ramsha Saeed +2 位作者 Nasir Shakeel Khaizran Fatima Aneela Arshad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5年第7期533-537,共5页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roots of Carissa opaca and its fractions in hexane, chloroform, ethyl acetate, n-butanol and water, and the isolated compounds.M...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ntibacterial and antifungal activities of methanolic extract of roots of Carissa opaca and its fractions in hexane, chloroform, ethyl acetate, n-butanol and water, and the isolated compounds.Methods: The zones of inhibition of the samples against test microorganisms were determined by agar well diffusion metho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mples were determined by agar well dilution method. Test microorganisms included four standard bacteria [Bacillus subtilis ATCC 6633(B. subtilis), Escherichia coli ATCC 8739(E. coli),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TCC 9027(P. aeruginosa), and Staphylococcus aureus ATCC 6538], two standard fungi [Candida albicans ATCC 10231(C. albicans)] and Aspergillus niger, and six clinical isolates(B. subtilis, E. coli, P. aeruginosa, Staphylococcus aureus, Salmonella typhi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The most active fraction was investigated to isolate compounds. The chemical compounds isolated from the ethyl acetate fraction were identified by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and 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er.Results: E. coli, P. aeruginosa, and C. albicans were the most susceptible. Less polar fractions exhibited stronger efficacy than polar ones, and ethyl acetate fraction proved to be the most potent. Zones of inhibition of hexane, chloroform and ethyl acetate fractions, and amoxil against C. albicans were 19.96, 22.01, 23.10 and 19.20 mm, respectively. Ethyl acetate faction was the most toxic to all the test microorganisms, with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 of 8.0, 7.8 and 7.78 μg/m L against P. aeruginosa, C. albicans and B. subtilis, respectively. Isolated compounds, limonene, 2'-hydroxyacetophenone, vanillin, naphthalenone, 2,3,3-trimethyl-2-(3-methylbuta-1,3-dienyl)-6-methylenecyclohexanone, 2-benzenedicarboxylic acid, mono(2-ethylhexyl) ester, β-sitosterol, vitamin E, rutin, quercetin, lupeol, epigallocatechin, showed considerable antimicrobial activities against test microorganisms.Con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arissa opaca antibacterial ANTIFUNGAL Bioactive compounds
下载PDF
二氧化硅掺杂银复合抗菌颗粒的制备与表征
19
作者 李永 马洪月 赵红 《包装学报》 2013年第2期1-4,共4页
在二氧化硅形成的过程中,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的特殊结构使银均匀地分布在二氧化硅表面,然后通过甲醛还原,制得了二氧化硅掺杂银复合抗菌颗粒。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所合成的纳米银抗菌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与分... 在二氧化硅形成的过程中,利用硅烷偶联剂KH-550的特殊结构使银均匀地分布在二氧化硅表面,然后通过甲醛还原,制得了二氧化硅掺杂银复合抗菌颗粒。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等对所合成的纳米银抗菌材料的形貌进行了表征与分析。结果显示:复合颗粒分散均匀,直径约350nm,尺寸稳定;银颗粒直径约10nm,均匀分布在二氧化硅的表面;载银质量分数约为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氧化硅 复合抗菌颗粒 硅烷偶联剂
下载PDF
中药增效抗菌复方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新 崔一喆 +1 位作者 邵红 张秀英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90-492,共3页
为明确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的抗感染作用机制,本实验进行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将受试药物按每千克体质量1 g、5 g和10 g的剂量对小鼠连续腹腔注射15 d,采用脏器系数测定法、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MTT法... 为明确中药增效抗菌复方的抗感染作用机制,本实验进行其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将受试药物按每千克体质量1 g、5 g和10 g的剂量对小鼠连续腹腔注射15 d,采用脏器系数测定法、腹腔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法、乳酸脱氢酶释放法和MTT法分别对小鼠免疫器官指数、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NK细胞活性、血清溶血素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药物可以显著增加小鼠免疫器官指数,增强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NK细胞活性,也可以明显提高血清溶血素水平和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因此,中药增效抗菌复方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功能均有增强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复方 免疫功能 小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