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14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连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97
1
作者 盖晓红 刘素香 +2 位作者 任涛 刘毅 田成旺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4919-4927,共9页
黄连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异喹啉类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黄酮、萜类、甾体、有机酸、挥发油、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氧化、消炎、抗肿瘤、调血脂、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活性。显著的降糖活性使黄连较早就用于糖尿病的... 黄连为常用中药,主要含有异喹啉类生物碱、木脂素、香豆素、黄酮、萜类、甾体、有机酸、挥发油、多糖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降血糖、抗菌、抗氧化、消炎、抗肿瘤、调血脂、抗心律失常等药理活性。显著的降糖活性使黄连较早就用于糖尿病的治疗。对近年来有关黄连的化学成分、降糖作用及其他药理活性进行综述,以期为其深度开发与合理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异喹啉类生物碱 糖尿病 降血糖 抗菌 抗氧化
原文传递
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132
2
作者 杨冬芝 刘晓非 +3 位作者 李治 徐怀玉 管云林 姚康德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598-602,共5页
以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 ,研究了壳聚糖的浓度、脱乙酰化度、分子量、及环境 p H值等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 .结果表明 :在研究范围内 ,随着浓度和脱乙酰化度的提高 ,抗菌活性增强 ;随分子量的增加 ,... 以大肠杆菌为实验菌种 ,研究了壳聚糖的浓度、脱乙酰化度、分子量、及环境 p H值等因素对壳聚糖抗菌活性的影响 ,并初步探讨了壳聚糖的抗菌机理 .结果表明 :在研究范围内 ,随着浓度和脱乙酰化度的提高 ,抗菌活性增强 ;随分子量的增加 ,抗菌活性出现先增强而后略有减弱的趋势 ,转折点在 9.16× 10 4 前后 ;在 p H为 6.5左右 ,抗菌活性最优 .通过激光共焦显微镜对异硫氰酸荧光素 ( FITC)标记的壳聚糖齐聚物 ( Mw=80 0 0 )与大肠杆菌作用的观察 ,发现具有抗菌性的壳聚糖齐聚物进入到了细菌细胞的内部 .用扫描电镜观察分子量为 2 7.4× 10 4 的壳聚糖对大肠杆菌的作用 ,发现壳聚糖使菌体凹陷变形 ,并伴有自溶现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聚糖 抗菌活性 大肠杆菌 仿生抗菌纤维
下载PDF
绿原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55
3
作者 王庆华 杜婷婷 +3 位作者 张智慧 季鸣 胡海宇 陈晓光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273-2280,共8页
近年来,随着绿原酸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其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潜在的、广阔的应用前景。绿原酸作为一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拟从抗菌、抗病毒、... 近年来,随着绿原酸研究的不断拓展和深入,其在医药、化工和食品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具有潜在的、广阔的应用前景。绿原酸作为一种水溶性酚类化合物,在植物界中分布广泛,展现出较强的生物活性和多方面的药理作用。本文拟从抗菌、抗病毒、抗肿瘤、抗氧化和抗炎以及治疗代谢类疾病等几个方面对绿原酸的药理作用及机制作一综述,旨在为绿原酸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以及作用靶点的确证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原酸 抗菌活性 抗病毒活性 抗肿瘤活性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代谢调节活性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 被引量:77
4
作者 毕思玮 刘树祥 《无机化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3-426,共4页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毕思玮*刘树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曲阜273165)关键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Ⅱ)稳定常数抗菌活性实验部分将10mmol氨基酸和0.56... 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与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活性和稳定性、结构间的关系毕思玮*刘树祥(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曲阜273165)关键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Ⅱ)稳定常数抗菌活性实验部分将10mmol氨基酸和0.56g(10mmol)KOH溶于热的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酸 水杨醛 席夫碱 抗菌活性 铜配合物
下载PDF
氨氮对凡纳对虾免疫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94
5
作者 姜令绪 潘鲁青 肖国强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37-541,共5页
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对其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氨氮质量浓度梯度设置为0.05(对照)、0.5、1.0、1.5、2.0、2.5 mg/L,各氨氮梯度用4g/L的氯化铵溶液来调节。将暂养在自然海水(对照)中的凡纳对虾分别放... 以凡纳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为研究对象,研究氨氮对其免疫指标的影响。实验氨氮质量浓度梯度设置为0.05(对照)、0.5、1.0、1.5、2.0、2.5 mg/L,各氨氮梯度用4g/L的氯化铵溶液来调节。将暂养在自然海水(对照)中的凡纳对虾分别放入各实验梯度中,对虾体长为(8.5±0.5)cm。结果表明,氨氮对凡纳对虾血细胞数量、血清中的酚氧化酶活力、溶菌和抗菌活力的影响显著(F>F0.05),且随着氨氮质量浓度的升高,血细胞数量和溶菌、抗菌活力降低,酚氧化酶活力升高;在0-24 h实验时间内,各处理组(对照组除外)对虾血细胞数量和溶菌、抗菌活力呈下降趋势,酚氧化酶活力呈上升趋势,24 h后稳定在较低水平上。实验说明,随着氨氮水平升高,凡纳对虾免疫力明显下降,对病原菌的易感性提高,因此在养殖过程中,环境氨氮变化幅度不应超过0.5 mg/L,或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氨氮水平(>0.5 m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凡纳对虾 血细胞数量 酚氧化酶活力 溶菌活力 抗菌活力
下载PDF
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2
6
作者 刘巧 毕启瑞 谭宁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52-261,共10页
动物药地龙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蛋白多肽类为地龙主要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脑卒中、抗菌、抗纤维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已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对1983年至今发现的48种地龙蛋白多肽类... 动物药地龙药用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现代研究表明蛋白多肽类为地龙主要成分,具有抗凝血、抗脑卒中、抗菌、抗纤维化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已被应用于心脑血管等多种疾病的治疗。对1983年至今发现的48种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名称、相对分子质量、氨基酸序列、等电点及其活性等进行总结,同时对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较全面地综述,以期为地龙蛋白多肽类成分的深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龙 中药 蛋白 多肽 抗凝血 抗脑卒中 抗菌 抗纤维化
原文传递
迷迭香酸的抗菌机理研究 被引量:87
7
作者 孙峋 汪靖超 +2 位作者 李洪涛 杜桂彩 郭道森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4期41-45,共5页
为了了解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及其... 为了了解迷迭香酸的抗菌活性及抗菌机理,采用平板生长抑制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分析等方法,研究了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活性及其抗菌机理。结果表明,迷迭香酸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抗菌活性,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活性大于对大肠杆菌的活性;迷迭香酸可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还原糖和蛋白质的渗漏而影响细胞代谢,通过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而影响DNA复制,从而发挥了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迭香酸 抗菌活性 抗菌机理
下载PDF
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关系 被引量:76
8
作者 田兵 华跃进 +1 位作者 马小琼 王关林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1034-1037,共4页
目的 :分析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比较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抗菌作用 ,探讨糖基取代结构对芦荟苷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皂质芦荟叶皮提取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对 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 目的 :分析芦荟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含量的关系 ,比较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的抗菌作用 ,探讨糖基取代结构对芦荟苷抗菌活性的影响。方法 :利用琼脂扩散法分析皂质芦荟叶皮提取物、芦荟大黄素和芦荟苷对 3种革兰氏阴性菌、2种革兰氏阳性菌的抑菌活性 ,利用扫描电镜技术分析了芦荟苷对大肠杆菌的作用。结果 :芦荟的抗菌作用与蒽醌化合物的含量呈正相关性。芦荟苷 (1g·L- 1)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抑菌直径大于 (7.1± 0 .15)mm] ,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抗性高于革兰氏阴性菌。芦荟大黄素的抗菌活性较弱。芦荟苷能够改变细胞的形态 ,破坏细胞结构。结论 :蒽醌化合物是芦荟中的抗菌成分 ,芦荟苷是主要抗菌有效成分之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荟 抗菌作用 蒽醌化合物 芦荟苷 芦荟大黄素
下载PDF
Review on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Toxicity Mechanism 被引量:88
9
作者 Amna Sirelkhatim Shahrom Mahmud +5 位作者 Azman Seeni Noor Haida Mohamad Kaus Ling Chuo Ann Siti Khadijah Mohd Bakhori Habsah Hasan Dasmawati Mohamad 《Nano-Micro Letters》 SCIE EI CAS 2015年第3期219-242,共24页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interest worldwide particularl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synthesize particles in the nanometer region. Many mic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zinc oxide nanoparticles(Zn O-NPs) has received significant interest worldwide particularly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nanotechnology to synthesize particles in the nanometer region. Many microorganisms exist in the range from hundreds of nanometers to tens of micrometers. Zn O-NPs exhibit attractive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due to increased specific surface area as the reduced particle size leading to enhanced particle surface reactivity. Zn O is a bio-safe material that possesses photo-oxidizing and photocatalysis impacts on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species. This review covered Zn O-NP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including testing methods, impact of UV illumination, Zn O particle properties(size, concentration, morphology, and defects), particle surface modification, and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Particular emphasize was given to bactericidal and bacteriostatic mechanisms with focus on generation of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 including hydrogen peroxide(H2O2), OH-(hydroxyl radicals), and O2-2(peroxide). ROS has been a major factor for several mechanisms including cell wall damage due to Zn O-localized interaction, enhanced membrane permeability, internalization of NPs due to loss of proton motive force and uptake of toxic dissolved zinc ions.These have led to mitochondria weakness, intracellular outflow, and release in gene expression of oxidative stress which caused eventual cell growth inhibition and cell death. In some cases, enhanc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can be attributed to surface defects on Zn O abrasive surface texture. One functional application of the Zn O antibacterial bioactivity was discussed in food packaging industry where Zn O-NPs are used as an antibacterial agent toward foodborne diseases. Proper incorporation of Zn O-NPs into packaging materials can cause interaction with foodborne pathogens, thereby releasing NPs onto food surface where they come in contact with bad bacteria and cause the bacterial death and/or inhibi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tibacterial activity Zn O-NPs Toxicity mechanism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Zinc ions release Food antimicrobial
下载PDF
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性与抗菌活性间的关系 被引量:80
10
作者 宁正祥 谭龙飞 +3 位作者 张德聪 付航 王毅军 高建华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8-42,共5页
采用全略微分重叠法计算了丁烯二酸及其酯类的量子化学参数,并对该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抗菌活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丁烯二酸及其酯类抗菌活性依分子疏水性能增强而提高,依分子内基团间作用力的增强而减小,随分... 采用全略微分重叠法计算了丁烯二酸及其酯类的量子化学参数,并对该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特征与抗菌活性间的关系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丁烯二酸及其酯类抗菌活性依分子疏水性能增强而提高,依分子内基团间作用力的增强而减小,随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的降低,抗菌生物活性极显著上升(ρ<0.01),抗代谢性能显著增加(ρ<0.02)。α,β-不饱和羰基结构是该类化合物的抗菌功能域,其活性中心在β-碳和羰基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烯二酸酯 抗菌活性 疏水性 羰基 食品抗菌剂
下载PDF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研究进展 被引量:80
11
作者 蔡高磊 张凡 +3 位作者 欧阳友香 赵昌松 彭宣和 江爱明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2-167,共6页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在农业生产上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抵御病原微生物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是开发生物药剂潜力较大的微生物。该研究从贝莱斯芽孢杆菌分离和命名、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抗菌机理... 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是芽孢杆菌属的一个新种,在农业生产上有促进植物生长和抵御病原微生物作用,具有广谱抗菌活性,是开发生物药剂潜力较大的微生物。该研究从贝莱斯芽孢杆菌分离和命名、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抗菌机理、分类地位方面进行阐述,旨在为贝莱斯芽孢杆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莱斯芽孢杆菌 抗菌活性 生物药剂 解淀粉芽孢杆菌
原文传递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的制备及其吸湿、保湿性能 被引量:50
12
作者 林友文 林青 +2 位作者 蒋智清 张婉春 许晨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1-354,共4页
用 2 ,3 -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壳聚糖进行改性 ,制备水溶性的壳聚糖季铵类衍生物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 (HACC) ,应用胶体滴定法测定产物的季铵盐总取代量为 3 .3 9mmol/ g,其中 N上取代量和取代度分别为 3 .0 7mmol/ g、5 8.1 % ... 用 2 ,3 -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对壳聚糖进行改性 ,制备水溶性的壳聚糖季铵类衍生物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壳聚糖 (HACC) ,应用胶体滴定法测定产物的季铵盐总取代量为 3 .3 9mmol/ g,其中 N上取代量和取代度分别为 3 .0 7mmol/ g、5 8.1 % .IR谱图分析证实以 N上取代为主 .研究产物的吸湿、保湿性能 ,结果表明其吸湿性与透明质酸 (HA)相当 ,保湿性能优于 HA.初步的抑菌性能测试结果表明 ,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 5 92 3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为 62 5 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 壳聚糖 制备 吸湿性 保湿性 抑菌活性 改性
下载PDF
植物精油生物活性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73
13
作者 陈建烟 李永裕 吴少华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312-1318,1322,共8页
植物精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工业、化妆品、农业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植物精油抗菌、抗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氧化、延缓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并展望植物精油今后... 植物精油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被广泛应用于医疗保健、食品工业、化妆品、农业等多个领域。本文综述植物精油抗菌、抗癌、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抗氧化、延缓衰老、防治心血管疾病、抗病毒、消炎等多种生物活性的作用机理,并展望植物精油今后研究的重点及突破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抗菌 抗癌 抗氧化 抗病毒
下载PDF
麻叶千里光抗菌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被引量:69
14
作者 吴斌 吴立军 +1 位作者 张磊 金哲史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341-345,共5页
目的研究麻叶千里光 (SeneciocannabifoliusLess .)抗菌活性成分。 方法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和阴性菌大肠杆菌 (Es cherichiacoli)为受试菌 ,采用体外抑菌圈法追踪... 目的研究麻叶千里光 (SeneciocannabifoliusLess .)抗菌活性成分。 方法以革兰氏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 (Bacillussubtilis)和阴性菌大肠杆菌 (Es cherichiacoli)为受试菌 ,采用体外抑菌圈法追踪抗菌活性部分 ,利用各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 ,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麻叶千里光水提醇沉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显示最强的抑菌活性 ,从该部分分离得到 9个化合物 ,均为酚酸类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 :对 羟基苯乙酸 (p hydroxybenzeneaceticacid ,E 1)、对 二苯酚 (1,4 benzenediol,E 2 )、对 羟基苯乙酸甲酯 (methylp hydroxybenzeneacetate ,E 3)、2 ,5 二羟基苯甲酸 (2 ,5 dihydroxybenzoicacid ,E 4 )、2 ,5 二羟基苯乙酸 (2 ,5 dihydroxybenzeneaceticacid ,E 5 )、2 ,5 二羟基苯乙酸甲酯 (methyl 2 ,5 dihydroxybenze neacetate ,E 6 )、3 羟基 4 甲氧基苯甲酸 (3 hydroxy 4 methoxybenzoicacid ,E 7)、对 羟基苯甲酸 (p hydroxybenzoicacid ,E 8)、邻 羟基苯甲酸 (o hydroxybenzoicacid ,E 9)。结论麻叶千里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效果明显 ,对大肠杆菌作用较弱。其中E 3~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叶千里光 千里光属 抗菌活性成分 化学成分 酚酸类
下载PDF
石榴皮中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7
15
作者 杨林 周本宏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335-2336,共2页
目的探讨石榴皮中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效果并确认其有效部位。方法提取两种化合物,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石榴皮中鞣质类... 目的探讨石榴皮中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效果并确认其有效部位。方法提取两种化合物,采用试管两倍稀释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进行体外抑菌实验。结果石榴皮中鞣质类化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而黄酮类化合物对绿脓杆菌和白色念珠菌抑菌效果不强。结论石榴皮中鞣质和黄酮类化合物有一定的抑菌作用,且鞣质类化合物呈现广谱抗菌特性,并具有抗耐药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榴皮 鞣质 黄酮 抑菌作用
下载PDF
6种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口腔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比较 被引量:57
16
作者 佘文君 张富强 《上海口腔医学》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56-358,共3页
目的比较6种国内外知名品牌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口腔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板液体稀释法,测定FUMATT200-4、HN300、Novaron、康瓦尔、MOD、SR10006种品牌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变形链球菌(ATCC6715)、乳酸杆菌(ATCC4356)... 目的比较6种国内外知名品牌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口腔病原菌的抗菌活性。方法采用微量板液体稀释法,测定FUMATT200-4、HN300、Novaron、康瓦尔、MOD、SR10006种品牌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变形链球菌(ATCC6715)、乳酸杆菌(ATCC4356)、粘性放线菌(ATCC19246)、白色念珠菌(ATCC76615)、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的最小杀菌浓度(MBC)。结果6种品牌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对变形链球菌、乳酸杆菌、粘性放线菌、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均有良好的杀菌效果,且综合抗菌实力相当。结论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具有在牙科抗菌材料领域应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级载银无机抗菌剂 口腔病原菌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秃疮花中生物碱提取工艺及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71
17
作者 赵强 余四九 +1 位作者 王廷璞 袁毅君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06-214,共9页
以秃疮花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使用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秃疮花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mL/g、超声时... 以秃疮花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水平测定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其提取工艺,并使用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进行抑菌活性测定,以大肠埃希氏杆菌为研究对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秃疮花生物碱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5mL/g、超声时间35min、回流时间2.5h、乙醇浓度65%,在此工艺下秃疮花生物碱含量为9.33%;其响应面法提取浓缩液对大肠埃希氏杆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分别为0.20,0.15和0.35mg/mL,最低杀菌浓度分别为0.15,0.10和0.30mg/mL;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到对大肠埃希氏杆菌抑制效果显著。表明响应面法对秃疮花生物碱提取工艺的优化比较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响应面法 秃疮花 生物碱 抑菌
下载PDF
13种抗生素对产AmpC酶或同时产ESBLs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 被引量:70
18
作者 张永标 张扣兴 +4 位作者 唐英春 陆坚 宋玮 朱家馨 谈淑卿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541-544,551,共5页
目的 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产 Amp C酶或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的情况 ,检测常用 13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产 Amp C酶或同时产 ES... 目的 了解临床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产 Amp C酶或同时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 s)的情况 ,检测常用 13种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体外抗菌活性 ,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方法 采用酶提取物三维试验确证产 Amp C酶或同时产 ESBL s菌株 ,应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抗生素对这些菌株的最低抑菌浓度 (MICs)。结果 从临床痰标本分离对第一、二代及一种以上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的 2 2 6株常见革兰氏阴性杆菌 ,包括阴沟肠杆菌、弗氏柠檬酸杆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鲍氏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 ,其中单产 Amp C酶 34株 ,同时产 Amp C酶和 ESBL s15株 ,总检出率分别为 15 .0 % (34/ 2 2 6 )、6 .6 %(15 / 2 2 6 )。无论单产 Amp C酶还是同时产 Amp C酶和 ESBL s的细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及头孢美唑高度耐药 ,敏感率从 0~ 14 .7% ;对含 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哌拉西林 /三唑巴坦、阿莫西林 /克拉维酸、头孢哌酮 /舒巴坦耐药情况亦严重 ,敏感率从 0~ 2 9.4 % ;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除大肠埃希氏菌外有较高的敏感性 ,总敏感率均为 71.4 % ;而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 ,仅有 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单产 Amp C酶细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率分别为 97.1%、6 4 .7% ,同时产 Amp C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C酶 超广谱肛内酰胺酶 抗生索 抗菌活性
下载PDF
几种典型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与其抗菌活性 被引量:67
19
作者 李文茹 施庆珊 +3 位作者 莫翠云 欧阳友生 陈仪本 段舜山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128-2137,共10页
【目的】植物精油萃取自天然植物,因具有抗菌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论文的目的是分析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测试其抗菌活性,并研究其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之间的联系。【方法】实验选取了肉桂、山苍子、丁香、香茅、迷迭香和大蒜精油等... 【目的】植物精油萃取自天然植物,因具有抗菌活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论文的目的是分析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测试其抗菌活性,并研究其化学成分与抗菌活性之间的联系。【方法】实验选取了肉桂、山苍子、丁香、香茅、迷迭香和大蒜精油等6种典型植物精油,通过气质联用分析方法研究了其化学组分,并通过污染食物技术研究了其对黑曲霉和绳状青霉的抗真菌活性,以及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细菌活性。【结果】气质联用分析结果表明,肉桂、山苍子、香茅和迷迭香等4种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醛类和醇类,丁香精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丁香油酚,大蒜精油化学成分基本上都是含硫的醚类,其中二烯丙基三硫醚(大蒜素)含量最高。抗菌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植物精油的抗菌活性不同,6种植物精油的抗真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肉桂>大蒜>丁香>山苍子=香茅>迷迭香,抗细菌活性由强到弱依次为:肉桂>山苍子>丁香>香茅=迷迭香>大蒜。【结论】植物精油的抗真菌、细菌活性与其化学组分密切相关,肉桂、山苍子、香茅和迷迭香等4种精油的抗菌活性可能主要与其化学成分中的醛类和醇类有关,丁香精油较高的抗菌活性可能主要源于丁香油酚;大蒜精油具有高效的抗真菌活性主要源于其化学成分中的含硫醚。不同植物精油化学成分不同,抗真菌、细菌活性也不同,表明其可能有不同的抗真菌与抗细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化学成分 抗真菌活性 抗细菌活性
原文传递
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61
20
作者 朱嘉蓉 罗厚蔚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68-370,共3页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及选用溶剂的相关性。方法 :将疏水性溶剂 (CHCl3 )改换为亲水性溶剂 (DMF)后 ,再利用琼脂扩散法以观察其抑菌的效果。结论 :采用琼脂扩散法的药敏试验 ,不全能适用于从中药内分离出的那些脂溶性而具有抑... 目的 :研究丹参酮ⅡA的抑菌活性及选用溶剂的相关性。方法 :将疏水性溶剂 (CHCl3 )改换为亲水性溶剂 (DMF)后 ,再利用琼脂扩散法以观察其抑菌的效果。结论 :采用琼脂扩散法的药敏试验 ,不全能适用于从中药内分离出的那些脂溶性而具有抑菌的活性成分。本试验的结果是丹参酮ⅡA和丹参酮ⅡB对大肠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 5 0 ,2 5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 5 92 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 10 0 ,5 0 μg/ml。对绿脓杆菌ATCC 2 785 3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 5 0 ,2 5 μg/ml。对溶血性链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是 12 5 ,2 5 μg/ml,文中还引述了丹参酮ⅡA与隐丹参酮从结构差别到物化性质特别是亲水性质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参酮-ⅡA 抗菌活性 琼脂扩散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