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前景 被引量:12
1
作者 庄书斐 叶其壮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28-132,共5页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参与了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因此 ,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 ,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 ,来达到控制肿瘤血管生长... 肿瘤血管生成在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众多肿瘤血管生成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参与了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因此 ,研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分子在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机制 ,及其对肿瘤血管生成的调控 ,来达到控制肿瘤血管生长和转移的目的 ,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途径。该文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及其治疗前景的研究作一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血管生成 分子机制 VEGF 治疗 抑制因子
下载PDF
抗肿瘤血管生成,肿瘤免疫治疗与肿瘤微环境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2
作者 罗锋 王力 《肿瘤预防与治疗》 2016年第6期297-302,共6页
抗肿瘤血管生成已是临床上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在此治疗过程中,肿瘤也会逐渐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产生耐药,这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有关。怎样进一步改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最近有研究认为将其与肿瘤免疫治... 抗肿瘤血管生成已是临床上肿瘤治疗的常用方法。但是,在此治疗过程中,肿瘤也会逐渐对抗血管生成药物产生耐药,这可能与肿瘤微环境的改变有关。怎样进一步改善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疗效是目前的热点问题。最近有研究认为将其与肿瘤免疫治疗相联合可能是一种相互增益的治疗策略。本文就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及其耐药、肿瘤微环境与肿瘤免疫治疗的关系,抗肿瘤血管治疗联合肿瘤免疫治疗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探索肿瘤治疗新靶点、寻找肿瘤治疗新模式提供思路及参考依据,从而最终造福于广大癌症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血管生成 肿瘤免疫治疗 肿瘤微环境
原文传递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持续泵入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及血管生成素 2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李业山 林玲 +3 位作者 陆召辉 李世荣 袁义 杨刚 《安徽医药》 CAS 2020年第5期1018-102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有效性、完全性,并探讨血管生成素 2(Ang 2)在预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后肿瘤血管正常化时间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有效性、完全性,并探讨血管生成素 2(Ang 2)在预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后肿瘤血管正常化时间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6年11月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ⅢB~Ⅳ期NSCLC病人61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化疗组)32例,观察组(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化疗组)29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采用持续静脉泵入的方式,21 d为1周期。每2个周期评价疗效,每周期记录不良反应。所有病人均完成至少2个周期的治疗。采用疾病控制率(DCR)来评估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近期疗效。分别检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给药后第0、2、4、6、8、10、14天血清中Ang 2的浓度。结果在第4周期后,两组间的DCR分别40.0%和76.2%(P<0.05)。治疗过程中与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相关的主要毒副反应为窦性心动过速、高血压,未出现出血等严重毒副反应。对照组第0天Ang 2水平为(1216.2±136.8)pg/mL,第2、4、6、8、10、14天分别为(1203.2±136.6)、(1201.0±139.3)、(1156.4±159.1)、(1051.1±132.4)、(1009.8±151.0)、(991.2±128.5)pg/mL,呈缓慢下降。观察组第0天Ang 2水平为(1209.8±104.5)pg/mL,在泵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第2天(1116.5±160.8)pg/mL始有下降趋势,第4天时(832.7±95.2)p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第8天(407.6±91.1)pg/mL进入平台期,并在随后一段时间第10、14天(360.5±122.2)、(379.4±101.8)pg/mL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有逐渐升高趋势。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静脉泵入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较单纯化疗好,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以降低Ang 2浓度,根据Ang 2浓度变化情况来推测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后血管正常化血管窗大约在用药后4 d左右开始。Ang 2有可能成为监测重组人血管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 内皮 血管 血管生成素2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抗血管生成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下载PD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for portal hypertension in liver cirrhosis: Current 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被引量:13
4
作者 Dmitry Victorovich Garbuzenko Nikolay Olegovich Arefyev Evgeniy Leonidovich Kazachkov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2018年第33期3738-3748,共11页
Developing medicines for hemodynamic disorder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cirrhosis of the liver is a relevant problem in modern hepatology. The increase in hepatic vascular resistance to portal blood flow and subsequ... Developing medicines for hemodynamic disorders that are characteristic of cirrhosis of the liver is a relevant problem in modern hepatology. The increase in hepatic vascular resistance to portal blood flow and subsequent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underlie portal hypertension(PH) and promote its progression, despite the formation of portosystemic collaterals. Angiogenesis and vascular bed restructurizatio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H pathogenesis as well. In this regard, strategic directions in the therapy for PH in cirrhosis include selectively decreasing hepatic vascular resistance while preserving or increasing portal blood flow, and correcting hyperdynamic circulation and pathological angiogenesis.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describe the mechanisms of angiogenesis in PH and the methods o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The Pub Med database, the Google Scholar retrieval system, and the reference lists from related articles were used to search for relevant publications. Articles corresponding to the aim of the review were selected for 2000-2017 using the keywords: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pathogenesis", "angiogenesis", and "antiangiogenic therapy". Antiangiogenic therapy for PH was the inclusion criterion. In this review, we have described angiogenesis inhibitors and their mechanism of action in relation to PH. Although most of them were studie donly in animal experiments, this selective therapy for abnormally growing newly formed vessels is pathogenetically reasonable to treat PH and associated complic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ver CIRRHOSIS PORTAL hypertension PATHOGENESIS ANGIOGENESIS antiangiogenic therapy
下载PDF
安罗替尼在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金晨星 赵翌 刘基巍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2年第5期460-466,共7页
安罗替尼作为首个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同时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的多靶点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晚期肺癌后线治疗提供可能。随着不断探索,安罗替尼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均展... 安罗替尼作为首个被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同时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和小细胞肺癌三线及以上治疗的多靶点小分子抗血管生成药物,为晚期肺癌后线治疗提供可能。随着不断探索,安罗替尼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和放疗均展现出一定的疗效,为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因此本文就安罗替尼作用机制、在肺癌治疗中的应用、用药安全性及疗效预测因子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安罗替尼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及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安罗替尼 抗血管治疗 靶向治疗
下载PDF
PD-1抑制剂联合治疗敏感驱动基因阴性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8
6
作者 宋嘉琪 钟聪颖 刘安文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6-82,共7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敏感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估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对敏感驱动基因阴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伴脑转移(brain metastases,BMs)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至2021年2月于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确诊为无敏感驱动基因突变的NSCLC BMs患者71例,所有患者给予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治疗。主要终点为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颅内无进展生存期(intracrani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i PFS),次要终点为安全性、颅内客观缓解率(intracranial objective response rate,iORR)和颅内疾病控制率(intracranial disease control rate,iDCR)。结果:71例敏感驱动基因阴性的NSCLC BMs患者中,PD-1抑制剂单药治疗组15例(21.1%),联合治疗组56例(78.9%),其中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组29例(40.8%),联合化疗组27例(38.1%)。中位随访时间为22.6个月,联合治疗组的OS高于单药治疗组(20.2个月vs.8.8个月,P=0.032)。亚组分析比较发现,接受PD-1抑制剂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患者的OS优于接受单药治疗的患者(21.7个月vs.8.8个月,P=0.027)。联合治疗组与单药治疗组患者的3~4级不良事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37),未观察到治疗相关的死亡或严重危及生命的不良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中,联合治疗(P=0.047)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1抑制剂联合治疗可显著改善敏感驱动基因阴性NSCLC BMs患者的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瘤 PD-1抑制剂 联合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含铂化疗及其联合治疗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钟锐 邬麟 +2 位作者 王伟 朱跃红 邱艳芳 《肿瘤药学》 CAS 2019年第6期839-844,共6页
含铂化疗、表皮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等单独或联合治疗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以及联合用药的给药顺序及其效果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关注热点。近年... 含铂化疗、表皮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抗血管生成治疗、免疫治疗等单独或联合治疗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手段。选择单药或联合用药以及联合用药的给药顺序及其效果均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治疗的关注热点。近年来,多位学者研究了铂类单药化疗及联合用药的疗效,研究结果不一而足,在一定程度上给临床医师选择用药方案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以上相关国内外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以供临床用药、研究作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铂化疗 表皮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抑制人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血管生成 被引量:11
8
作者 史红媛 田迎 +3 位作者 胡秋菊 孟庆欣 王建东 卢光明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19-23,共5页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抑制人NCI-H460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10只人NCI-H460肺癌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只。肿瘤接种第10天开始给药,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评价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抑制人NCI-H460肺癌裸鼠皮下移植瘤血管生成的可行性。方法 10只人NCI-H460肺癌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5只。肿瘤接种第10天开始给药,实验组每日腹腔注射恩度0.2ml,对照组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2ml。连续给药7天后行DCE-MRI扫描,扫描结束后剖取肿瘤组织行CD34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实验组肿瘤体积为(0.249±0.138)cm3,小于对照组的(0.448±0.096)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实验组Ktrans、Kep、Ve及iAUC均值分别为(0.052±0.015)/min、(0.334±0.111)/min、0.280±0.191和11.912±7.738,均小于对照组(0.149±0.026)/min、(0.478±0.294)/min、0.558±0.052和36.463±12.534,其中Ktrans、Ve和iAU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微血管密度(MVD)计数为(11.36±4.57)条/高倍视野,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44±3.46)条/高倍视野(P<0.05)。结论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恩度对裸鼠肺癌皮下移植瘤具有良好的抑瘤作用,DCE-MRI是评价肿瘤血管生成及抗血管生成药物疗效的一种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增强磁共振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抗血管生成 NCI-H460 肺癌
下载PDF
Antiangiogenic therapy with bevacizumab in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s: analysis of the response and core pathway aberrations 被引量:7
9
作者 ZHANG Wei QIU Xiao-guang +4 位作者 CHEN Bao-shi LI Shou-wei CUI Yun REN Huan JIANG Tao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11期1250-1254,共5页
Background Bevacizumab, a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has shown promising activity in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s. We reported the treatment response for the combination o... Background Bevacizumab, a humanized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has shown promising activity in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s. We reported the treatment response for the combination of bevacizumab and chemotherapy in a series of six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 and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alterations in cancer pathways using the surgical biopsies from these patients. Methods Standard therapy with primary resection followed by 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had failed in all patients. Bevacizumab was administered at a dose of 10 mg/kg every 2 weeks. Concomitantly, four patients received temozolomide (50 mg·m^-2·d^-1), one patient irinotecan (125 mg/m^2 every 2 weeks) and one patient topotecan (1.2 mg·m^-2·d^-1). Response to therapy was mainly determined by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The expression of Ras, phosphorylated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p-MAPK), phosphorylated AKT (p-AKT), phosphorylated 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p-mTOR) and phosphorylated 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p-STAT3) were semiquantitatively assess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using surgical biopsies before the initial treatment. Results Five of the six patients had a radiographic response. Three were complete response, and two were partial response. Only one patient had progressive disease. The 6-month progession-free survival (PFS) was 33% and the median PFS was 15 weeks, with a range of 6 to more than 60 weeks. Of the three core pathways analyzed in this study, the Ras/MAPK and 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 (PI3K)/AKT/mTOR pathways were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the treatment response to bevacizumab. In two younger patients (ages 〈50) with complete response, simultaneous overexpression of p-MAPK, p-AKT and p-mTOR might be the crucial feature. Conclusions Bevacizumab in combination with chemotherapeutic agents may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malignant glioma. Activated MAPK and AKT might 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OMA molecularly targeted therapy BEVACIZUMAB antiangiogenic therapy
原文传递
基于高分辨光声显微成像的肝癌微血管特征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孙彤 黄国家 张振辉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1-49,共9页
建立了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激发的荧光信号对肿瘤进行了定位,通过光声显微成像系统观察了正常肝小叶、肿瘤中心和癌旁的微血管结构特征和血氧功能.结果表明,正常的血管分布均匀、分化良好,而肿瘤的血管分布不均匀且混... 建立了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利用活体荧光成像系统激发的荧光信号对肿瘤进行了定位,通过光声显微成像系统观察了正常肝小叶、肿瘤中心和癌旁的微血管结构特征和血氧功能.结果表明,正常的血管分布均匀、分化良好,而肿瘤的血管分布不均匀且混乱,分支直径增加,更适合低氧环境.光声技术在研究肝细胞癌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可以为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和诸多肝脏相关疾病的诊断提供更深入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用光学 光声成像 肝细胞癌 肿瘤微环境 血氧饱和度 抗血管生成治疗
原文传递
肝癌血管生成与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1
作者 叶义标 陈涛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861-865,共5页
目的介绍肝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理及抗血管生成在肝癌发展与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并作综述。结果肝癌血管生成在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抗血管生成能有效地阻碍肝癌的发展和转移,可为临床肝癌治疗提供新的... 目的介绍肝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理及抗血管生成在肝癌发展与治疗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并作综述。结果肝癌血管生成在肝癌的发生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抗血管生成能有效地阻碍肝癌的发展和转移,可为临床肝癌治疗提供新的途径。结论了解肝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理及应用抗血管生成治疗对肝癌的防治将有积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肝癌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 转移
下载PDF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肿瘤血管形成中的作用及其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鲁 常艳丽 张青云 《中华临床实验室管理电子杂志》 2015年第3期146-152,共7页
肿瘤发展依赖于组织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在众多促进血管生成的内源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以VEGF为靶点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抗癌治疗的重要策略。截至目前,大... 肿瘤发展依赖于组织周围新生血管的形成。在众多促进血管生成的内源性因子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因此,以VEGF为靶点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成为抗癌治疗的重要策略。截至目前,大量靶向VEGF信号转导系统的抗血管生成药物已应用于临床或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包括VEGF单克隆抗体、VEGF受体激酶抑制剂及作用于其下游信号通路的小分子抑制剂等。本文针对VEGF的信号转导系统及其靶向治疗现状予以综述,并简要阐述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过程中耐药现象的产生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抗血管生成治疗 靶向治疗 肿瘤耐药
原文传递
晚期驱动基因阴性、PD-L1表达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网状Meta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秦静 杨飞 +3 位作者 陈谦 夏涵岱 刘延国 王秀问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4-82,共9页
目的对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有关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 目的对晚期驱动基因阴性、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表达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方案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网状Meta分析。方法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及ClinicalTrials.gov网站有关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一线治疗研究,纳入包括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抗血管生成药物及其联合治疗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使用StataMP 16.0及R 4.1.0软件进行网状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0个RCT、5731例非鳞NSCLC患者,涉及10种治疗方案。各治疗方案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OS概率排序居第1位的是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PFS概率排序居第1位的是纳武利尤单抗联合贝伐珠单抗及化疗。在有效率方面,阿替利珠单抗联合化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客观缓解率(ORR)高于化疗(OR=1.66,95%CI:1.07~2.59;OR=2.68,95%CI:1.40~5.11)。在所有级别不良反应率方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的不良反应率高于化疗及信迪利单抗联合化疗(OR=1.05,95%CI:1.01~1.08;OR=1.05,95%CI:1.01~1.09)。在≥3级不良反应率方面,各治疗方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PD-L1表达阴性的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NSCLC患者,现有的一线治疗方案在生存获益上未见明显差异。免疫联合化疗有效率更高、但不良反应也更为显著,需根据患者个体状况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网状Meta分析 程序性死亡配体1 化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治疗
原文传递
Angiogenesis of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 immunohistochemistry study 被引量:7
14
作者 Decebal Fodor Ioan Jung +2 位作者 Sabin Turdean Catalin Satala Simona Gurzu 《World Journal of Hepatology》 CAS 2019年第3期294-304,共11页
BACKGROUND Althoug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one of the most vascular solid tumors, antiangiogenic therapy has not induced the expected results.AIM To uncover immunohistochemical(IHC) aspects of angiogenesis i... BACKGROUND Although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 is one of the most vascular solid tumors, antiangiogenic therapy has not induced the expected results.AIM To uncover immunohistochemical(IHC) aspects of angiogenesis in HCC.METHOD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was performed and 50 cases of HCC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angiogenesis particularities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IHC markers Cyclooxygenase-2(COX-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A and the endothelial area(EA) was counted using the antibodies CD31 and CD105.RESULTS The angiogenic phenotype evaluated with VEGF-A was more expressed in small tumors without vascular invasion(pT1), whereas COX-2 was rather expressed in dedifferentiated tumors developed in non-cirrhotic liver. The CD31-related EA value decreased in parallel with increasing COX-2 intensity but was higher in HCC cases developed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 The CD105-related EA was higher in tumors developed in patients without associated hepatitis.CONCLUSION In patients with HCC developed in cirrhosis, the newly formed vessels are rather immature and their genesis is mediated via VEGF. In patients with non-cirrhotic liver, COX-2 intensity and number of mature neoformed vessels increases in parallel with HCC dedifferenti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NGIOGENESIS ENDOTHELIAL area antiangiogenic therapy
下载PDF
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癌的理论基础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圣越 王艳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79-984,共6页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免疫系统与血管生成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增加抗肿瘤活性。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AD)批准阿维单抗联合阿昔... 近年来,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已经成为研究热点。这些研究的理论基础是免疫系统与血管生成系统相互作用可以增加抗肿瘤活性。例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AD)批准阿维单抗联合阿昔替尼用于晚期肾癌一线治疗。尽管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晚期肾癌治疗方面取得了不错成果,但同时也加重了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虽然大多数患者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间歇期出现了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研究发现联合治疗并未加重与免疫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而是与抗血管生成药的毒性反应有关。因此,本文旨在总结抗血管生成联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癌的理论基础与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恶性肿瘤 抗血管生成治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对大鼠脑胶质瘤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朱浩 岳志健 +4 位作者 周晓平 王来兴 张煜辉 方亦斌 徐舒 《中国神经肿瘤杂志》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和浸润性生长中发挥重大作用。本文研究人参皂苷Rg3对大鼠C6胶质瘤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为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方法:制备大鼠脑C... 背景与目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胶质瘤的血管生成和浸润性生长中发挥重大作用。本文研究人参皂苷Rg3对大鼠C6胶质瘤VEGF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为胶质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效果。方法:制备大鼠脑C6胶质瘤模型,在接种细胞模型建立2周后对治疗组给予人参皂苷Rg3治疗,同时设对照组和空白组,4周后处死动物观察肿瘤形成情况,Envision法进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析组间差异。结果:人参皂苷Rg3治疗组VEGF表达阳性和强阳性比例为15%,对照组阳性和强阳性比例为85%,空白组阳性和强阳性比例为85%;利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后发现人参皂苷Rg3治疗组VEGF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减弱(P<0.01),人参皂苷Rg3治疗组VEGF表达较空白组明显减弱(P<0.01),对照组与空白组之间VEGF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皂苷Rg3可抑制脑胶质瘤VEGF表达具备抗血管生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瘤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人参皂苷 血管生成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下载PDF
临床新兴抗肿瘤治疗方法发展概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文庆 吴菁 +2 位作者 谢地 史雪聪 胡汉昆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2年第3期176-181,共6页
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方法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抗肿瘤药物获批上市,投入临床使用,此外一些处于临床试验中的治疗方法如基因疗法等也在不断取得新突破。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新兴抗肿瘤治疗方法以及一些疗效显著、有望获批上... 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方法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新兴抗肿瘤药物获批上市,投入临床使用,此外一些处于临床试验中的治疗方法如基因疗法等也在不断取得新突破。本文主要对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新兴抗肿瘤治疗方法以及一些疗效显著、有望获批上市的抗肿瘤治疗方法作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小分子靶向抗肿瘤药 免疫疗法 抗血管生成疗法 肽或蛋白质疗法 基因疗法
下载PDF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时间窗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8
作者 吴迅 何朗 《西部医学》 2017年第12期1777-1780,共4页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抑制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随着对肿瘤抗血管生成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在抗血管生成药物作用下,肿瘤内部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有一段趋于正常化的时... 抗血管生成治疗是目前肿瘤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通过抑制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形成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随着对肿瘤抗血管生成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指出在抗血管生成药物作用下,肿瘤内部微血管的结构和功能可能有一段趋于正常化的时间,即正常化时间窗。研究表明在该时间窗内联合化、放疗将提高抗瘤疗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确定恩度的时间窗对指导恩度的抗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恩度时间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 时间窗 抗血管生成治疗 血管正常化
下载PDF
CT灌注成像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丽 陈波 +4 位作者 吴垠垠 袁磊 曹建民 卢光明 许健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6-141,共6页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兔后腿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数字法随机...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兔后腿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经静脉给药途径(静脉组)、局部瘤内注药途径(局部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局部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处理。治疗7 d后测量各组VX2肿瘤体积,利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进行血管功能评价;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检测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建模成功率100%。静脉组及局部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小(P<0.05),静脉组及局部组抑瘤率分别为50.52%和56.21%。此外,局部组中有1只动物肿瘤出现明显坏死。CT灌注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治疗后CT灌注参数BF、BV及PS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各组间CT灌注参数比较,静脉组与局部组间的BF、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及局部组BF、BV、PS平均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切片中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结构,对照组肿瘤内少量坏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静脉组与局部组间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组与局部组MVD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T灌注参数与MVD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功能状态的有效、便捷方法。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局部瘤内注射术是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CT灌注成像 抗血管生成治疗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下载PDF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二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飞帆 李洁瑶 +2 位作者 焦碧航 段芦博 闫焱 《肿瘤基础与临床》 2023年第2期103-106,共4页
目的 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二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晚期NSCLC患者,将42例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患者纳入观察... 目的 探讨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二线以上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77例晚期NSCLC患者,将42例接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抑制剂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患者纳入观察组,35例单独接受PD-1抑制剂治疗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观察2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疾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ORR为38.1%,高于对照组的14.3%(χ^(2)=5.456,P=0.019);2组DCR分别为81.0%、62.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152,P=0.076)。观察组中位PFS为7.5个月,长于对照组的5.0个月(χ^(2)=4.474,P=0.034)。观察组高血压发生率23.8%,高于对照组的5.7%(χ^(2)=4.752,P=0.029)。结论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用于晚期NSCLC患者二线以上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有效率,改善患者生存,且安全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免疫治疗 抗血管生成治疗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