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专项抗荷体能训练对HP动作抗荷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7
1
作者 李立华 耿喜臣 +6 位作者 陆霞 颜桂定 李宝辉 王红 徐艳 李毅峰 李茜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51-155,共5页
目的 为我军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提出一套针对新的HP抗荷动作特点的专项抗荷体能训练方法。 方法  7名受试者 ,在 6 0d内隔日分别进行针对HP动作特点的心肺功能和力量训练。心肺功能训练使用心率控制法控制训练强度 ;力量训练使用最... 目的 为我军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提出一套针对新的HP抗荷动作特点的专项抗荷体能训练方法。 方法  7名受试者 ,在 6 0d内隔日分别进行针对HP动作特点的心肺功能和力量训练。心肺功能训练使用心率控制法控制训练强度 ;力量训练使用最大重复量的方法控制训练强度 ;配合训练前准备活动和训练后放松活动进行全身肌肉的协调性训练。测定、比较训练前后自身 +Gz 耐力、心率、呼吸功能等相关生理参数的变化。 结果 训练后受试者的基础G耐力、HP动作的G耐力和HP动作的抗荷效果显著提高。在有载荷情况下的心率降低 ,肺活量显著增大 ,最大呼气压力变化不大。 结论 新的专项抗荷体能训练方法可以显著提高HP动作的抗荷效果、HP动作的抗荷耐力和基础耐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抗荷动作 身体素质 体能训练 战斗机 飞行员
原文传递
以“心血管反应能力提升”为核心,开展抗荷生理训练教学的思考 被引量:9
2
作者 曹新生 石菲 +3 位作者 高原 胡泽兵 赵疆东 张舒 《心脏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710-713,共4页
抗荷生理训练是提高飞行员自身抗荷能力的综合训练方法,其核心是有效提升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反应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反应能力在抗荷生理训练组织实施各环节的作用地位,探讨了如何围绕心血管反应能力提升这一核心,以系统开展抗荷生... 抗荷生理训练是提高飞行员自身抗荷能力的综合训练方法,其核心是有效提升飞行人员的心血管反应能力。本文通过分析心血管反应能力在抗荷生理训练组织实施各环节的作用地位,探讨了如何围绕心血管反应能力提升这一核心,以系统开展抗荷生理教育、抗荷基础体能训练、抗荷动作训练和载人离心机训练等抗荷生理训练的教学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荷生理训练 持续性正加速度 抗荷动作 心血管功能 教学实践
下载PDF
离心机模拟复杂空战动作多轴向加速度耐力训练方法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李宝辉 耿喜臣 +11 位作者 杨明浩 王海霞 杨景惠 王红 卫晓阳 金朝 张立辉 蒋科 李毅峰 王轶 张小雪 徐艳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283-288,共6页
目的建立贴近实战化训练模式的模拟复杂空战机动(ACM)离心机训练方法。方法调研提炼飞行训练中典型的载荷参数,编制模拟复杂ACM离心机加速度曲线,7G曲线为+4.5 Gz 10 s→+2 Gz 5 s→+7 Gz 10 s→+3 Gz 5 s→-1 Gz 5 s→+4 Gz 5 s→+3 Gz... 目的建立贴近实战化训练模式的模拟复杂空战机动(ACM)离心机训练方法。方法调研提炼飞行训练中典型的载荷参数,编制模拟复杂ACM离心机加速度曲线,7G曲线为+4.5 Gz 10 s→+2 Gz 5 s→+7 Gz 10 s→+3 Gz 5 s→-1 Gz 5 s→+4 Gz 5 s→+3 Gz 10 s→-2 Gy/+5 Gz 5 s,8 G曲线为+4.5 Gz 10 s→+2 Gz 5 s→+8 Gz 10 s→+3 Gz 5 s→-0.5 Gz 5 s→+4.5 Gz 5 s→+3 Gz 10 s→-2 Gy/+6 Gz 5 s,9 G曲线为+4.5 Gz 10 s→+2 Gz 5 s→+9 Gz 10 s→+3 Gz 5 s→0 Gz 5 s→+5 Gz 5 s→+3 Gz 10 s→-2 Gy/+7 Gz5 s。受试者为12名健康男性,结合HP动作呼吸方式进行了持续12周的针对腿部、腹部、腰部和颈部肌肉的力量训练。12名受试者采用7 G曲线,在力量训练前和力量训练后进行了离心机训练;力量训练后,10名受试者采用8 G曲线、9名受试者采用9 G曲线,进行了离心机训练,记录分析复杂加速度耐力、疲劳评分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力量训练前10名受试者完成了7 G曲线,力量训练后12名均完成了7 G曲线,且疲劳评分显著低于体能训练前(P<0.01);9名受试者完成了8 G曲线;7名受试者完成了9 G曲线;训练时的呼吸疲劳评分9 G与8 G曲线分别显著高于8 G与7 G曲线(P<0.05),腿部疲劳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建立了离心机模拟复杂ACM训练方法,ACM曲线包含有侧向加速度及推拉动作,兼顾最高载荷并高低搭配,有利于提高飞行员进行长时间复杂空战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空战机动 抗荷动作 推拉动作 离心机训练
下载PDF
离心机模拟连续推拉动作训练方法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徐艳 李宝辉 +7 位作者 卫晓阳 王海霞 林榕 王全 金朝 王红 张立辉 耿喜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建立贴近实战化训练模式的连续推拉动作(PPM)离心机训练方法。方法调研提炼飞行训练中典型的PPM载荷参数,编制离心机模拟连续PPM曲线。16名战斗机飞行员作为志愿者,A组6名,采用-1Gz/3s→+6Gz/10s→2Gz/10s→0Gz/3s→+4.5Gz/10s→2Gz... 目的建立贴近实战化训练模式的连续推拉动作(PPM)离心机训练方法。方法调研提炼飞行训练中典型的PPM载荷参数,编制离心机模拟连续PPM曲线。16名战斗机飞行员作为志愿者,A组6名,采用-1Gz/3s→+6Gz/10s→2Gz/10s→0Gz/3s→+4.5Gz/10s→2Gz/10s→0.5Gz/3s→+5 Gz/10s连续PPM曲线,B组10名,采用-1Gz/3s→+6Gz/10s→2Gz/10s→0Gz/3s→+4.5Gz/10s→2Gz/10s→-1Gz/3s→+7Gz/5s连续PPM曲线(根据A组建议对曲线进行了改进),进行了HP动作对抗连续PPM离心机训练。志愿者在相对-Gz(小于+1Gz)暴露时采用HP动作的呼吸方式,在向+Gz转换时开始做较用力的HP动作,记录分析+Gz耐力、心率(H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A组6名志愿者均完成了连续PPM离心机训练,对PPM曲线提出了改进建议。B组9名志愿者采用改进的连续PPM曲线完成离心机训练。两组在相对-Gz时的HR均显著高于安静状态(P<0.05),连续PPM暴露时的HR变化趋势说明心血管调节有持续效应,其适应负荷有滞后。结论建立了高性能战斗机飞行员连续PPM离心机训练方法,模拟连续PPM曲线中不同水平-Gz与+Gz交替作用的模式更能体现实战化训练中长时间反复空战的特点,将应用于后续飞行员离心机训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推拉效应 抗荷动作 离心机训练
下载PDF
新型综合抗荷措施对快增长率模式高过载暴露防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红 李宝辉 +10 位作者 张立辉 徐艳 李毅峰 卫晓阳 王全 王海霞 杨景慧 王轶 杨明浩 耿喜臣 金朝 《空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5期376-380,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由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及HP抗荷动作组成的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方法在载人离心机上首先测定5名受试者不使用抗荷装备、不做抗荷动作的基础+Gz耐力,然后使用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并做HP抗荷动作进行6 G/s增长率9 G持续15 s的加... 目的探讨一种由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及HP抗荷动作组成的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方法在载人离心机上首先测定5名受试者不使用抗荷装备、不做抗荷动作的基础+Gz耐力,然后使用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并做HP抗荷动作进行6 G/s增长率9 G持续15 s的加速度暴露。暴露结束后对+Gz暴露时的疲劳、体表压痛及抗荷装备的主观感觉进行评分。结果新型囊式抗荷装备的充气速度和压力均满足设计要求。抗荷装备的+Gz防护水平及总体舒适性评分平均达到“良好”水平。面罩压及抗荷服压力的评分在“适中”水平。呼吸用力评分达到了“轻度困难”。受试者的基础耐力为(3.69±0.47)G。有3名受试者抗荷耐力达到9 G 15 s,1人达到9 G 10 s,1人达到9 G 5 s。体力感知度分级评分为(4.2±1.1)分。9 G 15 s暴露时受试者做HP抗荷动作的呼吸频率为(44±6)次/min,颈、腰、臂、腹4个部位的压痛评分平均值在轻度压痛以下水平。结论新型囊式抗荷装备具有较好的防护性和舒适性。要注重通过选拔和训练提高飞行员的抗荷耐力,避免人的因素影响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加速度耐力 抗荷动作 囊式抗荷系统 离心机
下载PDF
国外加速度肺不张研究概况 被引量:5
6
作者 郑晓惠 钟方虎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2期157-161,共5页
目的综述国外有关军事飞行中加速度肺不张的发生情况、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引用期刊文献14篇,美国AD报告5篇。资料综合回顾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军事飞行中加速度肺不张的发生情况... 目的综述国外有关军事飞行中加速度肺不张的发生情况、发生机制和预防措施的研究。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外该领域相关文献。资料引用期刊文献14篇,美国AD报告5篇。资料综合回顾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国外军事飞行中加速度肺不张的发生情况和机载分子筛装机应用中对其预防措施的研究。结论加速度肺不张的发生主要与高Gz作用时吸入纯氧和抗荷服充气有关。加入空气降低氧浓度、采用无代偿正压呼吸和抗荷动作能取得有效的预防效果。机载分子筛氧气浓缩器由于产氧浓度较高,对其应用后加速度肺不张发生的问题可通过分流出口流量降低氧浓度预防。对于有代偿正压呼吸的预防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肺不张 正压呼吸 机载产氧系统 g紧张动作
原文传递
一种新型综合防护服的抗荷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叶佳波 徐艳 +10 位作者 王海霞 卫晓阳 王全 李宝辉 金朝 吴三元 王红 林榕 王轶 张立辉 耿喜臣 《空军医学杂志》 2018年第3期150-152,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综合防护服的抗荷性能。方法在载人离心机上分别测定5名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和采用新型综合防护服时的+Gz耐力,采用+Gz加速度的增长率都是6 G/s,峰值作用持续时间为15 s,在加速度作用期间,嘱受试者呼吸不能用力,亦不能...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综合防护服的抗荷性能。方法在载人离心机上分别测定5名受试者的基础+Gz耐力和采用新型综合防护服时的+Gz耐力,采用+Gz加速度的增长率都是6 G/s,峰值作用持续时间为15 s,在加速度作用期间,嘱受试者呼吸不能用力,亦不能收紧全身肌肉。结果受试者采用综合防护服的+Gz耐力为(5.85±0.22)G,显著高于基础+Gz耐力(P<0.01),综合防护服的抗荷性能为(2.55±0.11)G。结论新型综合防护服能实现对快增长率加速度实现有效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荷动作 加速度耐力 抗荷服 加速度防护 离心机
下载PDF
课程思政融入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8
作者 张俊飞 石菲 +7 位作者 赵汐冉 高原 胡泽兵 赵疆东 郭显 孙权 薛桐 张舒 《心脏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565-569,共5页
目的探索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堂思政的途径,提出适应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模式改进措施,为航空航天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方法以空军军医大学2019与2020级五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践课“抗荷... 目的探索航空航天医学专业课堂思政的途径,提出适应课程思政内容的教学模式改进措施,为航空航天医学类专业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提供参考。方法以空军军医大学2019与2020级五年制航空航天医学专业学员作为研究对象,以实践课“抗荷动作的学习与评价”为例探讨在航空航天生物动力学教学中开展课程思政的路径,课程结束后,以问卷调查、成绩分析等方式对教学思政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学员普遍对本次授课的教学效果较为满意。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抗荷动作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较好,对学习内容展现出较高学习兴趣,情景演绎时试验组也表现出较高积极性。结论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实施效果较好,具有进一步研究及推广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医学 课程思政 抗荷动作 教学应用
下载PDF
采用载人离心机慢增长率模式+Gz耐力检查方法评定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宝辉 卫晓阳 +11 位作者 王海霞 李毅峰 杨景慧 张小雪 杨明浩 王红 张立辉 徐艳 蒋科 耿喜臣 王轶 金朝 《空军航空医学》 2022年第5期188-192,共5页
目的开展载人离心机慢增长率(gradual-onset rate run,GOR)模式+G_(z)耐力检查试验研究,探讨该方法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6名男性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GOR加速度暴露试验,每人均完成4组:不使用抗荷装备,保持... 目的开展载人离心机慢增长率(gradual-onset rate run,GOR)模式+G_(z)耐力检查试验研究,探讨该方法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中的应用。方法6名男性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GOR加速度暴露试验,每人均完成4组:不使用抗荷装备,保持松弛状态的加速度耐力(GOR1耐力),做HP抗荷动作时的加速度耐力(GOR2耐力),穿抗荷服保持松弛状态的耐力(GOR3耐力),做HP动作、穿抗荷服使用抗荷加压呼吸时的耐力(GOR4耐力)。依次检查受试者在4组+G_(z)暴露时的加速度耐力及心率和呼吸频率,受试者对体力感知度评价表进行评分,试验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对抗荷装备的防护效果进行了主观评价。结果6名受试者GOR1耐力为(4.21±0.99)G,GOR2耐力为(6.00±1.32)G,GOR3耐力为(6.34±1.32)G,GOR4耐力为(7.87±1.29)G,不同GOR模式+G_(z)暴露的耐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477,P<0.001)。受试者在4组+G_(z)暴露试验到达耐力终点的心率及HR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1.330、128.417,P均<0.001);GOR2和GOR4的心率(P=0.013、0.017)及HR_(max)显著大于GOR1(P=0.014、0.006);GOR2与GOR4的HR_(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HP抗荷动作防护效果为(1.79±0.88)G,AGS防护效果为(2.13±1.03)G,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为(3.67±0.80)G。综合抗荷措施的防护效果大于做HP抗荷动作及AGS(P=0.001、0.003),但HP抗荷动作与AGS防护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1)。受试者对抗荷装备防护效果的主观感觉评分达到“较好”水平。结论在综合抗荷措施防护效果评定时增加载人离心机GOR模式+G_(z)耐力检查方法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载人离心机 慢增长率模式 抗荷动作 抗荷服 抗荷加压呼吸 综合抗荷措施 评定
下载PDF
新型生命保障系统对飞行员离心机模拟空战机动的防护效果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艳 王海霞 +9 位作者 李宝辉 卫晓阳 王全 金朝 张立辉 李毅峰 王红 杨明浩 杨景慧 耿喜臣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3期189-193,共5页
目的观察新型生命保障系统对飞行员离心机模拟空战动作(simulated aerial combat maneuver,SACM)的防护效果。方法离心机SACM包含5个持续10 s的+4.5 Gz平台、4个持续10 s的+7.0 Gz平台和1个持续15 s的+2.0 Gz平台的交替作用,总时长为120... 目的观察新型生命保障系统对飞行员离心机模拟空战动作(simulated aerial combat maneuver,SACM)的防护效果。方法离心机SACM包含5个持续10 s的+4.5 Gz平台、4个持续10 s的+7.0 Gz平台和1个持续15 s的+2.0 Gz平台的交替作用,总时长为120 s,+Gz增长率为6 G/s,4名受试者采用新型生命保障系统,进行SACM离心机暴露,观察面罩压、服装压、抗荷耐力、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4名受试者均完成了总时长120 s的SACM离心机试验,且主诉良好,在SACM各个G值平台期未出现视觉变化,无G-LOC发生;面罩压与服装压均在公差范围内。结论新型生命保障系统能够实现对快增长率SACM的有效防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身体耐力 防护服 面罩 加速度防护 抗荷动作 离心机 飞行员生命保障系统
原文传递
飞行员综合提升抗荷生理训练的方法探讨 被引量:2
11
作者 汪东军 郑军 +1 位作者 付兆君 王军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9期737-74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比改装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中+Gz耐力推算值与相关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规范抗荷生理训练方法并提升抗荷生理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21-01~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参加改装高性能战机航空医学训练的339名飞行员,通过调... 目的通过对比改装高性能歼击机飞行员抗荷生理训练中+Gz耐力推算值与相关因素的影响,进一步规范抗荷生理训练方法并提升抗荷生理训练效果。方法选取2021-01~12月在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参加改装高性能战机航空医学训练的339名飞行员,通过调查飞行员对抗荷动作(anti-G straining maneuver,AGSM)掌握的熟练程度(李克特量表)分为AGSM熟悉组及AGSM不熟悉组。对比分析两组+Gz耐力推算值通过对AGSM不熟悉组的飞行员讲解AGSM机制及实施AGSM后,对比分析前后+Gz耐力推算值;对AGSM熟悉组与抗荷抗缺氧能力检测仪中的呼吸曲线的频率、下肢蹬力比对,统计分析+Gz耐力推算值与上述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Gz耐力推算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GSM不熟悉组的飞行员在熟知AGSM机制及实施AGSM前后+Gz耐力推算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AGSM熟悉组的飞行员在训练中的呼吸曲线的频率、下肢蹬力与+Gz耐力推算值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熟知AGSM的机制、熟练掌握AGSM的训练方法对于提高+Gz耐力从而综合提升抗荷生理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性能战机 飞行员 抗荷动作 +gz耐力推算值 抗荷生理训练
原文传递
HP动作抗荷训练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刚林 李交杰 潘郁萍 《中国疗养医学》 2007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目的探讨新的抗荷动作HP动作的抗荷训练效果。方法运用肌力协调抗荷训练器,通过对来院疗养的60名战斗机飞行员进行HP动作和习惯性动作训练比较,观察其训练过程中飞行员自我感受状况和+Gz耐力值的变化。结果采用HP动作训练的飞行员抗荷... 目的探讨新的抗荷动作HP动作的抗荷训练效果。方法运用肌力协调抗荷训练器,通过对来院疗养的60名战斗机飞行员进行HP动作和习惯性动作训练比较,观察其训练过程中飞行员自我感受状况和+Gz耐力值的变化。结果采用HP动作训练的飞行员抗荷耐力值达到了(7.61±0.83)G,且飞行员主诉疲劳程度低,动作完成得比较轻松。结论HP动作具有良好的抗荷效果,且动作要领易掌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荷动作 +gZ耐力 抗荷训练
下载PDF
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抗荷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3
作者 徐艳 王海霞 +9 位作者 张向阳 卫晓阳 杨景慧 杨明浩 李宝辉 王红 蒋科 金朝 张立辉 耿喜臣 《空军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79-382,共4页
目的评价分析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的抗荷效果。方法FT动作以腹部、腿部肌肉持续用力为主,呼吸不用力。7名受试者在力量训练前和力量训练后分别进行了4组离心机试验:FT组采用FT动作,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组采用HP动作;FT+KH-X组采用F... 目的评价分析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的抗荷效果。方法FT动作以腹部、腿部肌肉持续用力为主,呼吸不用力。7名受试者在力量训练前和力量训练后分别进行了4组离心机试验:FT组采用FT动作,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组采用HP动作;FT+KH-X组采用FT动作与KH-X抗荷服,在载荷峰值时发出指令;HP+KH-X组采用HP动作与KH-X抗荷服。记录分析G耐量(G值×时间之和)、心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力量训练前的G耐量,HP组显著高于FT组、HP+KH-X组显著高于FT+KH-X组(P<0.05);力量训练后的G耐量,HP+KH-X组显著高于FT+KH-X组(P<0.05);训练后FT组、HP组、FT+KH-X组、和HP+KH-X组的G耐量分别增加了60.8%、34.6%、50.5%、51.7%。力量训练前HP组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均显著高于FT组(P<0.05),HP+KH-X组的最大心率显著高于FT+KH-X组(P<0.05);力量训练后,FT组与HP组、FT+KH-X组与HP+KH-X组之间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力量训练后,只有HP组的平均心率与最大心率显著低于训练前(P<0.01、P<0.05)。结论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具有良好的抗荷效果,对飞行教官安全有效的指导带教,提高自身抗荷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飞行教官 抗荷动作 离心机训练
下载PDF
腿部加压套带对推拉效应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徐艳 邢雷 +9 位作者 李宝辉 卫晓阳 王全 张立辉 金朝 吴三元 王海霞 王红 林榕 耿喜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18-422,共5页
目的观察志愿者暴露于-1.5 Gz持续5 s与+Gz持续10 s离心机加速度作用下,腿部加压套带(压力20 k Pa)对推拉效应(PPE)的防护效果。方法分别测定5名志愿者预先无-1.5 Gz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预先有-1.5 Gz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及分别采用HP... 目的观察志愿者暴露于-1.5 Gz持续5 s与+Gz持续10 s离心机加速度作用下,腿部加压套带(压力20 k Pa)对推拉效应(PPE)的防护效果。方法分别测定5名志愿者预先无-1.5 Gz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预先有-1.5 Gz作用时的基础+Gz耐力及分别采用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腿部加压套带并做HP动作时的+Gz耐力。结果预先-1.5 Gz作用使基础+Gz耐力下降(1.55±0.11)G(P<0.01),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及二者结合使用时分别增加+Gz耐力(1.25±0.25)G、(1.25±0.25)G、(2.40±0.29)G(P<0.01);分别采用HP动作、腿部加压套带及二者结合使用时耐力终点+Gz暴露时的HR均显著高于其前-1.5 Gz暴露时。结论证实了腿部加压套带对PPE的防护效果,对PPE防护装备的研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推拉动作 推拉效应 加速度耐力 抗荷动作 加速度防护 离心机
下载PDF
一种适用于飞行教官的新型抗荷动作的表面肌电图评价
15
作者 杨景慧 王海霞 +3 位作者 杨明浩 李宝辉 谭清坡 徐艳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113-1117,共5页
目的对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适用于飞行教官的抗荷动作进行表面肌电图评价。方法纳入18~20岁受试者8人,试验设备采用AMST-HC-4E型载人离心机,根据初教机与高教机飞机性能及载荷特点编制3.0G60s、4.0G50s、5.0G40s、6.0G30s及7.0G20s共5条... 目的对本课题组前期提出的适用于飞行教官的抗荷动作进行表面肌电图评价。方法纳入18~20岁受试者8人,试验设备采用AMST-HC-4E型载人离心机,根据初教机与高教机飞机性能及载荷特点编制3.0G60s、4.0G50s、5.0G40s、6.0G30s及7.0G20s共5条离心机加速度曲线,分别评价FT动作及HP动作的抗荷效果,同时利用表面肌电技术观察不同载荷下2种抗荷动作训练前后肌肉用力的变化及肌肉激活的情况。结果训练后,受试者使用FT动作与HP动作时抗荷耐量均较训练前增加,与训练前相比,FT动作组增加60.8%,HP动作组增加34.6%,FT动作+KH-X抗荷服组增加50.5%,HP动作+KH-X抗荷服组增加51.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表面肌电测试结果显示,训练后FT动作组及HP动作组的积分肌电值(iEMG)均呈下降趋势,其中FT动作组2.5G10s载荷下右腓肠肌、3.0G60s载荷下左右腹直肌及右腓肠肌、5.0G40s载荷+KH-X抗荷服下左腹直肌训练后的iEMG值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0G60s载荷下,FT动作组左胫骨前肌iEMG高于HP动作组(P<0.05);4.0G50s载荷+KH-X抗荷服及5.0G40s载荷+KH-X抗荷服下,HP动作组左腹直肌iEMG高于FT动作组(P均<0.05)。结论表面肌电图评价结果表明,适用于飞行教官的FT动作抗荷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飞行教官 抗荷动作 表面肌电图 载人离心机
下载PDF
颈内静脉超声图像能评定抗荷收紧动作的效果吗?
16
作者 姚永杰 常耀明 《医学争鸣》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8-41,共4页
2010年2月26日出版的《欧洲应用生理学杂志》(Eur J Appl Physiol)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抗荷收紧动作下颈内静脉超声图像变化是否与超重致意识丧失有关?"的论文。我们对该论文进行研读后,就试验设计及论文结论等方面提出了不同... 2010年2月26日出版的《欧洲应用生理学杂志》(Eur J Appl Physiol)上刊载了一篇题为"抗荷收紧动作下颈内静脉超声图像变化是否与超重致意识丧失有关?"的论文。我们对该论文进行研读后,就试验设计及论文结论等方面提出了不同见解。我们撰写的Letter于2010年9月14日发表在《Eur J Appl Physiol》杂志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静脉 超声 抗荷收紧动作 过载致意识丧失
下载PDF
增强飞行员+G_z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詹长录 《中华航空医学杂志》 CSCD 1994年第2期69-73,共5页
概述了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建所40年来有关增强飞行员抗十GZ能力的研究成就。分析整理了历年来与本研究相关的档案、公文、论文和检索的文献资料。归纳为3个问题进行叙述;①+GZ耐力的检查方法和标准;②增强飞行员自身十GZ耐力的训练... 概述了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建所40年来有关增强飞行员抗十GZ能力的研究成就。分析整理了历年来与本研究相关的档案、公文、论文和检索的文献资料。归纳为3个问题进行叙述;①+GZ耐力的检查方法和标准;②增强飞行员自身十GZ耐力的训练方法和效果;③抗G装备的改进。并提出将来科研工作的设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耐力 抗荷训练 抗荷装备 飞行人员
原文传递
飞行员力量训练与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艳 谭清坡 +6 位作者 杨景慧 李宝辉 孟男 高峰 王海霞 李毅峰 耿喜臣 《载人航天》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9-36,共8页
针对持续高载荷防护、预防颈腰部损伤等问题,制定针对臀腿、腰腹、胸背、肩颈部肌群及呼吸肌力量与力量耐力训练方案及体能评估方案。16名志愿者训练12周,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肌肉力量与耐力及模拟空战能力的评估,记录分析G耐量、蹬力耐... 针对持续高载荷防护、预防颈腰部损伤等问题,制定针对臀腿、腰腹、胸背、肩颈部肌群及呼吸肌力量与力量耐力训练方案及体能评估方案。16名志愿者训练12周,在训练前后分别进行肌肉力量与耐力及模拟空战能力的评估,记录分析G耐量、蹬力耐量、呼吸耐量以及各项力量测试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训练后各项力量指标均显著提高(P<0.001),深蹲、硬拉的力量均增长了1倍以上,颈部8个方向的力量增长了97.57%~245.05%,腰部8个方向的力量增长了125.69%~233.47%;模拟空战能力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增长(P<0.001),左、右腿最大蹬力分别增长了59.99%、62.49%,蹬力曲线时间延长了5倍,训练后10名志愿者完成了8 G曲线、6名志愿者完成了9 G曲线,最大呼气与吸气压力分别增加了28.94%、32.37%(P<0.05),呼吸肌耐量增加了324.10%。研究结果表明了飞行员力量训练方案和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飞行员 加速度 体能 抗荷动作 离心机
下载PDF
新的抗荷动作:HP与PHP动作抗荷效果的评价 被引量:62
19
作者 耿喜臣 金朝 +9 位作者 徐艳 王红 李宝辉 颜桂定 李立华 李茜 李毅峰 孙明昭 陆霞 尹桂月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2年第4期209-213,共5页
目的 检验新的抗荷动作—— HP与 PHP动作的抗荷效果。 方法 HP动作由两部分构成 ,第 1部分为全身肌肉根据 + Gz大小进行用力收缩 ;第 2部分为 2 .5 s1个周期的呼吸部分 ,即在 0 .5 s内以口快吸气 ,同时发出汉语拼音“H”,再通过半... 目的 检验新的抗荷动作—— HP与 PHP动作的抗荷效果。 方法 HP动作由两部分构成 ,第 1部分为全身肌肉根据 + Gz大小进行用力收缩 ;第 2部分为 2 .5 s1个周期的呼吸部分 ,即在 0 .5 s内以口快吸气 ,同时发出汉语拼音“H”,再通过半闭的双唇用力进行慢呼气 2 .0 s,同时发出汉语拼音“P”。 PHP是在抗荷正压呼吸条件下做的 HP动作。测试对象为 2 0名飞行员和 10名志愿者。在离心机上测定 10名飞行员采用 KH-7抗荷服与 HP动作的抗荷耐力 ,另外 10名飞行员采用KH-7抗荷服与 L-1动作时的抗荷耐力作对照。在离心机上测定 10名志愿者采用 KH-5抗荷服、抗荷正压呼吸装备和做 PHP动作时的 + Gz耐力。 结果 分别采用 HP动作、L -1动作的两组飞行员的抗荷耐力均可达到 8G 10 s,但采用 HP动作时心率、呼吸率显著低于 L -1动作 (P<0 .0 5 )。志愿者采用装备做 PHP动作的抗荷耐力均达到了 9G 10 s,且完成得比较轻松。 结论  HP、PHP动作具有良好的抗荷效果 ,心脏负荷较小 ,而且飞行员易于理解、掌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荷动作 HP PHP 抗荷服 抗荷正压呼吸 加速度
原文传递
HP动作对模拟推拉效应的防护作用 被引量:11
20
作者 徐艳 耿喜臣 +7 位作者 金朝 王红 李立华 李茜 李毅峰 李宝辉 颜桂定 陆霞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136-139,共4页
目的 利用下体正压在单轴向离心机上模拟推拉动作 ,观察提前做HP动作对推拉效应的防护效果。 方法 志愿者 10名 ,分为L 1动作试验组和HP动作试验组。先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基础耐力 ;然后受试者穿抗荷服 (L 1动作组穿KH 3、HP动作组穿KH... 目的 利用下体正压在单轴向离心机上模拟推拉动作 ,观察提前做HP动作对推拉效应的防护效果。 方法 志愿者 10名 ,分为L 1动作试验组和HP动作试验组。先测定两组受试者的基础耐力 ;然后受试者穿抗荷服 (L 1动作组穿KH 3、HP动作组穿KH 7) )充气 4 0kPa(30 0mmHg) 持续 1min ,卸压后立即启动离心机 ,测定两组受试者下体正压卸压后的松弛耐力 ;再分别测定L 1动作组和HP动作组下体正压结束后立即做抗荷动作的 +Gz 耐力。 结果 下体正压卸压后HP动作组 +Gz 耐力下降 0 .70G (P <0 .0 1) ,L 1动作组耐力下降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下体正压卸压后采用抗荷收紧动作可使受试者的 +Gz 耐力显著升高 ,HP动作组提高程度为 3.4 0G(P <0 .0 1) ,L 1动作组为 2 .6 0G (P <0 .0 1)。下体正压卸压后采用L 1动作的耐力的增高程度比采用HP动作低 0 .8G (P <0 .0 5 ) ,采用HP动作最多可以使受试者 +Gz 耐力增加 3.75G ,且主诉疲劳程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度 抗荷动作 推拉效应 下体正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