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右派”运动中的《诗刊》
1
作者 蒋登科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80-89,共10页
《诗刊》在1957年1月创刊,半年后就遇到了"反右派"运动。《诗刊》积极配合这场运动,发表了不少内容单调、空洞的作品,一些负责人和编辑也被错误打成"右派"。在当时很短的时间内,《诗刊》的编辑方针发生了巨大变化,... 《诗刊》在1957年1月创刊,半年后就遇到了"反右派"运动。《诗刊》积极配合这场运动,发表了不少内容单调、空洞的作品,一些负责人和编辑也被错误打成"右派"。在当时很短的时间内,《诗刊》的编辑方针发生了巨大变化,由相对自由和包容,转化成为政治服务、跟随政治的取向。这种政治性的批判对很多诗人和《诗刊》的冲击及影响是深远的,很多诗人被迫下放劳动,政治、工作、生活都遭到不公正的待遇,长期得不到改正,不但影响了这些诗人自己的创作,而且对其他一些没有遭受打击的诗人的心理也造成了巨大影响,对中国新诗的健康发展带来了长期的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刊 双百方针 反右派 政治倾向 艺术民主
下载PDF
论“反右”、“文革”题材小说的主题嬗变 被引量:1
2
作者 王玉林 周睿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96-99,共4页
2000年前后,文坛涌现了一批叙写“反右”、“文革”题材的小说,这批小说相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伤痕”、“反思”小说而言,有着重大的突破。它们不再以再现历史为终极目标,而开始从历史反思走向人性探究,具有明确的现... 2000年前后,文坛涌现了一批叙写“反右”、“文革”题材的小说,这批小说相对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伤痕”、“反思”小说而言,有着重大的突破。它们不再以再现历史为终极目标,而开始从历史反思走向人性探究,具有明确的现代性追求。文章试图从历史、人性和小说观念三个方面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右” “文革” 历史 人性 现代性
下载PDF
1959年庐山会议后“共产风”的再次兴起及纠正
3
作者 周震 《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 2010年第4期113-117,共5页
1959年庐山会议后,党的经济工作重心由纠"左"走向了反右,农村地区此前被一度纠正的"共产风"再次泛滥,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发现问题之后,果断... 1959年庐山会议后,党的经济工作重心由纠"左"走向了反右,农村地区此前被一度纠正的"共产风"再次泛滥,给农民的利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也给农村经济的恢复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发现问题之后,果断出台措施,指挥各地大战"共产风",并坚决予以退赔平调的物资财物,缓和了党与农民的紧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产风 反右倾 农村 纠正 退赔
下载PDF
从整风转向反右原因何在——二论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 被引量:6
4
作者 孙其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3期1-8,56,共9页
从整风转向反右发生在 1 95 7年 5月中旬 ,其根本原因在于 ,整风鸣放中社会各界对党的缺点错误提出的尖锐批评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民主化诉求、民主党派中活跃分子基于参政的欲望而提出的各种要求 ,均大大超出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所... 从整风转向反右发生在 1 95 7年 5月中旬 ,其根本原因在于 ,整风鸣放中社会各界对党的缺点错误提出的尖锐批评 ,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民主化诉求、民主党派中活跃分子基于参政的欲望而提出的各种要求 ,均大大超出了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所能接受的限度 ,促使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改变整风的初衷 ,作出了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要造反”的论断 ,并下决心开展反右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风转向反右 原因
下载PDF
反右派斗争与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原因探讨
5
作者 姚润田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6年第3期82-85,共4页
反右派斗争是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但反右派斗争与反右派运动扩大化是时间上有差别、性质也不同的两个概念。反右派斗争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对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偏激言论所做的必要反击;反右... 反右派斗争是新中国历史上发生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但反右派斗争与反右派运动扩大化是时间上有差别、性质也不同的两个概念。反右派斗争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基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对有资产阶级倾向的偏激言论所做的必要反击;反右派运动扩大化则是由于毛泽东和党中央对资产阶级一贯地“深恶痛绝”,以及对知识分子属性、地位、作用认识的偏差,没有科学地把握斗争之“度”,而导致的有严重失误的政治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57年 毛泽东 知识分子 反右派斗争 反右派运动扩大化
下载PDF
毛泽东为什么要发动反右派运动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昌余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3-22,共10页
认真研读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的毛泽东一系列重要文稿,便不难发现,在观察和思考国内社会的阶级关系、少数人闹事原因、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队伍状况以及国内思想动向等诸多社会问题时,毛泽东偏重于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从而导致将国内形势... 认真研读进入社会主义时期后的毛泽东一系列重要文稿,便不难发现,在观察和思考国内社会的阶级关系、少数人闹事原因、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队伍状况以及国内思想动向等诸多社会问题时,毛泽东偏重于运用阶级斗争的观点,从而导致将国内形势看得过于严重。这就使得毛泽东对整风鸣放阶段中出现的激烈批评言论不仅不能正确对待,反而作出发动反右派运动的决策。可以说,决策发动反右派运动是毛泽东思想深处中存在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的指导思想在1957年6月这一特定历史条件下的运用与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为什么 发动 反右派运动
下载PDF
反右派斗争理论之反思
7
作者 王东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05年第6期12-14,共3页
影响深远的反右派政治运动已成过去,但是史学界、理论界对反右斗争的理论研究渐趋深入。反右派斗争理论应该包括反右斗争的前提、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方法策略等方面。这一理论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研究探讨这一理论,... 影响深远的反右派政治运动已成过去,但是史学界、理论界对反右斗争的理论研究渐趋深入。反右派斗争理论应该包括反右斗争的前提、性质、对象、任务、动力、方法策略等方面。这一理论既有正确的一面,也有错误的一面。研究探讨这一理论,对今天的党内外民主生活和民主制度建设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右 反右派斗争理论 反恩
下载PDF
整风反右运动究竟错在哪里——三论1957年的整风反右运动
8
作者 孙其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8,共8页
通过对整风反右运动全过程的剖析 ,本文阐述了从发动整风运动开始 ,到反右斗争结束 ,毛泽东在领导运动的过程中 ,犯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错误 ,从而汇合成一个带根本性的错误 ,造成了建国以来的第一场大悲剧 ,同时指出 ,弄清所... 通过对整风反右运动全过程的剖析 ,本文阐述了从发动整风运动开始 ,到反右斗争结束 ,毛泽东在领导运动的过程中 ,犯了一系列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的错误 ,从而汇合成一个带根本性的错误 ,造成了建国以来的第一场大悲剧 ,同时指出 ,弄清所有的错误 ,旨在更好地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风反右 错误
下载PDF
试论“大跃进”发动的原因 被引量:1
9
作者 黄红宾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5期91-92,共2页
发生于中国1958年—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不仅给当时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也给之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当时的国际背景、反右派斗争、毛泽东的使命感及忧患意识,以及缺乏有效... 发生于中国1958年—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不仅给当时中国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一场巨大灾难,也给之后的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本文从当时的国际背景、反右派斗争、毛泽东的使命感及忧患意识,以及缺乏有效监督的体制缺陷四个方面,论述了大跃进发生的原因,希望我们能引以为戒,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少走弯路,更快地建设好我们的国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跃进” 苏联的影响 反右派斗争 毛的使命感 忧患意识 监督体制
下载PDF
阅读梁思成之六 新中国建筑运动与梁思成的思想改造:1956-1957 被引量:1
10
作者 朱涛 《时代建筑》 2013年第3期116-125,共10页
毛泽东于1956年5月发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1957年5月发动的"整风"运动,激励了梁思成和大批建筑师们针对建筑学及其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大胆发言。然而.毛泽东于1957年6月发动的"反右"运动,将建筑界... 毛泽东于1956年5月发动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1957年5月发动的"整风"运动,激励了梁思成和大批建筑师们针对建筑学及其与社会、政治的关系大胆发言。然而.毛泽东于1957年6月发动的"反右"运动,将建筑界的活跃言论全部扼杀。梁成为建筑界"反右"的中心人物,而大量曾积极发言的建筑师们则被打成"右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思成 华揽洪 陈占祥 周卜颐 蒋维泓 张开济 现代主义 复古主义 折衷主义 民族形式 双百方针 整风 反右
下载PDF
1957年“毛罗对话”版本比较及解读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健 《当代中国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8-95,共8页
早在1957年整风前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就曾三次公开回答过"倘若鲁迅活着敢不敢写"的问题,因而在其后反右派斗争期间再次回答这个问题合乎情理。在目前流传的三种"毛罗对话"版本中,贺圣谟版本提到的"... 早在1957年整风前的全国宣传工作会议期间,毛泽东就曾三次公开回答过"倘若鲁迅活着敢不敢写"的问题,因而在其后反右派斗争期间再次回答这个问题合乎情理。在目前流传的三种"毛罗对话"版本中,贺圣谟版本提到的"顾全大局"四个字至关重要,最能体现毛泽东对鲁迅杂文立场的深刻了解和对知识分子政治态度的深切期盼。在他看来,"凡事有经有权"——鲁迅式杂文是永远需要的,但要站在人民立场上用保护和教育人民的满腔热情来写,这是经,是原则性;而当社会上出现否定党和社会主义的错误言论并使整风转入反右斗争后,原本在开门整风时用来讽刺自己队伍的杂文就不合时宜了,要顾全反右斗争大局,改变讽刺批评对象,这是权,是灵活性。这种思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策策略原理与中国传统"经权"思想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罗稷南 鲁迅 反右派斗争 “凡事有经有权”
原文传递
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危害 被引量:1
12
作者 宋荐戈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8-92,共5页
195 7年的反右派斗争极其严重地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把一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错划为右派分子 ,作为敌我矛盾处理 ,把广大知识分子都划进“资产阶级”的范畴 ,打入了“另册”,这就直接地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群众基... 195 7年的反右派斗争极其严重地混淆了社会主义社会里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把一大批干部和知识分子错划为右派分子 ,作为敌我矛盾处理 ,把广大知识分子都划进“资产阶级”的范畴 ,打入了“另册”,这就直接地削弱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群众基础。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窒息了言路 ,助长了“左”的情绪发展 ,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造成了危害。历史的经验值得汲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右派斗争 扩大化 社会主义事业 危害 整风运动
下载PDF
反右运动中“丁玲、冯雪峰一案”的再审视
13
作者 陈为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93-96,共4页
20世纪50年代的反右斗争,丁玲、冯雪峰作为文艺战线的代表,和胡风一样,遭受到严重冲击.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剖析了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丁玲、冯雪蜂被打入“反党集团”的深刻历史背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指出,那场运动... 20世纪50年代的反右斗争,丁玲、冯雪峰作为文艺战线的代表,和胡风一样,遭受到严重冲击.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出发,剖析了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丁玲、冯雪蜂被打入“反党集团”的深刻历史背景和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分析指出,那场运动不仅是政治与文艺联姻的恶果,而且是隐藏在宗派主义后面的战争文化心理的政治操作.要全面认识这一历史事件,必须深入到文艺界内部潜藏的矛盾,打通现当代文学,寻求更为合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右 “丁 陈反党集团” 冯雪峰 战争文化心理
下载PDF
交心运动与反右运动辨析
14
作者 倪春纳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2期55-59,共5页
目前很多学者把交心运动视为反右运动的一部分,但是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交心运动是指1958年3月至7月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而反右运动则是指1957年6月到10月前后的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运动。目前学术界对反... 目前很多学者把交心运动视为反右运动的一部分,但是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交心运动是指1958年3月至7月针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而反右运动则是指1957年6月到10月前后的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运动。目前学术界对反右运动的研究已相当成熟,而对交心运动的研究则尚处于起始阶段,对于交心运动的相关研究还有待于拓展和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心运动 反右运动 认知 知识分子
下载PDF
以血书者:余易木论
15
作者 李世梅 王德领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5期15-24,共10页
余易木是一位被文学史遗忘的优秀作家。他被打成"右派"后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创作小说,这些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问世。余易木的小说,就思想水准而言,明显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家,属于"五四"启蒙主义与西方批判现实主... 余易木是一位被文学史遗忘的优秀作家。他被打成"右派"后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创作小说,这些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起陆续问世。余易木的小说,就思想水准而言,明显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家,属于"五四"启蒙主义与西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传统。他不仅仅在书写知识分子的伤痕,更多的是在反思时代的荒谬,提倡人的尊严、独立,张扬人道主义。他的小说带有鲜明的自叙传色彩。1957年的生与死、伤与痛,是他反复书写的主题。知识分子的优雅、博学、真诚,与现实政治的狡诈、粗鄙、伪善,构成了巨大的张力。余易木将自己的血肉融进了作品,属于真正的"以血书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易木 反右 自叙传 反思 以血书者
下载PDF
新时期“反思文学”潮流
16
作者 彭礼贤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37-42,共6页
'反思文学'是'伤痕文学'的深化,并具有更为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深层的历史意识。论述作为文学潮流的'反思文学'的兴起和轨迹,分析其中的代表作。
关键词 “反思文学” 反右斗争 大跃进 “左”倾路线
下载PDF
史学领域的反右派斗争——以雷海宗为中心的考察
17
作者 胡尚元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00-107,共8页
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一批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被定为“右派”,遭受斗争和批判。在整风和“鸣”、“放”期间,围绕着在学术领域里反对教条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等问题,雷海宗发表了不少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相异的观点。在... 在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中,一批史学家和史学工作者被定为“右派”,遭受斗争和批判。在整风和“鸣”、“放”期间,围绕着在学术领域里反对教条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等问题,雷海宗发表了不少与当时主流意识形态相异的观点。在随后开展的反右派斗争中,雷海宗被定为全国史学界的右派典型,遭到了激烈的批判。史学领域的反右派斗争是完全不必要的,它对新中国史学发展产生了十分不利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领域 反右派斗争 雷海宗
下载PDF
1957年知识分子命运发生转折的原因探析
18
作者 刘会亮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第S1期23-26,共4页
1957年,知识分子的命运发生了建国以来的首次转折,此后的二十余年里,虽有起伏,但从整体上看,知识分子受到的冲击很大。意识形态的斗争、知识分子自身的特性、国际国内环境、方针政策的失误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在1957年发... 1957年,知识分子的命运发生了建国以来的首次转折,此后的二十余年里,虽有起伏,但从整体上看,知识分子受到的冲击很大。意识形态的斗争、知识分子自身的特性、国际国内环境、方针政策的失误等方面的综合影响是知识分子的命运在1957年发生转折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反右派斗争 整风运动 原因
下载PDF
1957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生逆转的原因
19
作者 章玉丽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41-45,共5页
1957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分子被明确划分到"资产阶级"范畴,彻底成为异己力量。从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定义的反复可以发现,知识分子政策的逆转不是突然的,造成逆转的原因是,党以世界观作为判定知识分... 1957年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知识分子被明确划分到"资产阶级"范畴,彻底成为异己力量。从建国后党对知识分子阶级属性定义的反复可以发现,知识分子政策的逆转不是突然的,造成逆转的原因是,党以世界观作为判定知识分子阶级属性的标准,对知识分子信任不足,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对知识分子天生的批判品质心怀戒备。总结教训,正确认识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对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政策 阶级属性 思想改造 反右派斗争
下载PDF
刘白羽和丁玲关系考论——从《心灵的历程》谈起
20
作者 赵焕亭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0-107,共8页
《心灵的历程》是刘白羽的长篇回忆录,该著多处记述了作者与丁玲交往的种种细节,从中可以看出刘白羽与丁玲的关系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友谊的建立——友谊的摧折——友谊的恢复。刘白羽与丁玲相识于1937年冬抗日烽火中的山西汾河前线,在... 《心灵的历程》是刘白羽的长篇回忆录,该著多处记述了作者与丁玲交往的种种细节,从中可以看出刘白羽与丁玲的关系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友谊的建立——友谊的摧折——友谊的恢复。刘白羽与丁玲相识于1937年冬抗日烽火中的山西汾河前线,在战争岁月中建立了纯真的革命友谊。但是在1955的胡风案和1957年的反右斗争中,丁玲遭到以刘白羽为骨干力量的中国作协的大力批判,两人的友谊随之破裂。到了1980年代初,在拨乱反正的背景下,刘白羽向丁玲表达了忏悔,两人最终握手言欢,恢复了原来的友谊。刘白羽和丁玲友谊发展变化的历程具有典型的时代意义,其个人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连,其关系的变化历程折射出历史的风云变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白羽 丁玲 作家友谊 反右斗争 《心灵的历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