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氯苄基四氢小檗碱对正常及甲状腺功能亢进大鼠离体主动脉环的作用 被引量:9
1
作者 蒋建敏 戴德哉 许实波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研究对氯苄基四氢小檗碱(CPU-86017)对去氧肾上腺素(Phe)所致大鼠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作正常大鼠主动脉环在有钙或无钙K-H液,及左甲状腺素所致甲亢大鼠主动脉环在无钙K-H液中Phe累积浓度-收缩曲线,CPU... 研究对氯苄基四氢小檗碱(CPU-86017)对去氧肾上腺素(Phe)所致大鼠主动脉环收缩的影响.作正常大鼠主动脉环在有钙或无钙K-H液,及左甲状腺素所致甲亢大鼠主动脉环在无钙K-H液中Phe累积浓度-收缩曲线,CPU-86017对上述条件下的主动脉环收缩均有抑制,使量效曲线右移,最大收缩力降低,pD2′分别为4.12,6.08和4.33.结果提示CPU-86017对受体操纵性Ca2+通道的阻滞作用强于对电压依赖性Ca2+通道的阻滞作用,甲亢使细胞内Ca2+释放增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小檗碱 CPU-86017 甲状腺机能亢进
下载PDF
中药黄芪、苦参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被引量:6
2
作者 金炜 杨红 孙宝贵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18-420,共3页
目的 :观察黄芪、苦参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 2组 ,均用泛癸利酮 (辅酶Q10 )、维生素C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3 7例予极化液iv ,gtt,共 2wk ,治疗组 43例先予... 目的 :观察黄芪、苦参联合牛磺酸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 2组 ,均用泛癸利酮 (辅酶Q10 )、维生素C及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照组3 7例予极化液iv ,gtt,共 2wk ,治疗组 43例先予黄芪注射液 40mg·d- 1,iv ,gtt,qd× 2wk ,继而予健心冲剂 1包 (黄芪 15 g ,苦参 6g) ,po ,bid和牛磺酸 2g ,po ,tid。结果 :治疗 3mo后 ,治疗组临床症状和心律失常总有效率分别为 79%和 88% ,高于对照组的 5 4%及 5 7%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黄芪、苦参联合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有较好疗效 ,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毒性心肌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 黄芪 苦参 牛磺酸 治疗
下载PDF
环常绿黄杨碱D对室性期前收缩及QT间期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赵玉兰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40-142,共3页
目的 :观察环常绿黄杨碱D对室性期前收缩及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85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 ,分成环常绿黄杨碱D组 (治疗组 )4 5例 ,对照组 4 0例。 2组均行一般治疗和病因治疗 ,其中治疗组加环常绿黄杨碱D 2mg ,po ,tid ,疗程 ... 目的 :观察环常绿黄杨碱D对室性期前收缩及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方法 :85例室性期前收缩病人 ,分成环常绿黄杨碱D组 (治疗组 )4 5例 ,对照组 4 0例。 2组均行一般治疗和病因治疗 ,其中治疗组加环常绿黄杨碱D 2mg ,po ,tid ,疗程 2wk。结果 :对照组治疗后 2 4h室性期前收缩减少 ,差值为 (- 5 10± 382 )次· 2 4h- 1(P <0 .0 1) ,QTmin延长 (P <0 .0 5 ) ,其余各项QT指标无明显变化。治疗组加环常绿黄杨碱D后 ,QT延长 ,QTmax和QTmin延长、QTd 缩小、HR减慢 (P <0 .0 1或P <0 .0 5 )、2 4h室性期前收缩明显减少 ,差值为(- 2 130± 4 41)次·2 4h- 1(P <0 .0 1)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均P <0 .0 1) ,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环常绿黄杨碱D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室性期前收缩 心律失常 环常绿黄杨碱D Q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四氢巴马汀对家犬心室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使用依赖性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桂清 曾秋棠 +1 位作者 曹林生 蒋桔泉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15-317,共3页
目的 :利用单相动作电位 ( MAP)技术研究在整体条件下四氢巴马汀对家犬心室肌 MAP时程的使用依赖性。方法 :同时记录家犬 ( 12只 )右室心尖部的 MAP和体表标准 II导联心电图 ,比较给药前后和在窦性心律以及 2 3 0、2 60、2 90、3 2 0次 ... 目的 :利用单相动作电位 ( MAP)技术研究在整体条件下四氢巴马汀对家犬心室肌 MAP时程的使用依赖性。方法 :同时记录家犬 ( 12只 )右室心尖部的 MAP和体表标准 II导联心电图 ,比较给药前后和在窦性心律以及 2 3 0、2 60、2 90、3 2 0次 /min起搏频率下心室肌有效不应期 ( ERP)、MAP复极 5 0 % ( MAPD50 )和复极 90 %( MAPD90 )的变化。结果 :给药 3 0 min( 2 0 m g/kg)后 ,在同一起搏频率下 ,ERP、MAPD50 、和 MAPD90 均明显延长 ,与给药前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 P <0 .0 1) ;随起搏频率增加 ,ERP、MAPD50 和 MAPD90 逐渐缩短 ,但比较给药后不同起搏频率与窦性心律时的 ERP、MAPD50 和 MAPD90 变化率以及 ERP/MAPD90 比值的变化 ,则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 P >0 .0 5 )。结论 :在整体条件下 ,四氢巴马汀无逆向使用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氢巴马汀 动作电位 心肌 抗心律失常药 MAP
原文传递
阿魏酸钠与胺碘酮对家兔心室肌电生理作用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周彤 曾秋棠 +3 位作者 张桂清 刘锦华 李屏 毛奕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26-228,共3页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对家兔心室肌复极及有效不应期 (ERP)的影响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16只家兔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与胺碘酮组 ,各组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 (ECG)及右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在窦性心律下 ,用药前... 目的 :研究阿魏酸钠对家兔心室肌复极及有效不应期 (ERP)的影响 ,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可能机制。方法 :16只家兔随机分为阿魏酸钠组与胺碘酮组 ,各组同步记录体表心电图 (ECG)及右室心内膜单相动作电位 (MAP) ,比较在窦性心律下 ,用药前及用药后窦性心动周长 (SCL)、QRS时限 (QRSD)、MAP振幅 (MAPA)、ERP及复极 90 %时程 (MAPD90 )的变化。结果 :阿魏酸钠发挥与胺碘酮一致的时间依赖性延长MAPD90 与ERP作用 ,但不改变ERP/MAPD90 比值 ,胺碘酮用药 15min ,ERP及MAPD90 分别由用药前的 (12 5 .0 0± 16 .2 6 )ms、(14 3.12± 15 .80 )ms延长为 (199.0 0± 2 1.6 2 )ms、(2 16 .88± 2 3.14 )ms(P <0 .0 1) ;阿魏酸钠用药 2 5min ,ERP及MAPD90 分别由用药前的 (12 2 .5 0± 8.13)ms、(14 0 .0 0± 6 .2 5 )ms延长为 (14 3.75± 6 .87)ms、(16 4 .38± 7.19)ms(P <0 .0 1)。结论 :经与胺碘酮比较 ,推测阿魏酸钠具有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抗心律失常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作电位 阿魏酸钠 抗心律失常药
原文传递
对贵刊刊登的“罗通定治疗快速型心律失常76例”一文的临床验证 被引量:1
6
作者 史佃娥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508-509,共2页
关键词 罗通定 治疗 快速型心律失常 临床研究
下载PDF
7-氯苄基四氢帕马丁及奎尼丁对豚鼠离体心房及大鼠血管环的作用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闵清 姚伟星 +1 位作者 夏国瑾 江明性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4-137,共4页
7-氯苄基四氢帕马丁(7-Cl-BTHP)及奎尼丁(Qui)均能明显延长豚鼠离体左心房的功能性不应期,显著抑制肾上腺素诱发的自律性,但7-Cl-BTHP能明显增强豚鼠离体左心房的收缩力,而Qui则对其无影响.在心脏肥... 7-氯苄基四氢帕马丁(7-Cl-BTHP)及奎尼丁(Qui)均能明显延长豚鼠离体左心房的功能性不应期,显著抑制肾上腺素诱发的自律性,但7-Cl-BTHP能明显增强豚鼠离体左心房的收缩力,而Qui则对其无影响.在心脏肥厚大鼠及正常大鼠的离体主动脉环,7-Cl-BTHP及Qui对去甲肾上腺素所致的收缩均有抑制作用.7-Cl-BTHP的IC50分别为76及39μmol·L-1,而Qui的IC50则分别为4.6及8μmol·L-1.Qui对氯化钾所致心脏肥厚及正常大鼠主动脉环的收缩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pD2′分别为4.3及4.0,而7-Cl-BTHP则对其无影响.结果提示7-Cl-BTHP的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与延长不应期,降低自律性和抗α受体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氯苄基 四氢帕马丁 奎尼丁 主动脉
下载PDF
盐酸非洛普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流钾电流的抑制作用
8
作者 胡晓东 钱家庆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7,共5页
目的 已知盐酸非洛普〔1 (2 ,6 二甲基苯氧基 ) 2 (3,4 二甲氧基苯乙氨基 )丙烷盐酸盐 ,DDPH〕对心肌钙电流和钠电流具有抑制作用 ,为全面了解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理 ,研究其对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目的 已知盐酸非洛普〔1 (2 ,6 二甲基苯氧基 ) 2 (3,4 二甲氧基苯乙氨基 )丙烷盐酸盐 ,DDPH〕对心肌钙电流和钠电流具有抑制作用 ,为全面了解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离子机理 ,研究其对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影响。方法 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豚鼠心室肌细胞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的尾电流(IKr tail)和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 (IKs)及其尾电流 (IKs tail)。结果 DDPH(1~ 10 0 μmol·L- 1)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Kr tail,其IC50 为 7.0 (95 %可信限为4 .2 3~ 9.76 ) μmol·L- 1;DDPH 10 μmol·L- 1对IKr tail具有电压依赖性抑制作用。DDPH 10 ,30和 10 0 μmol·L- 1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IKs及其IKs tail,使IKs从给药前的 (9.1± 0 .7)pA·pF- 1分别降至 (7.7± 1.7) ,(7.5± 1.8)和 (5 .6± 1.8)pA·pF- 1(P <0 .0 1) ;使IKs tail从给药前的 (1.4± 0 .2 )pA·pF- 1分别降至(1.1± 0 .2 ) ,(0 .9± 0 .2 )和 (0 .6± 0 .2 )pA·pF- 1(P <0 .0 5或P <0 .0 1) ;DDPH 30 μmol·L- 1对IKs tail具有电压依赖性抑制作用。结论 DDPH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延迟整钾电流具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非洛普 心室肌细胞 延迟整流钾电流 抑制作用 心律失常 钾通道 膜片钳技术
下载PDF
7-溴化乙氧苯四氢巴马汀对豚鼠心室肌细胞电压依赖性通道电流的影响
9
作者 牛小伟 曾涛 +4 位作者 瞿安连 康华光 戴水平 姚伟星 江明性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27-229,共3页
目的:研究7溴化乙氧苯四氢巴马汀(EBP)对电压敏感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在豚鼠心室肌细胞上进行全细胞电流钳和电压钳记录.结果:EBP30μmol·L-1可使单细胞APD90从430±47ms延长至514... 目的:研究7溴化乙氧苯四氢巴马汀(EBP)对电压敏感通道电流的影响.方法:在豚鼠心室肌细胞上进行全细胞电流钳和电压钳记录.结果:EBP30μmol·L-1可使单细胞APD90从430±47ms延长至514±61ms(P<005,n=5).电压钳研究表明EBP可依剂量地抑制IK及其尾电流,而对IK1,ICa和INa无明显作用.结论:以上结果提示选择性地抑制IK,从而延长动作电位时程,可能是EBP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生理学 抗心律失常药 离子通道 EBP
原文传递
Cibenzoline对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蝉联现象的影响
10
作者 单兆亮 Duytschaever M Allessie M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2002年第3期185-187,共3页
目的 :分析Ic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对心房颤动 (房颤 )时蝉联现象的影响。方法 :在 7只山羊的心房缝合心外膜电极 ,用自动房颤刺激器维持房颤 ,待持续性房颤维持 4周后 ,静脉滴注cibenzoline转复房颤。根据激动标测图分析左心房用... 目的 :分析Ic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对心房颤动 (房颤 )时蝉联现象的影响。方法 :在 7只山羊的心房缝合心外膜电极 ,用自动房颤刺激器维持房颤 ,待持续性房颤维持 4周后 ,静脉滴注cibenzoline转复房颤。根据激动标测图分析左心房用药前及后蝉联心搏占总心搏数的比例并分析蝉联片段激动方向的规律。结果 :用药前连续 7次循相同路径的激动占 (9 6± 1 5 3) % ,在房颤转复前为 (30 7± 2 6 2 ) % (P <0 0 5) ;用药前后共有 2 7个蝉联片段 ,其激动方向相互垂直的 1 (3 7% )次 ,成 45°角的 2 (7 4% )次 ,一致或相反的 2 3(85 2 % )次 (P <0 0 5)。结论 :I类抗心律失常药cibenzoline可增加房颤时蝉联心搏的比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BENZOLINE 山羊 持续性心房颤动 蝉联现象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atrial fibrillation in China's Mainland 被引量:23
11
作者 Society of Cardiology, 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12期1763-1767,共5页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a common arrhythmia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factors and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 Background Atrial fibrillation (AF) is a common arrhythmia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This study was undertaken to analyze the epidemiological factors and evalu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treatment in patients with AF in China's Mainland Methods Retrospective analysis of hospital records were taken from patients with primary diagnosis of AF, discharged from January 1999 to December 2001 A total of 9297 cases (mean age 65 5 years) with AF were enrolled from 40 hospitals in major parts of China Results The percentage of hospital admissions with AF was gradually increased comparing to those of total cardiovascular admission during three years, with the average of 7 9% The cases distribution progressively rose with age The causes and associated conditions of AF: advanced age 58 1%, hypertension 40 3%, coronary heart disease 34 8%, heart failure 33 1%, rheumatic valvular disease 23 9%, idiopathic AF 7 4%, cardiomyopathy 5 4%, diabetes 4 1% The most common coexistence among these variables was advanced age with hypertension Permanent AF almost accounted for half of these cases (49 5%), paroxysmal and persistent AF were 33 7% and 16 7%, respectively Paroxysmal AF was mainly treated with rhythm control (56 4%) However, 82 8%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AF had therapeutic strategy of rate control In patients with persistent AF, the cardioversion had been attempted in cases more than 50%, with only 31 1% of these patients who could maintain stabilized sinus rhythm The prevalence of stroke in this group was 17 5% In nonvalvular AF patients the risk factors that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stroke included advanced age,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type of AF Sixty four point five percent of these patients received antithrombotic therapy with dominated use of antiplatelet agents The long term prevention with anticoagulants only accounted for 6 6% In this investigation patients with antiplatelets as well as patients with anticoagulants showed significant lower stroke r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trial fibrillation anti arrhythmia agents cerebrovascular accident
原文传递
中国部分地区心房颤动住院病例回顾性调查 被引量:380
12
作者 戚文航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13-916,共4页
目的 了解中国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年龄分布、病因 (或相关因素 )、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现状。方法 对 1999~ 2 0 0 1年中国内地 4 1家医院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目的 了解中国心房颤动 (房颤 )患者年龄分布、病因 (或相关因素 )、房颤类型、脑卒中等流行病学特征及不同类型房颤的治疗现状。方法 对 1999~ 2 0 0 1年中国内地 4 1家医院诊断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结果  (1)共入选 92 97例 ,平均年龄 6 5 5岁 ,男女比为 13∶12。三年内房颤占同期心血管住院病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 ,平均 7 9%。随年龄增高病例数进行性递增。 (2 )房颤病因及相关因素统计 (单项 % ) ,老年 5 8 1% ,高血压 4 0 3% ,冠心病34 8% ,心衰 33 1% ,风湿性瓣膜病 2 3 9% ,特发性房颤 7 4 % ,心肌病 5 4 %和糖尿病 4 1%等。其中以高龄与高血压的组合最常见。本组患者中 2 / 3有心房增大 ,1/ 3有射血分数降低。 (3)房颤类型中阵发性占 33 7% ,持续性 16 7% ,持久性 4 9 5 %。 (4)阵发性房颤 5 6 4 %采用节律控制治疗 ,18 2 %用心室率控制方法 ,应用药物以胺碘酮、洋地黄制剂最多 ,其次为 β受体阻滞剂、普鲁帕酮等。(5 )慢性房颤 82 8%接受心室率控制治疗 ,常用药物为地高辛、β受体阻滞剂及钙拮抗剂。在持续性房颤患者中 ,试行复律者不足 1/ 2 ,其中 31 1%复律后可维持稳定窦性心律 ,应用药物以胺碘酮最多 ,其次为普鲁帕酮、奎尼丁、索他洛尔等。 (6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心房颤动 住院病例 调查 年龄 病因
原文传递
心房颤动患者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41
13
作者 何榕 杜昕 +8 位作者 刘书旺 孙丽杰 李燕 曾辉 李艳莹 孙超 张媛 马长生 高炜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35-939,共5页
目的 了解国内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中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4 008例,调查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莫雷西嗪的使用情况,对... 目的 了解国内心房颤动患者中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并评价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国心房颤动注册研究中曾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4 008例,调查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莫雷西嗪的使用情况,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记录停药及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心房颤动患者中,2 579例(64.3%)服用胺碘酮,1 247例(31.1%)服用普罗帕酮者,服用索他洛尔和莫雷西嗪者仅有148例(3.7%)和34例(0.8%).服用胺碘酮的患者合并冠心病[13.5% (348/2 579)比7.4% (93/1 247),P<0.001]、非缺血性心肌病[3.1% (78/2 579)比0.7%(9/1 247),P<0.001]和心力衰竭[4.0%(102/2 579)比1.4%(17/1 247,P<0.001]的比例明显高于服用普罗帕酮患者.服用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莫雷西嗪的心房颤动患者随访24个月过程中停药比例分别为28.8%(743/2 579)、25.1%(313/1 247)、14.2%(21/148)和32.4%(11/34).停用胺碘酮的患者中,563例(75.7%)为遵医嘱停药,126例(17.0%)为自行停药,22例(3.0%)因药物无效停药,仅有32例(4.3%)因出现不良反应停药.出现胺碘酮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8例(56.3%)为甲状腺功能异常,4例(12.5%)出现心动过缓,2例(6.2%)出现间质性肺炎及肺间质纤维化,消化道反应、皮疹、转氨酶升高等均为散发病例.结论 我国心房颤动患者中胺碘酮和普罗帕酮是使用最多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医生对于抗心律失常药物处方较规范,基本符合指南推荐;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中也存在很高处方停药率,反映当前心房颤动治疗领域仍然缺乏理想药物.临床试验注册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号ChiCTR-OCH-1300372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抗心律失常药
原文传递
关附甲素对心肌细胞电生理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张陆勇 季惠芳 +3 位作者 王秋娟 后德辉 杨熠 刘静涵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354-358,共5页
用细胞内微电极术结合微机自动分析,研究关附甲素(GFA)对豚鼠乳头状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GFA(2.6~260μmol/L)可依浓度降低APA和V_(max),增加V_(MT),且使V_(max)恒定出现在膜电位除极至-27+SD6 mV水平。GFA(2.6~26μmol/L... 用细胞内微电极术结合微机自动分析,研究关附甲素(GFA)对豚鼠乳头状肌快反应动作电位的影响。结果表明GFA(2.6~260μmol/L)可依浓度降低APA和V_(max),增加V_(MT),且使V_(max)恒定出现在膜电位除极至-27+SD6 mV水平。GFA(2.6~26μmol/L)使APD_(50)、APD_(90)和ERP延长,82~260μmol/L时,APD_(50)、APD_(90)缩短,而ERP/APD_(90)增大。GFA对V_(max)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频率依赖性和电位依赖性,并使心肌细胞的兴奋性降低。表明GFA主要是通过对快Na通道阻滞而发挥其抗心律失常作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附甲素 心肌细胞 电生理学
下载PDF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L-and T-type calcium channels in guinea pig ventricular myocytes 被引量:22
15
作者 徐尚忠 张翼 +1 位作者 任建英 周兆年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7年第6期518-518,共1页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对心室肌细胞钙通道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膜片箝技术.结果:Ber(10,30μmol·L-1)使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流由1400±247pA分别减至978±204pA及617±... 目的:研究小檗碱(Ber)对心室肌细胞钙通道的影响.方法:全细胞膜片箝技术.结果:Ber(10,30μmol·L-1)使豚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流由1400±247pA分别减至978±204pA及617±23pA(n=5,P<005),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及非频率依赖,其电流-电压曲线的峰值下降.Ber(10μmol·L-1)使L型钙流失活曲线的最大半激活电压由-278mV变为-342mV,斜率因子由922变为1303,对激活曲线无影响.Ber(10,30μmol·L-1)使T型钙流峰值由加药前的154±80pA降至101±78pA及48±45pA(n=8,P<005).结论:Ber对L和T型钙通道均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碱 心肌 抗心律失常药 离子通道 钙通道
原文传递
胺碘酮在快速型心律失常急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聂文哲 王成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9年第5期556-559,共4页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于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对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112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56例行常规急救治疗患者设为... 目的探讨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于急诊治疗中应用胺碘酮治疗的效果、安全性。方法对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急诊快速型心律失常112例患者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按照不同治疗方案分成两组,将56例行常规急救治疗患者设为对照组,将5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行胺碘酮治疗患者设为观察组,对两组疗效、血压、心率和安全性进行比对、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07%,比对照组的69.64%高(χ^2=8.145,P<0.05),且观察组舒张压(77.40±6.21)mmHg、收缩压(124.24±6.15)mmHg、心率(130.18±6.14)次/min,均比对照组的(93.47±7.40)mmHg、(140.60±7.48)mmHg、(150.35±12.32)次/min低(t=12.448、12.642、10.965,均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率3.57%,比对照组的19.64%低(χ^2=7.049,P<0.05)。结论对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于急诊中应用胺碘酮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稳定患者血压和心率,促进病情改善,且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抗心律失常药 急诊处理 血压 胺碘酮
原文传递
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被引量:17
17
作者 任自文 《天津医药》 CAS 2016年第8期932-934,共3页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十分常见,临床中常将其分为缓慢和快速心律失常两大类,每类各有其共同的治疗原则。对于缓慢心律失常,迄今尚无可长期应用的有效口服药,起搏器依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导管消融已经应用到几乎每种类型的快速心... 心律失常种类繁多,十分常见,临床中常将其分为缓慢和快速心律失常两大类,每类各有其共同的治疗原则。对于缓慢心律失常,迄今尚无可长期应用的有效口服药,起搏器依然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措施。目前,导管消融已经应用到几乎每种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由于治疗效果满意,导管消融是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的首选治疗措施。而对于其他类型的快速心律失常,特别是心房颤动和各种类型的过早搏动(早搏),大部分患者仍然接受药物治疗。胺碘酮、普罗帕酮、索他洛尔和美西律是我国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本文概述了这些常见抗心律失常药物的治疗原则及注意事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心性 抗心律失常药 药物疗法 快速心律失常 缓慢心律失常 心房颤动 过早搏动 胺碘酮
下载PDF
Artemisinin blocks activating and slowly activating K^+ current in guinea pig ventricular myocytes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杨宝锋 罗大力 +2 位作者 包力华 张永春 王慧珍 《中国药理学报》 CSCD 1998年第3期269-272,共4页
目的:研究青蒿素(Art)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外向整流钾电流的作用.方法:以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观察Art对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和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的作用.结果:Art剂量依赖性抑制时间依赖性外向钾电流(I... 目的:研究青蒿素(Art)对豚鼠心室肌细胞外向整流钾电流的作用.方法:以全细胞膜片箝技术观察Art对快速延迟整流钾电流(IKr)和缓慢延迟整流钾电流(IKs)的作用.结果:Art剂量依赖性抑制时间依赖性外向钾电流(IKstep)和IKtail.Art50μmol·L-1在+40mV时,使IKstep从387±46pA减少到240±48pA,IKtail从299±30pA减少到130±38pA.结论:Art抑制外向钾电流的两种成分IKs和IK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素 抗心律失常药 钾通道 电生理学
原文传递
抗心律失常药物应用和安全性评价进展 被引量:14
19
作者 庄晓华 陈韬 +1 位作者 徐涛 廖德宁 《药学服务与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6期454-457,共4页
抗心律失常药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上在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时,除了考虑充分利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应全面关注其安全性。本文通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心律失常发生、维持机制的分析,对抗... 抗心律失常药有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同时有致心律失常作用。临床上在应用各种抗心律失常药时,除了考虑充分利用其抗心律失常作用外,还应全面关注其安全性。本文通过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对心律失常发生、维持机制的分析,对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应用和安全性评价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 药物副反应报告系统 综述
下载PDF
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徐青燕 王英 +4 位作者 李玉强 韩秀丽 李艳华 杜庆夫 梁敏 《现代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170-172,共3页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心内科诊断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8月至2013年2月在该院心内科诊断为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住院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强心、利尿等常规治疗,治疗组予参松养心胶囊和美托洛尔联合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美托洛尔治疗。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4周时,治疗组心室率达标时间[(7.5±2.3)d]优于对照组[(15.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24 h内室性早搏次数[(105.7±12.3)次]明显少于对照组[(276.5±16.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在左心室射血分数[(44.7±8.6)%、6 min步行试验(>150 m为51例)]方面均优于对照组[(39.2±8.2)%,>150 m为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MACE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有效临床方法,较单用美托洛尔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囊 心律失常 心性 经络不通 室性早搏复合征 循证医学 抗心律失常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