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情境下图像与视觉造型的功能阐释与资源转化——2020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图像与视觉造型研究综述 被引量:8
1
作者 安丽哲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25-130,共6页
乡村振兴的主题是2020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2020年度艺术人类学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对图像与视觉造型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关于图像阐释与地方性文脉发现方面的研究;视觉艺术符号与民族文化建构的运行机制研究;... 乡村振兴的主题是2020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最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在2020年度艺术人类学公开发表的论文中,对图像与视觉造型的研究主要分为三个层面:关于图像阐释与地方性文脉发现方面的研究;视觉艺术符号与民族文化建构的运行机制研究;对传统视觉艺术资源转化的探索与研究。这三个层面的研究成为热点有着深层的原因,即这些研究的终极指向都是艺术与乡村振兴的关系问题,揭示出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作为应用型艺术学学科能够始终聚焦于现实,积极探索艺术在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从而为构建本土化的艺术学理论体系提供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图像学 阐释 造型艺术 符号 遗产资源论
下载PDF
舞蹈民族志的撰写与反思——基于人类学的视角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姝曼 王建民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4-50,共7页
舞蹈自始至终是文化人类学关注的重要事象,在不同理论学派的民族志中都有不同的诠释。本文从人类学视角,对不同范畴探讨舞蹈的脉络进行追溯和阐述,在回顾经典民族志的基础上,从艺术人类学角度对舞蹈民族志撰写进行反思。
关键词 舞蹈民族志 撰写 反思 艺术人类学
原文传递
2015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李修建 王永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6年第2期150-161,共12页
2015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扎实推进,涌现出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其一,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情况来看,有6项课题得到立项支持;其二,艺术人类学的历史与理论研究多处开花,出现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著作4部,研究问... 2015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扎实推进,涌现出了颇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其一,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情况来看,有6项课题得到立项支持;其二,艺术人类学的历史与理论研究多处开花,出现相关研究论文30余篇、著作4部,研究问题涉及艺术人类学的学术史、基础理论、研究方法、学科建构等方面,值得指出的是,本年度有多家学术刊物设立艺术人类学专栏;其三,艺术人类学的田野与个案研究涌现出大量成果,有20余部著作和百余篇论文,研究者能够自觉运用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学术探索渐趋深入;其四,学术活动丰富且较为注重学术含量,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功举办2015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概括而言,2015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在基础理论、田野个案、学术活动等诸方面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视觉人类学和舞蹈人类学的研究成果尤为显著。虽然各门类艺术人类学的研究不够均衡,不过整体而言,本年度的研究在质和量上都有了一定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度 艺术人类学 学科发展 研究报告
下载PDF
湘黔交界少数民族社区的汉传戏班——以石阡木偶戏为例的艺术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应华 《艺术探索》 2011年第6期51-54,142-143,共4页
石阡木偶戏班从湖南汉族社区传入,其内部组织以"班主"和"管班"为核心角色,构成一种象征体系,表征着湘黔交界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基本关系。石阡木偶戏拥有一批传统剧目,这些剧目所拥有的娱乐、教育、教化功能得到... 石阡木偶戏班从湖南汉族社区传入,其内部组织以"班主"和"管班"为核心角色,构成一种象征体系,表征着湘黔交界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基本关系。石阡木偶戏拥有一批传统剧目,这些剧目所拥有的娱乐、教育、教化功能得到了乡民社会的认同。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石阡木偶戏班组织、剧目分类等策略即是当地少数民族文化和"沅湘"地区汉民族文化混成的结果,是在政治权力扩张的过程中,"夷汉"文化"共谋"、"协商"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黔交界 少数民族社区 汉传木偶戏班 艺术人 类学 考察
下载PDF
2020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理论与田野研究热点问题透视 被引量:2
5
作者 王永健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17-124,共8页
2020年度的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其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明显增强,重视研究理念的更新,关照艺术事象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现代社会变迁的互动,关注艺术的传承与为适应现代性发展所做的调适,重视不同艺术民族志个案的比较研究和多点艺术民族志... 2020年度的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其理论性和实践指导性明显增强,重视研究理念的更新,关照艺术事象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现代社会变迁的互动,关注艺术的传承与为适应现代性发展所做的调适,重视不同艺术民族志个案的比较研究和多点艺术民族志研究。一批具有中国范式的艺术人类学理论涌现出来,对人类学乃至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均产生了启示意义。人类学与当代艺术的交流与互动日益频繁,引发当代艺术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以学术研究和艺术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提供助力,使在地的文化艺术资源得到发掘和利用。文化遗产研究的国际化趋势凸显,关注国际文化遗产领域的前沿问题,致力于解决中国保护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田野调查 艺术民族志 乡村振兴 文化遗产
下载PDF
羌族民间歌舞的多面考察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祥林 《民族艺术研究》 2017年第3期131-140,共10页
考察和研究羌族民间歌舞,不可缺少艺术人类学视角,本文从旅游学、艺术学、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因为其不单单是舞台或广场上向观众游客表演的"节目"。羌族歌舞扎根族群生活、体现族群心理、服从族群需要,它有更宽广... 考察和研究羌族民间歌舞,不可缺少艺术人类学视角,本文从旅游学、艺术学、人类学的学科角度对其进行考察,因为其不单单是舞台或广场上向观众游客表演的"节目"。羌族歌舞扎根族群生活、体现族群心理、服从族群需要,它有更宽广深厚的民俗文化语义和族群文化内涵。对于羌族民间歌舞,既要看到它作为"舞台真实"在当代向外的大力展演(如旅游景点广场上的跳皮鼓),更要看到它作为"后台真实"在族群内部的原生形态(如羌族村寨仪式中的跳皮鼓),只有结合二者,对之的研究和把握才有完整性可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羌族 民间歌舞 族群生活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世武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3期123-129,共7页
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当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固然应当批判古典时期的艺术进化论和现代时期受西方现代美学束缚的误区,同时应当继承古典人类学家确立的文化整体观、世界意识及跨文化比较的意识,避免走向地... 艺术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典、现代和后现代三个时期。当代艺术人类学的研究固然应当批判古典时期的艺术进化论和现代时期受西方现代美学束缚的误区,同时应当继承古典人类学家确立的文化整体观、世界意识及跨文化比较的意识,避免走向地方主义的琐碎化叙事;应当继承现代时期的田野民族志方法,以艺术民族志为建构理论的基石。此外,注重书面文献研究与田野调查研究的互动,注重文化翻译的准确性,注重与其他学科保持对话,警惕和批判西方美学理论的话语殖民和形形色色的"中心主义",也是当代艺术人类学方法的建设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文化整体观 世界意识 跨文化比较 艺术民族志
下载PDF
2014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科发展研究报告 被引量:2
8
作者 李修建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15年第1期146-156,共11页
2014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学术研究稳步推进,学术活动丰富多彩。人类学的方法论和理论视野被各门类艺术广泛接受,艺术人类学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城市田野等成... 2014年度,中国艺术人类学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学术研究稳步推进,学术活动丰富多彩。人类学的方法论和理论视野被各门类艺术广泛接受,艺术人类学的理论研究走向深入,以田野调查为基础的研究成果日渐增多,艺术人类学的本土化、城市田野等成为探讨比较多的话题。同时,作为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艺术人类学研究亦暴露出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两点:一是各门类艺术人类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还很不够;二是很多研究虽然以田野调查为基础,但更多是对艺术本体的展现,缺乏人类学的整体论和语境研究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4年 艺术人类学 学科发展 年度报告
下载PDF
“本土化”艺术人类学理论建构臆说 被引量:2
9
作者 范春义 曹广华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70-76,共7页
艺术人类学本土化理论建构是艺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沉淀了艺术人类学界关于本土化理论建构的系统成果,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也为"接着谈"提供了探讨平台。基于理论通约和本质... 艺术人类学本土化理论建构是艺术人类学的重要研究内容,《新时期以来中国艺术人类学的知识谱系研究》沉淀了艺术人类学界关于本土化理论建构的系统成果,具有积极的建设意义,也为"接着谈"提供了探讨平台。基于理论通约和本质层级论,可使相关理论的总结和思考进一步深入。除了已有共识,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国情,兄弟学科理论,中国文献国情,可为本土化理论建构提供新的视角和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本土化理论 传统文化国情 文献国情
下载PDF
全球化视域下的艺术界考察与实验民族志书写——2020年度西方艺术人类学研究动态及热点评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韵 《民族艺术研究》 CSSCI 2021年第2期131-140,共10页
2020年度,西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变得更具实验性,面对全球化世界中复杂的文化现象,民族志与当代艺术进一步融合,以一种超文本、多模态、多感官的方式展开。与此同时,随着传统艺术史叙事之外的土著群体积极投身艺术与文化领域,艺术人... 2020年度,西方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方式变得更具实验性,面对全球化世界中复杂的文化现象,民族志与当代艺术进一步融合,以一种超文本、多模态、多感官的方式展开。与此同时,随着传统艺术史叙事之外的土著群体积极投身艺术与文化领域,艺术人类学的研究视域随之被拓宽,进入了更为丰富的全球艺术界场景。民族志更具实验性,艺术家与人类学家通过舞台剧、策展、行走、视频网站等手段广泛探讨社会议题;盖尔、特纳的艺术人类学理论在新的时空背景之下得以批判性发展,同时设计人类学理论也有了新的探讨;土著学者和策展人参与到了"书写土著艺术"这一竞技场中;人类学家积极参与艺术界观察,从国家政策、艺术机构、艺术家群体等角度入手,在更为复杂的社会场景中进行反思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艺术界 实验民族志 土著艺术 全球化
下载PDF
“十二五”期间艺术人类学研究述论(2011~2015年)
11
作者 王永健 《艺术探索》 2016年第5期53-67,共15页
艺术人类学是舶自西方的一门学问,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尤其是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以来,学术活动日益活跃,学术研究步入稳健发展时期。"十二五"期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特... 艺术人类学是舶自西方的一门学问,自20世纪70年代末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30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尤其是2006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成立以来,学术活动日益活跃,学术研究步入稳健发展时期。"十二五"期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特点明显:一是艺术人类学相关研究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立项范畴;二是艺术人类学的基础理论研究稳步推进,主要体现在西方艺术人类学译介、学术史、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问题的深入研讨;三是艺术人类学田野与个案研究逐步走向深入,大量成果涌现,学者对于人类学方法的运用已逐渐形成自觉;四是艺术人类学学科建设扎实推进,学术研究从业者数量和学科支撑性理论著作数量稳步上升;五是艺术人类学学术活动较为活跃,促进了学术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艺术人类学 研究述论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2018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专家学者七人谈
12
作者 章旭清 卢文超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11-19,共9页
2018年9月25日至9月27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隆重召开。会议期间,东南大学的章旭清、卢文超、孟凡行、史韵荣、郝宇、杨格格、智丹霞、曾奕玲等老师和同学,对于前来参加会议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方... 2018年9月25日至9月27日,中国艺术人类学年会,在江苏省南京市东南大学隆重召开。会议期间,东南大学的章旭清、卢文超、孟凡行、史韵荣、郝宇、杨格格、智丹霞、曾奕玲等老师和同学,对于前来参加会议的著名专家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方李莉研究员、东南大学王廷信教授、浙江大学王杰教授、复旦大学民族研究中心主任纳日碧力戈教授、中央音乐学院杨民康研究员、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李祥林教授、广西《民族艺术》主编许晓明研究员——围绕“艺术人类学与新时代的中国发展”为题,进行了专题采访,下面的文字,是根据采访录音整理,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新时代 中国发展 专家访谈
下载PDF
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 被引量:2
13
作者 方李莉 《民族艺术研究》 2018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以全球性的眼光来关注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需将中国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置身于世界艺术人类学的共同体来认识。关注2017年国际艺术人类学的四个研究趋势,以及艺术民族志所探讨的焦点与重点,一方面是国际艺术人类学研究... 以全球性的眼光来关注2017年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与焦点,需将中国的艺术人类学研究置身于世界艺术人类学的共同体来认识。关注2017年国际艺术人类学的四个研究趋势,以及艺术民族志所探讨的焦点与重点,一方面是国际艺术人类学研究范围更加广泛和更加综合,同时,许多非西方的人类学家也参与了艺术人类学的讨论,同时受到西方学者的关注,一个世界性的艺术人类学学术共同体正在形成,而且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也开始受到西方艺术人类学界的关注。为应对全球化的冲击,中国艺术人类学加强对本土学科的理论建构;建构本土艺术理论的艺术民族志;加强艺术民族志写作的讨论与研究。整个中国艺术人类学学界从关注回归生活现场的学术到关注艺术介入社会建构,关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中国后现代艺术场域的形成。未来的世界是一个多极对话的世界,中国的艺术人类学一定要努力去建构自己的话语空间和话语权,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贡献中国的见解和中国的文化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艺术人类学 西方艺术人类学 世界学术共同体 本土理论
下载PDF
今天需要什么样的艺术人类学——新时代中国艺术人类学发展的新的生长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波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4期20-27,共8页
新时代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了新的挑战。以此为依据中国艺术人类学应寻找新的学科发展生长点。生长点是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个关键,就能为学科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发展。中国... 新时代为中国艺术人类学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并提出了新的挑战。以此为依据中国艺术人类学应寻找新的学科发展生长点。生长点是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抓住这个关键,就能为学科发展开辟广阔的道路,从而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科发展。中国艺术人类学的新的学科生长点应概括中国艺术人类学研究的基本经验,深刻认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做好中国艺术人类学意义的解释。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理论和方法回答新时代中国社会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即从艺术人类学的视角回答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一带一路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的各种机遇和挑战。立足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人类学新的生长点。即:明确中华民族的视野、关注国际化问题、建构学科体系、理论建构为旨趣以及追求方法的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 中国艺术人类学 学科生长点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与生命艺术 被引量:1
15
作者 纳日碧力戈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115-117,共3页
艺术人类学从人类学角度研究艺术,重视本土观点,强调主体性、互主性,突出形气神圆融,彰显物觉和神韵的统一,追求生命艺术的境界。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生命艺术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的生成及其基本含义 被引量:28
16
作者 郑元者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7,1,共6页
艺术人类学是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的离合关系的产物,它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成为一门有系统的学科。旧式的“艺术人类学”主要以研究无文字社会的艺术为己任,而新的艺术人类学在时间性和地区性上有其更大的范围,因为它要重建迄今为止世界上所... 艺术人类学是艺术与人类学之间的离合关系的产物,它经历了很长时间才成为一门有系统的学科。旧式的“艺术人类学”主要以研究无文字社会的艺术为己任,而新的艺术人类学在时间性和地区性上有其更大的范围,因为它要重建迄今为止世界上所有民族的艺术性的生活方式,它不但承诺要对全景式的人类艺术景观作出更加广泛的、全面的观察,而且寻求对艺术和人生的真理作出自己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生成 基本含义
下载PDF
让艺术和审美研究从实践出发——艺术人类学之学术意义的一种阐释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何明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82-86,共5页
西方现代美学在批判古典美学纠缠于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以思辨方法演绎理论体系等过程中提出了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分析与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学术目标,但由于美学自身的方法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从而进展缓慢;现代... 西方现代美学在批判古典美学纠缠于形而上的本体论问题、以思辨方法演绎理论体系等过程中提出了从事实和经验出发分析与解决有关艺术和审美的具体问题的学术目标,但由于美学自身的方法论为这一目标的实现设置了障碍,从而进展缓慢;现代人类学特有的田野工作和“民族志”方法为解决美学的这一难题提供一条路径。目前美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主要从资料引用、思想启迪等方面切入,属于跨学科研究的性质,现代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尚未真正进入艺术和审美研究的领域,因而作为学科意义的艺术人类学目前尚未确立。把田野工作和“民族志”的方法融进艺术和审美的研究之中,是探寻解决当代美学难题、实现有关艺术和审美研究从经验事实和实践出发的重要路径,也是创建艺术人类学的根本依据和意义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 田野工作 民族志 美学 艺术人类学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民族志方法讨论 被引量:12
18
作者 洪颖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97-107,共11页
艺术人类学研究有必要借鉴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民族志具有“文体”和“方法”双重内涵,对艺术研究的民族志讨论应包括“作为方法的民族志实践”和“作为文本的民族志书写”两方面的研究。在作为方法的艺术民族志研究实践中,“整体观”原... 艺术人类学研究有必要借鉴民族志的研究方法。民族志具有“文体”和“方法”双重内涵,对艺术研究的民族志讨论应包括“作为方法的民族志实践”和“作为文本的民族志书写”两方面的研究。在作为方法的艺术民族志研究实践中,“整体观”原则对帮助转换既有的知识传统中以孤立地谈论艺术品来解决“艺术”问题的倾向、模式,以及对“艺术”认知的“祛魅”,具有基础性意义;对“观察—体验”的实践理念的标举,正面回应了“体验”在民族志实践中的长期蛰伏状态;以“当下”地“共域在场”为具体操持方案,强调研究者对“场域”结构关系保持自觉并调动自身“在场”的能动性,机动地采取有目的的行为从调查现场获致所需信息。适应于实践的具体情况,艺术民族志书写将呈现为一系列的、调动多种手段的实验性写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民族志 实践 书写
原文传递
学术范式的转换与艺术人类学的学科建构 被引量:14
19
作者 何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9-24,共6页
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虽因其研究对象的共域而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叉互渗研究实践,但却长期滞留于材料移植和理论移植阶段,未能促成艺术人类学学科范式的形成。其主要根源在于两个学科各持一端:一者固守实证主义立场,把艺术视为与生计、交... 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虽因其研究对象的共域而有着源远流长的交叉互渗研究实践,但却长期滞留于材料移植和理论移植阶段,未能促成艺术人类学学科范式的形成。其主要根源在于两个学科各持一端:一者固守实证主义立场,把艺术视为与生计、交换、政治体制等几乎无差别的社会文化现象进行描述与解读;另一者坚持对从社会文化中孤立出来的艺术及其活动进行思辨的方法,把存在于社会文化之中的艺术悬置起来不予问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思潮既解构了理性主义的思辨模式又颠覆了实证主义的绝对真理性,把人及其主体性移置到学术研究的中心,引发了学术范式的转换和知识资源的重组,推动文化人类学与文艺美学在理论和方法上积极互动和深度融合,促成具有学科意义和知识创新能力的艺术人类学学科的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范式 理性主义 后现代思潮 艺术人类学
原文传递
从实践出发:开启艺术人类学研究的新视域 被引量:11
20
作者 何明 吴晓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34,共6页
从实践出发,就是把社会生活的实际运行过程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并使之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始终。艺术人类学把从实践出发作为学科的学术价值取向,既承续了其母体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又确定了与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以... 从实践出发,就是把社会生活的实际运行过程作为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并使之贯穿于学术研究的始终。艺术人类学把从实践出发作为学科的学术价值取向,既承续了其母体学科文化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又确定了与文艺学、美学、艺术学等以艺术和审美为研究对象的诸学科相区别的学科边界,从而赋予艺术人类学作为文化人类学的新兴子学科或独立性的交叉学科的建构具有了合理性与合法性,进而开启出生活世界的艺术和审美活动的新视域,在艺术和审美研究领域拓展出以田野民族志为基本方法和以人们在生活中的艺术创作和接受行为为焦点、以由社会关系网络和社会结构所构成并对人及其行为具有形塑作用的场域为坐标、以由社会制度或社会规定性逐渐内化到人的身体之中而形成的并具有不断吸纳特定场域中新的社会规定性以调整与重构自身和实践对象的惯习研究为指归的研究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人类学 实践 生活世界 行为 场域 惯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