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7篇文章
< 1 2 5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选本与域外汉文学 被引量:14
1
作者 张伯伟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1-89,共9页
选本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特色在于包容性最广,因而也最便于扩大影响。这在韩国和日本的汉语文学史上也同样如此。选本一方面导致文风的变化,一方面也体现了文风的转变。研究汉语文学的发展,应该重视选本的作用。
关键词 选本 韩国 汉文学 汉文学 《三体诗》 《文选》 《文华秀丽集》
原文传递
明代宋诗选本论略 被引量:11
2
作者 申屠青松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75-79,共5页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 明代宋诗选本现可考者约有十五家。它们虽是对时人过度轻视宋诗的反驳,但也没有超越崇唐抑宋的时代风气,在选诗标准上多持以唐存宋的态度。明代宋诗选本保留了不少珍贵的宋诗文献,成为清代宋诗选本的文献来源之一,对清代宋诗复兴起过重要作用,但作为文献又有诸多缺陷,给清代选本带来不好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诗 选本
下载PDF
选本活动论题的张力及其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杨春忠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90-95,共6页
选本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运作方式与文学批评方式。经典相关于选本,选本活动本身即是一个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的过程。从构成及其现实运作的意义上言之,由于选本活动是由众多的质素或环节构成的,其体... 选本活动是一种特定的文学活动方式,一种特定的文学史运作方式与文学批评方式。经典相关于选本,选本活动本身即是一个经典化、去经典化与再经典化的过程。从构成及其现实运作的意义上言之,由于选本活动是由众多的质素或环节构成的,其体现为一种整合性的动态系统,并存有着自身多元化的意向。这样,虽然选本活动的确存有着批评的质素,但却并非仅仅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而存在,选本批评的命名在某种意义上遮蔽了选本活动的综合性与集合性。与选本、选本批评等相关概念相比较,选本活动的概念更具有理论张力、现实针对性与方法论意义,其极大地开拓了选本研究的视野,健全了选本研究的意识观念,强化了其现实感。当下选本活动研究可在以下论域中展开,亦即其一,选本活动的理论研究;其二,选本活动的历史研究;其三,选本活动的统计学-实证研究;其四,选本活动的应用研究;其五,选本活动规范化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 选本批评 选本活动 经典化 文化活动
下载PDF
五山文学的研究与别集的校注 被引量:7
4
作者 张哲俊 《日语学习与研究》 CSSCI 2017年第2期1-12,共12页
校注与研究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两种不同方式,两种方式一直是分离并存。《日本五山文学别集的校注与研究》将努力探索结合两种方式的途径,将以全面排查与深度细查的方式,调查五山文学别集的所有信息,尤其是需要调查文学与生活世界交流... 校注与研究是近代以来学术研究的两种不同方式,两种方式一直是分离并存。《日本五山文学别集的校注与研究》将努力探索结合两种方式的途径,将以全面排查与深度细查的方式,调查五山文学别集的所有信息,尤其是需要调查文学与生活世界交流关系的信息,力求为研究五山文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注 研究 结合 五山文学 别集
原文传递
清代科举加试试帖诗之探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唐芸芸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56-61,共6页
在诗歌退出科场七百年以后,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成为清代科举改革中的有力之举。文章即探讨这一文化事件得以持续实行的原因,当是清初历代科举改革政策的积累,诗教与鼓吹休明的需要,及试帖选本的"与时俱进"共同作用... 在诗歌退出科场七百年以后,乾隆二十二年科举加试试帖诗,成为清代科举改革中的有力之举。文章即探讨这一文化事件得以持续实行的原因,当是清初历代科举改革政策的积累,诗教与鼓吹休明的需要,及试帖选本的"与时俱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试帖诗 清代 诗教 选本
下载PDF
南戏《琵琶记》遗存考 被引量:6
6
作者 徐宏图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05年第1期36-52,共17页
本文除对散存各处的不同版本《琵琶记》予以考究与统计外,着重介绍《琵琶记》在近代各地方剧种特别是高腔系统中的流播与演出情形,以见其遗存之富与传唱之盛。全文分“古本”的遗存、“通行本”的遗存、“选本”的遗存、在地方剧种中的... 本文除对散存各处的不同版本《琵琶记》予以考究与统计外,着重介绍《琵琶记》在近代各地方剧种特别是高腔系统中的流播与演出情形,以见其遗存之富与传唱之盛。全文分“古本”的遗存、“通行本”的遗存、“选本”的遗存、在地方剧种中的传唱等四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遗存 南戏 地方剧种 通行本 高腔 选本
下载PDF
选本编纂与王朔小说的经典化
7
作者 汪霖霖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45-53,共9页
在王朔小说的经典化过程中,文学选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争鸣小说选本、先锋小说选本、通俗文学选本等当代文学选本收录王朔小说的复杂情况,反映出王朔小说被同时代人理解、接受和归类上的困难程度。王朔及其作品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典律构... 在王朔小说的经典化过程中,文学选本发挥了重要作用。争鸣小说选本、先锋小说选本、通俗文学选本等当代文学选本收录王朔小说的复杂情况,反映出王朔小说被同时代人理解、接受和归类上的困难程度。王朔及其作品的经典化是当代文学典律构建中的特殊个案,是历史与现实、作家与社会、文学批评与大众传媒、学术规范与市场逻辑等多重内外因素形成合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 王朔小说 经典化
下载PDF
民国时期清词选本考索 被引量:6
8
作者 曹辛华 《阅江学刊》 2009年第4期117-122,共6页
民国时期出现了众多的清词选本,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然而,迄今尚未有人对此予以全面的考察。通过汇辑考索知,断代专选类有37种,历代杂选类54种,地域类40种,闺秀类15种。对民国时期清词选本的考索,可以为清词研究、民国词研究奠定史料基础。
关键词 民国 清词 选本
下载PDF
选本视域下秦观文章的递降性接受
9
作者 滕瑜平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2-129,共8页
秦观文章的文学史地位可通过选本反映。《宋文鉴》等二十余部选本根据政治立场、文学好尚、文体规范以及实用性等因素对秦文进行选录。在与宋六家、苏门六君子文章选录数量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秦文在其中居于中游地位。南宋选录秦文的选... 秦观文章的文学史地位可通过选本反映。《宋文鉴》等二十余部选本根据政治立场、文学好尚、文体规范以及实用性等因素对秦文进行选录。在与宋六家、苏门六君子文章选录数量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秦文在其中居于中游地位。南宋选录秦文的选本最多,其数量甚至超过后代之和,这主要是受到科举考试与南宋人对苏门士人的推崇等因素的影响。而宋代以后选本对秦文选录明显减少,其根本原因在于与欧苏等一流作家相比,秦文的思想性不及他们,艺术上又好模拟,难以自成一家。这同时也与秦观词作的造诣得到普遍认可、文体的不同功用、唐宋八大家文统的确立以及八股文师法的对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观 文章 文体 选本 宋人选宋文
下载PDF
经史互济:论贺复征的选本批评观
10
作者 肖锋 杜莹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2-61,共10页
明代的文学总集,以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为代表,它们堪称明代文学总集的集大成之作。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一方面延续了明初以来“文章以体制为先”及“条分缕析”的辨体观;另一方面,他则... 明代的文学总集,以吴讷《文章辨体》、徐师曾《文体明辨》、贺复征《文章辨体汇选》为代表,它们堪称明代文学总集的集大成之作。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一方面延续了明初以来“文章以体制为先”及“条分缕析”的辨体观;另一方面,他则以实际的选文辨体操作反驳了吴讷、徐师曾等人崇古抑今的观点,让辨体观具有折衷主义的色彩。这是一条更为复杂与综合的文体学术路径:借辨体之精细指向“体以济史”,以选文之荟萃指向“文以济史”,最终以“经史互济”的方式使《文章辨体汇选》达到致用的目的。“经史互济”的选本批评观最终呈现为“尊经重史”的治学态度,实现了重义理与重文学的统一,从而呈现出独属于晚明文人的“文体自觉”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复征 文体 选本 经史互济
原文传递
礼学与清中期骈文选本之关系
11
作者 裔一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7-96,共10页
骈文之体源于礼法,后世因着意于骈文形式之美,其与礼学之关系逐渐隐晦。至清代,出于稽古右文之需,礼制建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此情势下,翰林院庶吉士学习骈文,科举考试也将骈体作为基本功夫。此期骈文选家多曾任职翰苑,出于礼职身... 骈文之体源于礼法,后世因着意于骈文形式之美,其与礼学之关系逐渐隐晦。至清代,出于稽古右文之需,礼制建设得到统治者的高度重视,在此情势下,翰林院庶吉士学习骈文,科举考试也将骈体作为基本功夫。此期骈文选家多曾任职翰苑,出于礼职身份而编纂选本。因此,所选文体多与礼制相关,且骈文理论亦含蕴“和”的礼学内涵。正是在清中期重礼的文化氛围中,骈文与礼学再次结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中期 骈文 选本 礼学
下载PDF
语文教材编制模式多样化思考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慧玲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7年第4期132-136,共5页
文选式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编制模式,国内有不少代表性的文选式语文教材,关于该编制模式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备,但该模式存在不少问题,如选文安排不科学,随意性较大。将语文教学演变为选文教学。使口语交际教材沦为写作、阅读教材的附... 文选式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材编制模式,国内有不少代表性的文选式语文教材,关于该编制模式的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备,但该模式存在不少问题,如选文安排不科学,随意性较大。将语文教学演变为选文教学。使口语交际教材沦为写作、阅读教材的附庸。因此,语文教材编制有必要借鉴国外经验,考虑其他编制模式如专题式、话题式,走教材编制多样化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文教材 编制模式 文选式 多样化
下载PDF
《文选》李善注变迁综述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立群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25,共13页
《文选》注释经历了一个由一到多、又由多到一的过程。从最初李善注显庆三年(658)的上表之本伊始,就产生了不尽一致的传抄本。李善在讲学过程中的不断修订之本,表现出多样的形态,其最终的所谓绝笔之本,则又是对其不断修订之本的统一。... 《文选》注释经历了一个由一到多、又由多到一的过程。从最初李善注显庆三年(658)的上表之本伊始,就产生了不尽一致的传抄本。李善在讲学过程中的不断修订之本,表现出多样的形态,其最终的所谓绝笔之本,则又是对其不断修订之本的统一。监本《文选》的统一整理、刊刻使抄本时代的众多本子加快消失。监本《文选》与平昌孟氏本合并的秀州本,成为第一个合并的本子,其后的广都本、明州本、赣州本,甚至奎章阁本,均是以合并本的面貌出现,合并的传承过程中,二家之注界限的"渐行渐近渐不分",又开始催生出单注本的出现,尤袤刊刻的李善单注本,又从赣州本中脱离出来而独立。总之,《文选》李善注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本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选》 李善注 简约 繁富
下载PDF
镜像的流变:论哥伦比亚中国现代文学英译选本与西方重构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刚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8-73,共6页
20世纪以来,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文学选本基本能够不断克服意识形态的桎梏,坚持客观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将中国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西方的学生和广大读者。选本的历史嬗变中,从最初"我们"的迎合到后来"他们&qu... 20世纪以来,哥伦比亚大学的中国文学选本基本能够不断克服意识形态的桎梏,坚持客观地看待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将中国现代优秀的文学作品介绍给西方的学生和广大读者。选本的历史嬗变中,从最初"我们"的迎合到后来"他们"的排斥,再到今天双方的理解和认可,勾勒出一条中国现代文学被美国知识分子接受和传播的路径。同时,哥大选本也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一幅世界视野中的西方镜像,在这个镜像的流变中,我们得以观察美国学界对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的选择与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哥伦比亚大学 中国现代文学 选本研究 选择与重构
下载PDF
古代戏曲作品中的两种《三元记》
15
作者 王娜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123-128,共6页
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名为《三元记》的传世作品有两种,分别为明传奇《冯京三元记》与明传奇《商辂三元记》。《冯京三元记》是根据同名南戏而来,另有同题材的已佚传奇《四德记》,以富贾冯商屡行善举得善报为主要故事脉络;《商辂三元记》又... 在中国古代戏曲中名为《三元记》的传世作品有两种,分别为明传奇《冯京三元记》与明传奇《商辂三元记》。《冯京三元记》是根据同名南戏而来,另有同题材的已佚传奇《四德记》,以富贾冯商屡行善举得善报为主要故事脉络;《商辂三元记》又名《断机记》,清代存有同题材杂剧《三元报》,以秦雪梅为未婚夫守节并苦心教商家遗腹子成才为主要情节。二剧名称相类,内容却迥异,但在民间都有一定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在明清时期盛行的诸多戏曲选本中都对二剧有所收录,同时二剧都带有浓厚的教化色彩,《冯京三元记》中的“阴德果报”和《商辂三元记》中的“贤母教子”都是古代戏曲中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教化主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记》 冯京 商辂 选本 教化
下载PDF
日藏佚籍《宋元明诗隽》选录元诗的文本来源与文献文化意义
16
作者 赵昱 《汉籍与汉学》 2023年第2期14-24,共11页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原内阁文库)收藏《宋元明诗隽》一部,按照《宋诗隽》《元诗隽》《明诗隽》的次序选录宋、元、明三朝诗歌,分体编排,并逐首附有评点。其书托名李攀龙、吴从先、袁宏道、陈继儒诸家编纂、增订,实为建阳书坊伪造。通过对... 日本国立公文书馆(原内阁文库)收藏《宋元明诗隽》一部,按照《宋诗隽》《元诗隽》《明诗隽》的次序选录宋、元、明三朝诗歌,分体编排,并逐首附有评点。其书托名李攀龙、吴从先、袁宏道、陈继儒诸家编纂、增订,实为建阳书坊伪造。通过对《元诗隽》所收诗人诗作的详细梳理比较,可知其文本内容与明代后期编成的《尧山堂外纪》高度重合,或有共同的材料来源。而这样一部伪托总集之所以会出现于晚明,又是明代中后期的诗学思想递嬗、书坊意在谋利、评点文化兴盛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元明诗隽》 元诗 总集 《尧山堂外纪》 辨伪
原文传递
选本编纂与“第三代诗歌”合法性的建构
17
作者 刘静怡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35-40,共6页
虽然“第三代诗歌”大多数创作于1984-1987年间,但没有被当时的主流诗坛接受。随着“第三代诗歌”在选本中集结出现,其存在的合法性逐渐被确认。这些诗歌选本首先指出了“第三代诗歌”作为诗歌本体存在的价值;其次通过建构“第三代诗歌... 虽然“第三代诗歌”大多数创作于1984-1987年间,但没有被当时的主流诗坛接受。随着“第三代诗歌”在选本中集结出现,其存在的合法性逐渐被确认。这些诗歌选本首先指出了“第三代诗歌”作为诗歌本体存在的价值;其次通过建构“第三代诗歌”命名和谱系的合法性,将“第三代诗歌”与“朦胧诗”联系起来,提供了“第三代诗歌”入“史”的合理依据。“第三代诗歌”选本还凸显了“第三代诗歌”具有的后现代主义美学特征,从而建构了其美学的合法性。诗歌选本编纂对“第三代诗歌”合法性的构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本编纂 “第三代诗歌” 合法性
下载PDF
论唐圭璋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以《唐宋词简释》为中心 被引量:3
18
作者 巨传友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2期46-49,53,共5页
"重拙大"是晚清王鹏运、况周颐等人提出的重要词学理论,对现代词坛有着很大的影响。唐圭璋以"重拙大"为标准来选词、论词,并对其内涵作了进一步阐发,以选本的方式体现了对"重拙大"理论的接受。
关键词 “重拙大” 选本 况周颐 唐圭璋
下载PDF
萧该生平及其《文选》研究考述
19
作者 王书才 《安康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66-68,84,共4页
萧该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研究《昭明文选》并且撰有专书的第一位学者。本文首先对其生平著述进行了考证, 然后依据残存于日藏唐钞《文选集注》和《汉书》旧注中的萧该《文选》研究的资料, 从内容特色和体例形式两方面, 论述了其在《... 萧该是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上研究《昭明文选》并且撰有专书的第一位学者。本文首先对其生平著述进行了考证, 然后依据残存于日藏唐钞《文选集注》和《汉书》旧注中的萧该《文选》研究的资料, 从内容特色和体例形式两方面, 论述了其在《文选》研究发展史上的重要贡献和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平 研究史 发展史 文学 古典
下载PDF
明清时期“选难于作”说刍议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雄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40-52,共13页
随着宋以降“选家”与“选本”的大规模出现,在基于选本“求精”目的而强调文学审美的价值评判的引导下,宋元之际产生了“选难于作”说这一颇具特色的文学批评论题。此说在明清两代获得积极关注而相关论说也愈趋丰富。明清士人在延续宋... 随着宋以降“选家”与“选本”的大规模出现,在基于选本“求精”目的而强调文学审美的价值评判的引导下,宋元之际产生了“选难于作”说这一颇具特色的文学批评论题。此说在明清两代获得积极关注而相关论说也愈趋丰富。明清士人在延续宋以来直接着眼于选本“求精”目的的探讨之外,又延入了“知己难觅”心理与孔子“删述”精神这两个观照视角。前者依旧归于选本“求精”目的的讨论,后者则跳出了这一界域限制,将阐说从文学审美的层面抬举到了接续“道统”与实现“教化”方面,对于在传统文学批评体系中提升“选难于作”说的价值有着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文学 选本 “选难于作”说 知己难觅 删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