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尺神经及其血供在肘管综合征手术中应用解剖研穷 被引量:12
1
作者 扈清云 陈廷玉 +4 位作者 王培军 欧叶涛 张东东 韩曦 陈乃峰 《解剖学研究》 CAS 2005年第1期63-63,65,共2页
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为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情况。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有3个来源:尺侧上副动脉(I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后支(PURA),分别... 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为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5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察测量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情况。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有3个来源:尺侧上副动脉(I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后支(PURA),分别与尺神经伴行长度为(15.1±2.0)cm、(5.0±1.1)cm和(6.4±1.2)cm;尺神经在肘部发出1~2支关节支,2~3支肌支。结论行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时保护尺神经及其血供是完全可能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前移术 血供 肘管综合征 肘部 治疗 手术中 动脉 目的观 结论 情况
下载PDF
儿童肱骨内上髁骨折术后迟发性尺神经炎的预防 被引量:6
2
作者 梁双 张英剑 《临床骨科杂志》 2005年第6期540-541,共2页
目的探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一期行尺神经前移术对肱骨内上髁骨折术后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7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分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一期行尺神经前移(32例)和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两组,对两组迟发... 目的探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一期行尺神经前移术对肱骨内上髁骨折术后发生迟发性尺神经炎的预防作用。方法将57例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分为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一期行尺神经前移(32例)和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25例)两组,对两组迟发性尺神经炎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一期行尺神经前移组的迟发性尺神经炎发生率为6.25%,而单纯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组为36%,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肱骨内上髁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并一期行尺神经前移能较好地预防术后迟发性尺神经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迟发性尺神经炎 尺神经前移
下载PDF
Y形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和尺神经前置治疗肱骨髁间骨折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德彬 罗梅 《现代医药卫生》 2007年第22期3332-3334,共3页
目的:评价Y形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及常规尺神经前置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6年6月,采用Y形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及常规尺神经前置的方式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1例。随访资料完整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6~72岁,... 目的:评价Y形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及常规尺神经前置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03年7月~2006年6月,采用Y形钢板加松质骨螺钉固定及常规尺神经前置的方式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31例。随访资料完整27例,男21例,女6例;年龄16~72岁,平均39岁。肱骨髁间骨折按AO/ASIF分型:C1型17例,C2型8例,C3型2例。除3例合并尺骨鹰嘴骨折经后侧骨折端入路,其余均采用Campbell后侧入路。术后早期肘关节CPM功能练习。结果:随访6~27个月,平均11.8个月,按Cassebaum方法评价疗效:优16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9%。3例术前尺神经挫伤随访8个月,1例神经功能恢复不全,另2例均完全恢复。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肱骨髁间骨折应尽早解剖复位,尺神经前置可有效减少神经麻痹的发生,对于术前有尺神经挫伤者也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坚强的固定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有助于肘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Y形钢板 松质骨螺钉 肱骨髁间骨折 尺神经前置 早期功能锻炼
下载PDF
尺神经前移在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赵艳东 张树明 +2 位作者 乔林 徐鹏武 李鸿江 《中国医学工程》 2014年第4期25-26,共2页
目的初步探讨尺神经前移在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9例C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全部进行尺神经预见性前移。结果 29例随访患者中追踪8~3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Mayo肘关节... 目的初步探讨尺神经前移在肱骨远端髁间骨折治疗中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29例C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全部进行尺神经预见性前移。结果 29例随访患者中追踪8~38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2~4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按照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79.3%,尺神经功能情况根据Asami评价标准,优19例(65.5%),良7例(24.1%),一般2例(6.9%),差1例(3.4%),其中3例功能不满意者均为术前既有尺神经损伤症状。结论尺神经前移可作为肱骨远端髁间型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常规治疗方法,可有效避免尺神经麻痹现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尺神经前移 手术治疗
下载PDF
带血供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吕国栋 梁炳生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08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为带血供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8侧新鲜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尺神经在肘部的血供。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有3个:尺侧上副动脉(S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后... 目的为带血供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12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8侧新鲜尸体上肢标本上观测尺神经在肘部的血供。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来源有3个:尺侧上副动脉(S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后支(PURA),与尺神经伴行长度分别约为15.0cm、5.0cm和5.5cm。尺神经于肘部发出关节支和肌支分别为1~3支。结论行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时至少应保留SUCA或IUCA,深筋膜瓣的制作应依据任意皮瓣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深筋膜瓣下前置术 肘管综合征 解剖学
下载PDF
就迟发性尺神经炎论青少年肱骨内上髁骨折的治疗
6
作者 曹清峰 邵会贞 +1 位作者 张胜利 薛卫星 《中国中医骨伤科》 1997年第3期21-23,共3页
为了降低迟发性尺神经炎的发生率,我们对1988~1995年收治的85例青少年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按三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经过平均2年3个月的随访,结果合并迟发性尺神经炎25例,占32.9%,以闭合复位组发... 为了降低迟发性尺神经炎的发生率,我们对1988~1995年收治的85例青少年肱骨内上髁骨折患者,按三种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76例经过平均2年3个月的随访,结果合并迟发性尺神经炎25例,占32.9%,以闭合复位组发生率最高,以切开复位并尺神经一期前移组发生率最低(P<0.01)。文中从解剖,病理的角度讨论了迟发性尺神经炎的发生机理及治疗方法。提出切开复位并尺神经一期前移是降低迟发性尺神经炎的有效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内上髁骨折 迟发性尺神经炎 中医药疗法
原文传递
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移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25
7
作者 周君琳 杜心如 +3 位作者 王庆一 刘清和 孟祥龙 王志为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4-486,共3页
目的:报道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观测尺神经在肘部的血供。3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带血管尺神经前移术治疗,检测术中尺神经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其手... 目的:报道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解剖基础和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尸体上肢标本观测尺神经在肘部的血供。35例肘管综合征患者采用带血管尺神经前移术治疗,检测术中尺神经的血氧饱和度(SpO2)及其手术前后肘部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变化。术后随访2.5年。结果:肘部尺神经的营养血管主要来自尺侧上副动脉(S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PURA)后支。3条动脉的起点距肱骨内上髁的距离分别为:(15.0±1.5)、(4.6±1.3)和(6.0±0.8)cm;与尺神经伴行长度分别为:(16.5±2.5)、(5.2±1.1)和(6.6±1.4)cm。有30%(6侧)IUCA缺如。35例患者均得到随访。术中SpO2检测显示,SUCA、IUCA和PURA均保持通畅组尺神经SpO2为(90±2.5)%。与之相比,阻断2支后尺神经SpO2明显降低(P<0.05)),均阻断后进一步降低(P<0.05)),保留2支则无显著变化(P>0.05))。电生理检测显示术后MCV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临床结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价,优良率为94%。结论:带血管蒂尺神经前移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可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前置术 应用解剖 血供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尺神经不对称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10
8
作者 常文凯 黄熠东 +1 位作者 黄龙 武永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尺神经不对称前置术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行尺神经不对称前置术(A组),术后随访包括麻痛症状、感觉、握力、肌萎缩及爪形手恢复情况,测量手术前后小指末节指腹皮... 目的探讨尺神经不对称前置术治疗中、重度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对48例中、重度肘管综合征患者行尺神经不对称前置术(A组),术后随访包括麻痛症状、感觉、握力、肌萎缩及爪形手恢复情况,测量手术前后小指末节指腹皮肤两点分辨觉、肘上5cm至肘下5cm段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并以同一时期行传统尺神经皮下前置术的114例患者(B组)随访作为对照,统计分析两种术式疗效的差异。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12~35个月,平均24.8个月,中度肘管综合征两种术式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肘管综合征术后优良率、两点分辨觉、MNCV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度肘管综合征,尺神经不对称前置术的疗效优于传统皮下前置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治疗效果 不对称前置
原文传递
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胡忠林 彭田红 +4 位作者 王莉 吕运成 陈胜华 王爱平 周小兵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98-501,共4页
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为临床带血供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3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测肘管段尺神经及其血供情况;游离1侧肘部尺神经及其供血动脉,观察神经与供血动脉的位置... 目的观察肘部尺神经及其血供,为临床带血供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①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30侧成人上肢标本,观测肘管段尺神经及其血供情况;游离1侧肘部尺神经及其供血动脉,观察神经与供血动脉的位置关系。②动脉灌注明胶-氧化铅悬液的成人新鲜标本6侧,游离尺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行X线摄片,观察尺神经营养血管的吻合情况。③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3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移术,测量带血供尺神经无张力前移距离。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来自尺侧上副动脉(SUCA)、尺侧下副动脉(IUCA)和尺侧返动脉背侧支(PURA),3条营养血管与尺神经平均伴行长度分别是15.7、5.0和5.9 cm;至肱骨内上髁距离分别是15.0、4.5和5.0 cm;带血供尺神经无张力性平均前移距离为1.8 cm。尺神经在肘部发出1~2支关节支,2~3支肌支。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移术治疗肘管综合征切实可行,能很好的保护尺神经及其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 尺神经血供 尺神经前移术
下载PDF
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近期疗效比较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郑笑天 迟鸣立 +2 位作者 刘鹏程 余欣 陆君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20年第14期2771-2775,共5页
目的:比较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CuTS)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二部收治的60例CuTS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32,尺神经原位松解术)和B组(n=28,尺神经... 目的:比较尺神经原位松解术与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CuTS)近期疗效。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期间我院二部收治的60例CuTS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A组(n=32,尺神经原位松解术)和B组(n=28,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比较两组患者优良率、并发症、围术期指标、感觉运动功能(肌力、小指指端两点辨别觉、神经传导速度)以及DASH上肢功能障碍(DASH)评分。结果:B组术后12个月的优良率为92.86%(26/28),高于A组的68.75%(22/32)(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2个月肌力、神经传导速度升高,且B组高于A组(P<0.05),两组术后12个月小指指端两点辨别觉降低,且B组低于A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2个月DASH评分呈下降趋势,且B组低于A组(P<0.05)。B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长于A组(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尺神经原位松解术相比,尺神经皮下前置术治疗CuTS患者,虽然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相对较长,但其优良率更高,同时可有效恢复患者感觉运动功能及减轻其上肢功能障碍,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原位松解术 尺神经皮下前置术 肘管综合征 近期疗效 比较
原文传递
Efficacy comparison between anterior subcutaneous and submuscular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 in treating moderate-sever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11
作者 Huang Wei Chen Quanxin +4 位作者 Wu Meichao Qu Tian'ge Wang Feifei Ma Jie Cai Lingling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7年第2期14-17,共4页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optimal surgery in treating moderate-severe cubital tunnel(CuTS) syndrome by comparing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 and decom...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optimal surgery in treating moderate-severe cubital tunnel(CuTS) syndrome by comparing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 and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submuscular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and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ppropriate surgical programs in treating moderate-severe Cu TS.METHODS:47 consecutive cases of moderate-severe Cu TS were surgically treated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14 to January 2017.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the doctor in our department.21 Cu TS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and other 26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decompression and anterior submuscular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1 month,3 months and 6 months after operation to evaluate the recovery degree of ulnar nerve function and the clinical efficiency of the two methods was compared.RESULTS:Clinical symptoms of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 alleviated.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statist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clinical efficiency.CONCLUSION:Completely releasing of nerve truck is the most important step in treating mediate-severe Cu TS.Theclinical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are similar,but the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 is more easy to operate and can be widely u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bital ttmnel syndrome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 anterior submuscular transposition of ulnar nerve
下载PDF
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胡忠林 王莉 +3 位作者 廖勇 安高 袁永端 彭田红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1年第5期5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肘管段尺神经血供,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肘管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资料;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测量带... 目的观察肘管段尺神经血供,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并防腐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肘管段尺神经的血供来源和血管外径及血管长度的相关资料;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测量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及无张力前移距离。结果肘部尺神经血供来自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背侧支,3条营养血管起始外径分别是1.6±0.4 mm、12±0.4mm和1.5±0.8 mm:与尺神经伴行长度分别是15.7±2.1cm、5.0±0.9cm和5.9±1.1 cm;至肱骨内上髁距离分别是15.0±1.3 cm、4.5±1.1cm和5.0±1.2cm。模拟临床尺神经前置术,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为12.6±1.9cm,无张力前移距离为1.8±0.6 cm。结论带血供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症切实可行,带血供尺神经所需游离长度平均为12.6 cm,无张力前移距离平均为1.8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 尺神经 尺神经前移术 肘管综合征
下载PDF
尺神经骨膜外前置术与单纯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13
作者 贾琪 《智慧健康》 2023年第17期75-78,共4页
目的 分析尺神经骨膜外前置术与单纯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单纯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和观察组(n=26,尺神经骨膜外... 目的 分析尺神经骨膜外前置术与单纯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52例肘管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6,单纯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和观察组(n=26,尺神经骨膜外前置术治疗),对比两组肌电图指标[尺神经传导速度(NCV)、患侧小指展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运动电位潜伏期(MEPLP)]、手肌力、感觉功能指标以及多维行为评定量表(DASH)评分、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肌电图指标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NCV、CMAP高于对照组,MEPLP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手肌力以及感觉功能评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握力、拇指和小指握力、拇指和环指捏力高于对照组,DASH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肘管综合征患者实施尺神经骨膜外前置术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功能,加快患肢神经功能修复,临床效果优于单纯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手术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神经骨膜外前置术 单纯尺神经松解前置术 肘管综合征
下载PDF
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邱小魁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6年第6期93-94,共2页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索中医中药在治疗肘管综合征时的应用。方法 29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全部采用尺神经前置术治疗,术后当天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分别于术后第1、3、6月各随访1次,观察... 目的观察黄芪桂枝五物汤结合尺神经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探索中医中药在治疗肘管综合征时的应用。方法 29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全部采用尺神经前置术治疗,术后当天口服黄芪桂枝五物汤,分别于术后第1、3、6月各随访1次,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疗效评价优11例,良14例,可3例,差1例,手术优良率86.2%,无并发症。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配合尺神经肌下前置术是治疗中、重度尺神经卡压的有效方法,尤其是黄芪桂枝五物汤的应用,可达到降低西药用量,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桂枝五物汤 尺神经前置术 肘管综合征
下载PDF
肘内侧入路的临床应用解剖及其意义 被引量:1
15
作者 罗滨 吴东保 《解剖与临床》 2006年第5期313-314,共2页
目的:为肘内侧入路手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教学用的固定尸体标本24具(男18女6)48侧,按手术入路层次,对肘内侧入路的相关血管神经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1)臂内侧皮神经于臂中部的内侧面浅出,直径为(1.... 目的:为肘内侧入路手术避免损伤重要结构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选教学用的固定尸体标本24具(男18女6)48侧,按手术入路层次,对肘内侧入路的相关血管神经进行解剖学观测。结果:(1)臂内侧皮神经于臂中部的内侧面浅出,直径为(1.05±0.35)mm;前臂内侧皮神经于臂内侧中下1/3肱二头肌内侧沟伴贵要静脉浅出,直径为(1.50±0.55)mm。(2)尺神经干在肘部发出1~3肘关节支、1~4尺侧腕屈肌支和1~4指深屈肌支。(3)尺侧上副动脉、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从肱动脉的起点处至尺神经垂直距离分别为(1.65±0.35)cm、(2.43±0.54)cm、(1.86±0.41)cm;与尺神经伴行至内上髁的距离分别为(14.38±1.82)cm、(4.51±1.16)cm、(5.91±0.67)cm。肘部附近尺侧下副动脉和尺侧返动脉后支与尺侧上副动脉在尺神经外膜相吻合。结论:(1)肘内侧入路浅层必须寻找和保护臂内侧皮神经和前臂内侧皮神经;(2)肘内侧入路保护尺神经血供及其肌支是临床手术成败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内侧入路 尺神经 尺神经前移术
下载PDF
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9
16
作者 赵民 邵新中 +7 位作者 田德虎 吴金英 李大村 李建峰 刘井达 赵亮 王利民 姜桂芳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44-1046,共3页
目的总结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保留尺侧下副动脉在尺神经上的吻合支,行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25例肘管综合征。男19例,女6例;年龄20~72岁,平均60岁... 目的总结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9月-2006年5月,采用保留尺侧下副动脉在尺神经上的吻合支,行带血供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治疗25例肘管综合征。男19例,女6例;年龄20~72岁,平均60岁。发病至手术时间2个月~3年,平均6.7个月。发病原因:骨性关节炎23例,肘管内囊肿及尺神经滑脱各1例。术前按Pasque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可19例,差6例。电生理检查:肘关节周围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m/s。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手术并发症及复发患者。25例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2年半,平均13.9个月。按Pasque肘管综合征评分系统评定:优15例,良9例,可1例,优良率96%;与术前评定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生理检查;肘关节周围尺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42m/s。结论带尺侧下副动脉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安全有效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神经卡压 尺侧下副动脉 尺神经前置术
下载PDF
两种尺神经前置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9
17
作者 周炎 丰峰 +4 位作者 瞿新丛 方祖怡 刘祥 潘晓辉 许来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29-432,共4页
目的比较尺神经皮下前置及肌下前置两种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39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20例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皮下前置组),19例采用尺神经肌下前置(肌下前置组)... 目的比较尺神经皮下前置及肌下前置两种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恰当的治疗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0月收治39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20例采用尺神经皮下前置(皮下前置组),19例采用尺神经肌下前置(肌下前置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临床分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肌下前置组17例(89.5%)发生尺神经卡压症状缓解后突然加重,1例(5.3%)肘部瘢痕增生;皮下前置组10例(50.0%)出现触碰肘前内侧皮肤时手部尺侧麻木;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32,P=0.002)。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36个月,平均28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手部握力,拇、环指及拇、小指捏力,以及小指末节两点辨别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较术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皮下前置组获优5例,良12例,可1例,差2例;肌下前置组获优6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346,P=0.734)。参照患者源性功能调查表上肢功能评定表评定:皮下前置组为(22±7)分,肌下前置组为(19±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4,P=0.161)。结论尺神经皮下前置及肌下前置两种方法治疗肘管综合征均可达到良好疗效,其中尺神经肌下前置法并发症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尺神经皮下前置术 尺神经肌下前置术
原文传递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r nerve improves neurologica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被引量:5
18
作者 Wei Huang Pei-xun Zhang +3 位作者 Zhang Peng Feng Xue Tian-bing Wang Bao-guo Jia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690-1695,共6页
Although several surgical procedures exist for treating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the best surgical op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r nerve in pa... Although several surgical procedures exist for treating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the best surgical option remains controversial.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r nerve in patients with moderate to sever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and to analyze prognostic factors, we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62 patients(65 elbows) diagnosed with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who underwent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Preoperatively, the initial severity of the disease was evaluated using the Mc Gowan scale as modified by Goldberg: 18 patients(28%) had grade IIA neuropathy, 20(31%) had grade IIB, and 27(42%) had grade III. Postoperatively, according to the Wilson & Krout criteria, treatment outcomes were excellent in 38 patients(58%), good in 16(25%), fair in 7(11%), and poor in 4(6%), with an excellent and good rate of 83%.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preoperative Mc Gowan grade and the postoperative Wilson & Krout score. The patients having fair and poor treatment outcomes had more advanced age, lowe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and lower action potential amplitude compared with those having excellent and good treatment outcomes.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nterior subcutaneous transposition of the ulnar nerve is effective and safe for the treatment of moderate to severe cubital tunnel syndrome, and initial severity, advancing age,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parameters can affect treatment outco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ulnar nerve compression syndrome age motor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electrophysiology 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 modified Mc Gowan scale Wilson Krout criteria anterior transposition ulnar nerve NSFC grant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三切口治疗肘管综合征 被引量:3
19
作者 胡继超 崔岩 +3 位作者 李钧 陈波 潘跃 柳杰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6-219,共4页
目的总结在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采用三切口行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8月,在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采用三切口行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治疗13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4例,女9例... 目的总结在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采用三切口行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治疗肘管综合征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8年5月-2009年8月,在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采用三切口行尺神经松解并皮下前置术治疗13例肘管综合征患者。其中男4例,女9例;年龄32~60岁,平均47.5岁。致病原因:外伤性肱骨内侧髁陈旧性骨折畸形1例,无明显外伤、长时间屈肘作业10例,尺神经滑脱2例。左侧6例,右侧7例。病程4~30个月。发病至手术时间3~20个月,平均8.5个月。10例伴手内肌萎缩。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45~60 min。术后切口Ⅰ期愈合,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术后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个月。术后第1天,患者环、小指及掌、尺侧皮肤麻木感明显减轻。术后2周肌电图检查示前臂尺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增快,波幅改善,手内肌募集反应增强。术后3个月,10例伴手内肌萎缩患者中7例肌力恢复正常,余3例肌力大部分恢复。术后12个月,患者肘管综合征临床症状消失,肘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按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和Lascar等分级法评价疗效,获优10例,良3例,优良率100%。患者术后12~16 d(平均14 d)恢复日常工作。随访期内均无复发。结论内窥镜及显微镜辅助下采用三切口治疗肘管综合征具有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轻,尺神经松解及减压彻底等优点,患者术后能早期恢复日常工作,是一种治疗肘管综合征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肘管综合征 内窥镜 显微技术 尺神经松解术 尺神经前置术 微创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