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移位类型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黄东宗 章巧 +5 位作者 翟孝庭 王岩 刘刚 胡敏 刘洪臣 姜华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753-758,共6页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 目的分析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移位情况,探讨偏侧咀嚼与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ADD)患者移位类型和临床症状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纳入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根据临床症状和颞下颌关节MRI诊断为ADD的111例患者,其中男性33例,女性78例,年龄(31.0±10.9)岁(18~60岁)。根据有无偏侧咀嚼将患者分为无偏侧咀嚼组(40例)和偏侧咀嚼组(71例)。观察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杂音和张口受限及ADD类型。根据偏侧咀嚼的侧别,将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分为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观察偏侧咀嚼组患者双侧颞下颌关节的疼痛、关节杂音以及ADD的分类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对偏侧咀嚼与临床症状和移位特点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无偏侧咀嚼和偏侧咀嚼两组患者中,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疼痛的比例[89%(63/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70%(28/40)](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偏侧咀嚼同侧和对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有显著差异,同侧出现疼痛和关节杂音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侧(P<0.05)。MRI检查显示偏侧咀嚼组患者出现双侧ADD的比例[58%(41/71)]显著高于无偏侧咀嚼组[37%(15/40)](P<0.05)。偏侧咀嚼患者同侧和对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和不可复性盘前移位(anterior disc displacement without reduction,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偏侧咀嚼患者左右侧关节出现无关节盘移位、ADDwR和ADDwoR比例总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偏侧咀嚼组患者同侧出现ADDwoR的比例显著高于对侧(P<0.05)。偏侧咀嚼与ADD患者的疼痛症状(OR=3.375)和关节盘移位的侧别(OR=2.278)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偏侧咀嚼ADD与无偏侧咀嚼ADD患者的移位类型与临床表现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盘 可复性盘前移位 不可复性盘前移位 偏侧咀嚼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患者不同颌位下的翼外肌肌电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顾亮 俞立英 余卫星 《口腔颌面修复学杂志》 2010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 目的:对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的翼外肌上、下头进行肌电分析,探索翼外肌在关节盘前移位状态下的功能活动。方法:通过MR检查选取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颞下颌关节病患者17位,在牙尖交错位紧咬、MMP、中度张口状态下,分别测量其关节盘移位侧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位。结果:所有患者翼外肌下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呈递增状态。11位患者翼外肌上头的肌电位从闭口到张口逐渐升高;6位患者的翼外肌上头在牙尖交错位时肌电位较高,MMP时肌电位小幅下降,但进一步张口后电位没有上升,甚至略有下降。结论: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与翼外肌上头的功能活动紧密相关。翼外肌上头的肌强直和关节盘形变是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部分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外肌 肌电图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核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肌位咬合板治疗可复性盘前移位的回顾研究
3
作者 焦国良 张楠 +2 位作者 安海燕 乔丽翠 王新玉 《口腔医学》 CAS 2014年第10期762-764,共3页
目的研究肌位咬合板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确诊为可复性盘前移位且戴用肌位咬合板进行治疗的89例患者(男23例,女66例)进行回顾研究,所有患者除吃饭外全天戴用咬合板,治疗时间3~6个月。记录治疗期... 目的研究肌位咬合板对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临床症状和MRI检查确诊为可复性盘前移位且戴用肌位咬合板进行治疗的89例患者(男23例,女66例)进行回顾研究,所有患者除吃饭外全天戴用咬合板,治疗时间3~6个月。记录治疗期间患者1周、4周、12周复诊时恢复情况。将患者按年龄和病史分别进行分组并对下颌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89例患者中,按年龄和病史分组,治疗结束后,患者中年龄较小,病史较短的患者治愈率最高,分别为88.9%和90.9%,进行卡方检验,年龄组χ2=41.53(P〈0.05),病史分组χ2=23.9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肌位咬合板对于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治疗有效,尤其是对病史较短(小于两周)、年龄较小(小于17岁)的患者效果非常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 可复性盘前移位 肌位咬合板
下载PDF
稳定性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6
4
作者 邓东来 黄翠 +3 位作者 龙星 程勇 张智星 郑铁丽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6-69,共4页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 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 目的:分析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使用Michigan型稳定性牙合垫治疗 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患者32例,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来评价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均拍摄许勒位X线片 以及行关节上腔造影。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存在有显著性差异(P=0.02),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 (CMI)从治疗前的0.21±0.04下降到治疗后的0.09±0.03。但造影显示并非所有弹响消失患者的盘-突关系均 恢复正常。结论:稳定性牙合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有效地消除弹响,缓解疼 痛,改善患者的下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性(he)垫 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载PDF
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刘甜 况进 程志刚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6年第10期612-613,共2页
目的:评估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97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85例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 目的:评估第三磨牙拔除术与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的发病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197例可复性关节盘前移位(anterior disk displacement with reduction,ADDwR)的患者作为病例组,985例口腔科门诊就诊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病例对照法,电话问卷调查比较两组患者第三磨牙拔除情况。结果:ADDwR并未表现出与病例组更明确的相关性,比值比(OR)为1.24,95%置信区间(CI):0.91-1.68;同时,只有31例(15.7%)报告在确诊ADDwR前5年内接受过第三磨牙拔除术。结论:就大多数患者而言,拔除第三磨牙并不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复性颞下颌关节盘前移位 第三磨牙 智齿
原文传递
下颌稳定型垫治疗可复性盘前移位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1
6
作者 周丽娟 侯爱兵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18,共4页
目的探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及疼痛量化表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 目的探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的疗效。方法对32例(34侧)关节盘可复性前移位患者,采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疗程为3个月,采用Fricton指数及疼痛量化表来评价治疗效果。结果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前后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ricton颞下颌关节指数(CMI)从治疗前的0.21±0.08下降到治疗后的0.08±0.04,VAS指数由治疗前的3.45±0.47下降到治疗后的0.86±0.54,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结论临床采用下颌稳定型垫治疗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是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下颌关节可复性盘前移位 下颌稳定型垫 疼痛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