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眶上外侧入路或翼点入路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晓杨 王晋 +2 位作者 洪勇志 刘宁 赵鹏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7期457-459,共3页
目的比较眶上外侧入路(SOLA)与经典翼点入路(PA)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Hunt-Hess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127例,分别采用SOLA(SOLA组,60例)和PA(PA组,67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动脉瘤夹闭手术成功率均为100... 目的比较眶上外侧入路(SOLA)与经典翼点入路(PA)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Hunt-HessⅠ~Ⅲ级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手术患者127例,分别采用SOLA(SOLA组,60例)和PA(PA组,67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两组动脉瘤夹闭手术成功率均为100%。与PA组比较,SOLA组手术切口和骨窗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较短(P<0.05)。SOLA组未见颞浅动脉损伤、颞肌萎缩和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病例。结论 SOLA手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较PA创伤小,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原文传递
介入栓塞术与显微外科治疗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15
2
作者 印晓鸿 王远传 +3 位作者 唐晓平 罗仁国 段劼 张涛 《西部医学》 2017年第6期835-838,共4页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共89例,按治疗方式分成介入栓塞组(38例)和显微手术组(51例),比较两组术前... 目的评价介入治疗与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在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近5年来,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共89例,按治疗方式分成介入栓塞组(38例)和显微手术组(51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各临床指标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介入栓塞组较显微手术组有较高的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和较高的动脉瘤残留、复发率(P<0.05)。显微手术组较介入栓塞术有较高的肺部感染率和较低的慢性脑积水发生率(P<0.05)。两组患者的最终死亡率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月后两组GOS评分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术和显微外科治疗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发急性脑积水的使用中各有优缺点。合理选择治疗方法,趋利避害,将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急性脑积水 介入治疗 显微外科治疗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不同破裂点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闫凯旋 高恒 +5 位作者 徐伟东 周新民 王其平 徐向东 吴伟 叶富华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11期582-588,共7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IAR)的不同破裂点(瘤体、瘤颈及瘤顶)对患者手术预后的影响。方法对2009年5月q012年3月连续纳入的135例(148个动脉瘤)接受显微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患者的预后评价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进行评定。将发生IAR动脉瘤的不同破裂点作为影响因素,并对其与IAR患者不同预后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患者的14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30例患者的31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20.9%,占患者22.2%),其中破裂点发生在动脉瘤顶部9个、体部17个及颈部5个。17例患者GOS评分5分,8例4分,2例3分,1例2分,2例1分;预后良好者共25例,预后不良者共5例。IAR不同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1.273,95%CI:6.764~18.344,P=0.006),其中25例瘤体、顶部破裂者中1例预后不良,5例瘤颈部破裂者中4例预后不良。结论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点对于IAR患者预后可产生明显影响,其中瘤颈部破裂是导致患者不良预后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预后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动脉瘤术中破裂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破裂动脉瘤52例 被引量:9
4
作者 肖高华 陈峥 +3 位作者 陈钢 刘笑 刘科 熊绍棠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17年第7期457-459,共3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治疗破裂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3月采用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瘤52例(观察组),同期采用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46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术治疗破裂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4年6月~2016年3月采用采用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瘤52例(观察组),同期采用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46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5%)明显低于对照组(19.57%;P<0.05)。两组术后GOS评分和术后复发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与翼点入路相比,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夹闭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出血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翼点入路 眶上外侧入路 显微手术 临床效果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 被引量:8
5
作者 高歌 张扬 +6 位作者 晁迎九 陈昱 顾大群 余舰 魏建军 牛朝诗 傅先明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381-1383,共3页
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回顾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分布、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62例患者(72个动脉瘤),其中9例为... 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经验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回顾分析应用眶上外侧入路治疗的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动脉瘤分布、并发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62例患者(72个动脉瘤),其中9例为多发动脉瘤,共夹闭动脉瘤72个。预后良好59例、中残1例、轻残2例、无死亡病例。眶上外侧入路较传统翼点入路操作简捷高效,尤其适合应用于Hunt-HessⅢ级以内的动脉瘤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外侧入路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外科
下载PDF
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杨涛 王向东 郭铁柱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72 h内)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的28例大脑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均在发病72 h内手术。结果术后1周复查头颈部CTA显示28例颅内动脉瘤均夹闭完全。术后4例出现脑缺血表现。术后无颅内感染、脑脊液漏、颅内血肿等并发症。术后4~6个月复查头颅CT、CTA或DSA,无新发脑梗死、脑积水,无动脉瘤复发;按GOS评分评估预后:恢复良好26例,中残2例。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经额外侧入路锁孔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前循环动脉瘤 急性期 夹闭术 锁孔手术 额外侧入路 疗效
下载PDF
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疗效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杨建权 赵斌杰 +2 位作者 汪林涛 王恒 田学成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7年第8期1566-1569,1587,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3月~2015年10月收治的120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按手术时机分为超早期组(<24 h,n=43)、早期组(24-72 h,n=36)、延期组(≥10 d,n=41),比较各组术后颅内动脉栓塞改善程度,统计各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格拉斯哥量表(GOC)评定患者术后恢复情况,采用改良Rankin(m RS)表评定患者远期预后。结果:超早期组完全栓塞率略高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组术中、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略低于早期组、延期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24个月,超早期组、延期组GOS评分高于早期组、m RS评分低于早期组,超早期组GOS评分高于延期组,m RS评分低于延期组(P<0.05)。结论:不同手术时机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超早期、延期手术患者术后恢复及预后评分稍优于早期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手术 超早期 预后
原文传递
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急诊显微手术效果评价 被引量:6
8
作者 吴臣义 孙彦军 +5 位作者 邹飞辉 刘芳 杨劲松 王明海 刘科峰 王有刚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6-18,22,共4页
目的评价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行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32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在24 h内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并血肿清除术,其中15例行去骨瓣... 目的评价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行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显微手术治疗的32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伴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治疗效果。结果 32例患者均在24 h内行急诊开颅动脉瘤夹闭并血肿清除术,其中15例行去骨瓣减压术。术后1周复查CTA均完全夹闭动脉瘤,1例术后出现交通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手术,6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脑梗死。术后随访6个月,GOS预后分级5级5例(15.6%),4级12例(37.5%),3级12例(37.5%),2级2例(6.3%),1级1例(3.1%)。预后满意率为53.1%。结论急诊显微手术治疗血肿型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颅内血肿 显微外科手术 颅动脉瘤
下载PDF
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邢振义 孙来广 +4 位作者 郑杰 张红赟 王磊 范超勇 董剑锋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8年第5期507-510,共4页
目的总结86例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并与传统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比较,评价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4—2016-10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前循环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病... 目的总结86例眶上外侧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疗效,并与传统翼点入路手术进行比较,评价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4—2016-10新乡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86例前循环动脉瘤采用眶上外侧入路手术病例,与采用传统翼点入路手术病例进行对比,分析两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显露情况,以及术后近期恢复情况。结果眶上外侧入路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0~5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量较对照组减少200~4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显露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近期恢复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眶上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手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超急性期 显微外科治疗
下载PDF
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在平 温兴华 +1 位作者 陈远亮 王芸林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3年第1期123-126,共4页
目的:调查及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6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统计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患... 目的:调查及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21年6月赣州市赣县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统计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200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脑血管痉挛者53例,发生率为26.50%。是否发生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性别、体重指数(BMI)、饮酒史及糖尿病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是否发生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的年龄、出血次数、病灶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吸烟史、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高血压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出血次数≥2次、前循环动脉瘤、Hunt-hess分级Ⅲ或Ⅳ级、Fisher分级3或4级、吸烟史、中期手术、手术时间>4 h及合并高血压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且年龄、出血次数、病灶部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吸烟史、手术时机、手术时间及高血压情况均是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破裂 脑血管痉挛 前循环动脉瘤
下载PDF
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及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明海 黄武 +3 位作者 龚坚 杨劲松 吴臣义 刘芳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74-1276,共3页
目的验证经翼点人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探讨该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61例,分析总结患者的疗... 目的验证经翼点人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效果,探讨该术式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阳湖院区神经外科自2002年1月至2012年1月经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61例,分析总结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60个动脉瘤行夹闭术,3个行动脉瘤包裹术。61例患者中50例(81.97%)恢复良好;5例术后出现对侧偏瘫;4例出现癫痫;1例植物性生存;1例死亡。38例术后行DSA检查,14例行CTA检查,显示动脉瘤均消失,载瘤动脉恢复畅通;术后l~12月进行复查,7例出现精神障碍,8例术侧出现颞肌萎缩,3例患者出现脑积水,行脑室一腹腔分流术后痊愈;7例形成下肢静脉血栓,行积极抗凝治疗后痊愈;5例出现动脉眼神经麻痹症状,6~12个月后均恢复良好;2例因损伤眶上神经出现眼睑下垂;此外1例患者出现颅内感染,1例出现脑梗死。结论显微直视下切除或夹闭动脉瘤是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一项有效方法.早期进行动脉瘤夹闭术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翼点入路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老年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效果 被引量:1
12
作者 汪乐生 许双祥 +2 位作者 段靖雯 陈劲草 杨邦坤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23年第5期21-26,共6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年龄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 目的分析和比较不同年龄段老年患者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12月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95例老年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根据年龄大小将患者分为2组:低龄老人组(60~70岁)和中龄老人组(≥70岁)。收集这些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和临床数据,包括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Fisher分级(m Fisher)、格拉斯哥结局量表(GO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 RS)评分。结果共纳入95例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平均年龄为(67.9±4.3)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合并症、GCS评分、Fisher评分、动脉瘤部位、动脉瘤有无破裂、动脉瘤形态和患者的动脉瘤数目、动脉瘤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接受显微外科夹闭术。术后低龄老人组和中龄老人组手术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和35%(P=0.015),所有动脉瘤手术均达到影像学方面的完全闭塞。两组患者具有相似的GOS评分(P>0.999)和住院期间死亡率(P=0.512),且在随访期间的m RS评分也无统计学差异(P=0.677)。与中龄老人组相比,低龄老人组的住院费用更低(P=0.003)。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影像学检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对老年前循环动脉瘤患者,显微外科夹闭手术风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该术式对低龄老年患者是一种相对可行且相对安全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外科治疗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中动脉瘤破裂的预见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3
作者 甄勇 闫凯旋 +7 位作者 赵少坤 张恒柱 申林海 佘磊 王晓东 何亮 李育平 姜扬扬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93-497,共5页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瘤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子阜、顶颈比、指...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瘤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瘤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瘤位置、动脉瘤子阜、顶颈比、指向、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在75例患者的88个动脉瘤夹闭术中,有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瘤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瘤18.2%,占患者22.9%),所有患者术后Rank评分为0分51例,2分8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36,优势比(OR)=0.408),术前Hunt-Hess评级(P=0.041,OR=0.426),动脉瘤指向(P=0.008,OR=0.341),瘤体是否具有小阜(P=0.008,OR=0.517),手术时机(P=0.000,OR=0.316)以及动脉瘤顶颈比(P=0.028,OR=0.163)都是IAR发生的预见性因素,动脉瘤的位置(P=0.187)不是预见性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瘤指向术者,瘤体具有小子阜,早期手术以及顶颈比在1.97±0.67范围内的动脉瘤在术中较易发生破裂,术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破裂
下载PDF
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对围术期指标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文跃 顾斌 +2 位作者 高金华 王勉 潘捷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91-94,共4页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围术期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74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进行分组,眶上外侧入路者39例为观察组,翼点入路者35例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眶上外侧入路与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围术期指标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9年10月收治的前循环动脉瘤患者74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进行分组,眶上外侧入路者39例为观察组,翼点入路者35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3个月动脉瘤残留情况,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情况,观察手术前后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蛋白水平变化。结果2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术后3个月动脉瘤残留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长度短于对照组,骨窗面积、骨质缺损面积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2组血清NSE和S100β水平均较术前升高,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GOS评分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翼点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比较,眶上外侧入路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手术损伤和术后并发症,有较好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眶上外侧入路 翼点入路 围手术期 并发症 格拉斯哥预后评分
下载PDF
破裂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早期手术治疗 被引量:4
15
作者 郭衍 王敢 +4 位作者 高文伟 陈世文 王韧 居世明 曹合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96-1499,共4页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 目的探讨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的手术治疗策略。方法回顾分析43例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经动脉瘤夹闭或血管内治疗,23例行动脉瘤夹闭术,20例行血管内治疗。结果全部病例术后平均随访1年。手术恢复良好19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2例,死亡1例;血管内治疗恢复良好18例,轻度残疾1例,死亡1例。发生症状性脑血管痉挛10例。结论对于早期破裂的前循环颅内动脉瘤,早期治疗能得到较好疗效,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简单、快速及尽可能保留正常解剖结构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熟悉动脉瘤三维结构及完善术前计划尤为关键。早期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降低再出血的风险,有利于脑血管痉挛及脑积水的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颅内动脉瘤 破裂 治疗
下载PDF
重症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115例疗效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帅 卢圣奎 +2 位作者 宋剑 耿少梅 焦保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8期76-81,共6页
目的探讨对于破裂前循环动脉瘤重症患者积极实施探查夹闭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5例破裂前循环动脉瘤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策略及技巧。其中72例给予探查手术治疗,43例给予输... 目的探讨对于破裂前循环动脉瘤重症患者积极实施探查夹闭手术的必要性及手术的策略及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3年3月收治的115例破裂前循环动脉瘤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策略及技巧。其中72例给予探查手术治疗,43例给予输液及栓塞治疗。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对两组治疗结果进行分级评定并比较。结果手术治疗组发现后交通动脉瘤32个,脉络膜前动脉瘤6个;大脑中动脉瘤18个,其中位于M1段4个,M2分叉部13个,M3段1个;前交通动脉瘤16个。动脉瘤直径〈5 mm 35例,5-15 mm26例,15-25 mm 9例,〉25 mm 2例,均予以完全夹闭,并保持载瘤动脉通畅,去除骨瓣减压。根据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评定:死亡14例(GOS 1分),差21例(GOS 2-3分),良好37例(GOS 4-5分)。非手术治疗组择期行CTA检查证实为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其中颈内动脉瘤18例,大脑中动脉瘤16例,前交通动脉瘤9例,39例给予栓塞治疗。治疗结果评定:死亡25例(GOS 1分),差16例(GOS 2-3分),良好2例(GOS 4-5分)。两组死亡率及良好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重症前循环动脉瘤破裂患者,通过积极的探查手术治疗,可使患者的生存率大大提高,预后明显改善。而科学正确的手术策略、精巧细致的分离暴露方法则对于探查手术的成功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 前循环动脉瘤 破裂 探查手术
下载PDF
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连杰 冯冠军 +2 位作者 吴红星 杨小朋 帕尔哈提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2021年第12期918-920,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夹闭术治疗的28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结果2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70... 目的探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夹闭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夹闭术治疗的28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术中均采用改良Paine点脑室穿刺术。结果28例发病至手术时间2~70 h,平均38.5 h;穿刺成功27例,失败1例(脑室受压后狭小)。28例均无因穿刺诱发的颅内出血、颅内感染及脑脊液漏,术后发生言语障碍1例、脑梗死2例、肺部感染3例、癫痫发作1例、肢体活动障碍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例。出院时GOS评分4~5分26例,3分2例。4例出院前因病情较重而无法完成CTA检查;其余24例CTA检查显示,23例动脉瘤瘤颈夹闭完全,1例显示夹闭不全。术后随访3个月~1年,22例CTA或DSA复查显示瘤颈夹闭完全、动脉瘤未显影。结论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采用夹闭术治疗,术中改良Paine点穿刺术可有效、迅速释放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有助于动脉瘤的显露,提高夹闭术效果,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破裂动脉瘤 夹闭术 急性期 改良Paine点 脑室穿刺术 疗效
下载PDF
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8
作者 沈育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310-312,共3页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的82例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黄冈市中心医院行外科手术夹闭治疗的82例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 82例患者全部成功随访,其中预后良好58例(MRS评分≤2),预后不良24例(MRS评分≥3),预后良好率为70.73%(58/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unt-Hess分级、Glasgow昏迷量表(GCS)评分、Fisher CT分级、术后脑血管并发症及颅内感染与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性别、动脉瘤直径、动脉瘤位置、手术时间、出血次数及手术入路与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后脑血管并发症、Hunt-Hess分级、GCS评分、Fisher CT分级是影响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已破裂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较多,临床医师应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并制定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外科手术夹闭 预后 影响因素
下载PDF
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2
19
作者 傅祥明 《中国当代医药》 2019年第28期75-77,共3页
目的分析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点入路显微... 目的分析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内栓塞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情况,分析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与日常生活能力,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预后良好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轻度残疾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点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手术耗时短、出血量少等优势,且可以提升预后效果,对患者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推广实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翼点入路 显微手术 前循环动脉瘤 预后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前循环动脉瘤经颅手术入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蔡崇明 杨少春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20年第15期1359-1363,共5页
随着神经外科对的手术精确性要求不断提高,精细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显微解剖及入路的研究也有了更新的进展,手术入路也有了更多种的选择。前循环动脉瘤不仅具有位置较深、解剖位置复杂的特点,且存在穿支多、血管变异复杂因素,因此较颅内... 随着神经外科对的手术精确性要求不断提高,精细手术技术不断发展,显微解剖及入路的研究也有了更新的进展,手术入路也有了更多种的选择。前循环动脉瘤不仅具有位置较深、解剖位置复杂的特点,且存在穿支多、血管变异复杂因素,因此较颅内其他部位动脉瘤的手术难度较高。前循环动脉瘤是颅内动脉瘤是高发部位之一,当前对前循环动脉瘤的手术入路选择有了长足的发展。目前常用于处理位于前循环动脉瘤的显微外科手术入路主要有经典的翼点入路、小创面的眶上外侧入路和锁孔入路,以及在此类基础手术入路上发展出来的眉弓锁孔入路、翼点锁孔入路及联合手术入路。本文将对目前常用的前循环动脉瘤经颅手术入路种类和其特点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外科 手术入路 神经解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