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50年拉萨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37
1
作者 杜军 周明君 +2 位作者 罗布次仁 次仁德吉 路红亚 《气象科技》 2007年第6期818-821,共4页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拉萨1953~2005年的年、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0年来拉萨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每10年27.6h倾向率减少,且这种减少的趋势在增大,主要表现在夏、秋季。20世...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拉萨1953~2005年的年、季节日照时数变化趋势分析表明,近50年来拉萨年日照时数和各季节日照时数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减少趋势,年日照时数以每10年27.6h倾向率减少,且这种减少的趋势在增大,主要表现在夏、秋季。20世纪50~80年代年日照时数均为正距平,90年代以负距平为其主要的年际变化特征;90年代夏季日照明显偏少,60年代冬季日照充足。年日照时数90年代末出现异常偏少年,夏季日照时数仅在2000年出现了异常偏少现象,而冬季日照时数多异常年份,主要发生在50年代。年平均总云量减少趋势明显,低云量下降趋势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年际和年代际变化 异常年份 拉萨
下载PDF
近50年福建省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37
2
作者 彭云峰 王琼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11年第3期350-355,共6页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福建省64个站1961-2008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a福建省的年日照时数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速为71.7h/10a,闽南地区减速最...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福建省64个站1961-2008年逐月日照时数以及对日照有影响的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相对湿度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a福建省的年日照时数呈现出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减速为71.7h/10a,闽南地区减速最大。四季日照时数也表现出明显的减少趋势,减速为13.8~26.5h/10a,以夏季减速最大,秋季减速最小;最近30a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幅更大,春、秋季则呈增加趋势。从年代际变化看,20世纪60-70年代四季日照充足,均为正距平;80年代夏季偏多,其它三季为负距平;90年代春季正常,其它季节偏少。年日照时数异常偏多出现在1963、1971年,但从未出现过异常偏少年。年、季日照时数减少与低云量增加关系密切,而冬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还与水汽压的增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气候倾向率 异常年份 低云量
下载PDF
西藏高原农业界限温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28
3
作者 杜军 胡军 索朗欧珠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89-298,共10页
根据西藏1971~2000年≥0℃、10℃界限温度资料,建立了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推算出500m×500m网格点上的农业界限温度值,分析了界限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变化、年代际变化和气候异常。结果表明: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及积温总的分... 根据西藏1971~2000年≥0℃、10℃界限温度资料,建立了小网格推算模式,应用GIS推算出500m×500m网格点上的农业界限温度值,分析了界限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趋势变化、年代际变化和气候异常。结果表明:界限温度持续日数及积温总的分布趋势自东南向西北减小,并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纬度的增大而减小。过去30年,西藏大部分站点≥0℃表现为初日提早、终日推迟、持续日数延长、积温增加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各站点≥0℃积温偏少,持续日数较短;主要农区≥10℃积温呈逐年代增加趋势,90年代热量最充足。前20年西藏各站点≥0℃的积温未出现过异常偏高年,90年代后期大部分站点发生了异常偏高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界限温度 变化特征 西藏高原 农业 20世纪70年代 空间分布特征 90年代 2000年 年代际变化 推算模式 趋势变化 气候异常 海拔高度 积温 站点 小网格 温度值 网格点 GIS 日数 减小 偏高 纬度 热量
下载PDF
1961~2005年西双版纳浅层地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23
4
作者 蒙桂云 喻彦 《气象科技》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6-320,共5页
利用1961-2005年云南景洪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5年西双版纳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各年、季浅层平均地温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 利用1961-2005年云南景洪0-20 cm各层逐月平均地温,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近45年西双版纳浅层平均地温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各年、季浅层平均地温均呈现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14-0.40℃/10a,春季最小,冬季最大,年和春、冬两季表层升温率最大。各浅层平均地温在1980年秋季均发生了突变,冬季突变出现在1978年,以突变点划分,前为冷期,后为暖期,0 cm、15 cm和20 cm年平均地温,突变前只有20 cm年平均地温增温趋势不显著,突变后则相反,只有20 cm年平均地温呈显著的增温趋势,这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20 cm地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更强。年平均地温除10 cm外均在1971年异常偏低,各浅层年平均地温2003年均异常偏高。气温升高是影响地温上升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双版纳 浅层地温 气候倾向率 异常年份 气候突变
下载PDF
近50年中国天山日照时数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0
5
作者 辛宏 张明军 +1 位作者 李瑞雪 高文华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85-491,共7页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天山24个站1960-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分析日照时数变化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近50年天山山区年日照时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2.9 h/10 a,其中春季略... 采用气候倾向率方法,对天山24个站1960-2009年逐月日照时数进行统计分析,并在ArcGIS环境下通过IDW插值法分析日照时数变化的空间分异。结果表明:近50年天山山区年日照时数表现为极显著的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2.9 h/10 a,其中春季略有增加,冬季减少最为明显,夏、秋季均为缓慢的减少趋势。20世纪60年代天山年日照时数为正距平,仅春季日照偏少;70年代均为正距平,以秋季最为明显;80年代春、冬季日照充足,夏、秋季日照偏少,年日照时数为负距平;20世纪90年代和21世纪初年日照时数均为负距平,尤其以90年代的冬季最为明显;2000-2009年秋、冬季日照偏少,春、夏季日照偏多,日照时数有所增加。20世纪60年代年日照时数出现了异常偏多年份,90年代发生了异常偏少年份。年日照时数的变化与降水量和云量的多少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照时数 异常年份 降水量 云量 气候倾向率 天山山区
原文传递
石羊河流域地表0cm温度的长期变化 被引量:8
6
作者 刘明春 李玲萍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78-484,共7页
利用1961-2007年石羊河流域当地气象站的逐月平均地面0 cm温度资料,研究近47年石羊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47年来,流域地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地温呈降低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升温... 利用1961-2007年石羊河流域当地气象站的逐月平均地面0 cm温度资料,研究近47年石羊河流域年平均地表温度的变化趋势、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等。结果表明:47年来,流域地温总体呈上升趋势,20世纪60-70年代地温呈降低趋势,80年代中期开始升温,90年代和2001-2005年初地温呈明显上升趋势;流域地温下游上升速度最快,其次是中游,上游上升速度最慢。流域年平均地温60-80年代春、夏、冬季均呈下降趋势,80年代秋季、90年代和2001-2005年四季都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地温的升高主要是冬季和春季增温的贡献;年平均地温7月达到最高,1月最低;年平均地温在时间序列上存在明显6~7年、9~10年周期反映和2~3年的短周期;石羊河流域地温在1989年为一明显的增温突变,随后开始迅速升温。石羊河流域年平均地温异常偏暖以及显著偏暖与本地干旱指数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表温度 年际变化 异常年份 气候突变 石羊河流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