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0
1
作者 皮华滨 王传新 +1 位作者 汪建华 吴雪梅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13-115,共3页
从电解质体系研制、锂负极改性、硫系正极材料制备等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锂硫电池的研究现状,并对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锂硫电池 电解质 锂负极 正极材料
下载PDF
水系锌离子电池研究进展和挑战 被引量:9
2
作者 张璐 王文凤 +2 位作者 张洪明 韩树民 王利民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8-175,共18页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作为一种新兴电池储能技术,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易制造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近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且发展迅速.作者从目前AZIBs存在的科学问题出发... 水系锌离子电池(AZIBs)作为一种新兴电池储能技术,具有安全性高、价格低廉、能量密度高、环境友好、易制造等优点,在大规模储能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前景,近年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且发展迅速.作者从目前AZIBs存在的科学问题出发,综述了AZIBs在正负极材料及电解液方面取得的重要进展,对已开发的多种正极材料的特点及其电化学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和总结,讨论了金属Zn负极面临的挑战和改善策略,分析了不同水系电解液的特征及其优化方案,并对这一新兴电池技术面临解决的科学问题和未来实际应用面临的技术挑战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系锌离子电池 锌负极 正极材料 电解液 能量存储
原文传递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3
作者 邢进 姚叙红 +2 位作者 朱林泉 冯再新 薛忠晋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461-468,共8页
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由于具有低价格、易于制造成大面积和可接受的转换效率的潜力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介绍了类似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描述了主要由导电玻璃,半导体氧化物纳米薄膜,敏化染料,电解质和对电极组... 近年来,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由于具有低价格、易于制造成大面积和可接受的转换效率的潜力等优点而倍受关注.介绍了类似于植物光合作用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工作原理,描述了主要由导电玻璃,半导体氧化物纳米薄膜,敏化染料,电解质和对电极组成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结构.对阳极材料改性技术、染料对DSSC性能的影响和电解质的研究新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展望了染料敏化的电池的应用前景和今后的研究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 阳极材料 染料 电解质 阴极
下载PDF
湿法工艺在锂离子电池材料制备中的应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马莹 《矿冶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5-67,共3页
介绍了湿法工艺在锂离子电池材料 (包括正极材料、负极材料、膜电极、电解液、隔膜材料 )制备的应用 。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膜电极 湿法工艺 制备
下载PDF
石墨质和石墨化阴极铝电解槽工艺参数统计与综合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陶绍虎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6-20,共5页
通过某厂500kA电解系列的技术条件和指标数据,并结合该厂的电解质成分分析,对该厂两种槽型的电解槽(高石墨质阴极和石墨化阴极)极距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化阴极电解槽的炉底压降保持稳定,相同电压下,极距和电流效率明显高... 通过某厂500kA电解系列的技术条件和指标数据,并结合该厂的电解质成分分析,对该厂两种槽型的电解槽(高石墨质阴极和石墨化阴极)极距变化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石墨化阴极电解槽的炉底压降保持稳定,相同电压下,极距和电流效率明显高于石墨质阴极电解槽。保持合理的极距既可稳定保持电流效率,又可降低直流电单耗,各企业应将极距的合理保持作为生产管理的重点,同时降低炉底压降和提高电解质的电导率是提高极距的最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电解 极距 阴极材料
下载PDF
Generation of X-ray Emission in Repetitive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 at Atmospheric Pressure 被引量:5
6
作者 ZHANG Cheng SHAO Tao +1 位作者 YAN Ping Victor F. Tarasenko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2095-2104,共10页
Pulsed discharges can generate high power densities and high equivalent electric fields in plasma to emit X-ray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scharge mechanism.In this paper,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X-ray emissi... Pulsed discharges can generate high power densities and high equivalent electric fields in plasma to emit X-rays,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discharge mechanism.In this paper,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X-ray emission of typical nanosecond-pulse discharges(corona,diffuse,spark or arc)are reviewed.Especially,the diffuse discharges are observed at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ies up to 1 kHz.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and X-ray emission are analyzed,such as the gap spacing,parameters of the applied pulse(amplitude,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anode and cathode materials,and curvature radius of cathode.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maximum X-ray intensity is obtained in a diffuse discharge,and the X-ray intensity is affected by the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applied voltage,anode material,and curvature radius of cathode.For example,X-ray intensity increases with the pulse repetition frequency and the atomic numbers of the anode material,but it decrease with the increase of curvature radius.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 cathode material has no obvious influence on the X-ray inten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发射 脉冲放电 大气压力 纳秒 脉冲重复频率 射线强度 阴极材料 曲率半径
下载PDF
氧化铝溶胶改性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研究
7
作者 田朋 张浩然 +3 位作者 徐金钢 牟晨曦 徐前进 宁桂玲 《无机盐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44-53,116,共11页
随着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能力和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氧化铝溶胶浸渍-包覆法对NCM811正极材料和G/SiO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此方法与硝酸铝浸渍法相比热分解产生的氮氧化物量降低99%以上,相较于沉淀法... 随着电动汽车和清洁能源的发展,对锂离子电池的储能能力和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氧化铝溶胶浸渍-包覆法对NCM811正极材料和G/SiO负极材料进行改性。此方法与硝酸铝浸渍法相比热分解产生的氮氧化物量降低99%以上,相较于沉淀法无副产物,成本低于有机铝盐法,均匀性高于干法混合,易于实现规模化生产。表征发现氧化铝溶胶的加入并不会影响正负极材料的结构和充放电机理。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氧化铝添加量分别为0.3%和0.7%(质量分数)时,可以分别使得正极材料NCM811和负极材料G/SiO获得最优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能。在1C充放电下,将NCM811和0.3%氧化铝改性的NCM811分别与锂片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后循环100次,其容量分别为123.55 mA·h/g和151.02 mA·h/g。在0.1C充放电下,将G/SiO负极和0.7%氧化铝改性的G/SiO负极分别与锂片组装成锂离子电池后循环45次,其容量分别为360.57 mA·h/g和385.06 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铝溶胶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表面改性
下载PDF
锂电池产业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风险研究进展
8
作者 李浩正 余善法 +1 位作者 张宏娜 郑玉新 《环境与职业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9-585,共7页
锂电池因其高性能和低成本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储能、动力等领域。随着锂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其产量不断增长。但是,对锂电池产业工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健康风险却鲜有报道。锂电池的组成复杂,涉及的化学物较多,在整个原材料生产、... 锂电池因其高性能和低成本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储能、动力等领域。随着锂电行业的飞速发展,其产量不断增长。但是,对锂电池产业工人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健康风险却鲜有报道。锂电池的组成复杂,涉及的化学物较多,在整个原材料生产、组装、拆解工艺中,工人除了暴露于传统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外,还有可能接触许多新型化学物。因此,本文介绍了锂电池产业的工艺流程,分析了可能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总结了典型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健康影响,并根据目前锂电行业职业暴露和健康危害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电池 职业性有害因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电解质 阻燃添加剂 健康风险
原文传递
提高钴酸锂电池比容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为刚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12年第2期51-54,共4页
介绍了用钴酸锂做正极材料,用石墨做负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在制作过程中提高钴酸锂容量发挥所涉及的环境湿度和极片的水分以及合适的正负极搭配比例。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下载PDF
快充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与电解液结构调控及设计
10
作者 玉笛声 刘昌林 +2 位作者 林雪 盛利志 江丽丽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2-144,共13页
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电是促进电动汽车普及、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常规锂离子电池体系在快速充电条件下的缓慢动力学和安全风险的增加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快充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在结... 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快速充电是促进电动汽车普及、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然而,常规锂离子电池体系在快速充电条件下的缓慢动力学和安全风险的增加严重阻碍了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综述了快充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和电解液在结构调控与设计方面的研究进展。首先,详细介绍了通过电极材料的结构调控来提高锂离子在电极材料中扩散速度的方法。然后,阐述了通过对锂离子溶剂化结构的调控来提高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传输和相界面处转移速度的方法。最后,对快充型锂离子电池所面临的关键科学问题进行了总结以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 电解液 快充 锂离子电池
原文传递
黏土矿物在电池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胡安 袁鸽 +4 位作者 张宁 王梦琨 郭海军 熊莲 陈新德 《新能源进展》 2020年第1期56-61,共6页
黏土矿物是一类含水硅酸盐矿物,主要含铝、镁等元素,在我国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基于其晶体结构、微观形态和物化特性,黏土矿物可用于制备电池材料,改善电池性能。本文简述了凹凸棒石(坡缕石)、海泡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在电池电解质、... 黏土矿物是一类含水硅酸盐矿物,主要含铝、镁等元素,在我国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基于其晶体结构、微观形态和物化特性,黏土矿物可用于制备电池材料,改善电池性能。本文简述了凹凸棒石(坡缕石)、海泡石、蒙脱石等黏土矿物在电池电解质、电极材料中的研究进展,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下一步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土矿物 电解质 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彦彬 李纪虹 孙力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年第1期5-7,共3页
本文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电原理 ,分别对其组成材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并给出了目前流行的电解质材料、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电解质材料 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下载PDF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关键材料概述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晶晶 魏棣 旭昀 《广州化工》 CAS 2014年第2期21-23,共3页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因具有能量转换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SOFCs的广泛应用还有待于其关键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对关键材料——电解质材料、...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因具有能量转换率高、燃料适应性强、环境友好和操作方便等优点,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但是SOFCs的广泛应用还有待于其关键材料的进一步发展。本文系统的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对关键材料——电解质材料、阳极材料、阴极材料的要求及其研究现状,并提出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在其关键材料方面的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s) 电解质材料 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下载PDF
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瑜 许晶晶 +1 位作者 胡建臣 张克勤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A01期188-194,共7页
主要评述了近年来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纤维等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及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一维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能为锂离子提供更短的嵌入脱出路径,还能有效缓解电池工作时产生的体... 主要评述了近年来纳米棒、纳米管、纳米带、纳米纤维等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正负极、隔膜及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中的应用。一维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能为锂离子提供更短的嵌入脱出路径,还能有效缓解电池工作时产生的体积效应,从而大大提高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介绍了不同方法制备的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对电化学性能的优化及提升,并重点介绍了具有产业化前景的静电纺丝法制备用于锂离子电池的一维材料近年的发展;展示了一维纳米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一维纳米材料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 固态电解质 静电纺丝
下载PDF
锂离子电容电池关键电极材料 被引量:2
15
作者 蔡克迪 严爽 +2 位作者 徐天野 郎笑石 王振华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404-1413,共10页
锂离子电容电池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优势成为具有前景的新型储能系统。然而,电池型电极和电容型电极之间的动力学不平衡、能量密度不太理想和循环稳定性较差等关键... 锂离子电容电池兼具锂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的优势,凭借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和快速充放电等优势成为具有前景的新型储能系统。然而,电池型电极和电容型电极之间的动力学不平衡、能量密度不太理想和循环稳定性较差等关键问题仍然存在,若要有效解决该问题需要在该领域开发出新型正负极电极材料。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锂离子电容电池正负极材料(例如金属氧化物、碳材料、硫化物等)的研究进展以及技术路线,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对电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及对其他化学电源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容电池 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 复合 性能
原文传递
中国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发展情况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梅楠轩 郝经伟 王勇 《世界有色金属》 2022年第22期5-8,共4页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占整车成本的40%,动力电池的性能也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加速能力、安全性等。我国锂电池产能已经超过全球总产能一半,是我国的优势产...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核心部件,占整车成本的40%,动力电池的性能也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行驶里程、加速能力、安全性等。我国锂电池产能已经超过全球总产能一半,是我国的优势产业,本文对我国动力电池及关键材料的发展情况进行总结,并提出了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电池 正极材料 负极材料 隔膜材料 电解液
下载PDF
阳极连接的材料选择与应用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子建 刘翠荣 孟庆森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 2007年第6期187-188,共2页
介绍了阳极连接产生的背景、工艺特点,给出了阳极连接中阳极材料和阴极材料的选择依据,展望了阳极焊的工业应用前景。
关键词 阳极连接 阳极材料 阴极材料
下载PDF
石墨烯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于永波 《山西冶金》 CAS 2022年第4期43-45,共3页
鉴于新世纪材料石墨烯具有出色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使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能、电子传输速度、材料能量密度等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重点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正极导电添加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由此探讨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 鉴于新世纪材料石墨烯具有出色的物理化学特性,可以使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循环性能、电子传输速度、材料能量密度等性能得到极大的改善,重点从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和正极导电添加剂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由此探讨石墨烯在锂离子电池中的研究成果及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 负极材料 正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材料新进展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杨遇春 郑有国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181-183,共3页
评述了近年来有关阳极材料、电解质(非水溶液电解质、聚合物基固态电解质)和阴极材料的开发现状及发展趋势,总结了全球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生产与开发态势。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电池材料 电解质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与发展 被引量:12
20
作者 张胜利 余仲宝 韩周祥 《电池工业》 CAS 1999年第1期26-28,共3页
综述了锂离子电池的历史、原理、正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存在问题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负极材料 研究与发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