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FIFA 11+练习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的康复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张阳 王强 +2 位作者 黄武胜 闻剑飞 张秋霞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64-69,80,共7页
目的:探讨FIFA 11+练习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的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FAI男性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组进行FIFA 11+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弹... 目的:探讨FIFA 11+练习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unctional ankle instability,FAI)人群的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将30名FAI男性大学生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人,实验组进行FIFA 11+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弹力带+平衡垫康复训练,康复训练进行16周。康复训练前、后采集两组受试者不同角速度下(60°/s和240°/s)踝关节等速肌力[跖屈、背伸、内翻、外翻相对峰值力矩(relative reak tergue,RPT)]、本体感觉(位置觉和力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score、max rot. speed、rot. speed和grade)等指标的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同时期两组间的差异进行分析,而训练干预前、后组内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经过16周干预,两组受试者在60°/s和240°/s下跖屈RPT、背伸RPT、内翻RPT、外翻RPT等肌力学指标、位置觉和力觉以及score、max rot. speed、rot. speed和grade等动态平衡指标较干预前相应指标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训练干预后,两组受试者在max rot. speed值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IFA 11+练习能显著提高FAI者踝关节肌力、本体感觉和下肢动态平衡能力,且FIFA 11+练习在改善FAI者踝关节爆发力和动态平衡能力方面优于力量+本体感觉训练法。因此,FIFA 11+练习可作为FAI后期康复的一种常用训练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FA11+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踝关节肌力 本体感觉 动态平衡
下载PDF
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等速肌力和动态平衡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1
2
作者 刘辉 刘波 +1 位作者 伍萨 林静 《中医正骨》 2015年第2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不稳患者不同角速度下踝关节背伸、跖屈等速肌力以及动态平衡能力。方法:随机抽取30岁以下单侧踝关节不稳患者33例,男16例,女17例;左踝13例,右踝20例;年龄15~30岁,中位数22岁;病程1个月至10年,中位数12个月。同时随机... 目的:探讨踝关节不稳患者不同角速度下踝关节背伸、跖屈等速肌力以及动态平衡能力。方法:随机抽取30岁以下单侧踝关节不稳患者33例,男16例,女17例;左踝13例,右踝20例;年龄15~30岁,中位数22岁;病程1个月至10年,中位数12个月。同时随机抽取30岁以下踝关节正常的健康志愿者33例,男16例,女17例;年龄19~29岁,中位数22岁。采用等速肌力测定仪对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背伸、跖屈肌群进行测试,并比较角速度为60(°)·s-1和120(°)·s-1时健、患侧踝关节跖屈、背伸的峰值力矩、单位体质量峰值力矩、总做功值。采用平衡测定仪对踝关节不稳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平衡功能测试,并对2组受试者的总体稳定指数、前后向稳定指数及左右向稳定指数进行组间比较。结果:1踝关节峰值力矩。在60(°)·s-1和120(°)·s-1等速肌力测试时,患侧踝关节跖屈峰值力矩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0.85±30.29)Nm,(75.15±33.76)Nm,t=1.482,P=0.148;(57.02±27.14)Nm,(60.81±30.06)Nm,t=1.716,P=0.096];患侧踝关节背伸峰值力矩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3.65±10.50)Nm,(22.98±9.43)Nm,t=-1.026,P=0.313;(19.59±9.35)Nm,(19.16±9.27)Nm,t=-0.471,P=0.641]。2踝关节单位体质量峰值力矩。在60(°)·s-1和120(°)·s-1等速肌力测试时,患侧踝关节跖屈单位体质量峰值力矩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13.45±36.20)Nm·kg-1,(119.68±41.21)Nm·kg-1,t=1.528,P=0.136;(90.88±32.49)Nm·kg-1,(96.54±35.70)Nm·kg-1,t=1.839,P=0.075];患侧踝关节背伸单位体质量峰值力矩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7.08±10.00)Nm·kg-1,(36.16±9.85)Nm·kg-1,t=-0.909,P=0.370;(30.80±10.43)Nm·kg-1,(30.49±11.82)Nm·kg-1,t=-0.207,P=0.838]。3踝关节总做功值。在60(°)·s-1和120(°)·s-1等速肌力测试时,患侧踝关节跖屈总做功值小于健侧[(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关节不稳性 本体感觉 等速肌力 平衡能力 康复
下载PDF
不同足弓高度对踝关节肌力和运动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晓光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66,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的足弓高度对踝关节肌力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受试者67名,均无运动习惯(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50 min)和无影响足功能的相关疾患。使用三维足形态扫描仪(3D Foot Scanner)对足弓高度进行测量与分析;使用多关节等速肌... 目的:探讨不同的足弓高度对踝关节肌力以及运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受试者67名,均无运动习惯(每周运动时间少于150 min)和无影响足功能的相关疾患。使用三维足形态扫描仪(3D Foot Scanner)对足弓高度进行测量与分析;使用多关节等速肌力测试训练系统(Biodex System 4)对踝关节跖屈、背屈、内旋、外旋的绝对和相对肌力进行测量与评价;使用灵活性、跳跃能力、本体感受性等测试项目对受试者运动能力进行评价。结果:与正常足弓组相比,高足弓组的跖屈和内旋的绝对和相对肌力显著较低(P<0.05)。而低足弓组与正常足弓组的踝关节肌力无显著差异。此外,足弓高度指数与内旋、外旋绝对肌力呈显著正相关,与跖屈、内旋、外旋相对肌力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0.26^-0.36,P<0.05)。未发现足弓高度指数与所测的运动能力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结论:1)高足弓人群具有较低的踝关节肌力,而低足弓人群具有较高的踝关节肌力。2)足弓高度会对踝关节肌力产生一定影响,但不会影响其运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弓高度 足弓高度指数 踝关节肌力 运动能力
下载PDF
牵伸训练改善脑卒中踝关节痉挛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邓思宇 胡楠 +3 位作者 卢茜 郄淑燕 刘畅 毕胜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28-1233,共6页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并讨论其机制。方法: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12例跟腱牵伸组(试验组)和13例直腿抬高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关节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LR2进行为期2周训练,共12次,每次45min。训练前后... 目的:观察踝关节牵伸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功能的疗效并讨论其机制。方法:25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12例跟腱牵伸组(试验组)和13例直腿抬高组(对照组),两组均采用多关节下肢康复机器人系统LR2进行为期2周训练,共12次,每次45min。训练前后采用等速测试系统进行实验室评定踝关节被动峰力矩、踝关节主动峰力矩、踝关节主动、被动活动范围(passive range of motion,PROM)、力矩-角速度斜率(SLOPE);临床评定改良Ashworth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临床痉挛指数(clinical spasticity index,CSI)。结果:训练前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及临床各项评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2周后,两组间踝关节被动峰力矩在角速度10°/s、60°/s、120°/s、180°/s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40°/s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踝关节主动峰力矩在角速度60°/s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120°/s、180°/s无显著性差异(P>0.05),SLOPE训练后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AROM、PROM、MAS、CSI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牵伸训练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痉挛,改善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力量,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牵伸训练 痉挛 脑卒中 踝关节 关节活动度 肌力
下载PDF
七厘散治疗踝关节骨折对踝关节功能和等速肌力的影响 被引量:16
5
作者 蔡雅楠 梁嘉樑 《世界中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941-945,共5页
目的:观察七厘散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踝关节相关指标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取随机数字法将其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 目的:观察七厘散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对踝关节相关指标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取随机数字法将其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使用经皮微创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在手术治疗同时结合七厘散口服,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和4个月随访后,对患者的踝关节功能(Kofoed、AOFAS评分)、临床症状(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等速肌力、血清Ca^(2+)、碱性磷酸酶(AL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在治疗后及4个月后随访时,2组患者的Kofoed评分、AOF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治疗后及4个月随访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及TNF-α水平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在治疗后及随访后的Ca2+、AL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随访4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平均肿痛消失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在4个月随访后,观察组患者背伸、趾屈、内外翻时,其力矩加速能、相对峰力矩值、耐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结合服用七厘散,可以有效改善相关临床症状,疼痛、肿胀及骨折愈合时间等均明显缩短,踝关节功能及肌力明显好转,这可能与七厘散活血化瘀,促进骨折修复,清除炎性反应递质等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厘散 踝关节骨折 Kofoed评分 AOFAS评分 白细胞介素-6 肿瘤细胞因子-α 等速肌力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6
作者 李男 檀志宗 《体育科研》 2012年第4期80-84,88,共6页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形成机制分别从力量、本体感觉、姿势控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讨论,并且归纳了目前康复中所采用方法的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肌肉力量 本体感觉 姿势控制
下载PDF
神经肌肉电刺激同步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7
作者 裴子文 耿治中 +2 位作者 言功立 李丹阳 陈建 《康复学报》 CSCD 2019年第6期49-54,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同步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武汉体育学院校医院门诊收治的FA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E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均进行常规功能训练,包括热身活动、踝关节周...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同步功能训练治疗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武汉体育学院校医院门诊收治的FAI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E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2组均进行常规功能训练,包括热身活动、踝关节周围肌群力量训练、平衡训练和训练后放松活动;NMES组在进行肌力训练和平衡训练的同时,对患侧腓骨肌进行NMES治疗,每次20 min,每周3次,持续8周。治疗前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离心/向心"模式下踝关节外翻峰值力矩(E-PT)评定患者腓骨肌肌力变化,采用Y平衡测试(YBT)评估患者姿势稳定性的改善效果,采用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和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PAI)评估患者自觉踝关节功能改善程度。结果:2组治疗前E-PT、YBT、CAIT和PA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E-PT、YBT和CAIT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PA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8周后组间比较,NMES组E-PT、YBT和CAIT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A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同步功能训练可增强FAI患者踝关节外翻肌力和姿势稳定性,提升自觉踝关节功能表现,较单纯的常规功能训练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神经肌肉电刺激 肌力 姿势稳定性
下载PDF
肌内效贴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的即刻及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8
作者 裴子文 汪冕 +2 位作者 言功立 耿治中 陈建 《中国康复》 2020年第9期463-466,共4页
目的:探索肌内效贴(KT)贴扎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即刻影响及短期疗效。方法:60例慢性CA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KT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K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KT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4周后采用等... 目的:探索肌内效贴(KT)贴扎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即刻影响及短期疗效。方法:60例慢性CA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KT组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功能训练,KT组在此基础上辅以KT治疗,共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4周后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测试踝关节外翻平均峰值力矩(E-PT),并结合Y平衡测试(YBT)、Cumberland踝关节不稳问卷(CAIT)及自觉踝关节稳定性量表(PAI)对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即刻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同时间比较,KT组YBT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5),PAI评分均明显降低(均P<0.05)。治疗4周后,2组E-PT、YBT评分、CAI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PAI评分明显降低(均P<0.05),且KT组YBT评分、CAIT评分较对照组同时间点比较均更高(均P<0.05),且PAI评分更低(P<0.05)。结论:肌内效贴治疗能即刻增强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在常规功能训练基础上结合肌内效贴治疗利于进一步改善其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贴 慢性踝关节不稳 姿势稳定性 肌力
下载PDF
改良取腓骨长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足部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何文俊 杨光辉 蒋正宇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改良取腓骨长肌腱(PLT)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改良取PLT重建A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比较术前、末次... 目的 探讨改良取腓骨长肌腱(PLT)重建前交叉韧带(ACL)对足部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5例行改良取PLT重建ACL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ysholm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采用美国骨科足踝关节协会(AOFAS)评分评估踝关节功能。比较术前、末次随访的Lysholm、AOFAS评分,以及术后1年双侧踝关节肌力、术后2年各足弓角度。结果 末次随访Lysholm与术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AOFA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患侧足部外翻、跖屈肌力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患侧内侧纵弓、外侧纵弓、横弓前弓角、横弓后弓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年,患侧步伐平均时间、速率、加速、减速、足角、长跖角、横向跖角与健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取PLT重建ACL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膝关节,且不会影响踝关节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腓骨长肌腱 前交叉韧带 踝关节肌力 重建 足弓 步态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
10
作者 曾寿全 李武量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18期114-116,共3页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接诊200例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98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 目的分析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对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厦门市康复医院接诊200例偏瘫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对照组102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观察组98例患者接受本体感觉训练联合踝足支具训练,分析对患者下肢运动功能(FMA)评分与平衡功能(BBS)评分及表面肌电图的影响。结果训练后,观察组FMA评分与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等肌电积分值(iEMG)均高于对照组,方根振幅(RMS)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联合静态踝足支具训练有助于提高偏瘫患者FMA评分、BBS评分及股四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iEMG,降低RMS,提高股四头肌、腘绳肌肌力,改善患者下肢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瘫 下肢功能 本体感觉训练 踝足支具 肢肌力
下载PDF
腕踝针配合头针治疗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分析
11
作者 代迪迪 卢璐 +1 位作者 王雨 周琳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4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究腕踝针配合头针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北中医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n=38)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B组(n=38)在A组基础上... 目的探究腕踝针配合头针治疗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安徽中医药大学附属淮北中医院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A组(n=38)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B组(n=38)在A组基础上联合腕踝针治疗,C组(n=38)在A组基础上联合头针与腕踝针治疗。记录3组患者治疗3个月后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肌力恢复情况、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量表(FMA)]、步行能力(Holden步行功能分级)和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3个月后,C组患者临床疗效高于A组和B组(P<0.05);3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且C组低于A组及B组(P<0.05);3组患者肌力、FMA、Holden、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均升高,且C组患者高于A组及B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头针联合腕踝针的治疗方式疗效确切,能促进患者肌力恢复,改善其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偏瘫 头针 腕踝针 临床疗效 肌力 生活质量
下载PDF
本体感觉训练对踝关节损伤后姿势稳定性及肌力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梁珊珊 孟庆华 《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2期83-88,共6页
目的:探讨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恢复和促进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高效适合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两组受试者(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 目的:探讨12周的本体感觉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恢复和促进效果,为功能性踝关节不稳者进行高效适合的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方法:采用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通过采集两组受试者(本体感觉训练组和对照组)的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指标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定量分析他们的姿势控制能力。结果:本体感觉训练后,静态、动态姿势稳定性和踝关节肌肉力量均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结论: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本体感觉训练具有较好的节奏感及趣味性,且更易开展;本体感觉训练更能均衡发展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稳定性,显著提高本体感觉、中枢神经系统的调控能力,以及增强肌肉力量等,从而在整体上提高机体的姿势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损伤 本体感觉训练 姿势稳定性 肌肉力量
下载PDF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位置觉的关系
13
作者 刘灏 李宗涛 蔡言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248,共6页
目的 明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本体位置觉的关系。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在河北师范大学招募FAI患者44例,采用等速测力仪测量踝跖屈、背屈、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向心肌力(60°/s和180°/s),以... 目的 明确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单脚静立平衡能力与踝关节肌力和本体位置觉的关系。方法 2023年3月至5月,在河北师范大学招募FAI患者44例,采用等速测力仪测量踝跖屈、背屈、内翻和外翻的等速向心肌力(60°/s和180°/s),以及位置觉,采用三维测力台测量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单脚静立平衡时压力中心(COP)的晃动距离和包络面积。结果 180°/s下踝外翻最大等速力矩与闭眼单脚静立时COP前后方向晃动距离相关(r=-0.378, P <0.05)。结论 踝关节快速外翻肌力与单脚静立平衡能力有关,可能有助于评价或干预FAI患者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踝关节不稳 平衡 肌力 位置觉
下载PDF
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肌力与平衡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14
作者 王清亮 刘功亮 +2 位作者 张也 陈康 马燕红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24年第3期212-216,共5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踝关节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天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记录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屈的肌力测试结... 目的探究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和平衡功能测试的相关性,为全面评估踝关节状态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150例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第一天进行等速肌力测试,记录在不同角速度下双侧踝关节内翻、外翻、跖屈、背屈的肌力测试结果;休息2天,于第4天进行静态平衡测试(单腿平衡测试、单足跟抬高测试、单腿下蹲测试)和动态平衡测试(单腿跳跃测试、双腿跳跃测试、回避测试)。分析患者双侧踝关节各肌群之间肌力是否存在差异,以及其与动、静态平衡测试的相关性。结果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内翻肌力患侧为(21.5±10.2)N·m,健侧为(25.5±11.2)N·m,患侧明显低于健侧(P<0.05);而健侧与患侧踝关节的外翻、跖屈、背屈肌力无显著差异(P>0.05)。在静态平衡测试中,单腿站立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低相关性(r=0.246);单足跟抬高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中等程度相关性(r=0.514)。在动态平衡测试中,回避测试与内翻肌力缺陷存在低相关性(r=0.229)。结论在评价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等速肌力和平衡功能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且这些平衡功能测试对评价踝关节状况以及等速肌力都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等速肌力 平衡功能
下载PDF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肌力训练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施左军 方煜 +2 位作者 关路 朱爱琴 赵宏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23年第3期366-370,共5页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肌力训练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接受肌... 目的观察富血小板血浆(PRP)联合肌力训练对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六医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踝关节炎患者9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其中接受肌力训练患者设为对照组(31例),接受肌力训练+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治疗的患者设为玻璃酸钠组(33例),接受肌力训练+关节腔注射PRP治疗的患者设为PRP组(34例)。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肌力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玻璃酸钠组及PRP组的踝-后指数评分:功能分别为(38.22±3.02)分、(41.55±2.04)分、(44.22±2.69)分,疼痛分别为(26.98±4.05)分、(31.22±4.20)分、(34.44±2.44)分,对线分别为(6.11±1.41)分、(7.39±1.06)分、(8.25±1.03)分,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43.01、34.30、27.21,均P<0.001);对照组、玻璃酸钠组及PRP组的背屈肌力分别为(103.66±10.69)N·m、(129.33±12.37)N·m、(133.69±10.58)N·m,跖屈肌力分别为(121.36±15.69)N·m、(140.23±14.66)N·m、(144.55±13.55)N·m,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84.22±2.69)分、(88.55±3.01)分、(92.56±3.55)分,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6.37、22.70、58.05,均P<0.001)。三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5,P>0.05)。结论PRP联合肌力训练治疗创伤性踝关节炎应用效果较好,明显改善了患者踝关节功能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踝关节 肌力 富血小板血浆 预后
原文传递
男子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实验测量 被引量:5
16
作者 尚玢 曹峰锐 陈静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5-140,共6页
通过对国家男子水球守门员进行膝和踝关节屈伸等速测试,探讨我国优秀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水平,诊断膝和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均衡性,预防因屈伸肌群肌力比值失衡而导致关节肌群运动损伤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膝和踝关节屈... 通过对国家男子水球守门员进行膝和踝关节屈伸等速测试,探讨我国优秀水球守门员膝踝关节屈伸肌群等速肌力水平,诊断膝和踝关节屈伸肌群肌力均衡性,预防因屈伸肌群肌力比值失衡而导致关节肌群运动损伤的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膝和踝关节屈伸肌群测试模式均为等速向心和离心。在测试速度为60°/s和240°/s下,膝关节屈伸肌群向心收缩峰力矩比值的平均值分别为0.5,0.6;在测试速度为60°/s和180°/s时,踝关节屈伸肌群向心收缩峰力矩比值的平均值均为0.3;仅有1名队员两侧踝关节屈肌群离心收缩峰力矩(60°/s)/伸肌群向心收缩峰力矩(240°/s)小于1,其余队员膝踝关节屈伸等速测试时,拮抗肌群离心收缩峰力矩/原动肌群向心收缩峰力矩均大于1.进一步得出国家男子水球守门员膝和踝关节屈肌群向心收缩肌力较弱;膝和踝关节屈伸等速测试时拮抗肌群离心收缩肌力与原动肌群向心收缩肌力均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球守门员 膝关节 踝关节 屈伸肌群 肌力均衡性
下载PDF
中老年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衰退特征 被引量:3
17
作者 朱从德 张胜年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4-27,共4页
目的:以杨浦区150名40-69岁的健康运动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老年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年龄变化特征。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上海体育学院体质测试中心完成测试。选择上海杨浦区150名身体健康的运动女性,按年龄分为3组:40-49岁组、5... 目的:以杨浦区150名40-69岁的健康运动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老年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年龄变化特征。方法:实验于2005-03/05在上海体育学院体质测试中心完成测试。选择上海杨浦区150名身体健康的运动女性,按年龄分为3组:40-49岁组、50-59岁组、60-69岁组,每组50人。所有受试者在瑞士CONTREX公司提供的Contrex肌力测试系统上进行踝关节60(°)/s的等速肌力测试。观察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衰退特征。结果:受试者的踝关节屈肌最大力矩/kg、屈肌最大功率/kg与年龄呈负相关(r=-0.449,-0.451,p=0.002),且在0.01水平上相关具有高度显著性;踝关节伸肌最大力矩/屈肌最大力矩与年龄呈正相关(r=0.516,p=0.00);女性在50-59岁期间,踝关节伸、屈肌力量随年龄增大而呈现迅速衰退的趋势,在60-69岁期间出现了伸、屈肌衰退的明显不平衡,屈肌快于伸肌。结论:中老年运动女性踝关节肌力的衰退具有明显的部位和年龄特征;女性在60-69岁期间进行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更为有效地延缓踝关节屈肌的衰老;强加对60-69岁期间女性踝关节屈肌力量的训练以缩小伸、屈肌间衰退的差异可能是预防跌倒的有效途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 运动女性 踝关节肌力 衰退特征
下载PDF
踝关节背屈训练器对老年女性平衡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小生 王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13-917,共5页
目的自制踝背屈训练器对老年女性踝关节背屈肌群进行训练,观察对下肢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4月,招募的36例老年女性志愿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两组均进行自由形式的广场舞锻炼,试验组还额外应用... 目的自制踝背屈训练器对老年女性踝关节背屈肌群进行训练,观察对下肢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2017年3月至4月,招募的36例老年女性志愿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两组均进行自由形式的广场舞锻炼,试验组还额外应用自制踝背屈训练器进行训练。等速测试系统测量训练前后踝关节背屈肌相对峰力矩值;Footscan足底压力板测试平衡功能;测量站立提踵时间。结果训练后,试验组踝关节背屈相对峰力矩值增加(t=-2.305^-2.165,P<0.05),睁眼和闭眼状态下重心移动面积和重心位移速度减小(t=2.453~8.631,P<0.05),站立提踵时间显著延长(t=-7.909,P<0.001)。而对照组训练前后相比,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制踝背屈训练器可以提高老年女性踝关节背屈肌群力量,增强下肢平衡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女性 踝关节 肌肉力量 平衡 踝背屈训练器
下载PDF
下胫腓增宽对慢性外侧踝关节不稳定患者术后肌力康复的影响
19
作者 李彦璋 刘昊轩 +5 位作者 苗欣 杨洁 胡跃林 焦晨 郭秦炜 江东 《足踝外科电子杂志》 2023年第3期17-22,28,共7页
目的探究下胫腓间隙增宽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术后肌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探查及外踝韧带修复手术的97例CAI患者资料。关节镜探查... 目的探究下胫腓间隙增宽对慢性踝关节不稳(chronic ankle instability,CAI)患者术后肌力康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运动医学科行关节镜探查及外踝韧带修复手术的97例CAI患者资料。关节镜探查下胫腓间隙>3 mm的患者为增宽组(55例),关节镜探查下胫腓间隙≤3 mm的患者为对照组(42例)。采用Biodex测量全部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1年的踝关节背屈、跖屈、外翻和内翻肌力,比较两组在各时间节点的差异。结果增宽组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及6个月的背屈肌力比对照组显著更弱(P<0.05)。术后1年,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宽组患者的术前跖屈肌力显著较强(P<0.05),但术后两组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增宽组患者术后1年的外翻肌力显著较弱(P=0.046)。结论与下胫腓间隙相对正常的患者相比,合并下胫腓间隙增宽的CAI患者术前及术后早期踝关节背屈肌力更弱,术后1年的外翻肌力更弱,提示需要在不同时段加强对这类患者相应肌力的训练,以促进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踝关节不稳 下胫腓联合损伤 肌肉力量 外踝稳定手术
下载PDF
肌内效贴对离心收缩诱发的踝关节肌肉疲劳后的肌力和平衡能力的影响
20
作者 张达宽 韩立宝 +4 位作者 李永杰 付申宇 何猛 刘洪举 苟波 《中国康复》 2023年第4期217-221,共5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贴扎对离心运动诱发的踝关节周围肌群疲劳后肌肉力量以及静态平衡能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4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各15例进行不同测试(正常组、肌肉疲劳组以及肌内效贴组)。其中,正常组直接... 目的:探讨肌内效贴贴扎对离心运动诱发的踝关节周围肌群疲劳后肌肉力量以及静态平衡能力的即刻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45名健康男性大学生,将受试者随机分成3组各15例进行不同测试(正常组、肌肉疲劳组以及肌内效贴组)。其中,正常组直接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肌肉疲劳组在BIODEX等速训练仪的离心/离心的训练方式下进行连续的踝背伸及跖屈进而诱导肌肉疲劳,当疲劳出现时立即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肌内效贴组采用与肌肉疲劳组相同的训练方法,在疲劳后即刻接受肌内效贴贴扎随后进行肌力与平衡测试,包括:向心模式60°/s和180°/s速度下的等速肌力和睁眼/闭眼状态下的静态平衡测试。结果:在等速肌力方面,肌肉疲劳组60°/s与180°/s跖屈、背伸各项肌力指标均较正常组降低(均P<0.05);肌内效贴组60°/s跖屈峰力矩与平均功率、60°/s背伸峰力矩、平均峰力矩、平均功率均较肌肉疲劳组增加(均P<0.05)。180°/s跖屈平均峰力矩、背伸平均峰力矩、平均功率均较肌肉疲劳组增加(均P<0.05),肌内效贴组背伸峰力矩较正常组降低(P<0.05)。在静态平衡方面,在睁眼状态下肌肉疲劳组Y轴平均压力中心(COP)、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较正常组增加(均P<0.05)。肌内效贴组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均较肌肉疲劳组降低(均P<0.05)。肌内效贴组较正常组运动椭圆面积增加(P<0.05)。闭眼状态下肌肉疲劳组Y轴COP、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运动长度较正常组增加(均P<0.05);肌内效贴组前后方向平均运动速度、左右方向平均运动速度、运动椭圆面积和运动长度均较肌肉疲劳组降低(均P<0.05)。结论:离心运动可引起踝关节周围肌群产生疲劳反应,肌内效贴能促进踝关节周围肌群肌力恢复和改善平衡控制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肌内效贴 离心运动 疲劳 肌力 平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