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患者外固定术后护理训练对其脚踝功能恢复的效果 被引量:27
1
作者 黄芳芳 夏彦昌 曾丽萍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22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儿童进行外固定手术后,适时开展护理训练对其脚踝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骨外科6~15岁行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50例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 目的探讨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儿童进行外固定手术后,适时开展护理训练对其脚踝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院骨外科6~15岁行胫腓骨远端螺旋形骨折内固定手术的50例患儿,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康复训练和心理护理,比较2组患者术后4个月踝关节活动度和Kofoed踝关节评分、胫腓骨骨折愈合时间、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差异。结果术后4个月回访2组患者踝关节进行伸、屈、旋前、旋后、负重时外翻、负重时内翻活动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骨骼愈合时间、Kofoed踝关节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2组患者焦虑及抑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腓骨远端发生螺旋状骨折的儿童,在术后即时开展心理护理,初期创伤康复,后期床下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骨折愈合,促进踝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 螺旋形骨折 护理训练 脚踝功能恢复
下载PDF
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姚丽云 易红 +1 位作者 付小勇 杨勤梦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1年第3期347-351,共5页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及其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通过回顾分析获取其基础信息,借助Mazur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估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设立术后关节... 目的探究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及其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选择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手术患者100例,通过回顾分析获取其基础信息,借助Mazur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评估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状况,设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可、差组患者24例,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组患者76例。基于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并确定康复护理对策。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有年龄、骨折分型、跟骨牵引、早期功能锻炼、手术方式、送治时间、内固定物未取出、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VAS评分(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关节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有年龄≥50岁、C型骨折、未做跟骨牵引、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物未取出、术后并发症、VAS疼痛≥4分(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受多因素影响,有年龄≥50岁、C型骨折、未做跟骨牵引、早期功能锻炼、内固定物未取出、术后并发症、VAS疼痛≥4分,需加强术后并发症防控,积极开展早期功能锻炼,以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功能恢复 康复护理 骨折分型
下载PDF
活血散瘀洗药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 被引量:17
3
作者 易倩 陈罗西 常朗 《四川中医》 2021年第5期140-144,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散瘀洗药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活血散瘀洗药熏洗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的中医... 目的:观察活血散瘀洗药配合康复功能训练对踝关节骨折患者关节功能恢复和疼痛的影响。方法:两组患者行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照组术后给予康复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予活血散瘀洗药熏洗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治疗10周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对比两组治疗前及治疗10周后的踝关节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踝关节主动活动度(踝关节背伸、跖屈的角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中医证候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0.74%vs 74.07%,P<0.05);治疗10周后,两组VAS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AOFAS踝-后足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升(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两组踝关节伸直角度及屈曲角度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增加(P<0.05),观察组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10周后,两组ADL评分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散瘀洗药配合康复功能训练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疗效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患侧疼痛,促进其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其踝关节活动度和,利于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活血散瘀洗药 康复功能训练 关节功能恢复 疼痛
下载PDF
疼痛管理配合放松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倩 王萌斐 顾羊林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年第22期3491-3494,共4页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配合放松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4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80 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疼痛管理配合放松训练,... 目的 探讨疼痛管理配合放松训练在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14 年 2 月至 2016 年 2 月本院收治的踝关节骨折患者 80 例,按数字随机表分为两组,各 40 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疼痛管理配合放松训练,对比两组疼痛程度、踝关节功能、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手术当天、术后第 1 d、术后第 2 d 的 NR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后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95.00% vs.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疼痛管理配合放松训练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患者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满意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管理 放松训练 踝关节骨折 疼痛程度 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患者的效果
5
作者 杨伟 《中国民康医学》 2024年第15期66-69,共4页
目的:观察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 目的:观察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踝关节骨折(AF)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3年10月该院收治的80例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水平,骨折愈合优良率,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优良率为95.00%(38/40),高于对照组的80.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50%(33/40),高于对照组的62.50%(25/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的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治疗旋后外旋型Ⅳ度AF患者可改善围术期指标水平,提高骨折愈合优良率和踝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优于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后外旋型Ⅳ度 踝关节骨折 经腓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术 经腓骨入路内固定术 骨折愈合 踝关节功能恢复 并发症
下载PDF
针对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庆丰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5期168-168,170,共2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9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训练。对比两组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arid踝关节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踝关节骨折患者接受早期康复训练课能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骨折 早期康复训练 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赤凤迎源针法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韩新宇 任晖 +1 位作者 江小鸽 冯爽 《四川中医》 2023年第8期173-176,共4页
目的:探讨赤凤迎源针法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取穴阿是穴、申脉穴、丘墟穴、解溪穴,对照组使用平... 目的:探讨赤凤迎源针法对踝关节骨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3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5例,两组均取穴阿是穴、申脉穴、丘墟穴、解溪穴,对照组使用平补平泻法,观察组采用赤凤迎源针法。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临床指标(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当日、术后4周及术后12周踝关节功能[Biard-jackson评分系统、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系统得分]、关节肿胀程度及背伸、跖屈时踝关节活动范围;记录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当日,两组踝关节功能、关节肿胀程度及背伸、跖屈角度差异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12周,两组Biard-jackson、AOFAS得分及背伸、跖屈角度均上升,关节肿胀程度均降低,但观察组较对照组变化幅度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使用赤凤迎源针法具有较好临床疗效,可减轻患肢肿胀程度,促进术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凤迎源针法 踝关节 骨折 术后功能 术后恢复
下载PDF
康复功能锻炼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对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功能恢复及症状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王诗韬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2年第14期74-76,149,共4页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3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n=41)在... 目的探讨康复功能锻炼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2021年10月收治的83例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42)采用康复功能锻炼,观察组(n=41)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红光照射疗法,均持续干预至术后12周.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症状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美国足踝外科医师协会踝-后足评分系统评分为(90.96±7.56)分,高于对照组的(81.86±7.0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疼痛评分(3.52±0.55)分、肿胀评分(0.89±0.2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5.03±0.62)分、(1.68±0.38)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功能锻炼联合红光照射疗法在踝关节周围骨折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减轻疼痛、肿胀程度,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周围骨折 手术 康复功能锻炼 红光照射疗法 功能恢复 并发症
原文传递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金宝 常秀荣 宋欣 《中外医疗》 2022年第31期74-78,共5页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21年10月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和观察组(3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8月—2021年10月南京市红十字医院收治的复杂踝关节骨折患者7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手法复位联合石膏外固定)和观察组(37例,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临床疗效、治疗时间、踝关节功能评分、踝关节运动度数和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59%)显著高于对照组(75.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2,P<0.05);观察组患者的住院、下地活动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行走、跑步、疼痛、工作能力、踝关节稳定性的踝关节功能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踝关节旋后、旋前、屈、伸的运动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WHOQOL-100量表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踝关节骨折,可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加速患者的康复,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复杂踝关节骨折 治疗效果 踝关节功能 康复时间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足踝功能恢复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0
作者 郭爱峰 谭中江 《双足与保健》 2019年第21期183-184,共2页
目的分析评价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对足踝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该次将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 目的分析评价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对足踝功能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该次将该院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48例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均采取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治疗,进一步对患者足踝功能恢复效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1)手术后与手术前比较,在Bohler角、Cissane角、跟骨长度、跟骨宽度、跟骨高度5项后跟骨重要复位指标方面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方面,Ⅱ型为86.67%、Ⅲ型为75.00%、Ⅳ型为66.67%。(3)术后随访1年,无严重并发症发生,2例发生腓骨肌腱鞘炎、1例发生距下关节内外翻活动受限,经合理康复训练联合常规理疗后,均显著改善,手术预后效果良好。结论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效果优良,可促进患者足踝功能的恢复;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跗骨窦入路锁定钢板内固定 SandersⅡ~Ⅳ型跟骨关节内骨折 足踝功能 恢复效果
原文传递
前置式与后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尤年兴 沈玄霖 +2 位作者 石志革 邵国富 翟国杰 《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 2010年第5期472-473,共2页
目的观察前置式与后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前置组26例和后置组26例。前置组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后置组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观察指标为恢复至扶拐步行时间,恢复至独立步行... 目的观察前置式与后置式踝足矫形器对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5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前置组26例和后置组26例。前置组佩戴前置式踝足矫形器,后置组佩戴后置式踝足矫形器。观察指标为恢复至扶拐步行时间,恢复至独立步行时间,3个月时10m最大步行速度和Barthel指数。结果前置组恢复至扶拐步行时间(13.8±8.3)d较后置组(15.3±7.9)d快(P〈0.05)。前置组恢复至独立步行时间(27.4±14.9)d较后置组(35.9±18.0)d快(P〈0.05)。前置组10m最大步行速度(41.5士12.8)m/min较后置组(35.7±13.3)m/min快(P〈0.05);前置组与后置组3个月时Barthel指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前置式踝足矫形器与后置式踝足矫形器相比,可加快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踝足矫形器 步行功能 康复
原文传递
踝关节骨折96例治疗体会
12
作者 孙红亮 《内蒙古中医药》 2012年第21期4-5,共2页
目的:通过对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访,总结踝关节骨折治疗体会。方法:对9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56例,女性40例,术后石膏固定,规范功能锻炼。结果:成功随访96例,随访时间14个月至4年,平均25个月。应用Baird-Jackson评分... 目的:通过对96例踝关节骨折患者随访,总结踝关节骨折治疗体会。方法:对96例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其中男性56例,女性40例,术后石膏固定,规范功能锻炼。结果:成功随访96例,随访时间14个月至4年,平均25个月。应用Baird-Jackson评分系统进行手术效果及功能评定,优80例、良12例、中4例,无差病例。优良率达到95.8%。结论:踝关节骨折后诊治过程中达到解剖复位、进行规范化功能锻炼对踝关节功能恢复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骨折 内固定 功能恢复
下载PDF
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凌坤 阳普山 +1 位作者 唐洪 苟永胜 《河北医学》 CAS 2023年第8期1377-1382,共6页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 目的:探讨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对患者踝关节稳定性及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三踝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组49例(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和传统组53例(传统后外侧入路联合后内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临床治疗疗效、切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踝关节稳定性、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改良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至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的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两组Baird-Jackson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OFA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2个月>术后1个月>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改良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入路联合改良后内侧入路治疗三踝骨折可更有效增加踝关节的稳定,促进踝关节功能恢复,治疗疗效更佳,且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前外侧入路 改良后内侧入路 三踝骨折 踝关节稳定性 踝关节功能恢复
下载PDF
三种固定方法治疗胫骨骨折AO43a型疗效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松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5期50-51,共2页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固定方式用于治疗胫骨骨折AO43a型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05例AO43a型胫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对比三组患者足踝功能以及踝关节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前...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固定方式用于治疗胫骨骨折AO43a型的临床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9年10月到我院就诊的105例AO43a型胫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甲、乙、丙三组。对比三组患者足踝功能以及踝关节恢复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甲组评分低于乙组和丙组(P <0.05)。乙组和丙组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乙组和丙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高于甲组(P <0.05)。乙组和丙组踝关节恢复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外固定术相比,MIPPO、ETN等内固定术治疗胫骨骨折AO43a型的临床优势更明显,可有下改善患者的足踝功能,提高关节康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外固定术 专家级髓内钉 经皮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 足踝功能 踝关节恢复优良率
下载PDF
踝关节过伸过屈摄影及伤侧康复程度模型构建 被引量:1
15
作者 由守斌 夏吉凯 +3 位作者 崔慧玲 许昌 王培源 李泽洪 《中华全科医学》 2009年第12期1369-1370,共2页
目的探讨踝关节过伸过屈位摄影技术,确定过伸过屈位功能角和功能夹角的测量方法,分析构建伤侧康复程度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字摄影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借鉴临床评定踝关节伤侧康复程度的方法,摄取踝关节过伸过屈位,测量健... 目的探讨踝关节过伸过屈位摄影技术,确定过伸过屈位功能角和功能夹角的测量方法,分析构建伤侧康复程度模型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计算机数字摄影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借鉴临床评定踝关节伤侧康复程度的方法,摄取踝关节过伸过屈位,测量健侧与伤侧功能夹角,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康复程度与伤侧功能夹角和健侧功能夹角之比值成正比。结论摄取踝关节过伸过屈位对评定踝关节伤侧康复程度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摄影 踝关节过伸过屈位 功能夹角 康复程度
原文传递
漂浮体位下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针对性护理效果
16
作者 张洁瑜 《中国社区医师》 2021年第29期147-148,共2页
目的:探究漂浮体位下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漂浮体位下手术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经漂浮体位下手术治疗及护理后... 目的:探究漂浮体位下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针对性护理效果。方法:2018年1月-2020年10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开展漂浮体位下手术治疗,同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临床效果。结果:50例患者经漂浮体位下手术治疗及护理后,踝关节功能恢复总有效率为98.0%;出现并发症1例,但经相关指导处理后消失;护理满意度为98.0%。治疗后患者疼痛评分低于治疗前,生活质量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踝关节骨折患者行漂浮体位下手术治疗时,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漂浮体位 踝关节骨折 手术 针对性护理干预 踝关节功能恢复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