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风成沉积物磁组构与中国黄土区第四纪风向变化 被引量:28
1
作者 吴汉宁 岳乐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7-494,共8页
通过对黄土高原几个剖面黄土样品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发现了风成沉积物中的磁组构特征,且它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控制并与黄土高原形成时的古风场有关,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向及各轴比值与磁性颗粒分布排列方式亦即与空... 通过对黄土高原几个剖面黄土样品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初步研究,发现了风成沉积物中的磁组构特征,且它的形成受沉积作用控制并与黄土高原形成时的古风场有关,即风成沉积物磁化率椭球体主轴方向及各轴比值与磁性颗粒分布排列方式亦即与空气动力条件相关.阐明了风成沉积物磁组构形成机制及其与古风向的关系,提出一种能够定量研究黄土高原形成时古风场的方法,为研究黄土高原形成演化和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成沉积物 黄土高原 古风向 沉积物 磁组构
下载PDF
磁化率各向异性地学应用综述 被引量:26
2
作者 张拴宏 周显强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613-620,共8页
本文综述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地学中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岩石变形分析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同时文章也介绍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岩浆岩、沉积岩(物)及沉积环境方面的应用情... 本文综述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地学中应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岩石变形分析中应用的最新研究成果、不足之处及改进方法。同时文章也介绍了磁化率各向异性在岩浆岩、沉积岩(物)及沉积环境方面的应用情况及最新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各向异性 岩石变形 沉积环境 磁性矿物
下载PDF
航磁异常的构造解释和华北-塔南-扬子超陆块演化 被引量:24
3
作者 张家声 劳秋元 李燕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79-390,共12页
在现代地球磁场中,总体感磁效应与岩石的磁化率无关。典型地区大比例尺构造组构填图结果与岩石磁组构的对照分析,证明磁线理和构造线理具有一致的矢量特征。强烈韧性剪切导致岩石中区域一致的矿物定向和磁化率各向异性,是干扰现代地... 在现代地球磁场中,总体感磁效应与岩石的磁化率无关。典型地区大比例尺构造组构填图结果与岩石磁组构的对照分析,证明磁线理和构造线理具有一致的矢量特征。强烈韧性剪切导致岩石中区域一致的矿物定向和磁化率各向异性,是干扰现代地球磁场、产生特定航磁异常分布格局的主要因素。对五种基本的区域尺度构造 航磁异常样式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证明华北地区的航磁异常的分布样式与结晶基底的基本构造格架基本一致。并据此对塔里木、扬子地体基底岩石的构造性质进行了解释,提出存在前寒武纪华北- 塔南- 扬子超陆块。结合显生宙构造演化的地质证据,划分出新太古代克拉通化、古元古代左行韧性剪切改造和活动带发育、中- 新元古代裂解和活动大陆边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 航磁 韧性剪切带 超陆块 陆块演化
下载PDF
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沉积岩古流向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确定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0
4
作者 裴军令 孙知明 +5 位作者 李海兵 司家亮 潘家伟 刘静 刘雪刚 赵越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7期1613-1620,共8页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而磁化率各向异性作为古流向恢复的可靠信息载体在室内沉积实验和具体工作中已得到认可。本文对青藏高原西北缘柯克亚剖面晚新生代地层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80块样品开展了磁组构研究,磁面理与磁线理图、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与磁化率椭球体形状因子图直观地说明研究对象均具有磁面理较磁线理发育的特点,代表了原生沉积组构特征。柯克亚剖面乌恰群、阿图什组和西域组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则恢复了三个时期的古流向。古流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显示了重要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信息。乌恰群与阿图什组、阿图什组与西域组之间的古流向的改变反映出西昆仑山北缘具有西早东晚的构造隆升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流向 磁化率各向异性 晚新生代 西昆仑 隆升
下载PDF
磁铁矿岩的流变与磁化率各向异性 被引量:16
5
作者 郝锦绮 顾芷娟 +1 位作者 周建国 郑沙樱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12-119,共8页
在高温高压及慢应变率下使磁铁矿岩样品发生了流变。对此过程前后的磁性测试表明,产生了与流变过程相关的磁化率各向异性。进一步研究说明,这种“流变磁效应”,主要是由于岩样内磁性矿物颗粒在流变过程中,由大致等粒形且方向性不明... 在高温高压及慢应变率下使磁铁矿岩样品发生了流变。对此过程前后的磁性测试表明,产生了与流变过程相关的磁化率各向异性。进一步研究说明,这种“流变磁效应”,主要是由于岩样内磁性矿物颗粒在流变过程中,由大致等粒形且方向性不明显而转变为扁椭球形且具有了一定优选方位而造成的。地震孕育是在高温、高压及缓慢的时间过程中进行的,因此研究流变带来的物性变化对于地震前兆的认识至关重要。本实验结果从一个新的角度探索地震磁效应,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铁矿 矿岩 流变率 磁化率 各向异性
下载PDF
张北汉诺坝玄武岩的岩石磁学性质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田莉丽 朱日祥 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2-838,共7页
通过新河口汉诺坝玄武岩的综合岩石磁学测定和分析 ,确定了该剖面 2 1个熔岩流的磁性矿物是以钛磁铁矿为主 ,部分含钛较高 .基于磁化率各向异性测定 ,推断张北汉诺坝玄武岩是由位于北东和北北西两个方向的古火山口喷发而成 ,这与野外观... 通过新河口汉诺坝玄武岩的综合岩石磁学测定和分析 ,确定了该剖面 2 1个熔岩流的磁性矿物是以钛磁铁矿为主 ,部分含钛较高 .基于磁化率各向异性测定 ,推断张北汉诺坝玄武岩是由位于北东和北北西两个方向的古火山口喷发而成 ,这与野外观察一致 .这一结果对探讨火山喷发历史和地球深部过程是有意义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诺坝玄武岩 岩石磁学 磁化率 各向异性 钛磁铁矿 地理分布
下载PDF
泥河湾黑土沟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古湖水文环境变化 被引量:10
7
作者 唐锐枰 葛俊逸 +1 位作者 庞海娇 欧阳志山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7-1045,共19页
古人类栖息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泥河湾盆地保存着大量早更新世以来的古人类遗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北方古人类的活动历史.但迄今对其水文环境变化历史以及与古人类生存活动联系的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对位... 古人类栖息地古气候-水文环境变化与古人类的生存活动密切相关.泥河湾盆地保存着大量早更新世以来的古人类遗址,完整地记录了我国北方古人类的活动历史.但迄今对其水文环境变化历史以及与古人类生存活动联系的研究仍显不足.本研究对位于盆地东部的黑土沟遗址剖面进行了系统的磁化率地层学和磁组构研究.通过与邻近大长梁和小长梁剖面的精细磁化率地层对比,发现黑土沟剖面堆积约始于1.9 Ma,可能记录了我国北方中高纬地区最早的古人类活动.详细的磁组构研究结果显示,磁化率各向异性能够有效地揭示泥河湾盆地1.9 Ma以来的古水文变化,黑土沟剖面的磁组构变化显示泥河湾古湖水文环境发生了多次阶段性变化.1.9 Ma前后,壶流河的出现,抑或研究区发生构造沉降,使得研究区堆积厚层砂砾石,较强的水动力和水位升高使得古人类向高处迁移;1.9~1.8 Ma期间,古湖扩张,湖面上升,水动力减弱,可能指示了东亚夏季风的增强.1.8~1.5 Ma,古湖水动力显著增强,而后持续减弱.1.5~1.3 Ma,水动力显著降低,可能与东亚季风降水增加,气候逐渐变得暖湿,湖水显著加深,而使得河流输入影响减弱有关.1.3~0.9 Ma,水动力较强但呈现频繁的大幅波动,湖泊水文环境变化剧烈,可能是中更新世气候转型事件的响应.0.9~0.4 Ma,湖泊再度加深,古湖沉积水动力变化显著受控于全球冰量呈现周期性的大幅波动.上述水文变化显著影响着古人类的生活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泥河湾古人类遗址的时空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河湾古湖 古水文 古人类 黑土沟 磁化率各向异性
原文传递
近1200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变化机理探讨 被引量:5
8
作者 朱日祥 刘青松 郭斌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11-218,共8页
距今 1 2 0 0 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由长周期 (大于 1 0 0 0年 )和短周期(约 50 0年 )两部分组成 ,长周期和短周期分量分别受控于漂移场和稳定场的变化 .与日本地区相比 ,北京地区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距今 ( 51 1 0— 4... 距今 1 2 0 0 0年以来北京地区地球磁场长期变化由长周期 (大于 1 0 0 0年 )和短周期(约 50 0年 )两部分组成 ,长周期和短周期分量分别受控于漂移场和稳定场的变化 .与日本地区相比 ,北京地区地球磁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在距今 ( 51 1 0— 4670 )± 1 1 0年之间曾发生短极性漂移事件 ,这样的短极性地磁事件可能与地球外核流体运动的异常变化有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磁场 长期变化 地磁漂移 变化机理 北京地区
下载PDF
A paleomagnetic study of Triassic sedimentary rocks from Qinshui Basin, Shanxi Province, North China 被引量:4
9
作者 谈晓冬 刘椿 +1 位作者 方大钧 许同春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1996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The results of a combined paleomagnetic, rock magnetic and petrographic study of Middle and Lower Triassic from Qinshui Basin, North China Block are reported. The characteristic remanent magnetization from the Ermayin... The results of a combined paleomagnetic, rock magnetic and petrographic study of Middle and Lower Triassic from Qinshui Basin, North China Block are reported. The characteristic remanent magnetization from the Ermaying Formation (Middle Triassic) is carried by both magnetite and hematite. In stratigraphic coordinates, the direction (Dec = -28°, Inc. =44°, N=10, α95=4°) passes the (incremental) fold test and fabric test. The corresponding paleopole is 64°N, 6° E. The remanent magnetization of samples from the bottom of the Liujiagou Formation (Lower Triassic) is carried mainly by magnetite, which shows an inverse magnetic fabric and an abnormal magnetization direction. This is probably caused by a bedding-parallel compression. A comparison of Triassic paleopoles from this locality with others in North China reveals a significant tectonic rotation of the eastern North China Block and Korean Peninsula with respect to the western North China Block. The rotation probably occurred during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inshui Basin TRIASSIC PALEOmagnetISM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TECTONIC rotation.
原文传递
临夏盆地新近纪郭泥沟剖面磁组构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5
10
作者 孔艳芬 孙蕗 +2 位作者 沈中山 葛俊逸 邓成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4518-4529,共12页
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 临夏盆地在东亚新生代地层、古气候、古生物研究方面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对盆地东部的郭泥沟剖面进行了详细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以揭示从早中新世到早上新世临夏盆地的沉积演化过程.郭泥沟剖面沉积物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磁赤铁矿、赤铁矿和针铁矿,但剩磁载体以磁铁矿和赤铁矿为主.从上庄组和东乡组的褐红色粉砂质粘土到柳树组和何王家组的褐黄色粘土,赤铁矿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与沉积物颜色变化一致.郭泥沟剖面沉积物磁组构类型为正常沉积磁组构.结合岩石磁学结果和磁组构参数特征可揭示临夏盆地早中新世-早上新世沉积的演化过程:早中新世上庄组为稳定湖相沉积,古水流方向为NNW,与南北向的大夏河方向一致;中中新世气候发生较明显的干湿波动,形成了东乡组的褐红色湖相粉砂质粘土夹粉砂、砂和青灰色泥灰质粘土条带,古水流方向主要为NNW,沉积过程主要受大夏河控制;中中新世晚期,受青藏高原构造运动影响,沉积相由湖相细粒沉积物转变为虎家梁组河流相砂砾层;同时,盆地的水动力条件也发生改变,晚中新世柳树组湖相沉积过程同时受南北向大夏河和东西向洮河控制,两个方向近垂直的河流共同作用导致柳树组内沉积各向异性度较低,面理和线理均不发育,磁化率最大轴偏角分布比较分散,磁组构确定的古流向为东西向和南北向;早上新世期间,由于受青藏高原隆升影响,沉积了何王家组下部的河流相砂砾层;受构造抬升影响,大夏河重新主导何王家组上部洪泛平原相沉积过程,水动力条件较为单一稳定,古流向主要为N向,与大夏河流向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夏盆地 郭泥沟剖面 新近系 磁组构
下载PDF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主孔100~2000m岩心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
11
作者 徐海军 金振民 欧新功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2081-2088,共8页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获得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331块岩心的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数据,并建立了主孔100—2000m的体积磁化率和AMS连续剖面。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主孔100—2000m岩心的磁化率(κ)介于1.05×10-4SI和0.12SI之间,几... 在常温常压条件下获得了中国大陆科学钻探(CCSD)主孔331块岩心的磁化率各向异性(AMS)数据,并建立了主孔100—2000m的体积磁化率和AMS连续剖面。数据统计分析显示,主孔100—2000m岩心的磁化率(κ)介于1.05×10-4SI和0.12SI之间,几何平均值为1.855×10-3SI;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j)介于1.04和2.10之间,几何平均值为1.155。该井段出露的主要岩石类型有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角闪岩、正片麻岩、副片麻岩和蛇纹石化橄榄岩,它们的垂向分布特征控制着磁化率剖面的变化。主孔的超高压变质岩石在折返过程中普遍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改造。其磁化率特征也发生相应的改变。蛇纹石化橄榄岩具有很高的磁化率(8.58×10-2SI)和各向异性度(1.335)。这主要源于橄榄岩蛇纹石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磁铁矿。榴辉岩、退变质榴辉岩和角闪岩代表榴辉岩从新鲜到完全退变质的三个阶段,它们的磁化率和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分别为榴辉岩(1.28×10-3SI、1.077)、退变质榴辉岩(3.19×10-3SI、1.206)、角闪岩(1.02×10-3SI、1.104)。正片麻岩的磁化率和各向异性度分别为5.34×10-3SI和1.167。副片麻岩的磁化率和各向异性度分别为3.46×10-4SI和1.150。对58个变形岩石的AMS测试结果显示,其磁化率椭球体的主轴方向与岩石组构基本一致,即最大磁化率主轴κ1平行矿物线理,最小磁化率主轴κ3垂直岩石面理。同时,这些变形岩石的AMS椭球体多呈现明显的压扁状特征,反映超高压变质岩石在折返过程中处于强烈挤压变形的构造应力环境,为苏鲁超高压变质板片的挤出折返模式提供了佐证。该研究成果也为超高压变质岩石地区磁学研究、地球物理调查和测井成果的解释提供了重要的实验约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化率各向异性 超高压变质岩石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台地相模式及其对古气候的响应 被引量:1
12
作者 胡晨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S01期17-18,共2页
华北克拉通西南部的陕甘宁碳酸盐岩台地在寒武纪处于信风带,其所处位置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具有定的控制作用。近年来,虽然大量的钻探工作在该区域有所开展,但是对于该大型碳酸盐岩台地(面积约2.0×10^(5) km^(2))来说,目前还未见... 华北克拉通西南部的陕甘宁碳酸盐岩台地在寒武纪处于信风带,其所处位置对碳酸盐岩台地沉积相具有定的控制作用。近年来,虽然大量的钻探工作在该区域有所开展,但是对于该大型碳酸盐岩台地(面积约2.0×10^(5) km^(2))来说,目前还未见详细的沉积环境和相模式文章发表。本次研究对基于露头和钻井的沉积学数据和基于露头的古地磁学数据分析,梳理了陕甘宁台地的碳酸盐岩微相和相组合的变化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微相 磁化率各向异性 古地理 古信风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玲珑花岗岩基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及其与金矿的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周伟新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60-62,共3页
组成玲珑花岗岩基的各个岩体具有不同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位于玲珑花岗岩基内部或边缘的金矿大都位于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大的玲珑岩体和云山岩体内,并且以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大于1.3的区域内的金矿最为集中,而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小的岩体... 组成玲珑花岗岩基的各个岩体具有不同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位于玲珑花岗岩基内部或边缘的金矿大都位于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大的玲珑岩体和云山岩体内,并且以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大于1.3的区域内的金矿最为集中,而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小的岩体或区域内金矿很少。磁化率各向异性度和金矿间密切的空间关系可能表明了金矿的产出部位和岩体的变形强度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玲珑花岗岩基 磁化率 各向异性 金矿床 花岗岩
下载PDF
空间波数混合域三维各向异性强磁性介质磁场数值模拟
14
作者 戴世坤 张莹 +3 位作者 凌嘉宣 陈轻蕊 贾金荣 冉应强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25-840,共16页
各向异性普遍存在于强磁性体矿物中,为研究各向异性强磁性体磁场响应特征,本文提出一种空间波数混合域三维各向异性磁场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各向异性强磁性体磁位满足的三维偏微分方程进行水平方向二维傅里叶变换,将其降为不同波... 各向异性普遍存在于强磁性体矿物中,为研究各向异性强磁性体磁场响应特征,本文提出一种空间波数混合域三维各向异性磁场数值模拟方法.该方法首先将各向异性强磁性体磁位满足的三维偏微分方程进行水平方向二维傅里叶变换,将其降为不同波数之间相互独立的一维常微分方程;然后加载准确的上下边界条件,采用二次插值有限单元法计算一维常微分方程,得到五对角方程,采用追赶法进行高效求解;最后采用迭代法求解场分量,引入紧算子保证迭代稳定收敛;综合傅里叶变换的高效性、一维方程求解的快速性和迭代算法的稳定性,实现各向异性强磁性体磁场的三维高效、高精度数值模拟.设计各向异性椭球模型验证算法的正确性,并分析紧算子对不同各向异性磁化率模型的迭代收敛性;与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对比计算效率,表明相同节点下本文算法效率优于常规三维有限元方法,且计算节点总数越多优势越明显.重点研究各向异性参数改变对VTI、HTI、TTI强磁介质异常场响应的影响.最后采用某磁铁矿DEM高程数据模拟起伏地形对各向异性强磁性体磁异常场幅值和形态的影响,体现出本文算法对各向异性强磁性体大规模复杂地形的适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磁化率 磁化率各向异性 空间波数混合域 紧算子 起伏地形
下载PDF
浙闽碰撞造山带中剪切带的磁性组构与碰撞动力学的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施建宁 许同春 +1 位作者 董火根 卢华复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0年第1期108-123,共16页
糜棱岩是韧性变形的产物,对其形成过程和机理近年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为岩石特别是变质岩的显微构造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新兴工作方法。作者对在闽西北和浙东南地体碰撞带内的庆元济下和龙泉查田韧性剪切... 糜棱岩是韧性变形的产物,对其形成过程和机理近年来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岩石磁化率各向异性研究。为岩石特别是变质岩的显微构造研究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新兴工作方法。作者对在闽西北和浙东南地体碰撞带内的庆元济下和龙泉查田韧性剪切带中采集的54个下古生界糜棱岩及与其共生的片麻岩和变质硬砂岩样品进行了磁性组构——磁化率各向异性的实验测定。对于磁化率和各向异度较低的样品(<250×10^(-6)SI),规定了重复测量数据可靠平均值的判定标准:(1)发散度系数Ci小于20°;(2)磁性线理量或面理量应在仪器噪音水平(仪器空转时的信号)的五倍以上。测量结果发现这些糜棱岩的磁面理非常发育,而磁线理发育较弱,其磁化率量值椭球为压偏型,与磁性面理相垂直的最小磁化率主轴的分布收敛,并与野外实地测量岩石的片理(走向NE,向SE缓倾)所得到的片理法线产状基本吻合,显示了向NW方向的挤压应力场特征。剪切带中岩石的应变随着深度的增加,表现为由简单剪切作用向纯剪作用转化,因而其面状构造的发育不断增强。这些结果说明,岩石磁性组构的测定可为研究糜棱岩形成的构造应力作用和应变机制以及与糜棱岩形成有关的构造因素——碰撞造山带的动力学特征提供更为迅速而精确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碰撞造山带 剪切带 磁性组构 研究
下载PDF
海南文昌沿海老红砂沉积组构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许峰宇 王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8-22,共5页
本文通过对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研究了海南文昌沿海老红砂的沉积组构特征,认为老红砂沉积组构特征虽然变化较大,但仍有自己的展布特征,根据磁性的有无能轻易地把它与滨海沉积区别开来,其沉积组构特征与风成砂丘的沉积组构相似.深... 本文通过对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研究了海南文昌沿海老红砂的沉积组构特征,认为老红砂沉积组构特征虽然变化较大,但仍有自己的展布特征,根据磁性的有无能轻易地把它与滨海沉积区别开来,其沉积组构特征与风成砂丘的沉积组构相似.深入细致地开展老红砂与滨海沉积、风成砂丘沉积组构特征的对比研究,对于说明老红砂的搬运介质、力源和方向都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 老红砂 磁化率 各向异性 沉积组构
下载PDF
AMS studies on a 450 km long 2216 Ma dyke from Dharwar craton, India:Implications to magma flow 被引量:2
17
作者 E. Nagaraju V. Parashuramulu 《Geoscience Frontier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5期1931-1939,共9页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a precisely dated (2216.0 ± 0.9 Ma),450 km long NeS striking dyke in the Dharwar Craton,to determine the magma flow direction along the dyk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studies were carried out on a precisely dated (2216.0 ± 0.9 Ma),450 km long NeS striking dyke in the Dharwar Craton,to determine the magma flow direction along the dyke length.In order to use the imbrication of the magnetic foliation,forty eigh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13 locations along the length of the dyke.Magnetogranulometry studies show that AMS fabric is dominated by medium grained interstitial Ti-poor multidomain magnetite.The corrected anisotropy degree (Pj) of the samples was found to be low to moderate,between 1.007 and 1.072,which indicates primary magnetic fabric.The magnetic ellipsoid is either triaxial,prolate or oblate and clearly defines normal,intermediate and inverse magnetic fabrics related to magma flow during the dyke emplacement.The maximum susceptibility axes (Kmax) of the AMS tensor of the dyke is predominantly inclined at low angles (<30°),with no systematic variation in depth along the NeS profile,indicating sub-horizontal flow even at mid crustal levels which could probably be governed by location of the focal region of the magma source (mantle plume?),flow dynamics together with the compressive stresses exerted by the overlying cru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Dharwar CRATON DYKE SWARMS
下载PDF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ND ORIGIN OF THE CHINESE LOESS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HE QUATERNARY RESEARCH*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秀铭 许同春 刘东生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1990年第2期235-245,共11页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reveal thedepositional fabric on the original (windblown) loess and secondary (redeposited) loess. The two kinds of sediments mentioned above can b...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is used in the present study to reveal thedepositional fabric on the original (windblown) loess and secondary (redeposited) loess. The two kinds of sediments mentioned above can be distinguished in terms of their susceptibility anisotropy, e.g. anisotropy degree, magnetic foliation and lineation parameters. On this basis the magnetic fabric of the Pliocene red soil underlaying the loess is studi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results of a typical residue-deposited red clay in South China. Considering its geological features, the red soil in Xifeng is regarded probably as aeolian in origin al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agnetic FABRIC LOESS PALEOSOL red soil.
原文传递
磁组构分析岩芯古水流方向原理与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刘秀婷 韦乐乐 +1 位作者 周亚楠 樊文静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4年第8期86-89,91,共5页
主要通过讨论钻井岩芯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的原理,初步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梅塔区P128井、P130井、以及X1059井的长2标本的磁组构,初步判断了延长组长2层古水流方向,通过对梅塔地区的P128井、P130井、X1059井磁组构进行初步分析,得... 主要通过讨论钻井岩芯磁组构分析古水流方向的原理,初步分析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梅塔区P128井、P130井、以及X1059井的长2标本的磁组构,初步判断了延长组长2层古水流方向,通过对梅塔地区的P128井、P130井、X1059井磁组构进行初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梅塔地地区长P128井的古流向是NE-SW向方向。P130井的具有双向的古水流方向,分别是NEE-SWW向、NW-SE向。X1059井的古流向近东西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组构 磁化率各向异性 古水流
下载PDF
山东胶莱盆地鲁科一井上白垩统火山岩的岩石磁学和磁组构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孙靖鹏 韩非 +1 位作者 邓成龙 潘永信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97-2407,共11页
通过对山东胶莱盆地鲁科一井钻孔上白垩统上、下火山岩进行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上火山岩的载磁矿物为粒径较细的假单畴磁铁矿,部分样品含赤铁矿;下火山岩的载磁矿物为粒径较粗的假单畴磁铁矿,大部分样品含赤铁矿,少量样品的载磁矿物以赤... 通过对山东胶莱盆地鲁科一井钻孔上白垩统上、下火山岩进行岩石磁学研究,确定上火山岩的载磁矿物为粒径较细的假单畴磁铁矿,部分样品含赤铁矿;下火山岩的载磁矿物为粒径较粗的假单畴磁铁矿,大部分样品含赤铁矿,少量样品的载磁矿物以赤铁矿为主.磁化率各向异性结果显示,火山岩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度较低(1.002<P_j<1.209),磁面理大于磁线理,磁化率最大轴接近平行于水平面分布,最小轴接近垂直于水平面分布.这些结果说明火山岩样品保存了原始岩浆流动磁组构特征,并暗示火山岩地层接近水平.以上结果表明该钻孔上白垩统火山岩适合于古地磁和古强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莱盆地 白垩纪 玄武岩 岩石磁学 磁化率各向异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