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绿泥石片岩各向异性特性研究 被引量:57
1
作者 刘胜利 陈善雄 +1 位作者 余飞 赵文光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3616-3623,共8页
为研究十堰地区片岩的各向异性特性,开展了武当群绿泥石片岩长方体试样的单轴压缩和圆盘试样的间接拉伸试验,探讨了试样各向异性的力学特性和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变形破裂特性,揭示了不同变形破裂的力学机制。研究表明,武当群绿泥石片岩... 为研究十堰地区片岩的各向异性特性,开展了武当群绿泥石片岩长方体试样的单轴压缩和圆盘试样的间接拉伸试验,探讨了试样各向异性的力学特性和在不同受力状态下的变形破裂特性,揭示了不同变形破裂的力学机制。研究表明,武当群绿泥石片岩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性质,平行片理方向强度高,垂直片理方向强度低。该片岩特殊的定向排列片束状构造和片理间的弱胶结作用,致使不同方向上的破坏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力学机制也不相同。在压应力作用下,泊松效应容易引起平行片理面的张拉劈裂和压杆失稳,垂直片理方向容易发生片理面间的剪切破坏。在同一方向上强度具有一致性,即平行片理面抗压和抗拉强度均较垂直片理面强度大。由于片理面间的抗拉承载力极低,在小角度劈裂荷载下,容易发生张拉劈裂和拉剪破坏,因此,实际工程中应尽可能避免片理面间的受拉破坏和沿片理的拉剪破坏。研究结果可以为隧道、边坡支护加固和防水处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片岩 单轴压缩 巴西试验 各向异性 破裂特性 机制
下载PDF
层状砂岩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47
2
作者 邓华锋 王伟 +2 位作者 李建林 张吟钗 张小景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120,共9页
岩体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对工程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层状砂岩,设计进行0°,15°,30°,45°,60°,75°和90°等7种层理角度的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详细分析层理角度对岩体力学特性... 岩体的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对工程安全稳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层状砂岩,设计进行0°,15°,30°,45°,60°,75°和90°等7种层理角度的单轴和三轴压缩试验,详细分析层理角度对岩体力学特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层理角度岩样的应力–应变曲线形态基本一致,均包括压密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应力–应变曲线的压密阶段逐渐变短;(2)在单轴和三轴压缩状态下,层状砂岩各向异性特性明显,层理角度从0°增大到90°,弹性模量逐渐增大,而变形模量、抗压强度、黏聚力和摩擦角先减小后增大,呈U型分布,在0°或90°时达到最大值,60°左右时达到最小值;(3)随着围压的增大,其对层理弱面开裂滑动的限制作用逐渐增强,层理弱面对岩样的破坏模式影响效应逐渐减弱,不同层理角度岩样的力学参数差别逐渐减小,岩样的各向异性特性逐渐减弱;(4)层状砂岩的破坏模式与层理角度和围压的关系密切,可以归纳为3种类型:劈裂张拉破坏、顺层理弱面的剪切滑移破坏、局部顺层理弱面和局部穿越基质、层理弱面的复合剪切破坏。研究结论可为层状砂岩相关的工程变形稳定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层状砂岩 层理弱面 各向异性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原文传递
节理岩体卸荷各向异性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李建林 王乐华 孙旭曙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92-900,共9页
针对节理岩体开挖卸荷所产生的各向异性力学难题,通过制作不同倾角单一预制节理试件,开展节理岩体三轴卸荷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节理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形特征、强度特征和破坏模式。得到如下结论:(1)进入卸荷阶段之后,0°,30&... 针对节理岩体开挖卸荷所产生的各向异性力学难题,通过制作不同倾角单一预制节理试件,开展节理岩体三轴卸荷试验,研究卸荷条件下节理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变形特征、强度特征和破坏模式。得到如下结论:(1)进入卸荷阶段之后,0°,30°和90°倾角节理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依次出现屈服、软化和残余变形阶段,而45°和60°倾角节理试件只出现屈服阶段。(2)节理试件的变形模量随节理倾角呈U型变化,其中,60°倾角节理试件的变形模量最小;随着围压升高,不同倾角节理试件之间的变形特性差异逐渐减小。(3)0°,30°和90°倾角节理试件的抗压强度降低,而45°和60°倾角节理试件几乎未降低;节理试件的黏聚力随节理倾角呈U型变化,其中,60°倾角节理试件仍为最小;而内摩擦角随节理倾角增大而增大。(4)0°,30°和90°倾角节理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穿越节理的压剪破坏,且不受节理影响,而45°和60°倾角节理试件的破坏模式均为沿节理面滑动破坏。(5)揭示节理岩体的卸荷力学特性分为受岩块强度控制和节理面强度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力学 节理岩体 卸荷试验 各向异性 力学特性
原文传递
节理岩体超声测试及单轴压缩试验研究 被引量:22
4
作者 孙旭曙 李建林 +3 位作者 王乐华 陈兴周 李飞 程冬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473-3478,3488,共7页
为了获取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和声波传播规律的相互关系,通过制作圆柱形单一预制贯通节理试件,开展了7种不同倾角节理试件的超声波波速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节理试件波速测试值离散性较大,但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波... 为了获取节理岩体各向异性力学特性和声波传播规律的相互关系,通过制作圆柱形单一预制贯通节理试件,开展了7种不同倾角节理试件的超声波波速测试和单轴压缩试验。试验结果表明:(1)节理试件波速测试值离散性较大,但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波速平均值介于石膏试件和完整试件之间,波速随节理倾角增大呈线性递减;(2)不同倾角的节理面对节理试件力学特性的影响很大,在应力-应变关系、变形特征、强度特征和破坏模式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各向异性特征;(3)节理试件的力学性质和超声波传播特性变化规律区别很大,采用超声波波速确定节理试件的力学参数会存在很大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理岩体 超声波测试 单轴压缩试验 各向异性 力学特性
下载PDF
煤岩声波特征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5
作者 成林 王赟 +1 位作者 张玉贵 赵海珍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2-461,共10页
在系统整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煤岩超声波速度的影响因素、煤岩超声波速度与物理力学参数间的关系、煤岩超声波的频谱特征和煤岩声波衰减及各向异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煤岩超声横波波形复杂,初至及品质因子难以精确求... 在系统整理国内外有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论述了煤岩超声波速度的影响因素、煤岩超声波速度与物理力学参数间的关系、煤岩超声波的频谱特征和煤岩声波衰减及各向异性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煤岩超声横波波形复杂,初至及品质因子难以精确求取的问题,应用偏振分析方法拾取横波振相,提高了横波超声测量的精度。针对煤岩超声测试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作者的一些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岩 声波速度 力学参数 各向异性 衰减
下载PDF
大斜度井各向异性地层双感应测井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范宜仁 巫振观 +2 位作者 王磊 刘家雄 李格贤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16年第3期262-269,275,共9页
电性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砂泥岩薄互层、裂缝地层及泥页岩储层等非常规油气藏,受井斜及各向异性影响,电测井仪器响应复杂,极大地增加了储层测井评价难度。为明确大斜度井/水平井中双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基于赫兹位函数,给出了各向异性地层... 电性各向异性广泛存在于砂泥岩薄互层、裂缝地层及泥页岩储层等非常规油气藏,受井斜及各向异性影响,电测井仪器响应复杂,极大地增加了储层测井评价难度。为明确大斜度井/水平井中双感应测井响应特征,基于赫兹位函数,给出了各向异性地层双感应测井解析解,研究了井斜角度、电阻率对比度及各向异性系数等对双感应测井的影响,并初步探索了双感应测井对各向异性的识别能力。模拟结果表明,井斜角小于30°,双感应测井主要反映地层水平电导率,无各向异性识别能力;随着井斜角度的增大,双感应测井响应由水平电阻率向垂直电阻率过渡,地层界面处出现犄角;深感应测井响应对各向异性的敏感性大于中感应测井响应,且井斜角度及各向异性系数越大,双感应测井各向异性识别能力愈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感应测井 大斜度井 各向异性 响应特征 校正图版
下载PDF
上地幔低速高导层成因的探讨-水和熔体的作用 被引量:12
7
作者 彭伟 黄晓葛 白武明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970-1980,共11页
上地幔中广泛存在低速高导层,对这些低速高导层成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地幔物质的组成、分布以及地幔动力学过程.目前,地球科学家把上地幔低速高导层的主要成因归结为水或熔体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和熔体在上地幔中的赋存状况... 上地幔中广泛存在低速高导层,对这些低速高导层成因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上地幔物质的组成、分布以及地幔动力学过程.目前,地球科学家把上地幔低速高导层的主要成因归结为水或熔体的作用.本文主要介绍了水和熔体在上地幔中的赋存状况、对地震波速的衰减作用以及对电导率的影响.最后本文评述了含水模型和含熔体模型,并对电导率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熔体 低速高导层 上地幔
下载PDF
各向异性砂岩冻融力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路亚妮 李新平 韩燕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9-898,共10页
针对新疆天山公路岩质边坡的砂岩,开展了单/三轴压缩试验和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探讨了岩样强度和变形参数的各向异性随围压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层理角度及冻融作用对岩样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样的弹性模量、黏... 针对新疆天山公路岩质边坡的砂岩,开展了单/三轴压缩试验和不同次数的冻融循环试验,探讨了岩样强度和变形参数的各向异性随围压和冻融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层理角度及冻融作用对岩样破坏模式的影响。结果表明:岩样的弹性模量、黏聚力、内摩擦角和峰值强度均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U型发展态势,在60°时达到最小值,在0°或90°时其值最大;岩样的强度以及变形参数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小,随着围压的增加而增大;不同层理角度岩样强度及力学参数的差异性随着围压的增加逐渐较小,相应的岩样各向异性特性逐渐减弱;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内部的裂纹不断扩展导致岩样各向异性程度逐渐增强;不同层理角度岩样的破坏模式可归纳为穿越基质和层理面的竖向劈裂张拉破坏、穿越基质和层理弱面的剪切破坏、拉-剪混合破坏、沿层理弱面的剪切滑移破坏、沿层理弱面的竖向劈裂破坏等5种模式。研究成果可为寒区岩体工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 冻融循环 各向异性 力学特性 破坏模式
下载PDF
层理角度对硬煤冲击倾向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李磊 李宏艳 +4 位作者 李凤明 齐庆新 孙中学 莫云龙 刘学 《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87-994,共8页
冲击倾向性是煤矿井下发生冲击灾害的内在原因,层理角度对其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层理角度对煤样冲击倾向性影响,制备不同层理角度标准煤样,并测试其超声波速,利用GCTS RTR-4600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测定力学参数,计算各项冲击倾向指... 冲击倾向性是煤矿井下发生冲击灾害的内在原因,层理角度对其有重要影响。为探究层理角度对煤样冲击倾向性影响,制备不同层理角度标准煤样,并测试其超声波速,利用GCTS RTR-4600高温高压岩石力学试验系统测定力学参数,计算各项冲击倾向指标,收集碎屑进行断口形态扫描电镜细观分析。研究表明:1)层理面与加载方向夹角对煤样力学参量影响显著,宏观破坏模式及细观断裂特征存在强烈层理效应;2)当层理面与加载方向夹角为90°时煤样冲击倾向性最强,0°时次之,45°时最弱;3)煤样声学特征各向异性明显,轴向垂直层理煤样波速比轴向斜交层理煤样高15.1%;4)同一层理煤样超声波速与弹性模量、单轴强度、冲击能量指数及冲击能量速度指数正相关,且线性拟合优度良好,为煤岩冲击倾向无损检测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理角度 冲击倾向性 各向异性 破坏特征 超声波波速
原文传递
4D轴编C/C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实验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高波 唐敏 +1 位作者 杨月城 史宏斌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45-251,共7页
通过宏观力学实验研究了4D轴编C/C复合材料的各向拉伸、压缩和剪切性能。采用ARAMIS非接触式应变测试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常规测试中应变片和试样变形不协调的问题。结果表明:4D轴编C/C复合材料在拉伸、压缩和剪切时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 通过宏观力学实验研究了4D轴编C/C复合材料的各向拉伸、压缩和剪切性能。采用ARAMIS非接触式应变测试系统有效地解决了常规测试中应变片和试样变形不协调的问题。结果表明:4D轴编C/C复合材料在拉伸、压缩和剪切时表现出较强的各向异性,具有双模量和非线性特征,径向拉伸表现为裂纹分层扩展,轴向拉伸表现为炭棒拔出,压缩时延性增加,表现为剪切破坏。拉伸时体现出脆性特征,压缩时更多地体现出伪塑性特征;剪切时xz面试样表现为分层破坏,xy面表现为纤维束拔出破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D轴编C/C复合材料 各向异性 双模量 非线性特征 破坏
原文传递
不同成因结构面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剪切力学特性 被引量:9
11
作者 彭守建 岳雨晴 +1 位作者 刘义鑫 许江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91-3299,共9页
岩体结构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直接影响岩体的变形特性、力学特性与渗流特性,因此对结构面的各向异性特征开展量化分析尤为重要。针对不同成因(劈裂、剪切)结构面,利用结构面量化参数(节理粗糙度系数JRC、节理平均倾角θ、分形维数D... 岩体结构面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其直接影响岩体的变形特性、力学特性与渗流特性,因此对结构面的各向异性特征开展量化分析尤为重要。针对不同成因(劈裂、剪切)结构面,利用结构面量化参数(节理粗糙度系数JRC、节理平均倾角θ、分形维数D_B)对其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各向异性特征对其剪切力学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在劈裂断裂结构面中,平行劈裂方向的JRC与θ值普遍大于垂直方向,且随角度变化波动较小,D_B在对角线方向变化较大,其值与所取剖面线长度有关;而在剪切断裂结构面中,平行剪切方向的JRC和θ值与垂直方向无明显差别,但D_B同样在对角线方向变化较大;(2)在评价结构面各向异性时,采用θ、D_B等参数评价时,劈裂断裂结构面与剪切断裂结构面各向异性系数无明显差别,采用JRC作为评价参数时,其各向异性系数差异较大,能较好反映不同结构面之间的差异特征;(3)剪切断裂结构面的峰值剪切荷载和法向位移均高于劈裂断裂结构面,两种结构面的剪胀角达到峰值时的剪切位移相近,剪切断裂结构面的开度分布较为集中且普遍较大,劈裂断裂结构面开度分布则较为分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面 劈裂 剪切 各向异性 力学特性
下载PDF
裂缝各向异性油藏渗流特征 被引量:8
12
作者 冯金德 程林松 +3 位作者 常毓文 冯金城 付宁海 罗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78-82,共5页
为研究天然裂缝发育油藏的渗流特征,利用坐标变换原理,设计新的电模拟试验方法,并将天然裂缝表征参数应用到油藏工程研究中,建立求解裂缝各向异性储层渗透率张量的模型,形成了研究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渗流规律和产能评价的新方法。研... 为研究天然裂缝发育油藏的渗流特征,利用坐标变换原理,设计新的电模拟试验方法,并将天然裂缝表征参数应用到油藏工程研究中,建立求解裂缝各向异性储层渗透率张量的模型,形成了研究裂缝性低渗透砂岩油藏渗流规律和产能评价的新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储层中发育的天然裂缝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油井产能,另一方面却加剧了储层的各向异性,降低井网效率和油井产能;采取水平段垂直裂缝发育方向的布井方式,有利于建立优势渗流场和提高单井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性油藏 各向异性 渗流特征 电模拟试验
下载PDF
各向异性超常媒质矩形波导的导波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孟繁义 吴群 +1 位作者 傅佳辉 杨国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476-5484,共9页
研究中通过建立和求解填充各向异性超常媒质的矩形波导TE模式和TM模式的波动方程和场分布方程,讨论了各向异性超常媒质矩形波导的有效介电常数、有效磁导率、相位常数以及传输系数与所填充超常媒质本构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填... 研究中通过建立和求解填充各向异性超常媒质的矩形波导TE模式和TM模式的波动方程和场分布方程,讨论了各向异性超常媒质矩形波导的有效介电常数、有效磁导率、相位常数以及传输系数与所填充超常媒质本构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研究发现,填充了各向异性超常媒质的矩形波导的导波特性在截止频率之上的频率区域,其导波特性由所填充超常媒质的横向本构参数决定,而与超常媒质的纵向本构参数无关.但是,在截止频率之下的频率区域,该矩形波导的导波特性则由所填充超常媒质的横向本构参数和纵向本构参数共同决定.研究中通过典型的计算实例对所得到的结论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合.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发展超常媒质在波导相关技术中的应用夯实了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各向异性 超常媒质 矩形波导 导波特性
原文传递
液晶及其不同填充结构对光子晶体光纤传输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杜木青 张伶莉 刘永军 《液晶与显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6-122,共7页
本文研究了各向异性材料对光子晶体光纤光传输特性的影响。由于靠近纤芯的空气孔对光子晶体光纤的影响最大,所以本文分别对靠近纤芯的2个空气孔、3个空气孔和6个空气孔进行填充。对填充各向异性材料的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限制损耗和有... 本文研究了各向异性材料对光子晶体光纤光传输特性的影响。由于靠近纤芯的空气孔对光子晶体光纤的影响最大,所以本文分别对靠近纤芯的2个空气孔、3个空气孔和6个空气孔进行填充。对填充各向异性材料的光子晶体光纤的色散、限制损耗和有效模场面积进行了模拟,并对其传输特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讨论。同时进行了各向异性液晶材料填充光子晶体光纤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通讯波段,填充液晶的光子晶体光纤与相应的有效折射率仿真结果基本一致。该填充光子晶体光纤有较低的限制损耗,在1 550nm达到10-9。较小的有效模场面积和明显的色散零点,因而它在通讯领域有较高的潜力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晶体光纤 各向异性 液晶 传输特性
下载PDF
单轴加载煤孔、裂隙各向异性声波特征 被引量:5
15
作者 卢方超 高建良 +1 位作者 张玉贵 刘佳佳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2555-2562,共8页
选用煤层三个不同方向煤样,对比单轴加载前后煤样超声实验和核磁共振(NMR)实验,研究煤孔、裂隙结构应力变形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声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载时,平行层理方向纵波波速、品质因子是垂直层理方向的近2倍;单轴加载过程中... 选用煤层三个不同方向煤样,对比单轴加载前后煤样超声实验和核磁共振(NMR)实验,研究煤孔、裂隙结构应力变形各向异性特征及其对声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未加载时,平行层理方向纵波波速、品质因子是垂直层理方向的近2倍;单轴加载过程中各向异性先减后增.T_2谱弛豫特征,平行层理的面割理方向和端割理方向分别显示为双峰和三峰,垂直层理方向以单峰为主.单轴加载后,经历弹性变形煤样T_2弛豫强度减小,塑性变形煤样T_2弛豫形态改变.理论分析得出,压密、弹性阶段煤孔、裂隙密度减小导致波速增加,衰减减小;塑性变形阶段孔、裂隙密度减小和裂隙尺寸的增加共同作用导致波速稳定,衰减增大.因此,可采用超声技术与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方法,研究煤岩体应力变形各向异性特征,这对地球物理技术应用于煤微观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轴加载 孔、裂隙 各向异性 声波特征 核磁共振特征
原文传递
定边地区长8_2储层微观非均质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魏晨阳 朱玉双 +3 位作者 马永宁 张杰 王淘华 程刚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上旬)》 CAS 2012年第12期53-56,5,共4页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试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对孔隙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8_2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 油气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特征是储层地质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试验,并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对孔隙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定边地区长8_2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长8_2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根本原因;微观非均质性所导致的绕流是影响水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原因;研究区主要发育剩余粒间孔隙、溶蚀孔-剩余粒间孔隙和致密孔隙,建议相应地针对上述孔隙类型制定不同的注水开发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边地区 长82储层 真实砂岩微观模型 微观非均质性 渗流特征
下载PDF
水泥土工程性能研究综述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寅泽 章丽莎 张金红 《低温建筑技术》 2020年第8期14-18,23,共6页
近年来,水泥土以其广泛的原料、低廉的价格、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但水泥土材料往往与环境直接接触,并在环境的影响下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其强度、渗透性发生改变,影响其工程性能。文中综合各种对水泥土的研究文献,... 近年来,水泥土以其广泛的原料、低廉的价格、施工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领域。但水泥土材料往往与环境直接接触,并在环境的影响下易发生一系列变化,使其强度、渗透性发生改变,影响其工程性能。文中综合各种对水泥土的研究文献,针对实际工程面临的水位变化以及不同施工工艺可能出现的工程问题,总结了水泥土的力学特性、渗透特性、各向异性、破坏特性以及在侵蚀环境下的力学、渗透特性。研究成果指出了水泥土在工程中更安全有效地发挥工程特性的水泥掺量、组分、含水率等的建议设计取值,有利于推广水泥土施工技术的工程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土 强度 渗透性 各向异性 破坏特性
下载PDF
Anisotropic dynamic permeability model for porous media
18
作者 PEI Xuehao LIU Yuetian +3 位作者 LIN Ziyu FAN Pingtian MI Liao XUE Liang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SCIE 2024年第1期193-202,共10页
Based on the tortuous capillary network mode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sotropic permeability and rock normal strain,namely the anisotropic dynamic permeability model(ADPM),was derived and established.The model was ... Based on the tortuous capillary network model,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isotropic permeability and rock normal strain,namely the anisotropic dynamic permeability model(ADPM),was derived and established.The model was verified using pore-scale flow simulation.The uniaxial strain process was calculated and the main factors affecting permeability changes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in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were analyzed.In the process of uniaxial strain during the exploitation of layered oil and gas reservoirs,the effect of effective surface porosity on the permeability in all directions is consistent.With the decrease of effective surface porosity,the sensitivity of permeability to strain increases.The sensitivity of the permeability perpendicular to the direction of compression to the strain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rtuosity,while the sensitivity of the permeability in the direction of compression to the strain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ortuosity.For layered reservoirs with the same initial tortuosity in all directions,the tortuosity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the rel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variations of permeability in all directions during pressure drop.When the tortuosity is less than 1.6,the decrease rate of horizontal permeability is higher than that of vertical permeability,while the opposite is true when the tortuosity is greater than 1.6.This phenomenon cannot be represented by traditional dynamic permeability model.After the verification by experimental data of pore-scale simulation,the new model has high fitting accuracy and can effectively characterize the effects of deformation in different directions on the permeability in all direc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rous media dynamic permeability anisotropy capillary network model TORTUOSITY normal strain flow simulation permeability change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冷水循环下含孔洞页岩力学特征与破坏行为研究
19
作者 李兵磊 赵周 《矿业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25-132,共8页
冷水循环是岩石自然风化和损害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究层状页岩在冷水循环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与损伤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展了双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层状结构和冷水循环对含圆形孔洞的页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页岩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 冷水循环是岩石自然风化和损害的关键因素。为了探究层状页岩在冷水循环作用下的力学特性与损伤特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开展了双轴压缩试验,研究了层状结构和冷水循环对含圆形孔洞的页岩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了页岩的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冷水循环后,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大,页岩的峰值强度曲线呈“V”形,层理角度为60°时峰值强度最低,折损率为38.55%;未经冷水循环的预处理条件下,岩样在破坏时均表现出拉伸和剪切复合型破坏的形态,冷水循环处理后,随着层理角度的增加,试样的破坏由贯穿层理的剪裂转变为沿层理面的剪切滑移;在冷水循环和层理角度的耦合作用下,页岩岩体的各向异性机制加强,导致岩石峰值强度降低。研究成果对岩土工程和地质工程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水循环 层状结构 各向异性 破坏特征
原文传递
电子温度各向异性对螺旋波m=1角向模功率沉积特性的影响
20
作者 李文秋 唐彦娜 +1 位作者 刘雅琳 王刚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62-270,共9页
采用一般的径向密度非均匀分布假设,借助温等离子体介电张量模型,利用磁化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一般色散关系,在高密度峰值、低磁场、低气压典型参量条件下,重点分析了电子温度各向异性对螺旋波m=1角向模功率沉积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一般的径向密度非均匀分布假设,借助温等离子体介电张量模型,利用磁化等离子体中电磁波的一般色散关系,在高密度峰值、低磁场、低气压典型参量条件下,重点分析了电子温度各向异性对螺旋波m=1角向模功率沉积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典型螺旋波等离子体电子温度范围(3,8)e V内,电子有限拉莫尔半径效应应当予以考虑,而离子有限拉莫尔半径效应可以忽略.低磁场条件下|n|>1次回旋谐波对介电张量元素的贡献可以忽略.碰撞阻尼在功率沉积中占据主导地位,功率沉积在偏离等离子体柱中心轴的某一径向位置出现峰值,随着轴向电子温度T_(e,z)的增大,功率沉积强度逐渐增强.相比等离子体温度各向同性情形,等离子体温度各向异性显著改变了螺旋波m=1角向模的功率沉积特性,电子温度各向异性因子χ=T_(e,⊥)/T_(e,z)的增大或减小均导致功率沉积强度发生剧烈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波等离子体 各向异性 传播特性 功率沉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