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鲟幼鲟饲料中适宜动植物蛋白比的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庄平 陈喜斌 +2 位作者 曾翠平 游文章 赵京扬 《动物营养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1-64,共4页
按单因子梯度设计的原理 ,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 ,设计出5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配方 ,通过5周饲养试验和2周消化试验 ,以研究中华鲟幼鲟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结果表明 ,中华鲟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为1:1时 ,幼鲟的生长就能达到... 按单因子梯度设计的原理 ,以鱼粉和豆粕作为蛋白源 ,设计出5种不同蛋白质水平的饲料配方 ,通过5周饲养试验和2周消化试验 ,以研究中华鲟幼鲟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结果表明 ,中华鲟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为1:1时 ,幼鲟的生长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当动植物蛋白比达3:1时 ,既能发挥中华鲟生长迅速的潜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鲟 动植物蛋白比 生长性能 营养需要 幼鲟 饲料配方
下载PDF
不同动植物蛋白比配合饲料对点带石斑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朱庆国 《福建水产》 2007年第3期1-5,共5页
在等蛋白的条件下,设计四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3.8∶1,3.0∶1,2.2∶1,1.4∶1)的饲料,制成软颗粒饲料投喂点带石斑鱼苗,经过64天的饲养对比试验,A、B、C、D各组鱼平均尾相对增重率为671%、664%、518%和443%,尾平均日增重为0.32g、0.32g... 在等蛋白的条件下,设计四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3.8∶1,3.0∶1,2.2∶1,1.4∶1)的饲料,制成软颗粒饲料投喂点带石斑鱼苗,经过64天的饲养对比试验,A、B、C、D各组鱼平均尾相对增重率为671%、664%、518%和443%,尾平均日增重为0.32g、0.32g、0.26g和0.21g,平均饲料系数分别为1.49、1.50、1.68、2.30;试验A、B、C组的丰满度与内脏比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D组的丰满度显著低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内脏比显著高于其它各试验组(p〈0.05)。各试验组之间鱼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结果表明,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为3.0∶1时,鱼苗生长指标、鱼体品质较佳,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为2.2∶1时,饲料效率较高,饲料成本较低,鱼体品质较佳,这说明了点带石斑鱼饲料中适宜动植物蛋白比为3.0∶1~2.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点带石斑鱼 动植物蛋白比 饲料 饲料系数 日增重
下载PDF
膨化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贾艳菊 杨振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70-575,共6页
本实验设计了营养相近、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四种膨化饲料(饲料1,1.5∶1;饲料2,3∶1;饲料3,5∶1;饲料4,7∶1),研究了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饲料利用能力和营养组成的影响。饲料1组稚鳖的摄食率显著高于饲料2—4组。饲料1... 本实验设计了营养相近、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四种膨化饲料(饲料1,1.5∶1;饲料2,3∶1;饲料3,5∶1;饲料4,7∶1),研究了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摄食、生长、饲料利用能力和营养组成的影响。饲料1组稚鳖的摄食率显著高于饲料2—4组。饲料1—4组稚鳖的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饲料1组稚鳖的干物质和脂类消化率、饲料转化效率、蛋白贮积率和能量贮积率显著低于饲料2—4组。饲料1组稚鳖体脂肪含量显著低于饲料4组。稚鳖的上述指标在饲料2—4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果表明,鳖膨化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中华鳖稚鳖生长特性有明显的影响,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为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鳖 膨化饲料 动植物蛋白比 生长特性
下载PDF
两种盐度下凡纳滨对虾饲料中的最适动植物蛋白比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二超 曾嶒 +4 位作者 禹娜 熊泽泉 陈雪芬 刘立鹤 陈立侨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50-657,共8页
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下(3和22),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配制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肝胰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为期40d。结果显示:(1)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 试验研究了不同盐度下(3和22),以鱼粉和大豆浓缩蛋白为蛋白源,配制6种不同动植物蛋白比的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成活和肝胰腺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饲养试验为期40d。结果显示:(1)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可显著影响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肝体指数、肥满度和肝胰腺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增重率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而升高,但当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升至29:8时,增重率不再明显升高,其它指标均先随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升高至一定程度,而后则稍有下降;(2)盐度22组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和肥满度显著高于盐度3组对虾,肝体指数却显著低于盐度3组,不同的盐度对凡纳滨对虾肝胰腺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不显著;(3)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盐度和饲料动植物蛋白比对凡纳滨对虾增重率、成活率和肝体指数存在显著交互作用,最大值分别出现在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饲料组、盐度22下全动物蛋白和动植物蛋白为29:8的饲料组、盐度3下饲料动植物蛋白比为14:23的饲料组中;(4)Broken—Line分析表明,3‰盐度下凡纳滨对虾最适饲料蛋白比为29.12:7.79~30.29:6.71,盐度22时为26.05:10.95~29.03:7.44。结果提示,饲料中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会随配方中动植物蛋白配比而改变,且不同盐度下凡纳滨对虾对饲料中动植物蛋白比的要求有所不同,但配饵中适当的动植物蛋白比可以满足虾对各种氨基酸的适宜需求。因此,在养殖过程中,需结合实际的养殖环境和饲料蛋白源种类,来设计适宜的实用饲料配方,这样才能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盐度 动植物蛋白比 饲料
下载PDF
淡水白鲳饲料中适宜动植物蛋白比例的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建 向枭 +2 位作者 周兴华 段彪 王永才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2-76,共5页
以常规饲料为原料,用豆粕等植物蛋白分别替代16%、28%、40%、52%、64%、76%、88%和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8组等蛋白水平(粗蛋白质为30%左右)、等能(总能为39 kJ/g)的饲料,对体长为(5.66±0.09)cm、体重(3.16±0.16)g的淡水白鲳C... 以常规饲料为原料,用豆粕等植物蛋白分别替代16%、28%、40%、52%、64%、76%、88%和100%的鱼粉蛋白,配制成8组等蛋白水平(粗蛋白质为30%左右)、等能(总能为39 kJ/g)的饲料,对体长为(5.66±0.09)cm、体重(3.16±0.16)g的淡水白鲳Colussoma brachypomum进行45 d的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用植物蛋白替代鱼粉蛋白的比例为28%、40%、52%、64%时,淡水白鲳的特定生长率分别为2.73、2.79、2.65、2.67%/d,其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各处理组之间的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的差异与特定生长率相似;淡水白鲳饲料中适宜的动植物蛋白比为1∶1.6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植物蛋白比 生长性能 营养需要 淡水白鲳
下载PDF
饲料中不同动植物蛋白比对大菱鲆营养物质消化率和氮收支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张红娟 孙敬武 +3 位作者 赵庆超 张瑞玲 刘海燕 杨振才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2-26,共5页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动植物蛋白比配合饲料对大菱鲆消化率和氮收支平衡的影响。采用膨化大豆、谷朊粉、发酵豆粕、啤酒酵母为植物蛋白源,白鱼粉和乌贼肝粉为动物蛋白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4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1、2?1、3?1、4?1的试验饲料(...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动植物蛋白比配合饲料对大菱鲆消化率和氮收支平衡的影响。采用膨化大豆、谷朊粉、发酵豆粕、啤酒酵母为植物蛋白源,白鱼粉和乌贼肝粉为动物蛋白源,按照一定比例配制成4种动植物蛋白比为1?1、2?1、3?1、4?1的试验饲料(分别为饲料1、饲料2、饲料3和饲料4),对初体重为140 g的大菱鲆进行56 d的养殖试验。每个处理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8尾鱼。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动物蛋白比例的降低,各营养物质的表观消化率呈降低趋势,各组之间的干物质消化率和磷消化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饲料1组的能量消化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粗蛋白消化率除饲料2组和饲料3组间无显著差异外,其它均有显著差异(P<0.05)。在氮收支中,吸收氮占摄入氮的比例达到了显著的差异(P<0.05),饲料4组显著高于其它各组,饲料1组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饲料2组和饲料3组间无显著差异;饲料1组的生长氮占摄入氮的比例(氮的生长效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其它各组间无显著差异;排泄氮占吸收氮的比例在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果提示,植物蛋白源替代大菱鲆配合饲料中的动物蛋白源后显著降低了各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当动植物蛋白比在2?1以上,氮的生长效率没有受到显著影响,试验中大菱鲆配合饲料中的最适动植物蛋白比为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菱鲆 不同动植物蛋白比 消化率 氮收支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