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和局部麻醉药物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和满意度,并观察其对剖宫产手术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和局部麻醉药物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和满意度,并观察其对剖宫产手术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50例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范围22~39岁,单胎足月孕产妇,无全身其他系统合并症,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组(SR组)、硬膜外麻醉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麻醉甲哌卡因组(EM组),每组50例。SR组采用直入法经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在蛛网膜下腔应用等比重的0.5%罗哌卡因3 ml,EL组和EM组采用直入法经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分别在硬膜外腔应用2%利多卡因和2%甲哌卡因,各12~15ml。3组硬膜外腔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观察3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药物起效时间、药物剂量、药物达到的最高平面、新生儿血气结果)、麻醉满意度(产妇、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记录3组产妇的不良反应与快速康复相关的恢复指标(运动阻滞恢复和Bromage评分、术后镇痛的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尿以及出院的时间)情况。采用One way ANOVA、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SR组相比,EL和EM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延长,药物用量增加。SR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34%(17/50)、24%(12/50)、14%(7/50),与EL组[14%(7/50)、4%(2/50)、2%(1/50)]和EM组[16%(8/50)、6%(3/5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EL和EM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23.52±4.22)h、(18.30±3.80)h、(19.10±5.93)h,出院时间分别为(72.68±12.69)h、(65.28±19.88)h、(65.67±6.14)h,这说明在术后恢复指标上,EL、EM两组与SR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均P<0.05)。3组麻醉满意度、新生儿血气结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比较临床常用的不同椎管内麻醉方式和局部麻醉药物用于择期剖宫产手术的麻醉效果和满意度,并观察其对剖宫产手术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一项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双盲的研究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10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剖宫产手术的150例产妇,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Ⅱ级,年龄范围22~39岁,单胎足月孕产妇,无全身其他系统合并症,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腰硬联合麻醉罗哌卡因组(SR组)、硬膜外麻醉利多卡因组(EL组)和硬膜外麻醉甲哌卡因组(EM组),每组50例。SR组采用直入法经L3~4间隙行腰硬联合穿刺,在蛛网膜下腔应用等比重的0.5%罗哌卡因3 ml,EL组和EM组采用直入法经L2~3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分别在硬膜外腔应用2%利多卡因和2%甲哌卡因,各12~15ml。3组硬膜外腔均留置硬膜外导管。观察3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药物起效时间、药物剂量、药物达到的最高平面、新生儿血气结果)、麻醉满意度(产妇、外科医生和麻醉医生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记录3组产妇的不良反应与快速康复相关的恢复指标(运动阻滞恢复和Bromage评分、术后镇痛的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排气排尿以及出院的时间)情况。采用One way ANOVA、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SR组相比,EL和EM两组麻醉起效时间延长,药物用量增加。SR组低血压、恶心呕吐和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分别为34%(17/50)、24%(12/50)、14%(7/50),与EL组[14%(7/50)、4%(2/50)、2%(1/50)]和EM组[16%(8/50)、6%(3/50)、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R、EL和EM组产妇的首次下床时间分别为(23.52±4.22)h、(18.30±3.80)h、(19.10±5.93)h,出院时间分别为(72.68±12.69)h、(65.28±19.88)h、(65.67±6.14)h,这说明在术后恢复指标上,EL、EM两组与SR组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均P<0.05)。3组麻醉满意度、新生儿血气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