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贾平凹乡土书写的“规范”和“预谋”——兼谈文学的另一种“自由的可能” 被引量:1
1
作者 尹利根 《宜宾学院学报》 2013年第11期55-61,共7页
贾平凹在《秦腔》、《古炉》等乡土小说中延续其一贯客观自然的写实主义风格和追求意境营构的审美倾向。这种"皈依"传统的写作模式在让我们摆脱当下物欲社会现实、获得相对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彰显了某种写作的困境和悖论:传统... 贾平凹在《秦腔》、《古炉》等乡土小说中延续其一贯客观自然的写实主义风格和追求意境营构的审美倾向。这种"皈依"传统的写作模式在让我们摆脱当下物欲社会现实、获得相对精神自由的同时,也彰显了某种写作的困境和悖论:传统的"规范"和"预谋"会不由自主地使作家丧失对主体的真正自由及其生存活动的真正关切,从而冲淡严肃文学在价值重建中本该具有的积极力量和创造内涵。文学应以一种积极的自由面对世界,在批判中通往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古炉 “自由的可能”
下载PDF
《古炉》人物论
2
作者 李星 《西安翻译学院学报》 2011年第3期47-52,57,共7页
本文将贾平凹《古炉》中的人物分为三组:具有神性的人、恶魔式的人以及为各种欲望所控制的人。作者从这三组人物人手对《古炉》一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解读了《古炉》重精神、重情感、重气韵、抽象而丰富的人物意象,诠释了《古炉... 本文将贾平凹《古炉》中的人物分为三组:具有神性的人、恶魔式的人以及为各种欲望所控制的人。作者从这三组人物人手对《古炉》一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解读了《古炉》重精神、重情感、重气韵、抽象而丰富的人物意象,诠释了《古炉》的审美价值和文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古炉》 人物形象 天使 魔鬼
下载PDF
日常生活视阈下的“文革”叙事——评贾平凹新作《古炉》
3
作者 文娟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1年第5期193-198,共6页
日常生活视阈下的"文革"叙事是《古炉》的一个创新。这一书写方式既摹写了一幅乡村"文革"生活的全景图,又在不动声色的日常铺排之中展现了升斗小民驳杂、坚韧的生存景观。乡村日常与"文革"叙事的自然合谋... 日常生活视阈下的"文革"叙事是《古炉》的一个创新。这一书写方式既摹写了一幅乡村"文革"生活的全景图,又在不动声色的日常铺排之中展现了升斗小民驳杂、坚韧的生存景观。乡村日常与"文革"叙事的自然合谋,构建了新的"文革"叙事范例。它不仅意味着农村这一新的"文革书写"空间的开拓,而且将对"文革"的反思拉到了历史的本真现场,利于进行政治与人性的多重辩证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贾平凹 《古炉》 文革叙事 全景图 生存景观 合谋
下载PDF
乡村中国的革命叙事——对长篇小说《古炉》的另一种解读
4
作者 何莲芳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68-71,共4页
《古炉》无疑是贾平凹创作中的扛鼎之作,从《秦腔》到《古炉》表明了贾平凹持续对乡土中国的思考,《古炉》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层面进行生活化叙事,将农民、农村与文革的关系及乡土中国现代化出路探索融为一炉,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 《古炉》无疑是贾平凹创作中的扛鼎之作,从《秦腔》到《古炉》表明了贾平凹持续对乡土中国的思考,《古炉》从日常生活的细微层面进行生活化叙事,将农民、农村与文革的关系及乡土中国现代化出路探索融为一炉,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作用的再认识,即到传统中找寻乡土中国自新的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炉》 农民与文革 乡村与文革 乡土中国 出路
下载PDF
炉膛里熔炼出来的希望之光——论《带灯》对《古炉》小说的继承和超越
5
作者 孙新峰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5期91-97,共7页
《带灯》小说是《古炉》小说的继承和超越。这种继承和超越主要表现在意象的反复、意义的递进和意境的嬗变三个方面。《古炉》小说让人绝望,《带灯》小说给人希望,两部小说互为因果,互相支撑,共同建构起了作家贾平凹近年乡村书写的文学... 《带灯》小说是《古炉》小说的继承和超越。这种继承和超越主要表现在意象的反复、意义的递进和意境的嬗变三个方面。《古炉》小说让人绝望,《带灯》小说给人希望,两部小说互为因果,互相支撑,共同建构起了作家贾平凹近年乡村书写的文学风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炉》 《带灯》 意象 意义 意境 继承 超越
下载PDF
硫脲络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古炉渣中的银、镉、钴、镍 被引量:2
6
作者 颜蕙园 代建强 +1 位作者 宋志敏 何沙白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19年第1期68-71,共4页
建立硫脲络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古炉渣中的银、镉、钴、镍。样品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四酸体系溶解并蒸发至白烟冒尽,用体积分数10%的盐酸溶液溶解残渣至溶液清亮,加入10 mL 50 g/L硫脲溶液进行络合,定容于100 mL容量... 建立硫脲络合–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古炉渣中的银、镉、钴、镍。样品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四酸体系溶解并蒸发至白烟冒尽,用体积分数10%的盐酸溶液溶解残渣至溶液清亮,加入10 mL 50 g/L硫脲溶液进行络合,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混匀澄清后直接测定溶液中的银、镉、钴、镍。试验优化了灯电流、狭缝、乙炔流量和燃烧器高度等仪器工作条件,探讨了试样溶液的酸度、络合剂硫脲的浓度、共存元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各元素校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0,检出限为0.018~0.031μg/mL,加标回收率为97%~103%,样品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7%~1.8%(n=9)。该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掌握,适合古炉渣样品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硫脲 古炉渣
下载PDF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连续测定古炉渣中的铜铅锌 被引量:2
7
作者 代建强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2-14,37,共4页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四酸体系溶解、蒸干古炉渣样品,用10%(V/V)盐酸溶液溶解残渣至清亮,定容于100 m L容量瓶中,分取10 m L样品溶液,在2%(V/V)盐酸介质溶液中连续测定铜、铅、锌。试验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探讨了试样的溶解... 采用盐酸-硝酸-氢氟酸-高氯酸四酸体系溶解、蒸干古炉渣样品,用10%(V/V)盐酸溶液溶解残渣至清亮,定容于100 m L容量瓶中,分取10 m L样品溶液,在2%(V/V)盐酸介质溶液中连续测定铜、铅、锌。试验优化了仪器工作条件,探讨了试样的溶解体系、待测溶液酸度、共存元素干扰对测定的影响,建立了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古炉渣样品中铜、铅、锌的分析方法,对方法标准曲线及其检出限进行了研究。方法检出限为0.66~2.78μg/L,回收率为97%~105%,相对标准偏差(RSD,n=9)1.4%~5.0%。通过标准加入法和方法对照试验,其准确度能满足分析测试要求。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掌握,适合古炉渣样品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古炉渣
下载PDF
古代炼炉遗存的磁法探测试验与研究——以大冶铜绿山卢家垴、岩阴山脚遗址考古发掘区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传雷 陈树祥 +2 位作者 黄腾 杨先杰 席奇峰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6,共10页
201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内的卢家垴、岩阴山脚冶炼遗址进行了磁法探测试验和考古发掘验证与研究,建立数据库,为今后在冶炼遗址上探寻古代炼炉遗迹位置、范围提供了一种新的... 2012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对湖北大冶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内的卢家垴、岩阴山脚冶炼遗址进行了磁法探测试验和考古发掘验证与研究,建立数据库,为今后在冶炼遗址上探寻古代炼炉遗迹位置、范围提供了一种新的科技考古勘探方法,为推进铜绿山古铜矿遗址保护区建成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提供新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炼炉 磁探试验 效果验证 研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