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珠江三角洲埋藏古森林地层年代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平 沈承德 +4 位作者 王宁 易惟熙 丁杏芳 付东坡 刘克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54-464,共11页
珠江三角洲四会市和高要市两地埋藏古森林在发育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层或多层腐殖质层。其中,四会埋藏古森林腐殖质层发育起止年代大致为4218±91 cal.aB.P.~3291±24cal.aB.P.;高要埋藏古森林腐殖质层发育有3期,它们的年代大致为... 珠江三角洲四会市和高要市两地埋藏古森林在发育历史时期形成了一层或多层腐殖质层。其中,四会埋藏古森林腐殖质层发育起止年代大致为4218±91 cal.aB.P.~3291±24cal.aB.P.;高要埋藏古森林腐殖质层发育有3期,它们的年代大致为49l0±64~1966±42cal.aB.P.,但在4347±63~4017±35cal.aB.P.和3658±45~3539±19cal.aB.P.之间发育中断,形成两层灰白色粘土层,3期腐殖质层(从上至下)发育持续的时间分别为1500a,400a和500a,约1000±500a。在四会埋藏古森林腐殖质层中,有机碳含量在26.2%~48.9%之间变化,δ^(13)C值波动介于-29.8‰~-25.6‰之间,其中,粘土层与腐殖质层边界点的有机碳含量为26.2%,δ^(13)C值为-25.6‰,对应的年代为3291±24cal.aB.P.;在高要埋藏古森林腐殖质层中,有机碳含量在20.3%~64.0%之间变化,δ^(13)C值波动介于-30.9‰~-29.0‰之间,而在腐殖质层之间的粘土层的中心位置,有机碳含量从上至下分别为1.0%和8.8%,对应的δ^(13)C值分别为-28.2‰和-27.8‰,较相邻腐殖质层平均δ^(13)C值偏正约2.0‰至2.5‰。腐殖质层有机碳含量与δ^(13)C值显示,埋藏古森林腐殖质层形成于湿地环境,而粘土层中有机碳含量和δ^(13)C值与腐殖质层中的显著差异及粘土层的沉积特征则说明粘土层很可能形成旱地环境。沉积环境干湿变化的周期与腐殖质层持续的时间一致,大致为1000±500a,这种变化可能与中全新世以来气候在千百年尺度上的波动相关,而四会和高要两地古森林湿地发育的起止时间不一致则主要与两地的地理位置及地形不同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古森林 湿地 ^14C地层年代学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福建晋江深沪湾地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建成 陈凌宇 +1 位作者 陈挺 黄志刚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2008年第1期73-74,共2页
晋江深沪湾地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包括海底古森林遗迹等地质、地貌遗迹极具重要的科考和旅游价值。本文在总结深沪湾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主要存在问题,最后从开发理念、总... 晋江深沪湾地质旅游资源得天独厚,包括海底古森林遗迹等地质、地貌遗迹极具重要的科考和旅游价值。本文在总结深沪湾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该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及其主要存在问题,最后从开发理念、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开发利用该滨海地质旅游资源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旅游资源 开发利用 海底古森林 晋江深沪湾
下载PDF
华顶山云锦杜鹃林衰退原因及对策 被引量:32
3
作者 管康林 吴家森 +4 位作者 范义荣 徐太方 余其龙 周祖耀 楼丙茂 《浙江林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5-197,共3页
浙江天台华顶山云锦杜鹃古树林生长势减弱 ,开花指数减少 ,衰退现象正在加剧。主要是由于上层树种黄山松和柳杉入侵不断扩大和低灌层箬竹的蔓延所致。如能采取科学管理措施 ,对上层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和修枝 ,并清理箬竹等 ,可以阻止云... 浙江天台华顶山云锦杜鹃古树林生长势减弱 ,开花指数减少 ,衰退现象正在加剧。主要是由于上层树种黄山松和柳杉入侵不断扩大和低灌层箬竹的蔓延所致。如能采取科学管理措施 ,对上层树种进行适当的疏伐和修枝 ,并清理箬竹等 ,可以阻止云锦杜鹃衰退 ,使群落复壮。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锦杜鹃 古树林 衰退 复壮 华顶山 浙江
下载PDF
320国道贵州昌明至景阳段及其邻近地区的古银杏调查——贵州古银杏种质资源调查资料Ⅳ 被引量:9
4
作者 向准 向应海 《贵州科学》 2001年第1期48-58,共11页
同已有的调查相反 ,本文涉及的调查区域较大 ,含 1线 3点 15个自然村和 3个县的地域。着重研究银杏的区域地理分布特点。但其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是相同的。包括快速踏查、目测、实测、记录、绘图及摄影等。对一些“多代同株”的银杏... 同已有的调查相反 ,本文涉及的调查区域较大 ,含 1线 3点 15个自然村和 3个县的地域。着重研究银杏的区域地理分布特点。但其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是相同的。包括快速踏查、目测、实测、记录、绘图及摄影等。对一些“多代同株”的银杏大树、则快中有慢、粗中有细。经 6次进出终于掌握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取得三大系列数据 :“32 0国道贵阳昌明至景阳段及其邻近地区银杏调查总表”、“32 0国道调研地区的银杏种群物候型成分表”及“32 0国道研究区村落及银杏分布示意图”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 :调查地区内至今还存在着一个树龄极大已处于濒死木阶段的古银杏群体。该群体至少出现于 2 0 0 0 - 30 0 0年以前的西州 (原始农业初期 )至三国时代 ,远远早于已知的银杏始种于宋的历史。因此 ,该古银杏群体应该是野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 :其他小于该古树群的大量个体 ,应大部为该古银杏群的直接后裔。凭借自然繁殖的能力和人民群众的习俗爱护 ,野生或半野生地生长 ,发育和延袭至今。根据已发表和即将发表的资料得知 :32 0国道贵州昌明至景阳地区的古银杏群 ,应属贵州野银杏分布中心南缘古银杏群的一个残存部分。该残存部分以近村落、链珠状分布式集中分布于山谷盆地边缘 ,或呈斑点状或独株分布。其诸多特征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20国道 古银杏 种群特征 种质资源 贵州 地理分布 调查方法
下载PDF
贵阳市高坡乡杉坪村古森林残存群落及银杏种群调查──贵州省银杏古森林残存群落考察资料Ⅲ 被引量:9
5
作者 向应海 向准 《贵州科学》 1999年第3期221-230,共10页
贵阳市高坡乡杉坪村古森林残存群落,系黔中高原又一处岩溶山地“落叶与常绿阔叶林混交”的残存部分。以其具有大量代表树种和残存的古树而命名。银杏是该残存群落的优势成分。保存着大量不同物候型年龄级的个体,有金字塔型的种群结构... 贵阳市高坡乡杉坪村古森林残存群落,系黔中高原又一处岩溶山地“落叶与常绿阔叶林混交”的残存部分。以其具有大量代表树种和残存的古树而命名。银杏是该残存群落的优势成分。保存着大量不同物候型年龄级的个体,有金字塔型的种群结构和较强的群落更新力。因此,被认定为野生性银杏种群。在扩大考察的基础上作者推断:以高坡乡为中心的古代,可能存在着一个面积较大的古银杏分布群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森林残存群落 野生性银杏 贵阳市 种群调查
下载PDF
休宁县岭南乡南方红豆杉古树群探源
6
作者 周业勇 丁增发 《安徽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51-54,共4页
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023年6月下旬,安徽省重点保护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课题组在皖南开展野外作业时,于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境内发现一处南方红豆杉古树群,平均树高31.2 m,平均冠幅11.9 m,生长势正常。其中胸围325~346 cm... 南方红豆杉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物种。2023年6月下旬,安徽省重点保护植物调查与标本采集课题组在皖南开展野外作业时,于黄山市休宁县岭南乡境内发现一处南方红豆杉古树群,平均树高31.2 m,平均冠幅11.9 m,生长势正常。其中胸围325~346 cm的3株,胸围205~220 cm的3株,符合古树认定标准,但尚无古树档案记录和挂牌保护。课题组以文献追踪法和访谈估测法进行综合调查考证,包括研读墓志铭、查阅族谱等书面证据和实地走访当地乡邻等,确定其树龄为302~422年,栽植于公元1601至1721年,即明朝万历29年至清朝康熙60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古树群 水口林
下载PDF
福建深沪湾地区古生物奇观成因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斯盾 陈润生 +1 位作者 石建基 梁诗经 《福建地质》 2006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通过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东部与西部阶地对比研究,证明了在深沪湾地区全新世以来活动断层的存在,从而为古生物奇观———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的成因解译提供了新证据。同时在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及新构造等综合研究基... 通过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东部与西部阶地对比研究,证明了在深沪湾地区全新世以来活动断层的存在,从而为古生物奇观———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的成因解译提供了新证据。同时在对深沪湾地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地层及新构造等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深沪湾的古森林与古牡蛎礁共生是海平面升降与新构造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森林 古牡蛎礁 奇观 深沪湾 福建
下载PDF
青海省甘蒙柽柳群落植被区系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赵艳芬 孔凡逵 +2 位作者 苏志豪 潘伯荣 吴玉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0-96,共7页
为了探明青海省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群落植被的区系特征,对同德县然果村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的古树资源基本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古树林群落及同德县班多村和贵德县曲卜藏村甘蒙柽柳幼树林群落的科属组... 为了探明青海省甘蒙柽柳(Tamarix austromongolica Nakai)群落植被的区系特征,对同德县然果村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的古树资源基本特征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该古树林群落及同德县班多村和贵德县曲卜藏村甘蒙柽柳幼树林群落的科属组成、生活型和区系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的保护策略。调查结果显示:在然果村古树林群落中,胸径大于1.40 m的甘蒙柽柳百年古树有203株,最高植株的株高、胸径和地径分别为22.85、1.78和3.39 m;群落中小叶杨(Populus simonii Carr.)百年古树有15株,最高植株的株高和胸径分别为25.00和4.18 m。在垂直结构上,然果村古树林群落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其中,草本层包括多年生丛草层和一年生杂草层2个层次;在水平结构上,甘蒙柽柳均匀散布在群落内,小叶杨呈带状聚集分布,大部分灌木呈丛状分布,草本植物则呈小丛或单生态分布。然果村古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8科18属21种,班多村幼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10科18属20种,曲卜藏村幼树林群落有种子植物8科12属12种。区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科水平上,3个甘蒙柽柳群落均以世界分布型为主;在属水平上,然果村古树林群落和班多村幼树林群落均以北温带分布型为主,占总属数(不包括世界分布型)的37.50%和43.75%,而曲卜藏村幼树林群落则以世界分布型为主,中亚分布型次之。比较结果表明:3个群落的甘蒙柽柳植株大小差异明显,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也有一定差异。综合考虑认为,甘蒙柽柳古树林群落保护应采取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蒙柽柳 古树林 幼树林 科属组成 生活型 区系成分
下载PDF
长沙岳麓山杨梅林史话
9
作者 胡佐胜 侯伯鑫 +3 位作者 李研 谢曼萍 刘娟 王浩 《中国城市林业》 2009年第4期49-51,共3页
古杨梅林分布在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北部,面积13.3hm2,600株,最大株地径112cm,分生7大枝干,高13m,冠幅280m2,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嫁接培育,距今150多年。抗日战争时期,古杨梅林曾是著名的"长沙四次会战"炮兵阵地,遭... 古杨梅林分布在岳麓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北部,面积13.3hm2,600株,最大株地径112cm,分生7大枝干,高13m,冠幅280m2,于道光年间(1821-1850年)嫁接培育,距今150多年。抗日战争时期,古杨梅林曾是著名的"长沙四次会战"炮兵阵地,遭受日本飞机100多次轰炸,当年抗日将士在树干上刻写的标语犹存,成为长沙市特有的森林景观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史话 梅林 山杨 长沙 嫁接培育 东北部 岳麓山
下载PDF
古炭屑与古森林火 被引量:23
10
作者 吕静 王宇飞 李承森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1-76,共6页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 ,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 :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 ,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 ,具有分布广... 森林火普遍发生在地质历史时期中 ,它对自然植被系统的演替起着重要作用。不同强度和频率的森林火培育出不同类型的植被 :频繁的森林火导致草甸的形成 ,而热带雨林形成的原因之一是森林火的缺乏。古炭屑作为古森林火的遗迹 ,具有分布广泛、细胞结构保存完好以及原地埋藏等特点 ,为研究古森林火发生的强度和频率提供了宝贵的材料。古炭屑的出现与当时的气候因素、植被类型和地理状况有密切关系 :干旱、少雨的气候常常伴随高频率森林火的发生 ,表现出古炭屑的数量增多 ;易燃物种组成的植被易发生森林火 ,古炭屑的出现也会增多 ,而耐火树种会降低森林火的强度 ,古炭屑则出现少。因此 ,从古炭屑的数量和种类的变化 ,可探讨古森林火的发生规律 ,进而推断长期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炭屑 古森林火 古植被 古生态 古地理
下载PDF
世界遗产视野下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探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陈耀华 张欧 《热带地理》 2015年第4期541-548,共8页
文章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自然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个层次出发,研究并阐述了古茶林的"突出普遍价值",探讨该景观在发展历史、关键技术、整体景观、人地关系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进一步分析... 文章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的自然科学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2个层次出发,研究并阐述了古茶林的"突出普遍价值",探讨该景观在发展历史、关键技术、整体景观、人地关系及文化传承等方面产生的重要影响。在进一步分析和阐述古茶林现阶段保护情况的基础上,与世界典型农业景观及国际著名茶园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是一处人与自然高度融合的文化景观,具有珍贵的遗产价值;2)景迈山古茶林的价值具有独特性,与其他相似世界遗产对比后发现,不存在与景迈山古茶林具有相似价值属性组合的遗产地;3)古茶林的景观要素和生态环境都具有很高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具备"世界文化遗产"标准中的第iii、v项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遗产 文化景观 价值 景迈山 古茶林 普洱茶
下载PDF
文化景观的内涵与要素-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陈耀华 妙关素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94-98,共5页
探讨了地理学语境和世界遗产语境下文化景观概念的发展,指出作为世界遗产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表象要素、内在要素和关键技术三大部分。表象要素包括整体景观和载体景观,以物质性实体居多,是文化景观的外在表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 探讨了地理学语境和世界遗产语境下文化景观概念的发展,指出作为世界遗产的文化景观构成要素可分为表象要素、内在要素和关键技术三大部分。表象要素包括整体景观和载体景观,以物质性实体居多,是文化景观的外在表现,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特色性,难以复制;内在要素包括相应的生态伦理、生态智慧、地方文化等,是非物质的精神、理念和内涵所在,往往体现人类普适价值观,可以被进一步继承和弘扬。关键技术则是联系两者的纽带,是内在要素作用于表象要素的实现方式和手段。对文化景观的理解和保护利用,必须以文化景观表象要素的保护为基础,挖掘其关键技术,认识其深刻内涵,重视文化景观内在要素的现代应用以及对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意义。此外,还需要站在国际视野上认识、传播和弘扬中国本土文化景观的独特价值,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景观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 内涵 构成要素 景迈山古茶林
下载PDF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鸟类资源调查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小璐 《福建林业》 2023年第1期42-44,48,共4页
采用样线法对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和区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14目35科86种鸟类,其中留鸟35种、夏候鸟13种、冬候鸟31种、旅鸟7种,以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为主。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鸟类13种中,福建省重点保... 采用样线法对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鸟类物种组成和区系进行调查,共记录到14目35科86种鸟类,其中留鸟35种、夏候鸟13种、冬候鸟31种、旅鸟7种,以留鸟、夏候鸟、冬候鸟为主。属于国家级重点保护的鸟类13种中,福建省重点保护的鸟类13种。深沪湾自然保护区是冬季水鸟重要的迁徒停息地越冬地,也是夏季水鸟的繁殖地,需要加强对栖息地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沪湾海底古森林 鸟类资源 调查 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我国古代森林自然保护区管理制度初探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胜祥 胡秀云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98年第4期376-378,共3页
关键词 古代 森林 自然保护区 中国 管理制度
下载PDF
瓶窑白鹤山森林古道保护与规划策略研究
15
作者 樊雅男 《山西建筑》 2020年第22期147-149,共3页
森林古道是先人留下的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均具有积极影响。以瓶窑镇白鹤山森林古道为研究对象,对古道沿线资源进行梳理分析,讨论其开发为历史文化型绿道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为同类型森林古道的乡... 森林古道是先人留下的不可再生的景观资源,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均具有积极影响。以瓶窑镇白鹤山森林古道为研究对象,对古道沿线资源进行梳理分析,讨论其开发为历史文化型绿道的可行性,并提出相应的开发利用策略,为同类型森林古道的乡村旅游应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古道 历史文化型绿道 景观设计
下载PDF
近十年国内古代森林文化与环境研究综述
16
作者 王禹浪 王俊铮 陈志刚 《黑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3-28,共6页
森林文化的起源很早,几乎与人类的起源、发展相生相伴。长期以来,森林文化史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随着森林文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对其学科建设及未来发展的探讨也呈现增长之势,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综述近十年以来国内学界对于古代... 森林文化的起源很早,几乎与人类的起源、发展相生相伴。长期以来,森林文化史一直受到学术界的关注。随着森林文化研究的日益深入,对其学科建设及未来发展的探讨也呈现增长之势,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果。综述近十年以来国内学界对于古代森林文化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环境的研究状况。回顾森林文化过去的同时,也能立足于森林文化的现实,展望森林文化的未来,并为学术界继续深入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森林文化 未来环境 研究综述
下载PDF
土家族古碑林:诠释审美价值观及文化传播方式——以恩施州鱼木寨古碑林为个案考察
17
作者 戴宇立 谢亚萍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84-88,共5页
鱼木寨是鄂西南清江流域的传统土家族村落,其著名景观古碑林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媒介,展现了土家族村落对中原汉文化与审美境界的认同,也为土家族村落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传播方式。
关键词 古碑林 土家族 审美价值观 文化传播 鱼木寨
原文传递
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31
18
作者 张洁 杨桂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A10期303-306,311,共5页
本文以云南省中部古州野林彝族村寨、大槟榔园花腰傣村寨两个生态旅游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五个因素,即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景区优势旅游资源,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 本文以云南省中部古州野林彝族村寨、大槟榔园花腰傣村寨两个生态旅游景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得出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旅游积极性的五个因素,即社区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水平,景区优势旅游资源,社区居民对旅游开发的认知,对政府的信任度以及民族传统习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社区参与 花腰傣 古藤林
下载PDF
民族植物学视角下的森林茶园 被引量:3
19
作者 裴盛基 苟祎 +1 位作者 耿彦飞 王雨华 《中国茶叶》 2022年第12期66-72,共7页
森林茶园源自于古茶林,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农用林业生产系统。基于民族植物学的认知理念,根据植被生态学的分类原理和植物群落学的类型划分原则,提出了森林茶园的属性和定义,探讨了森林茶园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山地民族高超的生态智慧和... 森林茶园源自于古茶林,是历经千百年形成的农用林业生产系统。基于民族植物学的认知理念,根据植被生态学的分类原理和植物群落学的类型划分原则,提出了森林茶园的属性和定义,探讨了森林茶园的文化内涵,揭示了山地民族高超的生态智慧和人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文明理念。为推进森林茶园的有效保护、可持续利用和创新发展,围绕人与植物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传统知识及其实践的动态发展两条主线,提出了森林茶园的综合研究思路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茶林 森林茶园 民族植物学 生态文明 创新发展
下载PDF
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对策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颜利 蒋金龙 巫建伟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1年第5期85-91,共7页
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60余年,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以及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亟须对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因... 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60余年,仍然存在重叠设置、多头管理、边界不清、权责不明,以及自然保护地保护与当地经济发展矛盾突出等问题,亟须对现有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建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的新体制、新机制。因此现有自然保护地体系优化调整理论和技术方法研究成为近期生态环境保护研究的热点和重点。文章剖析了福建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存在的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区的优化调整对策,包括:厘清自然保护区与地质公园的关系;逐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妥善处理自然保护区与海水养殖之间的矛盾;优化自然保护区向陆一侧边界线;对自然保护区实行分区管控政策等。调整后的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面积为24.66km^(2),比原自然保护区面积减少1.17km^(2)。其中:核心保护区面积为7km^(2),一般控制区面积为17.66km^(2)。为编制深沪湾海底古森林遗迹自然保护区优化调整方案和历史遗迹自然保护区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优化调整 海底古森林遗迹 深沪湾 福建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