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预科学生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
李晓静
田铁
|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0 |
3
|
|
2
|
诗性的文论呼唤诗意的教学 |
吴中胜
蔡安延
|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5 |
0 |
|
3
|
文论转化中的古诗话研究——兼评《中国古诗话批评论纲》 |
徐凯
|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0 |
|
4
|
《古代文论》双语教学中的文本翻译问题 |
吴中胜
|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
|
2005 |
0 |
|
5
|
论宋元时期的文章学 |
祝尚书
|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4
|
|
6
|
余姚《竹桥黄氏宗谱》的史料价值 |
方祖猷
|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
1996 |
1
|
|
7
|
论《古文渊鉴》体制“权舆于六籍” |
郑凯歌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4 |
1
|
|
8
|
徘徊于师古与从今之间——祝允明的古文观 |
王晓辉
|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9
|
简论《古文渊鉴》的魏晋文章评点 |
李蓉
孟伟
|
《哈尔滨学院学报》
|
2019 |
0 |
|
10
|
《倭名类聚抄》所引《兼名苑》考 |
林忠鹏
|
《日本学论坛》
|
2003 |
5
|
|
11
|
Essay与五四散文的话语定位 |
王娟
|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6 |
0 |
|
12
|
《和名类聚抄》与《释名》论考 |
林忠鹏
|
《日本学论坛》
|
2007 |
1
|
|
13
|
古代论说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实施策略——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 |
荆美彤
|
《科教文汇》
|
2023 |
0 |
|
14
|
中国古代灵感理论论纲 |
李宗刚
|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8 |
0 |
|
15
|
古代文章奇美的历史样态及审美特性 |
陈玉强
|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
0 |
|
16
|
晚清文界革命期间的桐城绝响 |
张器友
|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0 |
|
17
|
论背诵对古代文学课的深化与辅助作用 |
杨宁宁
|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4 |
0 |
|
18
|
教学做合一:高职古诗文“五微”教学模式构建 |
王爽爽
|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
2021 |
0 |
|
19
|
青·情·清——八年级下册《子衿》教学设计及点评 |
陈佳
张慧敏
郝玉香
|
《语文学刊》
|
2021 |
0 |
|
20
|
中国散文语言音乐美的古今演变 |
徐艳
陈广宏
|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