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实时路况的交通拥堵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苏州古城区为例 被引量:19
1
作者 张振龙 邱煜卿 +1 位作者 蒋灵德 刘宇舒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20年第1期104-112,共9页
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交通问题也日趋严重,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制约大中城市发展的"瓶颈"。新数据环境下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城市交通特征信息来分析交通拥堵特征。研究采集连续一周的实时路况数据,通过ArcGIS操作平台对苏州... 城市化水平提高的同时交通问题也日趋严重,交通拥堵已然成为制约大中城市发展的"瓶颈"。新数据环境下我们可以获得更加丰富的城市交通特征信息来分析交通拥堵特征。研究采集连续一周的实时路况数据,通过ArcGIS操作平台对苏州古城区范围内的常发性交通拥堵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并剖析交通拥堵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显示:时间上,苏州古城区工作日和休息日均有两个出行高峰,但高峰时间段和峰值有所差异;工作日路况拥堵变化程度较大,潮汐现象更为明显;空间上,交通拥堵呈现"点、线"并存的特征,并有向周围区域扩散形成"面"拥堵的趋势。研究表明,常发性拥堵时空分布规律与交通供需矛盾、职住分离、路网结构、用地布局等因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拥堵 实时路况 G统计量 时空特征 苏州古城区
下载PDF
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苏州古城发展策略 被引量:9
2
作者 黄耀志 王雨村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7-12,共6页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 "世界遗产"的浪潮推动着古城保护观念的改变。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苏州古典园林"的承载地,苏州在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发展中经历了20余年的探索,成功与失误并存。调整发展策略,寻找保护、改造与发展的新思路,是推动苏州古城保护、改善遗产地总体环境的迫切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文化遗产 苏州古城 保护机制 城市发展策略 城市建设
下载PDF
绅士化视角下苏州古城保护与发展探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雨村 何江夏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111,共6页
文章从绅士化的视角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绅士化虽提升了古城的人居环境,但也导致了古城社会结构分异、居住空间碎片化和公共服务失衡,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共生理念提出了调整社会公共资源、倡导混合居住模式和优化协... 文章从绅士化的视角对苏州古城的保护与发展进行了分析,认为绅士化虽提升了古城的人居环境,但也导致了古城社会结构分异、居住空间碎片化和公共服务失衡,并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共生理念提出了调整社会公共资源、倡导混合居住模式和优化协作治理平台的策略,为古城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绅士化 保护 发展 共生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城市文化资本的识别、唤醒与再投放——苏州古城道前地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张昀 相秉军 +1 位作者 施刚 柳青 《遗产与保护研究》 2019年第2期25-33,共9页
城市文化资本的运营是古城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手段。当前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文化资本的运营也开始出现新趋势。文章以苏州古城道前地区为例,从对文化资本的识别、唤醒与再投入方面考虑,分析保护与更新的具体规划策... 城市文化资本的运营是古城保护与更新的重要手段。当前苏州古城的保护与更新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城市文化资本的运营也开始出现新趋势。文章以苏州古城道前地区为例,从对文化资本的识别、唤醒与再投入方面考虑,分析保护与更新的具体规划策略,以期为同类地区的规划工作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资本 苏州古城 保护与更新
下载PDF
苏州古城道路造型树景观的应用研究——以干将路为例
5
作者 王知知 马建武 王佳欣 《城市建筑》 2024年第13期199-202,共4页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古城区中有大量道路造型树景观的营造,并逐渐成为城市风貌特色。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苏州造型树景观的应用背景,并以古城中最早进行全面造型树景观建设的干将路为例,研究造型树景观的应用状况及其营造原因。... 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古城区中有大量道路造型树景观的营造,并逐渐成为城市风貌特色。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研分析苏州造型树景观的应用背景,并以古城中最早进行全面造型树景观建设的干将路为例,研究造型树景观的应用状况及其营造原因。研究结果显示,苏州古城道路造型树景观的营造是有其历史背景、文化条件与现实基础的。道路造型树景观既是苏州园林、盆景风尚的延续,也是本土特色文化展示与道路文化价值提升的一种方式,更是苏州古城整体风貌保护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绿化 造型树景观 城市风貌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基于Logit模型和宏观交通模型的规划目标实证
6
作者 包渊秋 庄楚天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24年第3期131-134,共4页
近年来苏州市机动化出行水平不断提升,古城核心区出行品质逐年下降,相关规划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古城交通发展目标以提升出行品质,但相关规划由不同部门分别编制,规划各自实施后是否均能达成目标缺乏验证。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居民出行... 近年来苏州市机动化出行水平不断提升,古城核心区出行品质逐年下降,相关规划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古城交通发展目标以提升出行品质,但相关规划由不同部门分别编制,规划各自实施后是否均能达成目标缺乏验证。利用多项Logit模型分析居民出行选择特征,并利用宏观交通模型分析各规划实施后规划目标是否能够达成。结果表明,持续提升包括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在内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有助于降低小汽车使用率,但与相关规划目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多项Logit模型 宏观交通模型 出行方式 规划目标
下载PDF
苏州古城区地面温度分析及在城市规划中的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王跃 陈德超 +1 位作者 伍燕南 史守正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9年第4期75-80,共6页
利用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定量分析了苏州市古城区地面温度分布特征,研究显示:2005年春古城区白天地面温度差异在15℃以上,按影像像元值的空间聚集情况,城内地面温度可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区。结合实地调查与QuickBird影像判读,分析... 利用ASTER热红外遥感数据,定量分析了苏州市古城区地面温度分布特征,研究显示:2005年春古城区白天地面温度差异在15℃以上,按影像像元值的空间聚集情况,城内地面温度可分为高、中、低3个等级区。结合实地调查与QuickBird影像判读,分析了城区地面温度空间变化与下垫面植被、水体及建筑物分布的对应关系,发现城内地面极端高温位于露天体育场,极端低温位于护城河道最宽部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古城区热岛效应对居民生活环境及古城文化遗存的影响。降低古城区人口密度、清理民宅外围临时搭建、进行气流廊道的研究与建设、进行自行车专用道路建设以及合理绿化是缓解古城区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市古城区 地面温度 城市热岛 ASTER数据
下载PDF
新地域·旧传统--苏州古城悬桥巷五宅更新保护项目的探索 被引量:3
8
作者 裴立东 徐永利 +1 位作者 李旻昊 张昊雁 《当代建筑》 2022年第11期92-95,共4页
文章通过引入新地域主义建筑思想,解析其中“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内在关系及协同方式,寻求其与传统建筑更新设计中“保护”与“创新”的契合点。同时,以苏州古城悬桥巷五宅更新保护项目为例,梳理新地域主义原则与手法在传统建筑与环... 文章通过引入新地域主义建筑思想,解析其中“地域性”与“时代性”的内在关系及协同方式,寻求其与传统建筑更新设计中“保护”与“创新”的契合点。同时,以苏州古城悬桥巷五宅更新保护项目为例,梳理新地域主义原则与手法在传统建筑与环境设计中的应用及表达方式,并提出相应的更新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地域主义 时代性 传统建筑 苏州古城 更新保护
下载PDF
苏州古城疏散的意义与途径 被引量:2
9
作者 相秉军 黄耀志 陶纪利 《规划师》 2003年第6期24-25,共2页
严重超负荷的环境容量是苏州保护与发展矛盾的症结。疏散古城、加强交通流的引导与限制是保持适宜环境容量的主要途径,强化规划管理、调控古城土地价格、发展公共交通是必要的政策保障。
关键词 苏州市 古城疏散 古城保护 公共交通 城市规划 土地价格
下载PDF
基于保护的苏州古城土地混合利用规划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辰霖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5年第4期58-64,共7页
通过对当前苏州古城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苏州古城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的结构和布局等问题,提出了可以采用土地混合利用来部分解决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并明确了苏州古城土地混合利用的规划原则,进而通过分区研究了古城不同区域的土... 通过对当前苏州古城土地利用现状的调查,分析了苏州古城土地利用主要存在的结构和布局等问题,提出了可以采用土地混合利用来部分解决古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并明确了苏州古城土地混合利用的规划原则,进而通过分区研究了古城不同区域的土地混合利用规划引导策略和规划管理对策,最后讨论了平江历史文化街区的土地混合利用规划调整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土地混合利用 规划对策
下载PDF
轨道交通换乘视野下苏州古城公共自行车系统规划策略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杨美佳 朱建达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CAS 2018年第1期75-80,共6页
针对苏州古城的特殊性,从功能集中、游客密集、历史街巷空间再利用角度分析了古城区的交通现状及问题。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探讨基于轨道交通换乘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运营管理、站点选择、路线设计方面的优化方式,使古城区交通向轨道交... 针对苏州古城的特殊性,从功能集中、游客密集、历史街巷空间再利用角度分析了古城区的交通现状及问题。以轨道交通建设为契机,探讨基于轨道交通换乘的公共自行车系统在运营管理、站点选择、路线设计方面的优化方式,使古城区交通向轨道交通+公共自行车的方向发展,以提高轨道交通的使用率,缓解古城的交通压力从而保护古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自行车 轨道交通 苏州古城 街巷
下载PDF
古城门户的塑造——苏州古城南门商业中心城市设计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华益 郑浩 周烨 《规划师》 2007年第6期51-55,共5页
苏州古城南门地区是古城中第二大商业中心,它的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城市设计从组织地区交通出发,整合基地内的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空间体系;结合轻轨站点的修建和地下商业步行街的开设,实现对古城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的整合;... 苏州古城南门地区是古城中第二大商业中心,它的发展面临诸多矛盾。城市设计从组织地区交通出发,整合基地内的城市功能结构和城市空间体系;结合轻轨站点的修建和地下商业步行街的开设,实现对古城历史文化空间资源和自然风景资源的整合;因地制宜地塑造苏州古城门户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设计 城市门户 苏州古城
下载PDF
吴文化研究:纪念苏州建城二千五百三十周年 被引量:1
13
作者 本刊编辑部 时新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28,36,共29页
两千多年以来,经历代文献记载且经现代考古印证的春秋晚期江南吴地地域历史文化学术体系,由"吴都"(吴大城)—苏州古城、春秋时吴国所建"离宫"—"木渎古城"及拱卫吴都的军事城堡—无锡"阖闾城"、昆山"南武城"等组成。其核心... 两千多年以来,经历代文献记载且经现代考古印证的春秋晚期江南吴地地域历史文化学术体系,由"吴都"(吴大城)—苏州古城、春秋时吴国所建"离宫"—"木渎古城"及拱卫吴都的军事城堡—无锡"阖闾城"、昆山"南武城"等组成。其核心要素为经多部文献记载且为多次考古印证的论题—位于今苏州古城区的"苏州古城春秋时建、战国时重修"。这一论题亦为秦代于"故吴旧都"置会稽郡治"吴县"及1982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批转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等部门关于保护我国历史文化名城的请示的通知》(国发〔1982〕26号)文件所附《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文化名城名单(二十四个)》中有关苏州古城历史地位的定义为“春秋时为吴国都城”等所证明。1986年苏州庆祝建城二千五百周年时,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等学术层面,对历史形成的上述学术体系均无异议。1989年后,史学界有学者对上述学术体系提出质疑和颠覆性意见:其一,春秋时吴国所建“木渎古城”为“吴大城”;其二,无锡“阖闾城”为“吴都”。在多种因素作用下,目前春秋“吴都”呈现“三都并峙”的局面,显现出舍弃王国维、李学勤等史学大家开启、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及“研究‘历史时期’以文献材料为主”等史学理论及史学传统后,江南史研究中出现的混乱。就此,文章对春秋“吴都”“三都并峙”状况的形成和发展进行梳理,并对2016年——苏州建城二千五百三十周年的庆祝提出对策展望,更从中国历史文化版图下的“吴都”这一视角,就江南史研究中春秋“吴都”“三都并峙”问题的破解提出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南历史文化 苏州古城 吴都 阖闾城 木渎古城 争议
下载PDF
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顾永红 《江苏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54-56,60,共4页
苏州古城水街巷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是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苏州古城水街巷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研究,认为使其形象鲜明丰满是完善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需要。在分析苏州古城水街巷地理文脉、景观形态、市场感... 苏州古城水街巷是一种独特的旅游资源,其旅游形象是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苏州古城水街巷进行旅游形象设计研究,认为使其形象鲜明丰满是完善苏州城市旅游形象的需要。在分析苏州古城水街巷地理文脉、景观形态、市场感应的基础上,对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进行定位,就其理念形象、视觉形象、行为形象进行设计,从而构建一个比较全面的苏州古城水街巷旅游形象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城 水街巷 旅游形象 设计
下载PDF
GIS在土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苏州古城区为例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瑛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2年第10期198-201,共4页
基于GIS技术,结合历史地图进行区域土地评价。研究采用GIS的分析功能,对地下文物分布、土地等级划分提供决策支持,可应用于地下文物保护、城市发展规划等领域。本研究以苏州古城区为例,对苏州古代地图与现代地图进行坐标配准,然后数字... 基于GIS技术,结合历史地图进行区域土地评价。研究采用GIS的分析功能,对地下文物分布、土地等级划分提供决策支持,可应用于地下文物保护、城市发展规划等领域。本研究以苏州古城区为例,对苏州古代地图与现代地图进行坐标配准,然后数字化古代地图中的古墓地区域,并对古代地图上的墓地空间分布信息进行提取、整理、分类、统计,最后与现代城市空间信息进行叠置分析形成综合土地利用评价。研究结果包括地下文物保护区专题分析,土地评价分析以及今后古城区开发建议,这样既能为苏州文物保护、规划建设部门提供一个比较明确的古墓地分布范围图,有利于地下文物的保护,也能为古城区各类土地利用者提供一个城区土地价值评价图,有利于城区土地价值的衡量。结论表明GIS技术运用于各类土地评价是一种趋势,可以促进土地评价的研究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IS技术 苏州古城区 历史地图 叠置分析 土地评价
下载PDF
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探究
16
作者 姜科 潘敏荣 陈双燕 《交通与港航》 2022年第1期18-22,共5页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古城始终秉持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但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不明、合力不足。近年来古城小汽车出行主导态势加剧,公共交通竞争力不强,慢行交通品质不优,古城绿色交通发展之路面临挑战。文章从苏州古... 作为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苏州古城始终秉持绿色交通发展理念,但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路径不明、合力不足。近年来古城小汽车出行主导态势加剧,公共交通竞争力不强,慢行交通品质不优,古城绿色交通发展之路面临挑战。文章从苏州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历程出发,剖析交通问题与症结,研判交通发展趋势,提出古城绿色交通体系协同发展的路径及策略,以期为历史文化名城绿色交通体系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绿色交通 交通政策 交通综合治理
下载PDF
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策略研究——以苏州古城第16号街坊为例 被引量:1
17
作者 杨忠伟 严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6期9012-9014,9055,共4页
以历史文化名城苏州古城第16号地块为例,分析了第16号地块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介绍了一些国内外历史街区改造的经验,探讨了一种历史街区保护与改造更新的模式。
关键词 苏州古城 历史街区 保护 更新模式
下载PDF
基于拼贴城市理论的苏州古城区保护更新策略初探——以41号街坊为例
18
作者 廖天枫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3期144-145,共2页
苏州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历经发展与毁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不同时代的建筑共存,形成了拼贴的状态。作者在参与31、32、33、40、41号街坊的城市设计过程中,发现了41号街坊明显的拼贴特征。文章希望通过分析其拼贴状态与... 苏州是一座拥有2500年历史的古城,历经发展与毁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不同时代的建筑共存,形成了拼贴的状态。作者在参与31、32、33、40、41号街坊的城市设计过程中,发现了41号街坊明显的拼贴特征。文章希望通过分析其拼贴状态与历史的关系,提出保护更新的策略,探索城市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拼贴城市 保护更新 城市设计
下载PDF
阊门:苏州古城的地标与象征
19
作者 徐静 《镇江高专学报》 2017年第4期102-105,共4页
苏州古城的前身为春秋时期吴国都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筑城,开设水陆城门各8座,其中阊门巍峨雄伟,成为苏州古城的重要标志。阊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春秋时期是吴国西破强楚而成就霸业的政治象征,汉魏六朝时... 苏州古城的前身为春秋时期吴国都城。公元前514年,伍子胥受吴王阖闾之命筑城,开设水陆城门各8座,其中阊门巍峨雄伟,成为苏州古城的重要标志。阊门在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春秋时期是吴国西破强楚而成就霸业的政治象征,汉魏六朝时期是苏州的城市地标和东南大都会的象征,中唐时期成为苏州城市盛衰的历史见证,明清时期是苏州经济繁荣的代名词。历代描写苏州阊门的诗文甚多,从中能够感受阊门的独特地位,感悟苏州古城的沧桑变迁,领悟历史文化名城苏州的丰富内涵、独特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阊门 地标 象征
下载PDF
苏州古城人居环境优化策略研究
20
作者 何江夏 王雨村 《住宅科技》 2017年第1期32-40,共9页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苏州古城绅士化现象逐步显现,绅士化成为提升古城人居环境的有利途径之一、但在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苏州古城的人居环境发展面临瓶颈期——土地升值与古城限制性建设的矛盾使古城房地产市场项目发展迟缓,...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苏州古城绅士化现象逐步显现,绅士化成为提升古城人居环境的有利途径之一、但在保护与发展的双重压力下,苏州古城的人居环境发展面临瓶颈期——土地升值与古城限制性建设的矛盾使古城房地产市场项目发展迟缓,优质公共资源的迁出导致古城对中等收入人群的吸引力下降。文章在梳理苏州古城绅士化演变的基础上,分析其发展中的问题,提出建立多元化推进机制、促进各阶层和谐发展、调整古城优质资源、挖掘古城存量发展空间及突显地域特色风貌的绅士化发展策略,为古城人居环境的优化寻觅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州古城 绅士化 人居环境 优化策略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