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4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载电子战效能评估模型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蓝启城 贾玉红 《航天电子对抗》 2010年第4期57-60,共4页
在分析电子战装备效能评估一般方法基础上,应用解析法和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评估意见,建立了电子战作战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通过典型算例示范,指出了用该模型的物理意义,为机载电子战装备效能评估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和易行的操作方法。
关键词 电子战 解析法 效能评估
下载PDF
运用模糊分析理论解决网络联盟企业中合作伙伴选择问题
2
作者 黄林 樊瑜瑾 +2 位作者 刘波 朱代根 边庆彪 《现代机械》 2005年第2期46-48,共3页
在网络联盟企业中最佳合作伙伴选择的对错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联盟的成败,在合作伙伴的评价体系中有很多模糊概念,很难精确量化,给其选择带来了困难,为此运用模糊分析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为网络联盟企业寻找最佳合作伙伴提供理论... 在网络联盟企业中最佳合作伙伴选择的对错与否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联盟的成败,在合作伙伴的评价体系中有很多模糊概念,很难精确量化,给其选择带来了困难,为此运用模糊分析理论来解决这个问题,从而为网络联盟企业寻找最佳合作伙伴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分析 网络联盟企业 合作伙伴 模糊决策
下载PDF
双层地基─维固结理论与应用 被引量:123
3
作者 谢康和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24-35,共12页
本文研究了双层地基一维固结问题,给出了荷载随时间任意变化及起始孔压沿深度任意分布情况下双层地基一维固结解答,讨论了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特性,并为双层地基平均固结度的实际计算提供了图表。与均质地基不同,双层地基平均固结度按... 本文研究了双层地基一维固结问题,给出了荷载随时间任意变化及起始孔压沿深度任意分布情况下双层地基一维固结解答,讨论了双层地基一维固结特性,并为双层地基平均固结度的实际计算提供了图表。与均质地基不同,双层地基平均固结度按沉降定义和按平均孔压定义是有区别的。土的固结系数并不是决定双层地基固结速率的唯一指标。土的压缩性对双层地基固结有重要影响,土越硬,固结越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层地基 一维固结 解析理论
下载PDF
软黏土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解析理论 被引量:46
4
作者 谢康和 郑辉 C.J.Leo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80-684,共5页
给出了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中土体总应力、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孔隙比和沉降等一般相互关系,通过对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假定得到了拉格朗日坐标下以超静孔压为变量的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方程及其解析解。利用此解分析了土体一维... 给出了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中土体总应力、有效应力、孔隙水压力、孔隙比和沉降等一般相互关系,通过对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假定得到了拉格朗日坐标下以超静孔压为变量的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方程及其解析解。利用此解分析了土体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性状,并与传统的小应变固结理论作了比较。此解也可用于对大应变固结问题的各种数值解法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黏土 非线性 大应变 一维固结 解析理论
下载PDF
防渗土工膜的缺陷特性与缺陷渗漏研究进展 被引量:28
5
作者 岑威钧 和浩楠 温朗昇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4,共9页
详细阐述土工膜用于防渗工程时出现缺陷的形式与测试方法、缺陷分析理论与计算模型、缺陷预防原则与措施、垫层属性与接触渗流、不同接触和垫层条件下的缺陷渗漏量、缺陷渗漏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详细阐述土工膜用于防渗工程时出现缺陷的形式与测试方法、缺陷分析理论与计算模型、缺陷预防原则与措施、垫层属性与接触渗流、不同接触和垫层条件下的缺陷渗漏量、缺陷渗漏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和评价。总结表明,由于土工膜缺陷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现有研究以试验研究为主,辅以一定的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各方法和理论得到的成果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建议了与土工膜缺陷相关的可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重点问题,促使设计和研究人员对土工膜缺陷问题尽早得以较为全面的认识和有效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工膜 缺陷特性 测试方法 分析理论 缺陷渗漏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岩体水力劈裂机制圆筒模型试验及解析理论研究 被引量:24
6
作者 詹美礼 岑建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173-1181,共9页
针对厚壁圆筒试件进行9组近30个试样的水力劈裂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成果分析发现,在以往研究水力劈裂问题中,以著名的厚壁圆筒Lame公式为理论基础的分析方法是错误的。提出水力劈裂问题中渗透力作用机制。以弹性力学为基础,通过严密的... 针对厚壁圆筒试件进行9组近30个试样的水力劈裂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成果分析发现,在以往研究水力劈裂问题中,以著名的厚壁圆筒Lame公式为理论基础的分析方法是错误的。提出水力劈裂问题中渗透力作用机制。以弹性力学为基础,通过严密的数学力学理论推导,提出在稳定渗流作用下厚壁圆筒应力分布解析解(应用商业软件对该解析解进行验证),为岩土体的水力劈裂问题深入研究打下较严密的理论基础。针对试验成果,初步探讨厚壁圆筒水力劈裂破坏条件,提出发生水力劈裂破坏的半经验理论判别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结构工程 水力劈裂 模型试验 厚壁圆筒 解析理论 渗透力
下载PDF
变荷载下饱和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解析理论 被引量:19
7
作者 谢康和 郑辉 C J Leo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6-13,共8页
基于软黏土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基本理论,建立了能考虑荷载变化、土层自重等因素影响的拉格朗日坐标下以超静孔压u为变量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控制方程,并通过对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假定获得了方程的解析解。基于此解,分析了单级等速加荷... 基于软黏土一维非线性大应变固结基本理论,建立了能考虑荷载变化、土层自重等因素影响的拉格朗日坐标下以超静孔压u为变量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控制方程,并通过对土体压缩性和渗透性的假定获得了方程的解析解。基于此解,分析了单级等速加荷条件下软黏土一维大应变固结性状。从中可见,大应变固结过程中土体变形的发展要快于超静孔压的消散;荷载增大,超静孔压消散趋慢;加荷速率越大,土体固结越快;考虑土层自重影响时孔隙比的分布更为合理。此外,本文的解析解也可用于验证各种大应变固结数值解法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饱和软黏土 变荷载 非线性 大应变 一维固结 解析理论
下载PDF
激光二极管端面抽运圆形截面Nd∶GdVO_4晶体的热形变 被引量:16
8
作者 史彭 李隆 +1 位作者 甘安生 陈文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1324-1328,共5页
以解析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圆截面Nd∶GdVO4激光晶体受到具有高斯分布半导体激光端面中心入射时,晶体温度场分布和抽运面热形变分布情况。通过对激光二极管(LD)端面入射晶体工作特点分析,建立了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热模型,利用热传导方... 以解析分析理论为基础,研究圆截面Nd∶GdVO4激光晶体受到具有高斯分布半导体激光端面中心入射时,晶体温度场分布和抽运面热形变分布情况。通过对激光二极管(LD)端面入射晶体工作特点分析,建立了符合实际工作情况的热模型,利用热传导方程新求解方法,得出了圆形截面Nd∶GdVO4晶体温度场分布和端面热形变场通解表达式,对比分析了圆形截面和矩形截面Nd∶GdVO4晶体的热形变。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输出功率为15 W激光二极管端面中心入射Nd∶GdVO4激光晶体时,在抽运端面中心获得187.5℃最高温升和1.313μm最大热形变量。两种截面晶体具有相同的热形变形状,当截面尺寸不太大时,如果圆形截面晶体的半径等于矩形截面晶体半边长,最大热形变量将减少4.1%。这种方法还可以应用到其他圆形截面晶体热问题研究中,为有效解决激光系统热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Nd:GdVO4激光器热效应 解析理论 圆形截面 温度场 热形变场
原文传递
承载地层隧道开挖二次应力和塑性区的理论预测方法 被引量:14
9
作者 项彦勇 周金录 路威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15-122,共8页
地铁隧道往往不得不从既有结构基础附近穿过,隧道的施工会扰动周边地层,引起邻近基础及结构的沉降,甚至影响其安全或正常使用。为了预测并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结构沉降,就需要计算隧道开挖对地层的扰动程度。现有隧道开挖塑性区理论均以... 地铁隧道往往不得不从既有结构基础附近穿过,隧道的施工会扰动周边地层,引起邻近基础及结构的沉降,甚至影响其安全或正常使用。为了预测并控制隧道开挖引起的结构沉降,就需要计算隧道开挖对地层的扰动程度。现有隧道开挖塑性区理论均以自由地层(地层中没有结构基础荷载作用)为前提假设,没有反映承载地层隧道开挖影响的特殊性。考虑均质各向同性理想弹塑性地层,利用自由地层隧道开挖影响的解析解和结构基础荷载影响的解析解,提出一个预测承载地层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二次应力及塑性区形状和范围的理论方法,并通过算例分析基础荷载形式、大小和位置对隧道开挖塑性区的影响。结果表明,达到一定量值的邻近基础荷载会使隧道开挖塑性区的形状和范围明显地不同于自由地层隧道开挖塑性区,具体与荷载的位置、大小及分布形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铁隧道开挖 结构基础荷载 承载地层 塑性区 解析理论
下载PDF
Analytical theory of flexural behavior of concrete beam reinforced with textile-combined steel 被引量:11
10
作者 XU ShiLang & YIN ShiPing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0年第6期1700-1710,共11页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 (TRC) is a new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 material,which not only has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cracks and make t...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 (TRC) is a new high performance cementitious composite material,which not only has superior corrosion resistance but also can effectively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concrete cracks and make the crack width and spacing of concrete become smaller.However,due to the brittle feature of fiber materials,the TRC structural member has no distinct failure symptom when it arrives at its ultimate load.At the same time,ordinary reinforced concrete (RC) elements have large dead weight and can not efficiently restrict the expansion of the main crack of structures because of the restriction of their special cover thickness.In order to overcome the disadvantages of both the TRC and the RC,a new architecture reinforced with textile-combined steel is proposed in this study,making full 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the above two structures.The cover concrete at the tension zone of an RC element is partially replaced with TRC and thus the steel reinforcements replaced with textiles are subtracted.Compared with the old one,the new structure has less dead weight and has the merits of service safety and good durability.The flexural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proper beam with this new structure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nd based on the plane section assumption,analytical equations are derived by using nonlinear analysis theory,including the load-carrying capacity at different stages and moment-curvature relationship and mid-span deflection during the entire loading process.Comparison between the calculated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veals satisfactory agreement and thus ve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the equ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xtile-reinforced concrete limiting the crack BEAM REINFORCED with textile-combined steel FLEXURAL behavior analytICAL theory
原文传递
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分析理论及其应用 被引量:10
11
作者 韩林海 杨有福 +1 位作者 杨华 李威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8期3173-3184,共13页
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成,且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的结构形式.组成该类结构的材料间协同互补作用,可有效避免或延缓钢管发生局部屈曲及混凝土发生脆性破坏.钢管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和... 钢管混凝土是指在钢管中填充混凝土而成,且钢管及其核心混凝土能共同承受外荷载作用的结构形式.组成该类结构的材料间协同互补作用,可有效避免或延缓钢管发生局部屈曲及混凝土发生脆性破坏.钢管混凝土具有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和抗火性能优越、施工方便等一系列技术优势,已在工业厂房、地铁站、输电杆塔、高层建筑以及桥梁等现代工程结构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建筑效果和经济效益.本文简要回顾了钢管混凝土结构的发展概况;针对全寿命周期服役过程中长期荷载和复杂受力两种常遇作用、地震和火灾两种极端作用工况,阐述了基于全寿命周期的钢管混凝土结构分析理论及其应用;最后,对钢管混凝土结构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结构 全寿命周期 约束效应 约束效应系数 本构模型 分析理论
原文传递
固-液有限周期声子晶体全反射隧穿效应的解析理论 被引量:7
12
作者 刘启能 刘沁 《人工晶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664-1669,共6页
利用倏逝波的概念和多波束干涉理论解释了一维固-液结构有限周期声子晶体全反射隧穿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推导出全反射隧穿峰带的波长满足的解析公式。得出了一维固-液结构有限周期声子晶体全反射隧穿峰带的波长随周期数以及周期波程的变... 利用倏逝波的概念和多波束干涉理论解释了一维固-液结构有限周期声子晶体全反射隧穿效应产生的原因,并推导出全反射隧穿峰带的波长满足的解析公式。得出了一维固-液结构有限周期声子晶体全反射隧穿峰带的波长随周期数以及周期波程的变化规律,这些结论与转移矩阵法的结论吻合,弥补了一维有限周期声子晶体研究中数值计算方法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子晶体 全反射 隧穿效应 解析理论
下载PDF
具有积分边界条件的耦合φ-Hilfer分数阶微分系统解的存在性
13
作者 张蓓 司换敏 +2 位作者 江卫华 郭春静 陈坤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9-167,共9页
为了拓展分数阶微分方程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了一类具有积分边界条件的耦合φ-Hilfer分数阶微分系统。首先,将具有积分边界条件的耦合φ-Hilfer分数阶微分系统转化为积分系统;其次,定义合适的Banach乘积空间和范数,构造合适的积分算子,... 为了拓展分数阶微分方程系统的相关理论,研究了一类具有积分边界条件的耦合φ-Hilfer分数阶微分系统。首先,将具有积分边界条件的耦合φ-Hilfer分数阶微分系统转化为积分系统;其次,定义合适的Banach乘积空间和范数,构造合适的积分算子,分别运用压缩映像原理和Kran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得出耦合φ-Hilfer分数阶微分系统在积分边界条件下解的存在性结果;最后,通过列举实例说明所得结论的正确性。研究表明,积分边界条件下的耦合φ-Hilfer分数阶微分系统的解具有存在性。研究结论丰富了耦合分数阶微分系统理论可解性的相关理论,可为深入研究分数阶微分方程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理论 φ-Hilfer分数阶导数 耦合系统 压缩影像原理 Kran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 解的存在性
下载PDF
考虑环境温度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试验与计算方法研究
14
作者 潘启仁 陈云峰 +3 位作者 韩云 王力 李海国 刘彪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97-104,共8页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影响特征。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试验,探究环境温度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极限平衡法,推导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通... 为了研究环境温度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影响特征。开展不同环境温度下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承载力试验,探究环境温度对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的影响规律;基于极限平衡法,推导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理论计算公式,并通过试验验证其精确性。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变化对钢管混凝土柱承载力影响显著,环境温度由20℃降至-40℃时,试件承载力最大提升了34.3%;所提考虑环境温度影响的钢管混凝土轴压承载力理论公式计算值与试验值相对误差小于10%,具有较高的准确性。研究结果可为高寒大温差地区钢管约束混凝土结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管混凝土 承载力 环境温度 解析理论 极限平衡法
下载PDF
具有Hilfer分数阶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 被引量:2
15
作者 郭春静 孟凡猛 +1 位作者 陈坤 江卫华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32-143,共12页
为了拓展边值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一类具有有限个脉冲点的Hilfer分数阶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首先,求出微分方程等价的积分方程;其次,定义恰当的Banach空间和范数,构造合适的算子,在非线性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下,运用Krasno... 为了拓展边值问题的基本理论,研究一类具有有限个脉冲点的Hilfer分数阶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首先,求出微分方程等价的积分方程;其次,定义恰当的Banach空间和范数,构造合适的算子,在非线性项满足不同条件的情况下,运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分别得到此类边值问题存在解的充分条件;最后,通过2个实例验证研究结果的普适性。结果表明,含有Hilfer分数阶导数的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的解具有存在性。运用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能够有效解决具有Hilfer分数阶脉冲微分方程边值问题解的存在性问题,丰富了分数阶微分方程理论,为解决其他类型的脉冲分数阶微分方程边值问题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析理论 脉冲 边值问题 KRASNOSELSKII不动点定理 解的存在性
下载PDF
LD变半径抽运Nd∶GdVO_4晶体棒热效应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晓飞 史彭 +1 位作者 刘伟 白志欣 《激光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42-644,658,共4页
为了研究LD抽运晶体在实际谐振腔中,LD变化半径在晶体中产生的热效应,采用了理论上与理想模型下所求解的结果相比较的方法,得到了当输出功率为15W时,抽运端面中心获得199.545℃最高温升和1.33μm最大热形变量、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为了研究LD抽运晶体在实际谐振腔中,LD变化半径在晶体中产生的热效应,采用了理论上与理想模型下所求解的结果相比较的方法,得到了当输出功率为15W时,抽运端面中心获得199.545℃最高温升和1.33μm最大热形变量、实验值与理论值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表明,这种新的研究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应用到其它激光晶体热问题的研究中,为有效解决激光系统热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物理 解析理论 圆形截面 温度场 热形变场 高斯半径
下载PDF
有限远来流非对称碰撞形成射流研究 被引量:2
17
作者 石艺娜 秦承森 +1 位作者 冯其京 杭义洪 《计算物理》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01-406,共6页
研究距离交汇点有限远的两股平面金属来流非对称碰撞的射流形成规律,给出出流厚度和流动方向的理论公式,并采用带有YOUNGS界面处理的高精度欧拉程序进行仿真验证,与KS喷管实验结果比较,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当碰撞角确定时,来流初始位形... 研究距离交汇点有限远的两股平面金属来流非对称碰撞的射流形成规律,给出出流厚度和流动方向的理论公式,并采用带有YOUNGS界面处理的高精度欧拉程序进行仿真验证,与KS喷管实验结果比较,符合较好.研究表明:当碰撞角确定时,来流初始位形对杵体的流动状态有重要影响,对细射流的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远来流 非对称碰撞 射流 解析理论 数值仿真
下载PDF
闭口薄壁杆件计算理论的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方志 祝彦知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13-15,共3页
通过三维实体有限元与基于乌曼斯基和符拉索夫的约束扭转理论的解析方法,对一箱型梁计算结果的比较表明,两者的结果差异很大,提出在重要的薄壁结构设计中应该采用有限元或者其它有效的数值方法对其计算结果进行校核与验证。
关键词 薄壁杆件 解析理论 有限元法 约束扭转
下载PDF
隧道开挖影响下地层-基础体系的接触力学响应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洪学飞 张顶立 +4 位作者 方黄城 房倩 周墨臻 侯艳娟 孙振宇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98-2311,共14页
针对隧道正交下穿既有结构施工力学响应的预测问题,建立了考虑多体接触作用的隧道施工扰动下地层-基础体系力学响应解析预测方法.该方法将地层视为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通过引入接触理论考虑地层与基础间的接触作用,并提出"隧... 针对隧道正交下穿既有结构施工力学响应的预测问题,建立了考虑多体接触作用的隧道施工扰动下地层-基础体系力学响应解析预测方法.该方法将地层视为均匀各向同性的线弹性体,通过引入接触理论考虑地层与基础间的接触作用,并提出"隧道开挖与基础作用换序求解"的新解析思路,确定了最终状态接触压力,解决了隧道开挖及多体接触耦合作用下接触压力难以确定的问题,进而依据弹性力学解的叠加性获得目标问题的解析解答.通过对比该解析解与ABAQUS数值解,发现两者吻合良好.基于本方法开展参数分析,研究了地层参数、隧道埋深、隧道边界径向位移以及外荷载集度对地表竖向附加位移、接触压力和基础内力分布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本方法可准确预测地层-基础体系的接触力学响应,实现了地层与基础间接触力学行为的量化描述;地层杨氏模量和泊松比对地层-基础体系力学响应的影响分别侧重于变形和受力,而隧道埋深和隧道边界径向位移变化对受力变形均有较大影响;地层位移受隧道开挖扰动与多体接触效应的耦合作用,且接触影响范围局限在接触区域附近;隧道开挖使接触压力产生"中间释放、端部集中"的重分布现象,并由此造成基础内力的大幅增长.当开挖扰动剧烈时,甚至产生竖向位移不连续的脱空接触现象.研究成果对城市浅埋隧道施工影响下地层-基础体系力学响应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埋隧道施工 土-结相互作用 接触力学 力学响应 解析理论
下载PDF
Analytical Theory of the Geodesic Acoustic Mode in the Small and Large Orbit Drift Width Limit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a Study of Plasma Shaping Effect
20
作者 高喆 《Plasm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5-20,共6页
Analytical theories of the geodesic acoustic mode (GAM) are reviewed in the small- and large-orbit drift width limits, respectively. Different physics pictures in these two limits are displayed. As an example, these... Analytical theories of the geodesic acoustic mode (GAM) are reviewed in the small- and large-orbit drift width limits, respectively. Different physics pictures in these two limits are displayed. As an example, these two analytical methods are employed to investigate the plasma shaping effect on the frequency and collisionless damping rate of the GA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odesic acoustic mode plasma shaping orbit drift width analytical theor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