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用DPeRS模型估算巢湖流域氨氮和化学需氧量的面源污染负荷 被引量:20
1
作者 王雪蕾 吴传庆 +3 位作者 冯爱萍 马友华 王新新 陈敏鹏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2883-2891,共9页
巢湖作为安徽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其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一种基于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计算模型——DPeRS(Diffuse pollution estimation with remote sensing)模型,估算了巢湖流域2010年氨氮(NH+4-N)和化学需氧量(CODCr)面... 巢湖作为安徽省重要的饮用水源,其面源污染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利用一种基于遥感分布式面源污染计算模型——DPeRS(Diffuse pollution estimation with remote sensing)模型,估算了巢湖流域2010年氨氮(NH+4-N)和化学需氧量(CODCr)面源污染物负荷,并进行污染特征解析,结果表明:1巢湖流域污染物以耗氧有机物为主,2010年产生NH+4-N 1562 t,进入水体800 t;CODCr9×104t,进入水体5×104t.22010年不同月份面源氨氮和CODCr污染负荷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7—8月氨氮和CODCr污染产生量较高.3空间分布上,氨氮和CODCr污染物主要集中在巢湖流域西北部地区;从区县角度来看,合肥市市辖区面源污染物产生量及入河排放量最大.4污染类型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径流是氨氮最主要的面源污染源,且氨氮污染负荷与城镇人口密度的相关系数达到0.98,氨氮污染负荷与农田氮平衡的相关系数为0.65;而畜禽养殖是CODCr最主要的面源污染源,且CODCr污染产生负荷与畜禽养殖密度之间有显著的空间关联性,其相关系数达到0.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PeRS模型 面源 氨氮 化学需氧量 巢湖流域
原文传递
EM脱除氨氮效果试验研究 被引量:14
2
作者 邵青 庄艳峰 +1 位作者 王洪涛 邓凌云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77-80,共4页
重点讨论了有效微生物群 (EM)对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EM在好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污水中氨氮 (NH+4 -N)的去除率 ,在EM投加比例 (VEM/V污水 )为 8‰时 ,去除率增幅达 13.31% ;中性偏碱的环境(pH值 =7~ 9)也是提高氨氮去... 重点讨论了有效微生物群 (EM)对生活污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 .结果表明 :EM在好氧条件下能显著提高污水中氨氮 (NH+4 -N)的去除率 ,在EM投加比例 (VEM/V污水 )为 8‰时 ,去除率增幅达 13.31% ;中性偏碱的环境(pH值 =7~ 9)也是提高氨氮去除效果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 .在实际工程应用中 ,应根据不同的目的 ,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 生活污水 氨氮 试验
下载PDF
系统评价EM菌液在生活污水处理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2
3
作者 孟范平 李桂芳 李科林 《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CAS CSSCI CSCD 1999年第5期4-7,共4页
采用在生活污水中投加有效微生物群(EM) 的方法,系统评价了EM 对污水中三类常见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好氧条件下,EM 显著提高污水CODcr 去除率的适宜加入量(VEM/V污水) 为5/10 000 - 1/1... 采用在生活污水中投加有效微生物群(EM) 的方法,系统评价了EM 对污水中三类常见污染物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好氧条件下,EM 显著提高污水CODcr 去除率的适宜加入量(VEM/V污水) 为5/10 000 - 1/1000 ,增幅达10 % ;厌氧条件下,EM 对污水CODcr 的去除没有促进作用。②EM 在好氧条件下能显著或极显著提高污水NH4 + - N 的硝化程度,当EM 加入量为5/1000 时效果最好,增幅达37 .62 % ;厌氧条件下,当加入量为1/10 000 -1/1000 时,能极显著增强污水的反硝化作用,NO3 - - N 的去除率约提高14 % 。③EM 加入量大于5/1000 时,才能显著提高污水的除磷能力。由此提出,在处理污水时,应根据处理要求,选择适宜的E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效微生物群 EM 生活污水 废水处理 生物处理
下载PDF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测定发酵液中氨态氮含量研究 被引量:40
4
作者 梁剑光 朱玲 徐正军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4-137,共4页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灵敏度高,对设备要求简单,线性相关性好,重现性高的氨态氮检测方法。文中对该方法的检测波长、反应温度、时间以及催化剂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检测波长为637 nm,反应条件为37℃、25 mg/L的催化剂和20 mi... 靛酚蓝-分光光度法是一种灵敏度高,对设备要求简单,线性相关性好,重现性高的氨态氮检测方法。文中对该方法的检测波长、反应温度、时间以及催化剂浓度等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检测波长为637 nm,反应条件为37℃、25 mg/L的催化剂和20 min的反应时间,并由此得到一条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 6的氨态氮标准曲线。同时,对靛酚蓝法用于普通发酵体系测定氨态氮进行了探讨。对常用发酵基质如碳源、氮源、金属离子以及消泡剂等进行了考察,结果发现这些常用基质基本不影响本法的测定结果。最后,将该法用于泰乐菌素和阿维菌素的发酵液测定并与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由此证明该方法是一种准确可靠,切实可行的检测发酵液中氨态氮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酚蓝 分光光度法 氨态氮 发酵
下载PDF
松花江流域氮时空分布特征及源解析研究 被引量:12
5
作者 叶匡旻 孟凡生 +4 位作者 张铃松 姚志鹏 薛浩 程佩瑄 张道萍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1-910,共10页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氮污染较为严重的流域之一,为了研究松花江流域氮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来源,结合松花江流域2003—2018年国控断面NH 4+-N、TN及相关指标的监测数据和典型断面采样检测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松花江流域ρ(NH4... 松花江流域是我国氮污染较为严重的流域之一,为了研究松花江流域氮时空变化特征和主要来源,结合松花江流域2003—2018年国控断面NH 4+-N、TN及相关指标的监测数据和典型断面采样检测数据,采用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松花江流域ρ(NH4^+-N)、ρ(TN)和ρ(COD Mn)的历史变化趋势,利用Origin 8.0软件绘制了ρ(NH4^+-N)、ρ(TN)和ρ(COD Mn)的沿程分布图及水期规律图,并采用氮氧稳定同位素技术解析了水体中氮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①松花江流域城市污染排放对水体氮浓度具有较大影响,城市下游断面氮浓度远高于城市上游断面,并且松花江流域支流氮浓度高于干流.②时间维度上,松花江流域水体中不同水文期ρ(NH4^+-N)和ρ(TN)变化规律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ρ(COD Mn)变化规律为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③季节性Kendall检验法分析结果显示,松花江流域90.0%的断面ρ(NH4^+-N)呈下降趋势,62.5%的断面ρ(TN)呈上升趋势,且上升趋势断面主要集中在支流伊通河、阿什河上.④13个典型采样断面δ15 N-NO3(硝酸盐氮同位素)和δ18O-NO3(硝酸盐氧同位素)值域范围分别为1.52‰~11.15‰、-13.82‰~1.32‰,水体氮主要来源于含氮肥料、土壤侵蚀造成的有机氮输入以及人畜排泄物和城市生活污水输入.研究显示,近15年来松花江流域干流水体氮污染情况呈好转趋势,但重要支流水体氮污染仍严重,城市污染排放是流域水体氮污染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需要加强对城市生活污水及化肥和粪肥等农业面源输入的管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花江 nh 4+-n Tn 同位素 源解析
下载PDF
应用EM技术处理生活污水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国平 黄晓菊 +2 位作者 李寿泉 丁维华 汪玉静 《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2年第3期33-35,共3页
应用活性污泥法投加EM菌对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 :EM对三类常见污染物均有一定去除效果 .EM接种量 (VEM :VDS)在 1× 10 - 3以下时 ,对CODCr的去除促进作用明显 ,最大增幅为 1... 应用活性污泥法投加EM菌对生活污水中化学需氧量、氨氮、总磷的去除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和分析 .结果表明 :EM对三类常见污染物均有一定去除效果 .EM接种量 (VEM :VDS)在 1× 10 - 3以下时 ,对CODCr的去除促进作用明显 ,最大增幅为 11.2 6 % ,氨氮去除率最大增幅达 2 2 .2 4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M技术 活性污泥法 有效微生物群 生活污水 化学需氧量 污水处理
下载PDF
增温和CO_2浓度加倍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可溶性氮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刘芙蓉 张咏梅 邓书林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52-660,共9页
采用全自动微气候控制的"人工模拟气候实验系统"研究了增温和CO2浓度加倍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可溶性总氮(TSN)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种植油松苗... 采用全自动微气候控制的"人工模拟气候实验系统"研究了增温和CO2浓度加倍对川西亚高山针叶林土壤硝态氮(NO_3^--N)、铵态氮(NH_4^+-N)、游离氨基酸(FAA)、可溶性有机氮(DON)和可溶性总氮(TSN)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种植油松苗木组,增温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NO_3^--N含量,不同处理0—15 cm土层NO_3^--N含量均显著小于15—30 cm层;而在未种树组,增温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NO_3^--N含量,0—15 cm土层NO_3^--N含量显著高于15—30 cm层,这表明增温促进了油松苗对NO_3^--N的吸收。2在种植油松苗木组,增温(ET)、增CO_2(EC)及两者的共同作用(ETC)均显著增加了土壤NH_4^+-N、DON和TSN含量;在未种树组,ET显著增加了土壤NH_4^+-N、FAA、DON和TSN含量,EC和ETC对NH_4^+、FAA、DON和TSN含量具有微弱影响或没有显著影响。不同处理0—15cm层土壤NH_4^+-N、FAA、DON和TSN的含量显著大于15—30 cm层。3种植油松苗木组土壤NO_3^--N、NH_4^+-N、FAA、DON和TSN含量均显著低于未种树组,这是由植物对氮素的吸收消耗造成的。研究结果表明,EC、ETC主要通过植物根系作用促进了NH_4^+-N、DON和TSN含量增加,而ET处理通过影响土壤微生物和植物根系来促进NH_4^+-N、FAA、DON和TSN含量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温 增CO2 硝态氮 铵态氮 游离氨基酸 可溶性有机氮 可溶性总氮
下载PDF
A_1-A_2-O-M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文举 闫晓红 +1 位作者 吕永康 鲍卫仁 《煤化工》 CAS 2006年第1期54-57,共4页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复合(A1-A2-O-M)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了外加碳源和碱源对焦化废水COD和NH4+-N脱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加甲醇和碳酸氢钠对焦化废水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影响很小;不外加碳源和碱源时,焦化废水经处理后出水的... 采用厌氧-缺氧-好氧-复合(A1-A2-O-M)工艺处理焦化废水,考察了外加碳源和碱源对焦化废水COD和NH4+-N脱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外加甲醇和碳酸氢钠对焦化废水的硝化和反硝化效果影响很小;不外加碳源和碱源时,焦化废水经处理后出水的COD和NH4+-N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25.0mg/L和1.12mg/L,分别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二级标准和一级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焦化废水 氨氮(nh4^+-n) 化学需氧量(COD) A1-A2-O-M工艺
下载PDF
剑湖湿地微齿眼子菜对环境氮素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4
9
作者 李雪梅 马长乐 +1 位作者 敖新宇 陈玉惠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22-1525,共4页
为了了解剑湖湿地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对环境氮素的利用情况,测定了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胁迫下微齿眼子菜对环境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微齿眼子菜在0~80mg/L NH4Cl和0~320 mg/L的KNO3环境中均能正常生长... 为了了解剑湖湿地沉水植物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对环境氮素的利用情况,测定了不同铵态氮和硝态氮胁迫下微齿眼子菜对环境氮素的响应。结果表明,微齿眼子菜在0~80mg/L NH4Cl和0~320 mg/L的KNO3环境中均能正常生长,且外观无明显变化;对铵态氮、硝态氮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且对铵态氮的吸收能力优于硝态氮;根据微齿眼子菜对环境氮素的响应可以看出,微齿眼子菜是一种较好的耐受氮、吸收氮和转化氮的水体生态修复植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齿眼子菜(Potamogeton maackianus A.Benn) 总氮 铵态氮 硝态氮
下载PDF
基于双向门控循环单元的地表水氨氮预测 被引量:3
10
作者 任永琴 金柱成 +2 位作者 俞真元 王晓丽 彭士涛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672-679,共8页
为提高水环境中NH_(4)^(+)-N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互补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CEEMDA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CCB).首先,通过CCEEMDAN将NH_(4)^(+)-N数据分解成一系列较为简单的模态成份;然后利用BiGRU神... 为提高水环境中NH_(4)^(+)-N的预测精度,提出了一种互补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CEEMDAN)和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神经网络的混合预测模型(CCB).首先,通过CCEEMDAN将NH_(4)^(+)-N数据分解成一系列较为简单的模态成份;然后利用BiGRU神经网络对各成份进行预测,将所有分解成份的预测结果相加即可获得最终预测结果.以2017年6月~2020年2月鄱阳湖的NH_(4)^(+)-N数据进行模型性能验证.结果表明,利用CCB模型在1d后的NH_(4)^(+)-N预测中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3.38%,在7d后的NH_(4)^(+)-N预测中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6.82%,在15d后的NH_(4)^(+)-N预测中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9.41%,优于本文中参与比较的其他模型.CCB模型在NH_(4)^(+)-N预测方面具有良好的预测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鄱阳湖 氨氮(nh_(4)^(+)-n) 互补完全集合经验模式分解(CCEEMDAn)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
下载PDF
苏州城区雨水管道沉积物典型污染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1
作者 叶蓉 盛铭军 +2 位作者 姜永波 武宇圣 黄天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77-284,共8页
分别采集了苏州城区商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教区和生活区等典型样点的雨水管道沉积物,分析沉积物粒径分布和各分级粒度下碳、氮和磷含量及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样点沉积物颗粒的中值粒径(D_(50))为16.55~327.50μm,从大... 分别采集了苏州城区商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教区和生活区等典型样点的雨水管道沉积物,分析沉积物粒径分布和各分级粒度下碳、氮和磷含量及污染负荷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各样点沉积物颗粒的中值粒径(D_(50))为16.55~327.50μm,从大到小为:商业区>生活区>历史文化保护区>文教区,D_(50)与沉积物中总有机碳(TOC)、总氮(TN)、总磷(TP)和氨氮(NH^(+)_(4)-N)呈显著正相关.各样点雨水管道沉积物中ω(TOC)、ω(TN)、ω(TP)和ω(NH^(+)_(4)-N)空间差异性为:商业区>历史文化保护区>生活区>文教区,其中ω(TOC)为0.84%~6.76%,ω(TN)、ω(TP)和ω(NH^(+)_(4)-N)分别为:917.5~12707.1、196.1~2524.8和9.3~156.8 mg·kg^(-1),TOC、TP和NH^(+)_(4)-N污染负荷主要来源为≤75μm和250~1000μm颗粒物.TP和TN在管道内呈现一定的富集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雨水管道 沉积物 粒径分布 总氮(Tn) 总有机碳(TOC) 氨氮(nh^(+)_(4)-n)
原文传递
超声强化催化臭氧降解水中氨氮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畅 陈云嫩 +1 位作者 郭琳 刘晨 《现代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03,共4页
水中过量氨氮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超声波强化催化臭氧对含氨氮水进行降解,考察了Sr(NO3)2浓度及煅烧温度对负载活性Al2O3载体催化剂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以Sr(NO3)2浓度为0.10mol/L、700℃下煅烧4 h得到的Sr/Al2O3... 水中过量氨氮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超声波强化催化臭氧对含氨氮水进行降解,考察了Sr(NO3)2浓度及煅烧温度对负载活性Al2O3载体催化剂效果的影响。结果发现,以Sr(NO3)2浓度为0.10mol/L、700℃下煅烧4 h得到的Sr/Al2O3作为负载型催化剂催化水中氨氮效果较好。超声使得Sr/Al2O3催化臭氧氧化降解含氨氮水反应时间从120min缩短至60min,而氨氮降解率从52.95%提高至83.20%,气态氮占比从37.40%提高至51.80%。SEM分析结果表明,经700℃煅烧得到的Sr/Al2O3呈粒子联结体,且大小均匀、表面粗糙、凹凸不平。因此,超声的引入促进了催化剂表面N—H键的裂解,有助于水中氨氮的降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催化臭氧氧化 催化剂 超声强化
下载PDF
A/A/O-MBBR耦合工艺处理城镇污水效能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范琦 李广 +1 位作者 秦娟娟 董晓航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289-291,共3页
采用A/A/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A/O-MBBR)耦合工艺,研究在进水各项指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污泥龄(18 d、15 d、12 d、9 d、6 d),观察出水各项指标,进而讨论不同污泥龄对此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此系统对于氨氮(NH4+-N)和总氮(TN)... 采用A/A/O-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A/A/O-MBBR)耦合工艺,研究在进水各项指标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污泥龄(18 d、15 d、12 d、9 d、6 d),观察出水各项指标,进而讨论不同污泥龄对此系统的影响。研究表明:此系统对于氨氮(NH4+-N)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较好。随着污泥龄的不断减小,COD的去除率呈现出先稳定后下降的现象,总磷(TP)的去除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污泥龄为15~12 d时,A/A/O-MBBR耦合工艺脱氮除磷效果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A/O-MBBR耦合工艺 污泥龄 氨氮(nh4+-n) 总氮(Tn) 总磷(TP)
下载PDF
自动转换流动注射法快速测定制革废液中的氨氮和亚硝酸盐氮
14
作者 蒋和梅 杨东静 +1 位作者 陈姝娟 张新申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317-321,共5页
对流动注射(FIA)分析仪流路进行改装,在蠕动泵前连接三通阀,通过三通阀的自动换样,实现了废液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快速自动测定。使用磺胺-NED显色体系,在530nm波长处有光吸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测定范围分别为8~200μg.L-1和2~50μg.L... 对流动注射(FIA)分析仪流路进行改装,在蠕动泵前连接三通阀,通过三通阀的自动换样,实现了废液中氨氮和亚硝酸氮的快速自动测定。使用磺胺-NED显色体系,在530nm波长处有光吸收,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测定范围分别为8~200μg.L-1和2~50μg.L-1,检出限分别为0.41μg.L-1和0.15μg.L-1,精密度RSD为1.48%(n=10)和1.00%(n=10)。该方法可用于制革废液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测定,加标回收率在98.6%~1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氮 亚硝酸盐 流动注射 制革废液
下载PDF
水源水生物处理工艺中两种曝气方式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2
15
作者 梅翔 陈洪斌 高廷耀 《上海环境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6期283-285,共3页
比较了穿孔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方式的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高的特性使其比穿孔曝气方式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更为有效。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均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升高,气水比大... 比较了穿孔曝气和微孔曝气两种方式的微污染水源水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工艺的运行效果。研究表明,微孔曝气方式氧利用率高的特性使其比穿孔曝气方式对水源水中氨氮的去除更为有效。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均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升高,气水比大于1.00后,两种曝气方式氨氮去除率趋于一致。由于微孔曝气器易出现堵塞等运行管理问题,大型工程中不宜采用微孔曝气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曝气方式 生物接触氧化 水源水 溶解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