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花清风藤叶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朱仝飞 李萍 +2 位作者 孙庆文 陈日荣 闫志慧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11-515,共5页
对于小花清风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目前较少报道,为了阐明小花清风藤的物质基础,该研究对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的干燥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化学... 对于小花清风藤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目前较少报道,为了阐明小花清风藤的物质基础,该研究对小花清风藤(Sabia parviflora)的干燥叶,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及重结晶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运用化学分析和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表明:从小花清风藤干燥叶的甲醇超声提取物中进行分离共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为N-反式阿魏酰酪胺(1)、N-顺式阿魏酰酪胺(2)、N-反式-对-香豆酰酪胺(3)、N-顺式-对-香豆酰酪胺(4)、N-反式-对-香豆酰章鱼胺(5)、N-顺式-对-香豆酰章鱼胺(6)、阿魏酸(7)、芹菜素(8)、木犀草素(9)、咖啡酸(10)、5-氧阿朴菲碱(11)、齐墩果酸(12)。其中,化合物2、4-9为首次从清风藤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3、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花清风藤 化学成分 酰胺类生物碱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在天然来源生物活性成分快速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孙翠荣 陈娟娟 潘远江 《中国科学: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1-630,共10页
天然来源生物活性成分是药物先导分子的重要源泉之一,它们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样,逐一分离提取纯化然后进行结构分析鉴定的这一传统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模式尽管已沿袭多年,但往往费时费力,目标性不强,且常常忽略含量甚少的微量... 天然来源生物活性成分是药物先导分子的重要源泉之一,它们种类繁多,结构复杂多样,逐一分离提取纯化然后进行结构分析鉴定的这一传统植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模式尽管已沿袭多年,但往往费时费力,目标性不强,且常常忽略含量甚少的微量成分.高效液相色谱及多级质谱联用技术(HPLC/MSn)兼顾了色谱的高效分离能力和质谱的强大定性功能,为天然生物活性成分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总结了我们课题组近年来对糖苷、植物酚类以及酰胺类生物碱等几类天然有效成分的分析研究进展:应用HPLC/MSn联用技术在线分析鉴定多种天然来源的已知成分,快速筛选出多种未知成分,并运用多级质谱技术获得未知成分的结构信息,为快速准确发现新的目标结构提供靶向指导.这一研究方法的应用,突破了传统分离分析的束缚,为现代植物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糖苷 植物酚类成分 酰胺类生物碱 快速识别与分析
原文传递
黄皮种子中酰胺类生物碱及其杀线虫活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范玉娇 陈惠琴 +4 位作者 梅文莉 许书慧 周丽曼 黄绵佳 戴好富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85-91,共7页
为了解黄皮种子中的酰胺类生物碱及其杀线虫活性,运用多种色谱学及波谱学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0个酰胺类生物碱,分别为:N-甲基桂皮酰胺(1),clausenalansamide A(2),3-dehydroxy-3-methoxyl-clausenalansamide A(3),clausenalansamide B(4)... 为了解黄皮种子中的酰胺类生物碱及其杀线虫活性,运用多种色谱学及波谱学方法分离并鉴定了10个酰胺类生物碱,分别为:N-甲基桂皮酰胺(1),clausenalansamide A(2),3-dehydroxy-3-methoxyl-clausenalansamide A(3),clausenalansamide B(4),黄皮新肉桂酰胺B(5),N-(2-苯乙基)肉桂酰胺(6),2′-dehydroxy-2′-oxo-clausenalansamide B(7),lansamide-7(8),homoclausenamide(9),1,5-dihydro-5-hydroxy-1-methyl-3,5-diphenyl-2H-pyrrol-2-one(10)。其中,化合物3,7,10为新天然产物。首次对黄皮种子中的酰胺类生物碱2~8进行全齿复活线虫致死活性的测试,发现所测化合物均有致死活性,其中,化合物2,3,5和8有较强的致死活性,且均优于阳性对照除线磷,可为相关农药的研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皮 种子 酰胺类生物碱 全齿复活线虫 致死活性
下载PDF
Studies on the Synthesis of Morphinan Alkaloid:Preparation of the Key Allylic Silyl Ether Precursor
4
作者 Zhen Lei SONG Yong Qiang TU Shuan Hu GAO Yi Jun JIANG Shu Yu ZHA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1期1445-1447,共3页
A convergent strategy to the key allylic silyl ether precursor 4 in our synthetic efforts toward morphinan alkaloid is presented. The vital step is the selective 1,2-addition of the organocerium agent of 6 to ketene 5.
关键词 Morphinan alkaloid Weinreb amide cerium chloride synthesis.
下载PDF
缬草中一个新的酰胺类生物碱 被引量:1
5
作者 张东东 孙玉 +6 位作者 樊浩 张子龙 张化为 姜祎 李玉泽 王薇 宋小妹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867-3871,共5页
目的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2-氨... 目的研究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方法80%乙醇提取物采用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所得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2-氨基丁酰基)-2-羟基-3-甲基丁酰胺(1)、8-羟基松脂醇(2)、(-)-丁香脂素(3)、valeriananoid B(4)、8-乙酰广藿香醇(5)、valeriananoid F(6)、hedyoiridoidside A(7)、4-氨基苯甲醛(8)、金合欢素(9)、3,4-二羟基苯甲酸(10)、对羟基苯甲酸(11)、香草醛(12)、正十五烷酸(13)。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7首次从缬草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缬草 化学成分 分离鉴定 酰胺生物碱
下载PDF
苎叶蒟中1个新的含氮木脂素
6
作者 仇雪 王万方 +3 位作者 王飞 姜先俊 魏国柱 李香梅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8期5483-5488,共6页
目的对苎叶蒟Piper boehmeriifolium的枝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RP-C_(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IR、HR-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等... 目的对苎叶蒟Piper boehmeriifolium的枝叶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硅胶、RP-C_(18)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和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并综合运用IR、HR-ESI-MS、^(1)H-NMR、^(13)C-NMR、DEPT、HSQC、HMBC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苎叶蒟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3,4-methylenedioxybenzyl)-4-(3,4-dimethoxybenzyl)-1H-pyrrole-2,5-dione(1)、2E,4E-decadienoylpiperidide(2)、2E-decenoylpiperidide(3)、墙草碱(4)、piperchabamide B(5)、假蒟亭碱(6)、piperdardine(7)、胡椒新碱(8)、胡椒碱(9)、二氢荜茇明宁碱(10)、chingchengenamide A(11)、假荜茇酰胺B(12)、guineensine(13)、荜茇宁(14)和kusunokinin(15)。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胡椒木脂酰亚胺,化合物2、3、7、8、10和1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椒属 苎叶蒟 酰胺生物碱 含氮木脂素 胡椒木脂酰亚胺 胡椒新碱 二氢荜茇明宁碱
原文传递
地骨皮中酰胺类生物碱衍生物改善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侯颖 陈辉 +3 位作者 袁培培 傅阳 郑晓珂 冯卫生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6期1339-1345,共7页
目的研究地骨皮中2个酰胺类生物碱衍生物(LCAA和LCAB)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采用LCAA和LCAB干预细胞,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采用氧化酶法测... 目的研究地骨皮中2个酰胺类生物碱衍生物(LCAA和LCAB)对HepG2细胞脂质代谢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油酸钠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堆积模型,采用LCAA和LCAB干预细胞,油红O染色法观察细胞内脂质堆积情况。采用氧化酶法测定HepG2细胞中的TC含量,GPO-PAP法检测HepG2细胞中的TG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脂代谢相关蛋白SIRT1、FOXO1、AMPK与phospho-AMPK(p-AMPK)蛋白表达。RT-qPCR法检测AMPK、SIRT1、ACC2、COXII和COXIII的mRNA表达。结果LCAA和LCAB均可显著减少油酸钠所致的HepG2细胞内脂质堆积(P<0.01),降低TC和TG水平(P<0.05或P<0.01)。同时油酸钠所致的p-AMPK蛋白表达量升高,SIRT1和FOXO1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AMPK、SIRT1、ACC2、COXII和COXIII mRNA含量降低(P<0.05或P<0.01)均被LCAA和LCAB改善。结论LCAA和LCAB可显著改善HepG2细胞脂质代谢,并可通过调节脂代谢相关蛋白p-AMPK、SIRT1、FOXO1和线粒体氧化相关因子COXII、COXIII发挥调血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骨皮 酰胺类生物碱衍生物 HEPG2细胞 脂质堆积 脂代谢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