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肢骨折患者卧床期间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对策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琴琼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14期81-83,共3页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8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8例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总结并发症,观察护理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肢体肿胀发生率95.35%,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发生率82.5... 目的探讨四肢骨折并发症及护理对策,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方法选取86例四肢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78例手术治疗,8例保守治疗,总结并发症,观察护理前后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肢体肿胀发生率95.35%,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发生率82.56%,失眠发生率77.91%,心理失调发生率70.93%,过敏、感染发生率为59.3%,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和水电解质、酸碱紊乱、褥疮、栓塞、皮肤压迫性溃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非常满意发生率为70.93%,满意发生率为23.26%,不满意发生率为5.81%;治疗前后在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和物质生活评分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护理有助于降低四肢骨折卧床期的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肢骨折 卧床期 并发症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日间手术患者对围术期管理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需求的调查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王煜 马洪升 +2 位作者 戴燕 唐孟言 刘洋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36-1241,共6页
目的:通过调查日间手术患者对围术期管理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并分析在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为后期日间手术围术期管理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及设计建议。方法:于2018年6—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00名日间手术... 目的:通过调查日间手术患者对围术期管理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并分析在患者中是否存在差异,为后期日间手术围术期管理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的构建提供数据支撑及设计建议。方法:于2018年6—10月,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300名日间手术患者,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对其进行围术期管理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的需求及差异情况调查。结果:日间患者对“在线咨询”功能需求高,不同手术类型患者对术后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随访时间及健康教育内容需求不同。患者的年龄不同(F=8.240,P<0.001)、职业不同(F=5.561,P<0.001)、学历不同(F=6.894,P<0.001)、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不同(F=5.613,P=0.004)、以往使用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的情况不同(F=6.215,P=0.002)及下载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的数目不同(F=4.073,P=0.007)、手术类型不同(F=4.911,P=0.001),对围术期管理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的需求不同。结论:随着5G时代到来,移动医疗已成为医疗行业未来发展的一大热点与趋势,医疗人员需要与时俱进,前瞻性意识到移动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及重要性,促进信息技术与临床工作结合,为患者提供更加便利的医疗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围术期 移动医疗手机应用软件 需求
下载PDF
医患助理助力提升围手术期管理质量 被引量:7
3
作者 俞德梁 刘小南 +2 位作者 高博欣 徐蕾 宁鹏涛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1年第5期34-35,43,共3页
目的了解医疗团队增设医患助理岗位对围手术期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消化外科单一医疗组在不同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下的工作量数据,以2018年为对照组,以2019年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医疗资源指标、医疗服... 目的了解医疗团队增设医患助理岗位对围手术期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某院消化外科单一医疗组在不同围手术期管理模式下的工作量数据,以2018年为对照组,以2019年为观察组,对比分析两组医疗资源指标、医疗服务能力指标、医疗服务效率指标以及患者满意度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在人力资源保持不变、床位资源降低33.3%的条件下,收治患者量、日间手术量增长,单位资源收治量提高,平均住院时间缩短,患者满意度略有提升。结论计划性手术模式下,通过增设医患助理岗位,可以提高医疗团队的医疗服务效率,改善患者的医疗服务体验,值得在围手术期管理中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计划性手术 医患助理 围手术期 医疗质量
下载PDF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日间手术麻醉管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尊正 冯艳 孙德峰 《华西医学》 CAS 2023年第2期170-179,共10页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旨在通过多学科参与的循证干预措施改善围手术期结果,ERAS理念的实施已被证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长。ERAS理念下的麻醉管理是日间手术安全与平稳进行的基础。该文总结了国内... 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ERAS)旨在通过多学科参与的循证干预措施改善围手术期结果,ERAS理念的实施已被证明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与住院时长。ERAS理念下的麻醉管理是日间手术安全与平稳进行的基础。该文总结了国内外最新临床研究证据,从术前优化、麻醉方式选择、通气策略、液体管理、体温支持、疼痛管理、术后恶心呕吐预防、术后营养支持、改善术后睡眠等方面对ERAS理念下的日间手术麻醉管理进行综述,旨在为日间手术的麻醉管理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速康复外科 日间手术 围手术期 疼痛管理 术后恶心呕吐
原文传递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日间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管理 被引量:3
5
作者 姜媛 王云姣 +4 位作者 王喜梅 李静怡 朱小燕 郭曲练 程智刚 《中国医师杂志》 CAS 2022年第6期819-822,共4页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用于日间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管理资料,为安全展开日间甲状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日间手术中心ERAS理念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收集围手术...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用于日间甲状腺手术围手术期管理资料,为安全展开日间甲状腺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12月期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日间手术中心ERAS理念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收集围手术期患者资料,记录术中不良事件,麻醉复苏情况,术后及出院后的恢复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703例,其中甲状腺结节374例,甲状腺恶性肿瘤329例,二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及麻醉恢复室(PACU)停留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围手术期未出现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及其他心律失常;未发生术中知晓、苏醒延迟等不良事件,术后未出现严重疼痛,未见恶心呕吐及头晕等不适;703例患者均在24 h内完成手术出院。结论ERAS理念下开展日间甲状腺手术,麻醉医师按照围术期医学要求全程参与患者管理,可安全实施日间甲状腺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疾病 日间手术 加速康复外科 围手术期
原文传递
癫痫儿童98例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张渺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发作间期儿童癫痫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康泰CMS4000动态脑电图仪于发作间期24h监测分析98例癫痫儿童并对其AEEG异常率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EEG监测异常者84例(85.7%)。84例中有痫样放电者59例(60... 目的探讨动态脑电图(AEEG)在发作间期儿童癫痫诊疗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康泰CMS4000动态脑电图仪于发作间期24h监测分析98例癫痫儿童并对其AEEG异常率相关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AEEG监测异常者84例(85.7%)。84例中有痫样放电者59例(60.2%)[其中48例(49.0%)兼有非特异性异常];仅有非特异性异常者25例(25.5%)。AEEG痫样放电率在不同的发作频率(无发作、<1次/月、≥1次/月)组间比较存在显著差异,发作越频繁,痫样放电阳性率越高(P<0.01)。59例痫样放电者中,出现在清醒期4例(6.8%),出现在睡眠期者27例(45.8%),清醒及睡眠期均出现28例(47.5%),睡眠期与清醒+睡眠期痫样放电检出率高于清醒期(P<0.01)。非特异性异常者73例中,出现在清醒期者5例(6.8%),出现在睡眠期者23例(31.5%),清醒及睡眠中均出现者45例(61.6%),睡眠期与清醒+睡眠期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高于清醒期(P<0.01)。治疗后复查的癫痫儿童较新诊断的癫痫儿童痫样放电率明显降低(40.7%vs59.3%,P<0.01)。结论 AEEG能在自然状态下长时间记录患儿清醒、睡眠各种状态的脑电活动,可提高发作间期癫痫儿童痫样放电及非特异性异常检出率,有助于儿童癫痫的临床诊断、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儿童 动态脑电图 发作间期 痫样放电 非特异性异常
原文传递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日间手术的麻醉与围术期质量控制 被引量:2
7
作者 钱玥 马正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42-1046,共5页
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加速康复理念下的手术诊疗康复体系,我国的日间手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日间手术医疗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日间手术的围术期管理进行了阐述,从患者选择、手术麻醉选择、术中管理、术后镇痛、术后恶... 日间手术模式是一种加速康复理念下的手术诊疗康复体系,我国的日间手术正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中,日间手术医疗质量管理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围绕日间手术的围术期管理进行了阐述,从患者选择、手术麻醉选择、术中管理、术后镇痛、术后恶心呕吐管理和出院随访等方面探讨了日间手术的管理细节,旨在建立统一的日间手术麻醉质量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质量改进,为临床日间手术管理提供更恰当的日间手术管理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日间手术的健康、快速、高效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间手术 质量管理 麻醉与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
下载PDF
24小时动态血压对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8
作者 王丽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8年第2期92-96,共5页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对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20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4小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变化幅度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24小时收缩压和(或... 目的探讨24小时动态血压对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的220例更年期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24小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变化幅度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24小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变化幅度≤60 mm Hg]和B组[24小时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变化幅度>60 mm Hg]。比较24小时动态血压对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U)、尿肌酐、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各项指标的影响及相关性。结果 A组患者日间平均收缩压显著高于B组(P<0.05),夜间收缩压、夜间舒张压、MAU水平及UACR均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尿肌酐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mension,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diameter,LVDs)、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um thickness,IVST)、左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arly peak flow velocity,EPFV)、舒张晚期峰值流速(advanced peak flow velocity,APFV)、A/E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射血时间、左室收缩期主动脉瓣口的平均峰值流速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24小时动态血压与MAU、UACR、LVDd、LVDs、IVST、LVPWT、APFV、A/E均呈正相关(r_(MAU)=0.526、r_(UACR)=0.802、r_(LVDd)=0.254、r_(LVSd)=0.317、r_(IVST)=0.406、r_(LVPWT)=0.369、r_(APFV)=0.344、r_(A/E)=0.361,P<0.05),与EPFV呈负相关(r_(EPFV)=-0.248,P<0.05)。结论 24小时动态血压与左室舒张功能下降、肾功能损害密切相关,可作为更年期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及肾功能损害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4小时动态血压 高血压 更年期 左室舒张功能 肾功能
下载PDF
瑞马唑仑-氟马西尼方案对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苏醒情况的影响
9
作者 肖艳英 朱蓉 +2 位作者 戴茹萍 张燕玲 傅迪 《中华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33-437,共5页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氟马西尼方案对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ERCP术患者84例,性别不限,年龄18~78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2):瑞马唑仑-氟马西... 目的评价瑞马唑仑-氟马西尼方案对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患者苏醒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拟在全身麻醉下行ERCP术患者84例,性别不限,年龄18~78岁,BMI 18~30 kg/m2,ASA分级Ⅰ-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42):瑞马唑仑-氟马西尼组(RF组)和丙泊酚组(P组)。麻醉诱导:RF组静脉注射瑞马唑仑0.2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P组静脉注射丙泊酚1.5 mg/kg和瑞芬太尼2μg/kg。麻醉维持:RF组静脉泵注瑞马唑仑0.5~2.0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P组静脉泵注丙泊酚2~8 mg·kg^(-1)·h^(-1)和瑞芬太尼0.1~0.2μg·kg^(-1)·min^(-1),维持BIS值40~60。术毕时RF组静脉注射氟马西尼0.2 mg,P组静脉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术后复苏室停留时间、苏醒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和术后24 h时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结果与P组比较,RF组苏醒时间、喉罩拔除时间和PACU停留时间缩短,欣快感发生率降低(P<0.05)。2组躁动、头晕、恶心呕吐和再镇静发生率、患者满意度评分、内镜医师满意度评分和术后24 h时15项恢复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丙泊酚相比,瑞马唑仑-氟马西尼方案用于ERCP术患者可缩短苏醒时间,提高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二氮类 氟马西尼 二异丙酚 门诊外科手术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麻醉恢复期
原文传递
探索妇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的必要性 被引量:3
10
作者 穆东亮 刘佳 +1 位作者 王东信 曲元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643-648,共6页
目的:探索妇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妇科日间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全血细胞计数(21小项目)、血液生化(8小项目)、出... 目的:探索妇科日间手术患者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的必要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接受妇科日间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术前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包括:全血细胞计数(21小项目)、血液生化(8小项目)、出凝血功能(10小项目)和尿常规(12小项目);根据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实验室正常值范围判断检查结果是否异常,并由专家组共同讨论异常结果是否具有临床意义。同时记录患者的围术期相关资料、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和术后7 d内)和术后7 d内死亡率。结果:共入选患者708例,术后7 d内无死亡病例。610(86.2%)例患者出现1项及以上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其中487(68.8%)例患者出现全血细胞计数检查异常,而血液生化、出凝血功能和尿常规检查的总体异常率分别为48.2%(341/708)、24.2%(171/708)和37.3%(264/708);仅极少数患者的异常结果需要临床处理。检查结果正常与异常患者之间的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心律失常、冠心病和糖尿病是术后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常规术前实验室检查异常结果的发生率很高,但是具有临床意义的异常结果发生率很低,且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与并发症发生率没有统计学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外科手术 门诊外科手术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手术前期 手术后并发症
下载PDF
可移动CT对颅脑手术麻醉恢复期病人的应用价值
11
作者 芦一琳 陈颖 +3 位作者 范晓先 李虹乔 温玉梅 曹霁虹 《齐鲁医学杂志》 2015年第5期571-572,共2页
目的探讨可移动CT(mCT)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麻醉恢复室应用mCT对69例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病人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进行mCT检查的原因:躁动或谵妄45例(65.2%),昏睡10例(14.5%)... 目的探讨可移动CT(mCT)在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病人麻醉恢复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2年1月—2014年6月,在我科麻醉恢复室应用mCT对69例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病人进行扫描检查。结果进行mCT检查的原因:躁动或谵妄45例(65.2%),昏睡10例(14.5%),血压异常升高且控制不佳9例(13.0%),麻醉清醒后再次昏迷2例(2.9%),偏侧肢体运动障碍2例(2.9%),癫痫发作1例(1.5%)。mCT检查结果异常12例,阳性率为17.4%,其中颅内积气较多5例,术区血肿4例,蛛网膜下隙出血2例,远隔部位薄层硬膜下出血1例。因术区血肿重返手术室清除血肿2例。结论神经外科颅脑手术后病人在麻醉恢复室观察期间如发现生命体征异常、意识障碍等情况时,应用mCT检查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可能存在的颅内异常,有利于及时对病人采取准确、有效的进一步处理,进而改善病人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监测 便携式 神经外科手术 麻醉恢复期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