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计划”及若干技术规范 被引量:207
1
作者 方精云 沈泽昊 +1 位作者 唐志尧 王志恒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2004年第1期5-9,共5页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 ,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研究我国山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及其地理分异 ,北京大学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 ,实施了中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计划 (PekingUniversity′sSurveyPlanforPlantSpeciesDi...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 ,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为研究我国山地的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格局及其地理分异 ,北京大学自 2 0世纪 90年代中期开始 ,实施了中国山地植物物种多样性调查计划 (PekingUniversity′sSurveyPlanforPlantSpeciesDiversityofChina′sMountains,简称PKU PSD计划 )。本文简要介绍该计划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山地以及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方法 ,试图为同类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植物物种多样性 垂直格局 群落调查 群落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中国山地植物多样性的垂直变化格局 被引量:31
2
作者 朱珣之 张金屯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480-1486,共7页
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山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是一个重要课题,但至今并未达成普遍共识。本研究以表示物种丰富度的Patrick指数(S)和表示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H)为主要测度指标,归纳总结了我国山地植物多... 在生物多样性的研究中,山地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是一个重要课题,但至今并未达成普遍共识。本研究以表示物种丰富度的Patrick指数(S)和表示物种多样性的Shannon-Wiener指数(H)为主要测度指标,归纳总结了我国山地植物多样性的垂直格局,并就影响这些格局形成的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 物种多样性 垂直格局 海拔梯度
下载PDF
三江并流地区干旱河谷植物物种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比较 被引量:22
3
作者 杨阳 韩杰 +7 位作者 刘晔 忠永茨仁 石松林 斯那此里 许玥 应凌霄 张婉君 沈泽昊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440-452,共13页
在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典型干旱河谷段,在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的东、西坡共设置了6条海拔梯度样带,通过标准样地的植物群落调查,分析各条样带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更替率的海拔梯度格局,并比较了地理和植被变量对分布格局的解释。干... 在滇西北三江并流地区典型干旱河谷段,在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的东、西坡共设置了6条海拔梯度样带,通过标准样地的植物群落调查,分析各条样带植物的物种丰富度、物种更替率的海拔梯度格局,并比较了地理和植被变量对分布格局的解释。干旱河谷植被带位于海拔3,000 m以下,以灌丛和灌草丛为主,其在各河谷的分布上限自西向东依次升高。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分布主要与海拔、流域、经纬度和植被带有关,沿纬度和海拔梯度升高而显著增加的格局主要表现在草本层和灌木层,灌木物种丰富度还呈现自西向东显著增加的趋势。怒江的灌木和草本种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金沙江和澜沧江,三条江的乔木种丰富度差异则不显著。森林带的样方草本物种丰富度显著低于灌草丛带样方,并且还拥有后者没有的乔木种。不同样带的植物物种更替速率呈现了不一致的海拔梯度格局,但均在样带海拔下部的灌草丛群落与海拔上部森林群落之间的交错带出现峰值。森林–灌草丛植被交错带在怒江样带处于海拔1,900–2,100 m处,在澜沧江河谷位于海拔2,300–2,400 m,在金沙江河谷位于海拔2,700–2,900m。所有海拔样带的森林段或灌草丛段相对于同一样带不同植被段之间的物种更替程度为最小,不仅小于同一流域不同样带相同植被段之间物种更替率的均值,更小于所有样带相同植被段之间的更替率均值。在三条河流6条海拔样带的12个植被带段之间的物种更替变化中,空间隔离因素可以解释34.2%,而植被类型差异仅能解释不到0.5%。本研究结果显示了环境差异对不同植被类型物种丰富度的首要影响,和各河流之间的空间隔离对植物群落构建和物种构成的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江并流 干旱河谷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群落结构
原文传递
不同植物类群物种丰富度垂直格局分形特征的比较 被引量:17
4
作者 任海保 张林艳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901-909,共9页
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该文应用“非布朗运动随机分形”模型,在北京东灵山远离人为干扰地区的阴坡设置了两条宽2m的样带,描述和比较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乔木、灌木、草本以及总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尺度上沿海拔梯度变... 格局和过程一直是生态学的核心问题,该文应用“非布朗运动随机分形”模型,在北京东灵山远离人为干扰地区的阴坡设置了两条宽2m的样带,描述和比较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乔木、灌木、草本以及总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在不同尺度上沿海拔梯度变异特征,以及相关的生态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直接梯度法刻画了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不能从中获得更多的信息。“非布朗运动随机分形”模型揭示了不同尺度上物种丰富度的空间变化并能和生态过程相联系,研究表明该模型适合对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的垂直梯度格局特征进行描述,但对总的植物物种丰富度有一定的局限性。2)乔木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主要受两种生态过程的控制,小尺度上分形维数接近于2,主要受独立的不具有长程相关的生态过程控制,呈近随机分布;大尺度上分形维数接近于1,主要受自相关范围大、具有长程关联特性的生态过程控制,随海拔上升呈近似单调下降的趋势。灌木和草本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主要受3种生态过程的控制,小尺度和大尺度上的特征与乔木相似;但在中等尺度上,分形维数接近于1.5,它们以近似布朗运动的形式变化。虽然乔木和灌木物种丰富度在海拔梯度上变化的尺度范围相似,但决定它们的主要生态过程完全不同,或相同的生态过程以截然不同的方式作用于两种不同的植物类群。总的植物物种丰富度在整个尺度范围内呈现标度不变性,这可能是由于决定其变化的生态过程作用尺度紧密相关,也可能因为该文研究范围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丰富度 分形维数 尺度 垂直格局 生态过程
下载PDF
泰山南北坡植物物种多样性垂直梯度格局的比较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少杰 付伟章 +1 位作者 李正才 孔维健 《生态科学》 CSCD 2010年第4期367-374,共8页
以泰山南北坡14块样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泰山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拔范围内,南坡物种丰富度大于北坡,泰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整个群落及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在泰山... 以泰山南北坡14块样方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泰山植物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在相同海拔范围内,南坡物种丰富度大于北坡,泰山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少。整个群落及不同层次的物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在泰山南北坡呈现不同的分布格局。在人为干扰程度低的情况下,北坡的群落物种丰富度在各个层次均较高,而多样性指数在各个层次不一样,北坡乔木层的多样性指数较南坡低,但灌木层和草本层则是北坡明显大于南坡。整体上,物种多样性指数与海拔的相关性,北坡要比南坡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泰山 物种多样性 垂直格局 海拔梯度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种子植物区系垂直分布格局及其气候解释 被引量:7
6
作者 张东杰 徐翔 +1 位作者 曾小强 张化永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2期53-56,共4页
根据我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划分,结合当地考察资料,探讨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及不同分布区类型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利用SPSS软件对物种丰富度和气候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种子植物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约占73.... 根据我国种子植物区系地理划分,结合当地考察资料,探讨了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及不同分布区类型的垂直分布格局,并利用SPSS软件对物种丰富度和气候因子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宁夏贺兰山种子植物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约占73.9%,植物物种丰富度沿海拔梯度呈单峰分布,在2 000 m左右达到峰值,在高海拔地区(2 600 m以上)物种丰富度变化不明显。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种子植物和温带区系成分垂直分布格局主要受年均温和年潜在蒸散量影响,世界分布垂直分布格局受年均温、年潜在蒸散量、年降水量和最冷月均温影响,热带区系成分垂直分布格局受年均温、年潜在蒸散量、年降水量、最冷月均温和最冷季降水量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成分 气候因子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6
7
作者 冯建孟 徐成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71-275,共5页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2000... 通过野外植被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探讨了云南药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总体上呈单调递增趋势,而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单调递减格局;区系平衡点出现在海拔2000m左右。在平衡点之下,植物区系以热带、亚热带区系成分为主,而在此之上,则以温带区系成分为主。区系成分的聚类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内植被垂直带谱主要由1500m以下的干热河谷植被、1500-2000m左右的云南松林、2000-2600m的常绿阔叶林、2600-3100m的硬叶常绿阔叶林、3100-3600m的亚高山灌丛和3600m以上的高寒草甸构成,这与传统的植被类型划分方法的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山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 区系成分 垂直分布格局
下载PDF
高原河流着生藻类群落沿海拔梯度的变化特征——以西藏黑曲、雪曲为例 被引量:1
8
作者 宋志斌 周佳诚 +1 位作者 谭路 唐涛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2,共9页
海拔对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生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确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可为预测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然而,目前对于生物群落海拔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陆生大型生物,对水生微型生物的研究相... 海拔对生物群落的空间格局具有重要影响。探究生物群落随海拔变化规律不仅可以确定生物的地理分布范围,而且可为预测生物响应气候变化提供基础信息。然而,目前对于生物群落海拔格局的研究多集中于陆生大型生物,对水生微型生物的研究相对不足。基于西藏昌都市境内金沙江上游支流黑曲和雪曲着生藻类的调查数据,运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和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ocal contribution to beta diversity,LCBD)等生物群落指标的海拔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两条河流共鉴定出161个分类单元,分属硅藻门、蓝藻门和绿藻门。其中着生硅藻种类最多,占总分类单元数的78.9%,极小曲丝藻(Achnanthidium minutissimum,平均相对丰度:28.3%)、波状瑞氏藻(Reimeria sinuata,平均相对丰度:11.5%)、偏肿内丝藻(Encyonema ventricosum,平均相对丰度:9.3%)和细端菱形藻(Nitzschia dissipata,平均相对丰度:7.2%)为主要优势种。不同海拔的着生藻类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着生藻类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单调递减,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和LCBD随海拔梯度单调递增,而着生藻类均匀度并无明显的海拔分布格局。海拔对年均温、年降水量、日均辐射量、电导率、溶解氧、浊度和流速有显著影响。进一步解析海拔对着生藻类密度、生物量和多样性指数的影响机制,发现海拔主要通过影响年均温、年降水量和日均辐射量等区域气候因子进而影响局地环境因子间接影响着生藻类分布格局。电导率、溶解氧和浊度是着生藻类海拔分布格局的关键驱动因子。该研究结果为了解河流生物多样性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了重要信息,为河流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硅藻 密度 生物量 物种丰富度 均匀度 样点对β多样性的贡献(LCBD) 海拔分布格局
下载PDF
香格里拉灌木、草本植物区系与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文斗 吴文君 +3 位作者 王子芝 周俊宏 关塬 廖声熙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2106-2116,共11页
草地作为全球生态系统功能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林牧业发展的基础,探究灌木、草本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揭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历史记录数据库,采用吴征镒植物区系... 草地作为全球生态系统功能服务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农林牧业发展的基础,探究灌木、草本植物区系与地理分布特征对于揭示区域物种多样性和生物保护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研究通过野外样地调查和历史记录数据库,采用吴征镒植物区系分区方法,对香格里拉灌木和草本植物多样性、区系特点与垂直分布格局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该区灌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共有121科619属2442种,其中草本植物占优,有94科514属2048种。(2)在科、属构成中,优势科属明显,单种科、寡种属比例高,占比分别为32.23%和51.05%,中国特有属极其丰富,共有28种。(3)区系成分多样,含有13个科地理成分及15个属地理分布类型,科的区系分布类型以世界分布、泛热带分布和北温带分布为主,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为1.29,热带分布型稍占优势;属的区系分布类型以北温带分布、东亚分布、泛热带分布为主,且热带性与温带性分布的比值为0.39,温带分布型占据主导地位。(4)在垂直分布上,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占比逐渐降低、温带区系成分逐渐上升,物种丰富度呈先升后降的单峰分布格局,灌木、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峰值位于2600~2900 m和3200~3500 m处,各海拔段草本物种数量均极显著高于灌木(P<0.01)。本研究旨在展现“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的植物多样性和同纬度地区植物分区特点,对当地灌木和草本植被生态修复物种选择和合理利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 区系组成 分布区类型 灌木–草本植物 滇西北 植物资源
下载PDF
云南哀牢山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3
10
作者 徐成东 冯建孟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1-305,共5页
根据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利用聚类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哀牢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显著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在整个海拔梯度上,... 根据大尺度的物种分布信息,利用聚类分析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分析了云南哀牢山蕨类植物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海拔的升高,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显著递减趋势,而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呈明显递增趋势。在整个海拔梯度上,东亚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成分始终占主导地位。区系过渡性随着海拔的升高呈先增强后减弱的单峰分布格局,平衡点出现于海拔1700 m左右。基于区系成分比重的聚类分析表明,在海拔1300 m,1900 m和2600 m左右,将海拔梯度上的蕨类植物分为4组,这与各海拔段内的物种组成和区系成分性质是一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格局 区系成分 聚类分析 蕨类植物 哀牢山
下载PDF
苍山西坡漾濞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建孟 李继红 +1 位作者 王浩波 董晓东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48-52,58,共6页
本研究利用野外考察信息和文献资料探讨了苍山西坡漾濞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递减趋势,这与热带区系植物喜温的生态特性是一致的。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总体上随着海... 本研究利用野外考察信息和文献资料探讨了苍山西坡漾濞地区种子植物区系成分的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热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递减趋势,这与热带区系植物喜温的生态特性是一致的。温带区系成分所占比重总体上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递增趋势,这与温带区系植物耐低温的生态特性是一致的。中国分布成分所占比重随着海拔的升高呈明显的递增趋势,具有温带植物区系的性质。随着海拔的升高,区系过渡性先呈递增趋势,然后呈递减趋势,在海拔2100 m-2200 m之间,区系过渡性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区系成分 垂直格局 苍山西坡 漾濞地区
下载PDF
生物地理分布区对植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的影响——以云南无量山地区种子植物为例
12
作者 孙富嘉 冯建孟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04-108,共5页
【目的】探讨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对无量山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无量山地区的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探讨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对气候因子和中域效应解释率的影响。【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 【目的】探讨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对无量山地区种子植物多样性垂直格局的影响。【方法】以云南省无量山地区的种子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空间自回归模型探讨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对气候因子和中域效应解释率的影响。【结果】随着海拔的升高,温、热种子植物的属多样性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格局;但热带属多样性的峰值出现在相对较低的海拔,而温带属多样性的峰值则出现在相对较高的海拔。热量因子及代表水热平衡的气候因子对热带属多样性海拔格局的解释率明显高于对温带属多样性海拔格局的解释率;中域效应对温带属多样性海拔格局的解释率明显高于对热带属多样性海拔格局的解释率。【结论】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可能修饰了植物多样性海拔格局及控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种多样性 垂直格局 生物地理分布区性质 气候因子 中域效应
原文传递
Altitudinal Pattern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Shennongjia Mountains, Central China 被引量:46
13
作者 Chang-Ming ZHAO Wei-Lie CHEN +1 位作者 Zi-Qiang TIAN Zong-Qiang XI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5年第12期1431-1449,共19页
One hundred and sixty plots, approximately every 100 m above sea level (a.s.1.)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from 470 to 3 080 m a.s.1, at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watershed of Mt. Shennongjia, China, were examine... One hundred and sixty plots, approximately every 100 m above sea level (a.s.1.)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from 470 to 3 080 m a.s.1, at the southern and northern watershed of Mt. Shennongjia, China, were examined to determine the altitudinal pattern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Mt. Shennongjia was found to have high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with 3 479 higher plants recorded. Parti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detrended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DCCA) based o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revealed that altitude was the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on Mt. Shennongjia and that canopy coverage of the arbor layer also had a considerable effect on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The DCCA based on species data of importance value further revealed that altitude gradient was the primary factor shap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plant species. In addition, the rule of the “mid-altitude bulge” was supported on Mt. Shennongjia.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vegetation type and the transition zone usually had a higher diversity. Higher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ppeared in the mixed evergreen and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zone (900-1500 m a.s.1.) and its transition down to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zone or up to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zone. The largest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whole communities on Mt. Shennongjia lay at approximately 1 200 m a.s.1. Greatest tree diversity, shrub diversity, and grass diversity was found at approximately 1 500, 1 100, and 1 200 m a.s.l., respectively. The southern watershed showed higher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than the northern watershed, with maximum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t a higher altitude in the southern watershed than the northern watershed.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t. Shennongjia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a transition reg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ltitudinal pattern of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and the vegetation type in eastern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 and a hypothesis about the altitudinal pat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titudinal pattern mid-altitude bulge Mt. Shennongjia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原文传递
云南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的垂直分布格局 被引量:32
14
作者 龚正达 吴厚永 +3 位作者 段兴德 冯锡光 张云智 刘泉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9-289,共11页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18个山峰为主体,对海拔高度在1000–5000m之间已知分布的9科43属142种(亚种)蚤类的垂直分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统计... 为探讨横断山区蚤类物种丰富度与区系垂直分布格局的基本规律以及影响它们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本文以云南西部横断山区18个山峰为主体,对海拔高度在1000–5000m之间已知分布的9科43属142种(亚种)蚤类的垂直分布资料进行综合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蚤类的属丰富度、物种丰富度、特有种丰富度和特有度以及不同区系成分物种丰富度的垂直分布都呈现随海拔先增高后降低的单峰分布格局,最大峰值出现在中山海拔2500–3800m之间;(2)东洋和古北两区系成分物种构成比的垂直分布格局截然不同,前者随着海拔梯度的升高基本递减,后者则随着海拔的升高递增,垂直分布格局反映了它们沿纬度梯度分布的一般规律;(3)聚类分析将横断山9个不同海拔带的蚤类归为6个生态类型,反映出海拔高度、气候环境和森林植被等重要因素对蚤类分布的影响以及蚤类群落的组成、分布沿海拔梯度变化的一般规律,表达了蚤类分布与环境条件的统一性;(4)β多样性沿海拔梯度呈现为双峰形分布格局,两高峰值都反映出蚤类的组成和分布在不同气候环境和植被带之间的过渡与转变,说明β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与海拔梯度上的气候和生境的变化程度有关。研究认为,中山地段物种丰富度高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两大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和山地水湿条件的影响。影响该区域蚤类垂直分布格局的综合因素有山体海拔高度、动植物区系过渡区的边缘效应、山地雨量分配特征、气候环境条件以及人们的生产活动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蚤类 物种丰富度 聚类分析 Β多样性 横断山区 垂直分布格局 物种丰富度 区系成分 云南西部 气候环境条件 海拔高度 海拔梯度
下载PDF
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树种多样性垂直格局与自然火干扰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翠玲 潘存德 +2 位作者 吴晓勇 寇福堂 谭卫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157-4162,共6页
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通过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树种多样性垂直格局及其与自然火干扰分布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树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其对自然火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树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P<0.01)... 采用典型样带调查法,通过对新疆喀纳斯旅游区树种多样性垂直格局及其与自然火干扰分布关系的研究,揭示了树种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分布格局及其对自然火干扰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①树种多样性随海拔的升高呈现明显的下降态势(P<0.01),但树种多样性与海拔高度之间的相关程度不高(R2=0.2165),并且表现出以1900m为界的区域性变化特征。②所调查范围内共发生了8次自然火干扰事件,平均间隔时间为14 a,干扰事件多集中在1900m以下的较低海拔区。③林分受自然火干扰作用后,树种多样性普遍表现出增加的特征。总体而言,海拔高度是影响喀纳斯森林群落树种多样性垂直分布格局形成的基本因素,但随机发生的自然火干扰是主导1900m以下较低海拔区树种多样性丰富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纳斯旅游区 树种多样性 垂直格局 自然火干扰
下载PDF
Soil concentrations and soil-air exchange of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along the Aba profile, 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estern China 被引量:6
16
作者 Hongxia LIU Shihua QI +4 位作者 Dan YANG Ying HU Feng LI Jia LIU Xinli XING 《Frontiers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4期395-405,共11页
Mianzhu--Aba profile, 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selected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organo- 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 hexachlorocy- c... Mianzhu--Aba profile, 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was selected to study the occurrence of organo- 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along an altitudinal gradient. Dichlorodiphenyltrichloroethanes (DDTs), hexachlorocy- clohexanes (HCHs) and Aldrin, Dieldrin and Endrin (Drins) in surface soils were detected in winter (March) and summer (July). Soil concentrations (ng.g-1, dw) in winter and summer ranged as follws: DDTs, 0.37-179.16 and 0.32-42.57; HCHs, 0.14-10.76 and 0.55-32.71; Drins, N.D-3.99 and 0.02-6.93, respectively. Main soil OCPs were p,p'-DDT, p,p'-DDE, fl-HCH and Drins, among which Drins were rarely reported in current literatur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Higher OCP concentra- tions in the profile were attributed close to the agricultural fields of the Sichuan Basin, current lindane and non- dicofol DDTs inputs, and also long-range atmospheric transport from abroad. Soil OCP concentrations underwent obvious seasonal variation, with higher DDTs in winter and higher HCHs and Drins in summer. It may be caused by climatic conditions, summer monsoon type,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such contaminants. Though "rest" phenomenon occurred in some sampling sites, HCHs and Drins showed an increasing trend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while DDTs showed an evident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altitude. The altitudinal distribu- tions of OCPs were all consistent with previous findings in other mountainous regions. A primary fugacity analysis on OCPs soil-air exchange indicated that the profile may be secondary sources for HCHs and Endrin. As with Aldrin,Dieldrin, and DDTs, the profile may be both secondary sources and sink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ganochlorine pesticides (OCPs) seasonal variation altitudinal pattern soil-air exchange Mian-zhu--Aba profile east of the Tibetan Plateau
原文传递
福建梅花山常绿阔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及其海拔梯度格局 被引量:14
17
作者 孔祥海 李振基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常绿阔叶林是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采用样带与典型群落调查法对区内的常绿阔叶林14400m2样地展开调查,并对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 常绿阔叶林是福建梅花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带性植被。采用样带与典型群落调查法对区内的常绿阔叶林14400m2样地展开调查,并对植物多样性海拔梯度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群落植物物种丰富度、Gleason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均值分别为64.42、10.75、5.75、3.50、0.58,且这5种指数在各样带间差异极为显著,并随海拔的升高均呈单峰曲线变化,峰值出现在海拔700m~900m。(2)群落各层次的植物物种丰富度、Shannon-Wiener指数均呈现灌木层(包括幼树和层间植物)>乔木层>草本层的特征。乔木、灌木层物种丰富度与乔木层Shannon-Wie-ner指数在海拔梯度上的样带间差异极显著,变化趋势与群落相似;灌木层与草本层Shannon-Wiener指数以及草本层物种丰富度随海拔梯度变化不明显。因此,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海拔梯度格局呈现单峰分布,并支持中间高度膨胀模式(mid-domainmode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绿阔叶林 物种多样性 海拔梯度格局 梅花山自然保护区 福建
原文传递
香格里拉县种子植物多样性海拔分布格局 被引量:8
18
作者 李瑞年 杜凡 +2 位作者 李云琴 杜小浪 张桥荣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2013年第6期13-18,共6页
对香格里拉县境内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统计所建立的该区植物数据库,建立数字 DEM高程模型并结合物种海拔分布特征,分析香格里拉县种子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876属3794种;科、... 对香格里拉县境内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统计所建立的该区植物数据库,建立数字 DEM高程模型并结合物种海拔分布特征,分析香格里拉县种子植物垂直分布格局。结果表明:该区有野生种子植物163科876属3794种;科、属、种的丰富度和种的密度随海拔上升均呈现单峰格局,且丰富度和密度的海拔梯度格局基本保持一致;科和属的丰富度和物种密度最大值的位置偏向于低海拔区域(海拔1900~2200 m),种的最大值则出现在中海拔区域(海拔3100~3400 m);物种丰富度垂直分布格局的形成与海拔所反映的水、热状况以及物种分布的界限有关,并受到“中间膨胀效应”的影响;种子植物属中北温带成分,且是香格里拉县的主要区系类型,所占比例随海拔上升而增大,而热带属比例则下降,约在海拔1750 m 处出现区系平衡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植物 物种丰富度 海拔梯度格局 香格里拉县
下载PDF
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生活型的海拔梯度格局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志森 《福建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2-245,共4页
根据戴云山南坡10个海拔梯度的样地调查,分析了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生活型的海拔梯度格局。结果表明,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85.56%,不同生活型比例大小顺序为高位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 根据戴云山南坡10个海拔梯度的样地调查,分析了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生活型的海拔梯度格局。结果表明,戴云山南坡植物群落生活型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占85.56%,不同生活型比例大小顺序为高位芽植物>地下芽植物>地上芽植物>1年生植物>地面芽植物,生活型分布状况表明戴云山南坡地带植被以森林植被占优势。生活型的海拔梯度格局:高位芽生活型物种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降,地下芽植物和地上芽植物生活型随海拔的变化趋势呈双峰型,1年生植物随海拔的升高从减少到增加的变化趋势,地面芽生活型物种在整个海拔梯度内呈非连续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戴云山 植物群落 生活型 海拔梯度格局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