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作用特征 被引量:20
1
作者 徐万里 刘骅 张云舒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41-145,共5页
为了探明新疆盐渍化土壤特性与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关系,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渍化类型和程度的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化类型对土壤氮素矿化有重要影响。在培养过程中,碱化土壤矿质氮含量明显低... 为了探明新疆盐渍化土壤特性与土壤氮素矿化和硝化的关系,通过室内培养方法,研究了不同盐渍化类型和程度的新疆盐渍化土壤氮素的矿化和硝化特征。结果表明,盐渍化类型对土壤氮素矿化有重要影响。在培养过程中,碱化土壤矿质氮含量明显低于盐化土壤;在碱化土壤中,随着碱化度和pH值的升高,矿化量迅速降低;在盐化土壤中,盐化程度的增加对于土壤矿化特征影响不大,但是随着盐化程度的增加矿化率明显增加。在盐渍化土壤中,碱化土壤的氮素硝化作用较盐化土壤快;无论是碱化土壤还是盐化土壤,随着盐渍化程度的增加,氮肥硝化作用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在碱化土壤中,氮素硝化率与pH、总盐含量、碱化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盐化土壤中,氮素硝化率与总盐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盐渍化土壤 氮素 矿化作用 硝化作用
下载PDF
祁连山高寒草原碱性土壤固氮微生物数量及固氮基因(nifH)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康文龙 台喜生 +3 位作者 李师翁 董康 刘光琇 张威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08-216,共9页
对祁连山高寒草原碱性土壤可培养固氮菌数量、固氮基因(nifH)群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氮菌数量在土层0~40cm处于3.6×105~0.21×105 CFUs.g-1之间,除了海拔3 001m的土样AQ4外,其他3个土样固氮菌数量随着... 对祁连山高寒草原碱性土壤可培养固氮菌数量、固氮基因(nifH)群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氮菌数量在土层0~40cm处于3.6×105~0.21×105 CFUs.g-1之间,除了海拔3 001m的土样AQ4外,其他3个土样固氮菌数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加深而减小.固氮菌数量与地下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性,与有机碳、可溶有机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呈正相关性,而与pH值和全盐呈负相关性.通过基因测序得到的37个固氮基因nifH克隆中,蓝藻门占41%,变形菌门占8%,厚壁菌门占14%,未知菌株占37%;蓝藻门在除了AQ4外的土样中普遍存在,并且是AQ1的优势固氮菌群.此外,还发现了4个新的nifH基因,分别是AQ1-12(KC412109)、AQ4-3(KC412133)、AQ4-4(KC412133)、AQ4-5(KC412133),其中后三者是土样AQ4的优势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高寒草原 碱性土壤 固氮微生物 固氮基因 群落结构
下载PDF
Bio-amelioration of alkali soils through agroforestry systems in central Indo-Gangetic plains of India 被引量:2
3
作者 Y.P.Singh Gurbachan Singh D.K.Sharma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887-896,共10页
A long-term field study was initiated during 1995 at Central Soil Salinity Research Institute, Regional Research Station, Lucknow (26047'58" N and 80°46'24" 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groforestry systems ... A long-term field study was initiated during 1995 at Central Soil Salinity Research Institute, Regional Research Station, Lucknow (26047'58" N and 80°46'24" 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agroforestry systems on amelioration of alkali soils. Three agroforestry systems (pas- toral, silvipastoral and silvicultural) were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where no agroforestry system was introduced. Tree-based silvicultural and silvipastoral systems were characterized by tree species Prosopis juliflora and Acacia nilotica along with grass species Leptochloafusca, Panicum maximum, Trifolium alexandrium and Chloris gayana. Growth of ten-year-old Prosopis juliflora and Acacia nilotica planted in combi- nation with grasse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over the silviculture system with the same species. Tree biomass yields of P. juliflora (77.20 t·ha-1) and A. nilotica (63.20 t·ha-1) planted under silvipastoral system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ole plantation of (64.50 t·ha-1 and 52.75 t·ha-1). Fodder yield under the pastoral system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ilvipastoral system during initial years but it was at par with that of silvipastoral systems after eight years of plantation. The microbial biomass carbon in the soils of silvipastoral system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in soils under sole plantation of trees and control systems. The Prosopis-based silvipastoral system proved more effective in reduc- ing soil pH, displacing Na+ from the exchange complex, increasing or- ganic carbon and available N, P and K. Improvement in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such as bulk density, porosity, soil moisture and infiltration rate was higher in the Prosopis-based silvipastoral system than in the silviculture system or control On the basis of biomass production and improvement in soil health due to tree + grass systems, silvipastoral agroforestry system could be adopted for sustainable reclamation ofhighly alkali soi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forcstry systems alkali soils biomass production mi-crobial biomass soil amelioration
下载PDF
秸秆隔层对盐碱土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35
4
作者 赵永敢 逄焕成 +3 位作者 李玉义 胡小龙 王婧 高鸿永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5153-5161,共9页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深埋(S)、上盖秸秆下埋秸秆(简称上秸下秸,S+S)、上盖地膜下埋秸秆(简称上膜下秸,P+S)和地膜覆盖(对照,CK)4种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层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措施对土... 在内蒙古河套灌区通过微区试验,研究了秸秆深埋(S)、上盖秸秆下埋秸秆(简称上秸下秸,S+S)、上盖地膜下埋秸秆(简称上膜下秸,P+S)和地膜覆盖(对照,CK)4种耕作措施对0—40 cm土层水盐运移及食葵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措施对土壤水盐调控的效果与作用时期差异较大。P+S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较低,控盐效果显著;S+S仅在苗期能保墒控盐,但控盐效果比P+S差,后期出现水减盐增现象,保墒控盐效果也不佳;S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盐分含量和盐溶质浓度最高,控盐效果最差;CK在整个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变化不大,而盐分含量较高,控盐效果也不明显。(2)不同措施对土壤水盐运移调控程度的差异,导致食葵光合特性也有明显变化。与CK、S、S+S相比,P+S由于其较低的盐溶质浓度环境,明显改善了其光合特性,在苗期、蕾期和花期能提高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增加气孔导度(Gs),降低胞间CO2浓度(Ci),从而使其作物长势和干物质积累明显高于其它措施。综合试验结果,P+S是内蒙古河套灌区盐碱地改良中优选的控抑盐耕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覆盖 秸秆 控盐 盐碱土 食葵
下载PDF
基于控制灌溉理论的水稻优化灌溉制度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刘广明 杨劲松 +1 位作者 姜艳 张秀勇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9-33,共5页
结合田间试验研究成果及Jensen模型,建立了基于水稻控制灌溉理论的宁夏引黄灌区轻度盐碱地水稻优化灌溉制度。水稻全生育期灌溉水量为600mm,灌水15次,主要分布在返青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该优化灌溉制度较常规漫灌节水69.2%。... 结合田间试验研究成果及Jensen模型,建立了基于水稻控制灌溉理论的宁夏引黄灌区轻度盐碱地水稻优化灌溉制度。水稻全生育期灌溉水量为600mm,灌水15次,主要分布在返青期、拔节孕穗期和抽穗开花期。该优化灌溉制度较常规漫灌节水69.2%。该灌溉制度的建立,对于提高宁夏引黄灌区水稻节水灌溉技术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灌溉 灌溉制度 水稻 节水灌溉 盐碱地
下载PDF
农业高效利用盐碱地资源探讨 被引量:23
6
作者 刘小京 郭凯 +1 位作者 封晓辉 孙宏勇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5-353,共9页
我国约有9913万hm^(2)盐碱地,其中现代盐渍土约为3693万hm^(2),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巨... 我国约有9913万hm^(2)盐碱地,其中现代盐渍土约为3693万hm^(2),作为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盐碱地的综合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我国在盐碱地治理方面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理论和技术体系,取得巨大的成就,其中淡水洗盐、灌排结合的水利工程措施在盐碱地治理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受水资源短缺和气候条件制约,我国大部分的盐碱地尚未开发利用。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人们逐渐认识到盐碱地作为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丰富的盐碱土、咸水和耐盐生物等盐碱资源在多元化食物生产、生态保护、人民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迫切需要加强盐碱资源高效利用的理论与技术研究,发展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产业,推动盐碱区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文分析了目前盐碱地治理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结合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研究进展,重点对盐碱区盐生植物利用、咸水资源的高效利用、肥沃耕层构建高效改土、高品质农产品生产、设施种养空间利用和草牧业发展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为盐碱地资源高效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地 盐生植物 咸水 肥沃耕层 高效利用
下载PDF
不同植被类型对滨海盐碱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 被引量:21
7
作者 康健 孟宪法 +3 位作者 许妍妍 栾婧 隆小华 刘兆普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60-266,共7页
对江苏滨海盐碱地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0~40 cm)有机碳(SOC)含量、密度和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TOC)的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含量降低,表层SOC密度占整... 对江苏滨海盐碱地5种不同植被类型土壤(0~40 cm)有机碳(SOC)含量、密度和表层(0~20 cm)土壤微生物量碳(SMBC)、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及其占总有机碳(TOC)的比例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SOC含量降低,表层SOC密度占整个剖面的54.6%~75.8%。表层SOC含量和密度分别介于2.02~9.61 g/kg和5.87~21.54t/hm^2,平均值分别为4.77 g/kg和12.56t/hm^2。随着原生植被群落的演替(光滩→盐蒿→茅草),SOC、SMBC和DOC含量均依次增加。茅草荒地围垦后,稻-油轮作地和菊芋地表层SOC密度分别比茅草地的增加了55%(5.77 t/hm^2)和107%(11.15 t/hm^2);稻-油轮作地的SMBC含量及SMBC/TOC比值下降,而菊芋地的上升;围垦后土壤DOC含量及DOC/TOC比值都明显下降。结果表明,滨海盐碱地SOC主要分布在表层,原生植被群落的顺行演替使SOC库容增加且活性增强,在盐荒地围垦初期(3年),SOC库容增加但活性有所减弱。经估算,滨海盐碱非耕地具有较大的固碳潜力,但需要合理的耕作管理措施来保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增汇减排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滨海盐碱地 土壤有机碳 微生物量碳 可溶性有机碳 植被类型
下载PDF
四种野生植物对天津盐碱地土壤改良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17
8
作者 哈玲津 马媛媛 杨静慧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81-184,共4页
选择天津市蓟县、西青和大港的荒地土壤和耐盐碱的4种野生植物(猪毛菜、草木樨、艾蒿和补血草)进行盆栽试验。植株生长5个月后,测定土壤的各项理化指标。结果显示:4种植物均大大降低土壤总盐量,猪毛菜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CO23-、SO... 选择天津市蓟县、西青和大港的荒地土壤和耐盐碱的4种野生植物(猪毛菜、草木樨、艾蒿和补血草)进行盆栽试验。植株生长5个月后,测定土壤的各项理化指标。结果显示:4种植物均大大降低土壤总盐量,猪毛菜可以不同程度地降低土壤中CO23-、SO24-和有效磷;补血草对降低土壤SO24-和水溶性钙较有效;草木樨和艾蒿可以明显增加土壤有效氮含量。综合分析表明,这4种野生耐盐植物对改良盐碱地土壤效果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壤 野生植物 土壤改良 耐盐性 土壤理化指标
下载PDF
陕西主要盐碱土中微生物生态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9
作者 乔正良 来航线 +1 位作者 强郁荣 李丽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0-64,共5页
对采自陕西定边、靖边和渭南的59个土样进行了土壤离子、养分及pH的测定,并对微生物的三大区系进行了分离计数,结果表明,三个采样地点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不大;不同盐渍土类型影响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复合盐土比单一盐土中微生物的数量多,... 对采自陕西定边、靖边和渭南的59个土样进行了土壤离子、养分及pH的测定,并对微生物的三大区系进行了分离计数,结果表明,三个采样地点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不大;不同盐渍土类型影响微生物的生态分布,复合盐土比单一盐土中微生物的数量多,碱土中放线菌的数量较多;随着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增加,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随着季节的变化,土壤微生物的数量也呈明显变化;随着土壤层次的加深,土壤中真菌和细菌数量减少,且幅度较大,放线菌的数量减少的幅度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西 盐碱土 微生物生态
下载PDF
不同硫酸铝用量对苏打盐碱土磷素形态及吸附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0
作者 李月芬 杨有德 赵兰坡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120-1125,共6页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促进作用。无机磷分级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用量的硫酸铝后,各级无机磷平均含量的大小... 通过室内模拟盆栽改良试验,研究了硫酸铝的改良效果及施用后对土壤中磷素营养状况的影响。硫酸铝配施磷肥和氮肥对小麦的出苗和生长起着明显促进作用。无机磷分级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施加不同用量的硫酸铝后,各级无机磷平均含量的大小顺序为Ca2-P>Ca8-P>Al-P>O-P>Fe-P>Ca10-P,其中,Ca8-P和O-P是Ca2-P的有效补充。磷的吸附实验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Langmuir方程的吻合程度最好,其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根据简单Langmuir方程,将C/x/m对C作图,得到的是具有一个折点的直线,表明随着磷平衡浓度的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存在着两个不同能量水平的吸附点位。磷的解吸结果表明,在磷平衡浓度较低的条件下,土壤与磷的结合能力较强,大多以固定态磷的形式被吸附,并且,解吸也较困难;随着磷平衡浓度的增加,可交换磷所占的比例增加,有较多的磷可被解吸下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打盐碱土 硫酸铝改良剂 磷分级 磷素形态 磷的吸附 磷的解吸
原文传递
基于暗管埋设的农田生态工程对运东滨海盐碱地的改良原理与实践 被引量:15
11
作者 韩立朴 马凤娇 +1 位作者 于淑会 刘金铜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680-1686,共7页
我国具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滨海盐碱地是其重要组成。运东滨海平原盐碱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盐分重,土壤水盐季节性变化强烈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该区域农作物限制因子为盐分胁迫、干旱和涝渍害。针对限制因子总结了各种农田生态工... 我国具有丰富的盐碱地资源,滨海盐碱地是其重要组成。运东滨海平原盐碱地具有地下水埋深浅,土壤盐分重,土壤水盐季节性变化强烈等特点。基于上述特点,该区域农作物限制因子为盐分胁迫、干旱和涝渍害。针对限制因子总结了各种农田生态工程手段的实施及原理。通过对当地常见作物3种胁迫的敏感时期分析,结合农田生态工程原理,在河北省南大港管理区的荒地进行了农田生态工程改良盐碱地实践研究。结果显示,棉花、玉米的产量可分别达到2.23~3.98 t·hm-2和4.6~6.7 t·hm-2,接近当地耕地的平均水平。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粮食总产量可达9.6~10.8 t·hm-2,小麦-谷子一年两熟粮食总产量达到9.1~11.9 t·hm-2。农田生态工程显著地增加了作物的种植适宜性,使多种轮作制度成为可能。但是单项的生态工程技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如咸水结冰灌溉会增加土壤盐分,暗管工程会降低土壤养分含量和有效性,因此农田生态工程应系统化和体系化。多种技术手段互补,最终实现调整盐碱地土壤水分、盐分季节性分配,使作物避开盐分、水分胁迫敏感期,使作物生长与土壤水盐季节变化耦合,完成作物生命周期并形成产量,最后在周年内达到土壤积盐与排盐平衡。暗管工程必将取代明沟作为盐碱地区排水的基础,也是各项生态工程的基础。而农田生态工程技术的多样化、系统化和体系化是未来改良盐碱地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东滨海盐碱地 农田生态工程 暗管 咸水利用 作物适宜性
下载PDF
我国盐碱土修复现状与特点 被引量:14
12
作者 赵秀芳 宋国香 +2 位作者 谢志远 王振宇 张涛 《环境卫生工程》 2017年第4期96-99,共4页
从绿化和农业利用角度阐述了我国盐碱地的分布概况与特点,分析了国内盐碱地绿化和盐碱地农业行业发展的技术特征与市场现状,并进行了经济效益分析,进而提出了盐碱地绿化、农业发展的技术问题与发展前景。
关键词 盐碱土 修复 技术 市场 效益 前景
下载PDF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抗马铃薯干腐病放线菌的筛选鉴定 被引量:13
13
作者 牛世全 李渭娟 +2 位作者 李海云 惠娜娜 龙洋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4-98,共5页
研究了从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56株放线菌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06225对靶标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初筛抑菌带为5.03cm,... 研究了从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分离得到的256株放线菌对马铃薯干腐病菌的抑菌效果.采用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结果显示:菌株XA06225对靶标菌表现出强的抑制作用,平板初筛抑菌带为5.03cm,发酵滤液复筛抑菌率为54.45%,发酵液处理可有效抑制马铃薯块茎病斑直径扩散,对马铃薯干腐病的防效为65.45%.结合其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初步鉴定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干腐病菌 放线菌 盐碱土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我国盐碱地修复技术的现状与特点 被引量:13
14
作者 赵秀芳 谢志远 +2 位作者 张涛 宋国香 王振宇 《环境卫生工程》 2017年第2期94-96,共3页
介绍了我国盐碱地修复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盐碱地利用的主要技术模式、特点及其适用条件,通过机理和技术应用差异的深入解析,提出了农用盐碱地可持续利用的新型模式。
关键词 盐碱地 修复 现状 特点 应用 技术
下载PDF
河西走廊盐碱土壤中抗立枯丝核菌的放线菌筛选 被引量:13
15
作者 王蓓 牛世全 +3 位作者 达文燕 李海云 胡娇龙 赵国杰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6-160,共5页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盐碱土中分离所得50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对立枯丝核菌有生防潜能的放线菌,旨在为生物防治作物病害提供新的菌种资源。通过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经过平板初筛,有4株...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盐碱土中分离所得50株放线菌中,筛选出对立枯丝核菌有生防潜能的放线菌,旨在为生物防治作物病害提供新的菌种资源。通过平板对峙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筛选拮抗菌,并对其进行形态及分子鉴定。经过平板初筛,有4株菌株对立枯丝核菌有拮抗作用,编号Ⅰ18-5-2、Ⅲ22-3-12、Ⅳ16-3-2、DC009-1-23,其中Ⅳ16-3-2和DC009-1-23有较高的拮抗性,抑菌圈直径分别为20.5 mm和15.5 mm;进而对这2菌株进行发酵液复筛,菌丝的生长抑制率分别为89.02%和80.49%;活体组织试验表明,Ⅳ16-3-2和DC009-1-23对立枯丝核菌的防治效果分别达54.29%和45.71%;通过形态培养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将菌株Ⅳ16-3-2初步鉴定为变异链霉菌,DC009-1-23为丁香链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放线菌 盐碱地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拮抗油菜菌核病菌的链霉菌分离筛选与鉴定 被引量:12
16
作者 胡磊 牛世全 +5 位作者 景彩虹 达文燕 朱学泰 韩建山 程晓 张爱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69-73,共5页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改良后的盐碱地分离链霉菌用于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研究,并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分离得到10株不同菌落形态的链霉菌,其中有2菌株对油菜菌核病有拮抗作用,编号Ⅳ22-3-3和Ⅳ22-3-12。与油菜菌核病进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Ⅳ22-... 从甘肃省河西走廊改良后的盐碱地分离链霉菌用于油菜菌核病菌的拮抗研究,并对拮抗菌进行鉴定。分离得到10株不同菌落形态的链霉菌,其中有2菌株对油菜菌核病有拮抗作用,编号Ⅳ22-3-3和Ⅳ22-3-12。与油菜菌核病进行对峙培养结果发现,Ⅳ22-3-3和Ⅳ22-3-12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和0.9cm;离体叶菌丝接种试验表明,Ⅳ22-3-3和Ⅳ22-3-12对油菜菌核病菌的防治效果分别达63.5%和49.1%;Ⅳ22-3-12能在油菜菌核上定殖并寄生分解菌核,同对照相比菌核萌发率下降18.2%;通过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鉴定表明,Ⅳ22-3-3为产水链霉菌(Streptomyces hydrogenans),Ⅳ22-3-12为球孢链霉菌(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核盘菌 菌核 盐碱地 链霉菌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天津地区碱化土壤分布规律及形成原因 被引量:10
17
作者 毛建华 陆文龙 +4 位作者 潘洁 孙连祥 郑鹤龄 李秀文 何仲茹 《天津农业科学》 CAS 1998年第4期8-13,共6页
通过多点采样分析发现,天津滨海盐土已出现脱盐碱化趋势,并对城市绿化和农业持续发展产生危害。进一步研究证明盐土脱盐过程中的脱盐碱化、苏打型地下水引起的土壤碱化,以及碱性水灌溉造成的土壤次生碱化是天津地区土壤碱化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碱化土壤 形成原因 分布规律 土壤 天津
下载PDF
改善原始盐碱荒地入渗能力措施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王雪 樊贵盛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6-49,共4页
通过室内不同处理的盐碱土柱的积水入渗试验,分析比较了掺沙、掺肥、掺沙肥、掺石膏4种措施对盐碱土壤入渗能力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的4种措施都有助于盐碱土壤入渗能力的改善,但改善效果差异较大;掺沙肥措施的效果好于单独掺沙、... 通过室内不同处理的盐碱土柱的积水入渗试验,分析比较了掺沙、掺肥、掺沙肥、掺石膏4种措施对盐碱土壤入渗能力改善的效果。结果表明,采取的4种措施都有助于盐碱土壤入渗能力的改善,但改善效果差异较大;掺沙肥措施的效果好于单独掺沙、掺肥措施,掺石膏措施的效果更好于掺沙、掺肥、掺沙肥的效果。比较4种措施的优缺点,建议采用多种措施相结合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碱土壤 水分入渗 改良措施
下载PDF
介质盐碱铁对八棱海棠根际pH值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杨静慧 刘玉冬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5年第2期115-117,共3页
用水培和二次正文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介质铁,pH值,NaCl与植株生长、失绿和根际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抑制了极系H ̄+的释放。高pH值和缺铁可使根际pH值降低。盐在单独作用时,对根际pH值无影响。介质4因素对根际... 用水培和二次正文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介质铁,pH值,NaCl与植株生长、失绿和根际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抑制了极系H ̄+的释放。高pH值和缺铁可使根际pH值降低。盐在单独作用时,对根际pH值无影响。介质4因素对根际pH值的影响程度依次为,pH值和铁,盐的影响最小。八棱海棠根系能分泌质子,降低根际pH值,故较抗盐碱。石灰性土壤和以为主的盐碱土,植株失绿严重,是因高浓度的抑制了根系H ̄+的分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棠 PH值 盐碱土 八棱海棠
下载PDF
长期石油污染对盐碱化土壤中微生物群落分子生态网络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赵慧慧 肖娴 +2 位作者 裴孟 赵远 梁玉婷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582-3589,共8页
长期石油污染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探讨长期石油污染对盐碱化土壤中微生物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采集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利用随机矩阵方法构建分子生态网络.结... 长期石油污染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降低了群落多样性,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为了探讨长期石油污染对盐碱化土壤中微生物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影响,采集胜利油田石油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利用随机矩阵方法构建分子生态网络.结果发现,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中微生物功能基因组的分子生态网络存在显著差异(P<0.001).与未污染土壤相比,污染土壤的网络节点数、连接数、平均连通度、模块数和模块性都显著降低,说明在石油污染的影响下土壤微生物网络拓扑结构发生变化;污染土壤和未污染土壤的模块枢纽基因、连接器基因均没有重叠,模块枢纽基因和连接器基因的网络拓扑角色发生了变化.通过构建烷烃、多环芳烃降解基因网络,发现负相互作用的比例较大,这可能反映了微生物功能群落间的竞争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生物相互作用 石油污染 分子生态网络 功能基因 盐碱化土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