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7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溶藻细菌研究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96
1
作者 吴刚 席宇 赵以军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3-46,共4页
最近 10a来 ,新的溶藻细菌的不断分离和发现 ,丰富了水生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 ,也为水华和赤潮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生物对策。笔者概述了溶藻细菌的最新研究成果 。
关键词 溶藻细胞 水华 赤潮 生物防治
下载PDF
植物化感作用控制天然水体中有害藻类的机理与应用 被引量:68
2
作者 李锋民 胡洪营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共4页
利用化感物质抑制有害藻类是一种廉价、安全、高效的方法。对化感作用抑藻机理,化感物质施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着重介绍了利用大麦秸秆进行藻类控制的应用和需注意的问题。并对利用化感物质进行有害藻类控制研究的前景和... 利用化感物质抑制有害藻类是一种廉价、安全、高效的方法。对化感作用抑藻机理,化感物质施入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着重介绍了利用大麦秸秆进行藻类控制的应用和需注意的问题。并对利用化感物质进行有害藻类控制研究的前景和重点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水体 化感物质 藻类 抑制 大麦秸秆 富营养化
下载PDF
食藻原生动物及其在治理蓝藻水华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新尧 石苗 +2 位作者 廖永红 邹莉 安成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56-461,共6页
关键词 食藻原生动物 蓝藻水华 治理 水体污染 鞭毛虫 变形虫 纤毛虫
下载PDF
藻类爆发危害及其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3
4
作者 张翀 赵亮 +1 位作者 张莹 赵庆良 《环境保护科学》 CAS 2015年第3期107-112,共6页
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富营养化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域中藻类爆发及伴随藻毒素带来的各种危害;分别对水源水控藻除藻技术(限制营养盐控藻、直接除藻灭藻、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和水厂水中控藻除藻技术(预氧化、混凝沉淀、膜滤、直接过滤、... 在简要介绍国内外富营养化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水域中藻类爆发及伴随藻毒素带来的各种危害;分别对水源水控藻除藻技术(限制营养盐控藻、直接除藻灭藻、生物技术与生态工程)和水厂水中控藻除藻技术(预氧化、混凝沉淀、膜滤、直接过滤、气浮、联合处理工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应用动态进行了全面评述;指出了各种工艺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实现含藻水的标本兼治及有效控藻除藻提供技术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危害 除藻 控藻 水处理
下载PDF
水中丝状藻类有害藻华的形成与对策 被引量:25
5
作者 陈孝花 潘连德 张饮江 《南方水产科学》 CAS 2011年第2期77-82,共6页
文章通过对常见丝状藻类及其形成藻华形态的描述,综述丝状藻藻华的形成条件及危害,说明各种水体中控制丝状藻藻华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概述了常见控制藻类药物和药物的致毒机理,为丝状藻类及其藻华的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丝状藻类 有害藻华 药物控制 中毒机理
下载PDF
水源水微囊藻毒素及其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刘培启 胡文容 李力 《环境与健康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8,共3页
饮用水源藻毒素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是由蓝藻的部分藻属产生的环肽化合物,性质稳定,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肝毒性,是肝肿瘤促进剂之一。常规水处理工艺对MCYST的作用效果不理想,多项研究表明臭氧... 饮用水源藻毒素污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YST)是由蓝藻的部分藻属产生的环肽化合物,性质稳定,已被证明具有明显的肝毒性,是肝肿瘤促进剂之一。常规水处理工艺对MCYST的作用效果不理想,多项研究表明臭氧、光化学氧化、氯系氧化物、活性炭以及生物控制等方法能较好地去除毒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水 藻类 毒性 微囊藻毒素 肝毒性 控制方法 饮用水源
下载PDF
富营养化水源水中藻类控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余国忠 余国庆 史本林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4期484-485,共2页
综述了水源水体中各种藻类控制技术的现状 ,概要地介绍了应用于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控制的物理、化学、生物技术机理与伴生的问题 ,指出将各种方法有机结合、研究开发生物生态工程技术、高效的湖内控制策略。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源水 藻类 控制技术 废水
下载PDF
滇池和洱海湖滨带水生植被状况与水质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谢杰 吴德意 +8 位作者 陈雪初 孔海南 普孝英 杨晓霞 源利文 山中裕树 本庄三惠 川端善一郎 李梅新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5-59,共5页
在滇池和洱海的湖滨带各设置了6个具有不同水生植被状况的采样点,于2010年8月-2011年5月对水温、pH、ORP、电导率、营养盐(总氮和总磷)、叶绿素a及3种DNA病毒等水质指标进行了现场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泊中营养盐含量高的湖滨带(... 在滇池和洱海的湖滨带各设置了6个具有不同水生植被状况的采样点,于2010年8月-2011年5月对水温、pH、ORP、电导率、营养盐(总氮和总磷)、叶绿素a及3种DNA病毒等水质指标进行了现场或采样分析。结果表明,两湖泊中营养盐含量高的湖滨带(滇池草海和洱海沙坪湾),由于水生植物覆盖度高,湖水保持了叶绿素a含量低的状态。对洱海湖滨带的水质分析结果表明,洱海水质有较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分析表明,与水温相比,营养盐浓度可能是影响藻类生物量的更重要的因素。3种DNA病毒检测结果初步表明,水生植物不仅能控藻,而且对病毒也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带 水生植被 水质 病毒 控藻
下载PDF
超声波控藻技术现状及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9
作者 陈贺林 李芸 +2 位作者 储昭升 叶碧碧 李国宏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72-78,共7页
超声波控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性好、无二次污染及管理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超声波控藻技术的基本原理、控藻效果影响因素、超声波对水生态的影响及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的控藻效果。采用超声波... 超声波控藻技术具有设备简单、经济性好、无二次污染及管理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超声波控藻技术的基本原理、控藻效果影响因素、超声波对水生态的影响及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的控藻效果。采用超声波技术控藻时,超声波强度越大,耗能就越高,经济性也越差,且超声波强度过高会抑制水生生物的生长;从控藻效果、安全性和经济性等方面综合考虑,低强度超声波更适用于蓝藻水华控制。超声波与其他控藻技术联用可以提高控藻效率,低强度超声波与其他技术联用将是今后超声波控藻技术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波 控藻 蓝藻水华 水生态
下载PDF
不同遮光方式的抑藻效果比较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万蕾 朱伟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749-1754,共6页
藻类的生长繁殖与其自身通过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了遮光面积、遮光周期、遮光率与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藻类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遮光方式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遮光方式下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变化情况。实... 藻类的生长繁殖与其自身通过光照进行光合作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研究了遮光面积、遮光周期、遮光率与水体叶绿素a含量和藻类密度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遮光方式对藻类生长的抑制作用;以及不同遮光方式下水体中氮磷浓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显示:遮光50%以上的实验桶内的叶绿素a含量和藻类密度相对于不遮光减少50%以上;从上午9:00至下午3:00遮光,12 d可以使绿素a浓度和藻类数量相对于不遮光减少70%以上;遮光率达到67%以上时,抑藻效果才较为明显,第12 d时,叶绿素a含量和藻类密度相对于不遮光减少50%以上。遮光是抑制藻类暴发的有效措施之一,不同水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遮光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遮光面积 遮光时段 遮光率 叶绿素A 藻类密度 抑藻
下载PDF
饮用水藻类和藻毒素污染控制与处理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1
作者 丁震 陈晓东 林萍 《实用预防医学》 CAS 2001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系统介绍了近几年国内外饮用水藻类和毒素污染控制及处理方法的研究近况 ;藻毒素的理化特性和控制标准 ;
关键词 藻类 藻毒素 控制 处理 饮用水
下载PDF
长江流域湖泊水库水华防治对策 被引量:13
12
作者 臧小平 吴国平 涂敏 《人民长江》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5-8,共4页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对环境的危害性极大。对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总体状况、水华发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水华的对策措施,即: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控制污染源、改善水文条件... 水华是水体富营养化的表征,对环境的危害性极大。对长江流域水体富营养化的总体状况、水华发生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分析了在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治理水华的对策措施,即:加强流域综合管理、控制污染源、改善水文条件、推进生态治理工作、建立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稳定的资金投入机制、强化科技支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水华 防治对策 长江流域
下载PDF
青苔在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系统中的发生与防治 被引量:9
13
作者 仓基俊 左倬 +2 位作者 郭萧 朱雪诞 赵井根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9期5524-5526,共3页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 [目的]研究水体青苔对生态净化的进程与最终效果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水体青苔的发生机理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综述及分析,并结合江苏北部水源地微污染原水生态净化研究过程中,水体青苔发生与防治工作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适用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的青苔防治方法。[结果]在青苔暴发期前采取提高植物种植密度、定期收割、水体流态调控等预防措施,在暴发期中采取局部提高水体pH值、光干扰、生态调控等控制措施,可有效防治水体青苔。[结论]为今后水源地微污染水体生态净化工程开展青苔防治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地 微污染水体 生态净化系统 青苔 丝状藻 防治
下载PDF
水中藻毒素降解的影响因素及其净水工艺控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余国忠 赵淑玲 +1 位作者 栗印环 黄斌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1期85-89,共5页
藻毒素污染已成为普遍关注的水质问题 .在水环境中 ,藻毒素的迁移转化受光照、温度、有机物、溶解氧、水生生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单元净水工艺 (混凝、沉淀、砂滤、氯化等 )和常规组合工艺对藻毒素的去除率较低 ,常规工艺 +活性炭过滤... 藻毒素污染已成为普遍关注的水质问题 .在水环境中 ,藻毒素的迁移转化受光照、温度、有机物、溶解氧、水生生物等因素的共同影响 .单元净水工艺 (混凝、沉淀、砂滤、氯化等 )和常规组合工艺对藻毒素的去除率较低 ,常规工艺 +活性炭过滤、臭氧 +常规工艺的去除率可达 1 0 0 % .不破坏藻细胞而能够大量降低其数量的预处理 +臭氧 +常规工艺 +活性炭工艺应能够取得最佳的解毒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素 净水工艺 饮用水处理 藻毒素 水质控制 降解效果
下载PDF
生物操纵技术控制原水藻类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贾柏樱 马华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5,共5页
在预沉池中采用放养鲢鱼的生物操纵技术可高效、稳定地控制藻类数量,并对原水浊度、氨氮起到稳定作用,在高藻期还可降低原水CODMn、总磷浓度等。采用生物除藻技术,再联合常规处理工艺除藻,可以使藻类得到较彻底的去除。特别是对于以蓝... 在预沉池中采用放养鲢鱼的生物操纵技术可高效、稳定地控制藻类数量,并对原水浊度、氨氮起到稳定作用,在高藻期还可降低原水CODMn、总磷浓度等。采用生物除藻技术,再联合常规处理工艺除藻,可以使藻类得到较彻底的去除。特别是对于以蓝藻为优势种的夏季原水,该联合技术的效果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给水处理 藻类 生物操纵 预沉池 鲢鱼
原文传递
浅层滞缓流水体富营养化成因与防控策略 被引量:9
16
作者 黄道军 薛睿康 +4 位作者 李凯 许明 李永超 慕佳佳 黄廷林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514-519,共6页
大多数的浅层湖泊、水库以及景观水体流动更新慢、滞留时间长,可称之为浅层滞缓流水体.这类水体水动力条件差,自净能力弱,整个水体光照充足、夏秋季水温高,且风力混合易导致底泥中营养盐释放,因此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易发生富营养化和藻... 大多数的浅层湖泊、水库以及景观水体流动更新慢、滞留时间长,可称之为浅层滞缓流水体.这类水体水动力条件差,自净能力弱,整个水体光照充足、夏秋季水温高,且风力混合易导致底泥中营养盐释放,因此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易发生富营养化和藻类爆发问题,给城市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从浅层滞缓流水体的水动力特征出发,分析了其水质恶化原因和常用的水质污染控制技术,提出了营养盐削减与藻类控制相结合、原位控制与异位削减协同的防控思路,为浅层滞缓流水体富营养化控制和水质安全保障提供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层滞缓流水体 富营养化 藻类爆发 营养盐削减 控藻
下载PDF
饮用水源水中藻类繁殖危害及处理 被引量:8
17
作者 田珍 王娟 孙海丽 《水科学与工程技术》 2010年第1期9-11,共3页
对源水中藻类繁殖的危害进行了总结,对藻类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和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主要有物理法、物理化学法、化学法、生物法等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水体富营养化治理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藻类 危害 控制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应用大麦杆控制原水蓝藻生长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梁倩华 章群 +3 位作者 范晓军 张亦庸 吴伟健 韩博平 《生态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22-123,127,共3页
蓝藻对饮水安全有潜在威胁,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华南某地原水水塘多年来受到以假鱼腥藻类为主的蓝藻水华影响,尽管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但都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因此需要寻求长期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大麦... 蓝藻对饮水安全有潜在威胁,但在水处理过程中很难除去。华南某地原水水塘多年来受到以假鱼腥藻类为主的蓝藻水华影响,尽管曾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清除,但都只能起到应急的作用,因此需要寻求长期有效控制蓝藻生长的新方法。已有研究表明大麦杆在控制淡水藻类生长方面具有一定功效,且对环境无明显负面影响。为了解大麦杆对华南某地蓝藻,特别是假鱼腥藻类生长的影响,探讨在该地区气候条件下发挥抑藻作用所需时间和效果,为原水蓝藻控制措施的采取提供科学依据,自从2005年3月起至2005年7月,选用2个沉淀池作对比实验,实验池投入g·m-3的大麦杆,对照池不加大麦杆。研究表明大麦杆对原水中假鱼腥藻类的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该地气候条件下,最少需要一至两个月的时间,大麦杆才开始产生控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杆 控藻 假鱼腥藻
下载PDF
三维荧光分析O_3和UV-C处理铜绿微囊藻过程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昊 高乃云 +3 位作者 欧桦瑟 戎文磊 周圣东 陆纳新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3-768,共6页
采用三维荧光色谱(EEM)研究O3和UV-C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过程中胞外溶解性有机物(EDOM)及胞内溶解性有机物(IDOM)的荧光特性变化,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处理的铜绿微囊藻的胞外荧光物质以类蛋... 采用三维荧光色谱(EEM)研究O3和UV-C处理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c Aeruginosa)过程中胞外溶解性有机物(EDOM)及胞内溶解性有机物(IDOM)的荧光特性变化,并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未处理的铜绿微囊藻的胞外荧光物质以类蛋白质物质为主,胞内以类蛋白质和类氨基酸物质为主;定量分析采用区域积分方法,经过处理之后,胞内、外类蛋白质峰和类腐殖质峰强度均有变化,不同氧化剂处理过程中各个特征荧光峰的变化趋势不同,存在不同的反应机理,其中,中等强度UV-C对藻类荧光有机物降解效果显著,低浓度的O3对藻类荧光有机物降解效果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荧光色谱 铜绿微囊藻 UV-C 臭氧氧化 藻类控制 区域积分
下载PDF
人工强制混合对金盆水库水体藻类群落结构时空演替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王晨旭 黄廷林 +5 位作者 李楠 齐允之 徐金兰 司凡 张晗 路林超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2166-2176,共11页
为探明人工强制混合过程对水体藻类群落演替的作用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扬水曝气系统对金盆水库主库区水体进行原位人工强制混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水库水体理化参数及藻类进行原位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金盆水库水体藻类共6门28属51种,扬水... 为探明人工强制混合过程对水体藻类群落演替的作用影响机制,本研究利用扬水曝气系统对金盆水库主库区水体进行原位人工强制混合,对系统运行过程中水库水体理化参数及藻类进行原位定点监测.结果表明,金盆水库水体藻类共6门28属51种,扬水曝气系统的人工强制混合作用可显著抑制水体藻类的生长,并对其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前,藻类主要分布在表层水体,其中以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为优势种属;扬水曝气系统运行后,表层水体藻密度大幅降低,藻密度垂向分布趋于均匀,优势种属有向小环藻属(Cyclotella sp.)演替的趋势.本研究利用冗余分析(RDA)方法,结合临界层理论(critical depth theory)和藻类生长特性,分析了人工强制混合过程中金盆水库水体藻类群落结构时空演替和主要理化参数变化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扬水曝气系统的人工强制混合作用主要通过迅速破坏水体热分层稳定性和显著增加水体混合深度(Zmix)来影响藻类群落结构的时空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藻 人工强制 混合 扬水曝气系统 藻类群落 峡谷分层型水源水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