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位数回归的洱海藻类对氮、磷及水温的响应特征 被引量:4
1
作者 陈小华 李小平 +1 位作者 钱晓雍 胡双庆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13-120,共8页
基于云南洱海长时间尺度水质观测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浮游藻类叶绿素a(Chl-a)对氮(N)、磷(P)、水温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过去20余年洱海藻类生物量受水温、N、P共同影响,随着洱海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水温对藻类生物量的相对... 基于云南洱海长时间尺度水质观测数据,运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浮游藻类叶绿素a(Chl-a)对氮(N)、磷(P)、水温的定量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过去20余年洱海藻类生物量受水温、N、P共同影响,随着洱海富营养化程度的加剧,水温对藻类生物量的相对重要度在持续下降,斜率平均值从2.70下降至0.44.而营养物对藻类的促进效应明显在提升,尤其是TP对藻类的相对重要度持续在攀升,斜率平均值从-0.3增长至0.8.TN对藻类生物量整体表现为较稳定的正效应,但近些年(2008~2013年)TN对藻类正效应达到最低.2002之后,P已逐渐取代N成为最重要的营养物限制因子.在季节方面,春季和秋季以水温和N的共同限制为主导,但春季当Chl-a>8 mg·m-3时,N和水温对藻类的正效应逐渐被P取代.夏季完全以N、P共同限制效应占主导,当Chl-a>3 mg·m-3时,TP的正效应逐渐超过TN,冬季则以P和水温的共同限制效应为主导.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洱海富营养化控制应以"控P"为主和N、P协同削减的策略.当前富营养化控制过程中,应着重监控春、秋两季温度短期快速上升可能引发的全湖藻华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营养物 水温 分位数回归 藻类叶绿素a 洱海
原文传递
三峡库区古夫河着生藻类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6
2
作者 吴述园 葛继稳 +3 位作者 苗文杰 程腊梅 冉桂花 曹华芬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7023-7034,共12页
古夫河系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境内香溪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神农架林区并最终汇入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是流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水体。对古夫河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流及主要支流21个样点的着生藻类叶绿素a和14项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 古夫河系长江三峡水库湖北省境内香溪河的一条支流,发源于神农架林区并最终汇入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是流域生态学研究的热点水体。对古夫河2010年9月至2011年8月干流及主要支流21个样点的着生藻类叶绿素a和14项环境因子进行了调查,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聚类分析、偏相关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了着生藻类叶绿素a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主要环境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叶绿素a含量范围为0.07—145.96 mg/m2,平均值为11.63 mg/m2。不同样点的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其中古夫河干流上游低于下游,支流竹园河上游高于下游,表现为人为影响大的区域高于人为影响小的区域;不同季节着生藻类叶绿素a含量差异显著,表现出冬春季高、夏秋季低的趋势。古夫河着生藻类叶绿素a与总磷和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氨氮和总氮呈显著正相关,而与流速呈极显著负相关;水体总磷是古夫河流域着生藻类生长的第一限制因子,流速对着生藻类的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古夫河着生藻类生物量空间格局可能由其生境尺度(营养盐)和流域尺度(硬度和电导率)的特征决定,而古夫河着生藻类生物量时间变化主要受水动力(流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着生藻类 叶绿素A 时空分布 环境因子 古夫河
下载PDF
藻类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水中三嗪类除草剂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杨瑞 于玉洁 +3 位作者 杨臣强 刘大喜 马小龙 崔建升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381-3385,共5页
介绍了环境中残留的三嗪类除草剂对水生生物及人类产生的危害,阐述了藻类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三嗪类除草剂的原理、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综述了藻类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快速检测痕量三嗪类除草剂、分析其生物毒性上的研究进展,针对该技术检... 介绍了环境中残留的三嗪类除草剂对水生生物及人类产生的危害,阐述了藻类叶绿素荧光技术检测三嗪类除草剂的原理、发展历程及研究现状。综述了藻类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快速检测痕量三嗪类除草剂、分析其生物毒性上的研究进展,针对该技术检测灵敏度提升的研究也做出相关的分析;总结了藻类叶绿素荧光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优越性与不足之处,并提出藻叶绿素荧光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是优化现有的检测技术条件、筛选出更灵敏的叶绿素荧光参数或是基于藻类荧光对除草剂的响应特性开发出检出限更低、灵敏度更高的新型藻类生物传感器,并能够应用于水环境的原位、在线及连续监测,以更好地实现水中三嗪类除草剂的常态化监测与风险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嗪类除草剂 藻类叶绿素荧光 污染物检测 生物毒性分析
下载PDF
气象卫星内陆大面积湖泊水质监测能力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胡雯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18-20,30,共4页
对气象卫星水环境探测能力的分析表明 ,对于我国目前污染较重 (浮游藻类含量较高 )的内陆大面积湖泊的水质状况 ,气象卫星具有一定的监测能力。NOAA卫星能够监测内陆大面积水体蓝藻水华现象 ,而FY 1C利用其特别增设的水色监测通道 。
关键词 气象卫星 水环境探测能力 浮游藻类 湖泊 水质 水色监测通道 蓝藻 叶绿素
下载PDF
三诺西与次氯酸钠预氧化效果对比研究
5
作者 夏萍 张洁 陆劲蓉 《净水技术》 CAS 2015年第A01期51-52,87,共3页
该文采用一种新型的消毒剂(三诺西)对某水厂原水进行预氧化试验研究,考察了三诺西在预氧化过程中对藻类、叶绿素、细菌等去除效果,并与水厂现有预氧化剂次氯酸钠对比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诺西在水中有效成分衰减缓慢,可以保持水中稳... 该文采用一种新型的消毒剂(三诺西)对某水厂原水进行预氧化试验研究,考察了三诺西在预氧化过程中对藻类、叶绿素、细菌等去除效果,并与水厂现有预氧化剂次氯酸钠对比预氧化性能。结果表明,三诺西在水中有效成分衰减缓慢,可以保持水中稳定的残余有效成分浓度,具有持续的氧化能力,对叶绿素a去除效果较好,优于次氯酸钠去除效果,但对藻类和细菌去除效果不及次氯酸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诺西 藻类 叶绿素A 预氧化
下载PDF
组合水处理工艺除藻效率探讨 被引量:7
6
作者 岳舜琳 《净水技术》 CAS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介绍了复旦大学基于藻毒素MC-LR在饮用水中的限值为1μg/L提出的饮用水源水中蓝藻细胞密度的限值为9.1×105个/L,并导出出厂水总藻细胞密度的限值应为(1.52-9.12)×106个/L,介绍了出厂水中叶绿素a的限值 0.3-0.5μg/L。按... 介绍了复旦大学基于藻毒素MC-LR在饮用水中的限值为1μg/L提出的饮用水源水中蓝藻细胞密度的限值为9.1×105个/L,并导出出厂水总藻细胞密度的限值应为(1.52-9.12)×106个/L,介绍了出厂水中叶绿素a的限值 0.3-0.5μg/L。按此三类限值(藻毒素,总藻密度,叶绿索a),对组合工艺(3个水厂的常规水处理工艺,3个水厂的强化常规处理工艺,3个水厂的深度处理工艺)的除藻,除藻毒素,除叶绿素a的效率进行了评价,认为水源水中藻细胞密度是出厂水藻密度是否符合限值要求的主要因素。故要加强水源防护。作者根据藻细胞尺寸及藻毒索,藻的致臭物, 叶绿素a的分子量大小,提出强化絮凝沉淀,采用高分子絮凝剂流化床接触絮凝澄清池,生物接触氧化池,气浮池等工艺可有效去除藻细胞及其所含藻毒素。不采用预氧化,防止破坏藻细胞,释放藻毒索,增加消毒副产物。以叶绿索 a评价净水效率测定方法上可能存在一些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密度 藻毒索 叶绿索a 组合水处理 饮用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